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俄关系展望

三、中俄关系展望

尽管中俄在经贸合作中出现一些分歧和矛盾,但两国的关系早已发展为成熟的新型国家关系。双方各领域的深度合作不会因此而受到实质性影响,两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会持续稳定发展。

第一,中俄领导人对双边关系高度重视是彼此关系持续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两国领导人以《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为契机,利用多次会晤之机,认真总结了10年来两国各领域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对未来10年中俄关系发展做了周密规划,提出了两国共同努力,密切协作,挖掘潜力,增加相互投资,加强和深化大型项目及能源合作,促进地方交流,不断提高两国经贸合作质量和水平,把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向更高水平的新要求,有力地保障了两国关系积极向好的发展势头。

普京总理表示,“我们看到了中国领导层和中国人民有意与我们构建睦邻友好关系”,中国是俄罗斯非常重要的“可靠”和“杰出的战略与合作伙伴”,是“俄罗斯商品销售市场和经济投资者”。[78]而梅德韦杰夫总统代表俄罗斯高层和主流民意推举普京总理参加2012年总统选举,则更加确保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普京总理在其总统竞选纲领的系列文章《俄罗斯与变化中的世界》中,对中俄关系做了新的重要战略定位,力挺“中国机遇论”。普京指出,俄中两国“所有的重大政治问题均已解决,包括主要的边界问题。两国已建立起牢固的、拥有坚实条约法律基础的双边关系。两国领导人的互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可以确保俄中双方本着真正的伙伴精神,在务实和相互照顾对方利益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我们业已建立的俄中关系模式前景广阔”。[79]

第二,深化两国关系依然是双方应对复杂多变国际环境的共同需要。中俄互为最大邻国是客观存在的重要地缘政治现实,两国互为战略依托是彼此最大的战略需求。当前,美国虽重视发展与中俄的关系,但对两国的战略挤压并没减弱。美国保守势力继续鼓动奥巴马政府向台湾出售武器,并以扩大《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成员,加强美日、美韩和美菲合作等手段构筑“亚洲反华联盟”,遏制中国在本地区的影响。奥巴马高调“重启”对俄罗斯关系,却拒绝俄罗斯提出的建立统一欧洲安全构架和建立联合反导系统建议,并不顾俄罗斯的反对与罗马尼亚签署4年后在罗境内部署反导系统的政府间协议,试图借监测伊朗“让俄罗斯的核潜力变得一钱不值”。[80]维基揭秘网披露美国2004—2010年的近10万份文件也显示,美国从未降低过对俄的敌意。虽然美国没有改变从阿富汗撤军的时间表,但仍以向阿富汗运送物资为由,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寻求新的军事立足点,不断渗透和瓦解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欧亚经济共同体和关税同盟等组织。在可见未来,美国等西方保守势力继续顽固推行西化、分化和牵制中俄政策,这使中俄相互借重、共同抵御外部战略压力的战略需求不但没有下降,反倒不断增强。中俄战略协作依然是两国各自运筹对外关系以及应对复杂多变国际环境和挑战的重要支柱之一。

第三,俄罗斯继续改变对华成见。普京总理在竞选总统期间高调评价中俄关系,与此同时,他也并不回避俄中“两国之间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小摩擦。我们两国在第三国的经济利益也并不总是完全相符,两国现有的贸易结构及相互投资水平还较低,不能令人满意”。但是,普京却反复强调,“我坚信,中国经济的增长绝不是威胁,而是包含巨大务实合作潜力的挑战,是俄罗斯经济之帆赶上‘中国风’的良机。我们应更加积极地发展俄中经贸关系,实现两国技术和产业对接。应合理利用中方资源,推动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经济发展”。而且,“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种种表现看,中国并不谋求称霸”。虽然“中国在世界上的声音越来越自信”,但是“我们对此表示欢迎,因为中国赞同我们对建立世界更加平等的国际秩序的看法。我们将继续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共同解决地区和国际热点问题,加强在联合国安理会、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20国集团及其他多边机制中的合作”。[81]而且,俄罗斯主流精英阶层也在继续改变对华偏见,他们普遍认为中国无论是工业生产规模还是科学技术都有明显提升。称“中国在科技领域很快将超过俄罗斯并与西方齐肩。此举将打破高新技术只能在美国这样的民主条件下国家才能发展的神化”。[82]中国的“这些经验对正在努力摆脱外部掣肘、迈上自主发展道路的俄罗斯尤具现实意义”。[83]梅德韦杰夫总统也曾表示,俄罗斯放弃追求超级大国名分是理性务实的选择,而这种理性务实是基于对俄罗斯国情的清醒认识:军事实力下降、经济薄弱、科学发展停滞、工业基础遭到破坏、人口危机。他还强调,“除非中国投资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大型项目,否则莫斯科在过去实施的大规模开发计划就可能无法实现。为此,必须使俄罗斯远东地区发展战略与中国重振东北地区黑龙江省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相协调”。[84]普京总理访华后也公开表示,俄罗斯不打算与中国争夺主导权。[85]俄罗斯专家也承认,由于“亚洲没有其他可同中国堪比的增长与发展引擎,如果俄罗斯希望其远东发生质的改变,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可能的”。而且“不管莫斯科与美国和欧洲的关系怎样,中国实际上已变成俄罗斯的主要邻国,现在和将来许多东西都将取决于这一邻国”。“从这一意义上说,离开中国这样一个消费持续增长且拥有大量闲钱的国家也是行不通的。”[86]因此,“不应把中国塑造成侵略者,因为,中国在走美国和其他国家走过的路,这是正常的地缘政治进程”。[87]

第四,欧美陷入债务困局促俄将吸引外资和现代化技术目光从西方移向中国。在对与欧美构建“现代化联盟”的希望受挫情况下,俄罗斯开始逐渐将寻求实现国家现代化所需资金和技术的主要期冀移向中国。普京访华时与中国签署了经济现代化合作备忘录,内容涵盖工业、投资、纳米技术、航天研究、生物技术、信息产业及其他一些领域的创新合作。俄方意识到,在全球几乎所有国家都把目光聚焦在中国的大背景下,与中国强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化各领域合作对俄罗斯尤显重要。由于西方国家货币和金融领域的不稳定性加剧,通过加快发展对华关系来降低实体部门风险应是俄罗斯经济政策的合理方向。俄罗斯《生意人报》明确表示,由于现代化建设投资数额巨大,俄罗斯没有能力靠自身能力生产现代化所需的全部高科技设备,与北京签署该备忘录旨在寻求中国的帮助。[88]

第五,两国互补优势继续推进彼此深入互利合作。中俄比邻而居的天然贸易伙伴优势依在。中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外汇储备充裕,既有扩大对外投资的能力,也有确保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需要。中国稳定的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市场是俄罗斯发展多元化能源出口战略的首选目标。俄罗斯作为中国潜在能源供应国的作用独一无二。两国油气产销形成的天然“直通供需链”,排除了途经他国可能出现的供需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确保了两国的能源安全。尽管两国能源公司基于各自利润考量,在油气价格上锱铢必较,但中国东西部地区油气市场需求旺盛,俄罗斯石油在中国全部进口石油中也仅占6%,双方油气合作前景无限。两国在积极解决贸易结构问题同时,俄方对此已有客观认知。俄罗斯副总理茹科夫坦言,“中国的许多工业设备与西方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价格更低、质量相当的优势。俄罗斯市场对其有客观的需求”。由于俄方“缺乏富有竞争力、既能在国内市场占据稳固地位,又具良好出口潜力的国产商品”,俄中贸易结构“主要是我们自身的问题”。俄罗斯“政府正积极努力,以提高俄工业竞争力”。而“同中国发展生产与创新合作有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89]俄罗斯专家也认为,俄罗斯无力将技术转化为产品,“购买中国设备没什么可耻,因为就连欧美国家公司也早这么做了”。[90]中国商务部已与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就两国产品稳定进入对方市场创造可预见相关条件签署部门间合作备忘录。而中国企业则依然十分看重俄罗斯在发展核能、航天和航空制造业技术方面一直保持的世界领先地位,对规模超过200亿美元的俄罗斯医药市场也关注已久。中国在资金和人力资源等方面优势明显,特别是在高铁、造船、发电设备和替代能源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且也是世界增长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中俄两国完全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达到互利、双赢效果。俄罗斯军界一些人士对中国军力发展的疑虑虽然短期难以消除,然而,中俄军技合作的潜力依在。中国军力虽有提升,但依然难以跟上形势发展要求,借助俄罗斯军技提高防御能力的需求依然很大。俄罗斯对华出售先进武器和零部件虽有保留,但中国潜在的军火市场潜力仍使其难以割舍。俄方在9月中俄政府间军事技术合作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表示,愿意接受两国军事合作“形式”发生变化的现实,同意继续向中方出售伊尔–76军用运输机、别–200和A–42水陆两用飞机,以及AL–31战斗机引擎等中方所需武器装备。两国2011年累计签署军火贸易超过15亿美元。

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俄罗斯整体经济受到很大冲击,但其经济增长潜在优势依在。2011年前10个月,俄罗斯GDP同比增长4.3%,全年增幅4.2%,位居G8集团首位,排名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国和印度之后,位居第三。截至2011年底,俄罗斯外汇储备超过5000亿美元,债务仅占GDP的10%,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债务水平,通货膨胀率已从2000年的高达30%降至6%历史最低,与欧洲国家通胀率相当。俄罗斯经济完全有望在2012年恢复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水平。尤其是俄罗斯12月16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其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中俄两国经贸深度合作会进一步加强。

第六,两国地方合作前景依然看好。截至2011年底,已有70多个俄联邦主体与中方开展合作,其中超过40个俄联邦主体与中国有关地区建立了正式合作关系。阿穆尔州、车里雅宾斯克州、犹太自治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以及外贝加尔边疆区与中国黑龙江的合作尤为积极。俄罗斯副总理茹科夫认为,有些人对中俄边境地区合作的恶意指责纯粹是“媒体的过度渲染”,把“对‘纲要’落实个别问题的批评当成对其原则性的否定”。他强调,“两国战略合作的综合发展不可能缺失地区间合作这一组成部分”。俄中政府对两国元首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高度重视。[91]虽然两国边境地区在落实一些合作项目进度上存在差异,但俄方负责的95个合作项目已有28项全部完成,包括下列宁斯科耶口岸码头设施和物流平台建设、外贝加尔斯克—满洲里国际公路口岸改造项目等。67个项目正在积极落实之中,拟于2016年前建成的大乌苏里岛(黑瞎子岛)“一岛两国”合作项目均在稳步推进。2011年底前俄方将制定出俄罗斯部分发展构想方案并提交联邦政府批准。未来几年,双方将在该岛建设饭店、商务、娱乐和文化中心、东亚实业合作中心、物流中心、跑马场等商业和国际旅游休闲设施,预计每年可吸引150万名游客前往观光。与此同时,双方还将完成波格拉尼奇内—绥芬河口岸公路建设项目,为2012年符拉迪沃斯托克亚太经合组织首脑峰会使用。克拉斯基诺—珲春公路口岸边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也将于2012年初完成。横跨黑龙江的中俄边境同江铁路大桥项目也取得积极进展,中方部分已开始动工兴建,俄方审批程序接进尾声,开工在即。继中俄双方在同江、饶河浮箱固冰通道开通后,两国在萝北—阿穆尔泽特、嘉荫—帕什科沃、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三条浮箱固冰通道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截至2011年底,黑河浮箱固冰通道已经实施成功对接,萝北、嘉荫两条通道也开工建设在即。此外,中俄双方在黑河、洛古河、东宁等地的跨界河流大桥、公路和铁路桥等合作项目也在稳步推进,连接哈巴罗夫斯克与大乌苏里岛的公路桥及两端区域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启动。两国地方官员还提出建立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与黑龙江省联合委员会的设想,以便双方在联合开发大乌苏里岛项目过程中“定期交换意见”、研究和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此外,中国国投公司及部分大企业还与俄罗斯车臣领导人达成协议,在格罗兹尼(车臣首府)兴建国际贸易物流枢纽,负责加工和向俄罗斯毗邻地区及外高加索销售和运送货物,并赋予其“北高加索批发零售中转基地”的功能。双方还拟联合建立一批中小型制造企业,以减少进口成品运输及关税等成本和解决当地居民就业问题。

综上,中俄世代友好已成为两国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和愿望,利用客观互补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共同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已成为彼此的长期任务。俄罗斯需要中国这个战略大后方,中国也需要俄罗斯这个他国无法替代的战略伙伴。不管两国领导人换届或更替,中俄睦邻友好的方针都不会改变。也正如俄罗斯当选总统普京所言:“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和稳定的中国,反过来,中国也需要一个强大和成功的俄罗斯。”[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