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水平不断提升

一、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水平不断提升

中俄领导人在双边会晤时反复强调,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两国相互之间都将努力支持对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中俄已成为真正相互信赖的战略伙伴。

(一)元首互动频繁。2017年,两国元首保持5次正式会晤和其他形式的紧密互动,及时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对表”、交换意见,为双边关系发展夯基领航。双方在二十国集团峰会前一天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当前世界形势和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和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关于朝鲜半岛问题的联合声明》,进一步协调了两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立场,强调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两国都将恪守《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相互视对方为外交优先伙伴。两国元首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期间会晤时重申,双方将始终把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作为各自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保持高层密切交往、加大相互支持,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沟通协调,巩固业已建立的高度政治互信,携手推动两国关系迈上新的更高水平。两国元首在分别致俄中友协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的贺信中,高度评价俄中友协为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所做出的积极贡献。在中共十九大闭幕和习近平再次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后,普京总统第一时间打来电话祝贺,称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习近平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支持,及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中享有的崇高威望。习近平主席则感谢普京总统的祝贺并强调,俄罗斯是中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方深化中俄关系的决心不会改变。

(二)战略磋商机制化。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在致两国执政党对话机制第六次会议和第五届中俄政党论坛的贺信中均强调,两党的“对话会”和“论坛”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两党机制化交往的重要平台。双方在中俄议会合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期间提出,两国的立法机构合作不仅要跟上双边关系发展节奏,更要为两国深入开展全方位合作创造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在中俄第十三轮战略安全磋商期间,双方提出要认清加强战略互信和战略协作、加大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的重要性,不断丰富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内涵,维护好共同战略安全利益,为各自发展振兴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

(三)发展战略对接。俄方“2030经济安全战略”与中方包括“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内的国家发展战略十分契合。中方始终对欧亚经济联盟持积极支持立场,视其为共建“一带一路”重要战略伙伴,俄罗斯可在这一建设中发挥独特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俄方高度评价中方对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的支持,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视为优先任务之一。“统一俄罗斯”党总委员会副书记热列兹尼亚克认为,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对接合作具有世界性意义,有望成为最成功的地区一体化工程之一。经过5轮谈判、3次工作组会议和2次部长级磋商,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签署《关于实质性结束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议谈判的联合声明》。

(四)美国因素未能干扰中俄关系。无论是特朗普总统试图采取“拉俄抑华”,还是“联华制俄”策略,中俄关系都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俄驻华大使杰尼索夫早就表示,虽然特朗普的竞选口号及其承诺正在逐步变为具体政策,但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俄罗斯而言,俄中关系都是政治方程式中的常数,俄中关系不会因美国政府更迭而发生变化。当特朗普改变对华强硬路线后,俄总统顾问格拉济耶夫公开表示,基于俄中关系是建立在务实且利益一致基础上,并不会出现“中美国”的情况。俄精英也普遍认为,“中国领导人与特朗普的会晤没有使俄中合作走样”。[182]至于中美签署2535亿美元的意向性天价合作项目协议,不少俄罗斯专家认为,这并不会影响俄中高科技和能源等领域合作的广阔前景。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更是坚称,当今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两国互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中方对中俄关系充满信心,绝不会因外部因素影响而动摇。

(五)俄罗斯不断深化对华认知。普京总统及其精英阶层公开赞誉中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和“牵引船”。[183]如今,在俄罗斯用“全球科技领军者”一词来形容中国已无人感到吃惊,中国不再是廉价日用品的代名词,其科技完全可与西方媲美。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不无感慨地说,中国完成了堪比苏联时期斯大林工业化的宏伟现代化,其工业产值世界第一,正在成为全球主要金融、经济和工业中心。[184]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国际秩序新模式,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加入中国航道。[185]相比之下,俄GDP占世界的比重却下降至2%。在此情况下,再说谁是兄长、谁是小弟已无意义。俄罗斯对与中国的平等合作模式感到满意。[186]与10年前相比,现在俄罗斯人对华态度更趋友好。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民调显示,将中国视为战略和经济伙伴的俄民众比例从2005年的34%上升至50%;对于俄是否需以某种方式回应“中国部署导弹”的问题,有24%的受访者认为无须担忧。[187]俄“社会舆论”基金会的数据显示,62%的受访民众认为,在俄罗斯的对外关系中俄中关系最好,中国对其友好度首超传统的“头号盟友”白俄罗斯,跃居俄罗斯最友好和亲近的国家榜首。

面对新一轮的“中国威胁论”泛起,俄精英纷纷批驳,这与欧美炮制的“俄罗斯威胁论”如出一辙,都是西方政客用来吓唬本国民众的舆论工具;正是这些别有用心的人不断向俄“灌输来自中国的威胁论调”,企图让俄中相斗,“可我们已不再相信”。[188]所谓的俄罗斯可能沦为中国经济附庸的论调越来越没有市场。俄中经贸合作中心主席萨纳科耶夫指出,俄过去一直向欧洲出口石油和天然气、购买来自西方的大量商品,但无人提及俄对西方的依赖问题;而今,有人说俄经济面向中国将丧失主权,这显然是鼓噪“黄种人是威胁”的“挑唆行为”,中俄经济利益互补,即使在互利合作中出现某些竞争现象,其也是“正和博弈”。[189]至于中方针对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严峻情势,有可能在东北地区部署“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的传闻,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明确表示,俄方没有把中国某些发展武装力量的行动以及军事建设视作对俄的威胁。俄联邦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科萨切夫称,俄中在安全领域的合作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此没有任何理由感到顾虑;俄大部分国土都处于中国导弹无法攻击到的盲区。[190]

(六)战略协作更趋紧密。中俄一致呼吁国际社会努力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克服全球经济增长难题,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两国重申:联合国作为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应继续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支持对联合国及其安理会进行必要和合理改革;愿同国际社会一道致力于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维护国际战略平衡和稳定,共同应对恐怖主义等全球性威胁和挑战,推动地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认为某些国家以所谓导弹威胁为借口,单方面发展并在欧洲和亚太地区部署反导系统,严重损害包括中俄在内的域内国家战略安全利益,对国际和地区战略平衡与安全稳定带来消极影响;反对并呼吁有关各方在中俄《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条约》草案基础上尽快启动谈判进程,共同维护《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作为国际核裁军和核不扩散体系基石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主张就打击生化恐怖袭击制定国际公约,对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展开独立全面调查;高度评价俄空天军应叙利亚合法政府要求,为恢复叙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开展的反恐行动;谴责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是对来自朝鲜方面可能威胁的“不相称”回应,令朝鲜半岛核问题复杂化,给亚太地区安全带来严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