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领域合作取得重大进展

二、各领域合作取得重大进展

虽然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和双边贸易遭受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但中国同中亚国家的政治关系和其他领域的合作仍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政治互信、经济互助、资源互补”成为相互关系的突出特点。中国坚持互利友善、共同发展的周边外交方针。中亚国家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在双边和上海合作组织多边框架内密切与华关系往来,共同打击“东突”等“三股势力”,不断深化经济和其他领域合作,推动多边和双边关系又上新台阶。

(一)政治关系空前拉近。中国与中亚国家高层往来不断,双边关系取得重大发展。中国与中亚国家领导人频繁在国际多边及上海合作组织元首峰会和总理例会场合会晤,就双边和地区乃至国际重大问题进行密切磋商,政府部门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也在不断深入,极大地增进了相互的了解与政治互信。

中哈关系前所未有发展并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两国互为战略伙伴,政治互信空前提升,在涉及对方重大核心利益问题上,彼此都给予对方及时而坚定的支持。双方均将发展与对方关系视为对外关系的优先方向之一。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多次要求并最终实现访华;两国总理不失时机举行双边会晤;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对哈进行工作访问,将两国关系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中乌关系持续稳定全面发展,高层交往密切,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中方高度重视发展对乌兹别克斯坦的关系,视其为中亚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乌方也将中国作为“最可靠和最可信赖的朋友”。双方都认为巩固和发展双边关系不仅对两国有利,而且对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两国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与协作。卡里莫夫总统专门就山西屯兰矿难致信胡锦涛主席表示慰问,又在其他场合多次与胡锦涛主席会晤,并亲自安排会见到访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凸显对华友好姿态。两国政府间的部门合作顺畅,双方签署了《中乌外交部2009—2011年合作计划》,加强了包括在经贸、能源、安全和农业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中土关系飞速发展,中方视土库曼斯坦为可靠和重要伙伴,土方将发展对华关系视为对外交往的优先方向之一。两国保持高层密切往来、政治互信不断提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密切配合,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相互支持。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总统高度重视对华关系,认为两国关系是建立在高度信任、相互尊重、彼此友爱基础之上,是长期的战略性伙伴关系。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立场相近,共同利益广泛,在联合国等多边组织中合作卓有成效。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土库曼斯坦政府和人民都将坚定不移地推进同中国合作的方针。继中土元首在上海合作组织叶卡捷琳堡峰会会晤后,胡锦涛主席和李克强副总理又相继访土,推进两国务实合作取得新的更大进展,使两国关系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两国关系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彼此高层交往紧密,政治互信不断加深,不存在任何影响双边关系深入发展的争议和矛盾。中国高度重视对吉尔吉斯斯坦关系,不断深化睦邻互信、互利合作。吉方也高度重视对华关系,视中国为最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伙伴,将“巩固与中国的政治关系作为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支持中方在涉台、涉藏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前总理丘季诺夫成功实现访华,前外交部部长萨尔巴耶夫上任后也主动来华访问,积极发展对华关系。全国人大代表团访问吉尔吉斯斯坦,并与其对口立法机构建立交流与合作机制。

中塔关系更加巩固,中方视塔吉克斯坦为真诚、可信赖的朋友和伙伴,塔方也将中国视为自己的好朋友和好邻居。拉赫蒙总统在国情咨文中继续强调与中国发展关系是塔吉克斯坦对外关系的优先方向。双方在涉及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等重大问题上保持高度互信、相互支持。中塔元首在上海合作组织叶卡捷琳堡峰会举行了双边会晤,将两国关系进一步拉近。

(二)安全合作深入开展。“三股势力”活动猖獗给中国及中亚国家的安全和经济建设构成严重威胁,打击“三股势力”和跨国犯罪等活动成为彼此的共同需要和迫切任务。中国支持中亚国家为维护国家主权所采取的打击恐怖主义行动,中亚国家也坚定支持中国政府打击“东突”等恐怖主义势力的举措。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后,中亚国家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平台联合发表声明,对中国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所采取的平暴行动给予坚决而有力的支持。中亚五国还在不同场合,态度鲜明地重申各自国家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支持中方反对和打击“台独”“藏独”“疆独”以及“东突”等“三股势力”的严正立场。与中国执法机构和安全部门建立了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和全天候联系渠道,积极主动配合中方维护新疆的稳定。在双边和上海合作组织多边框架内,签署了10余个旨在打击“三股势力”的法律文件,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安全领域合作的法律基础。正式启动上海世博会安保联合执法机制,在情报搜集、信息共享、联合侦破等环节上密切协作。加大对口岸、民航等重点地区和部位的排查力度,最大限度地打击恐怖分子的各种破坏图谋。

(三)经贸联系更趋紧密。2009年,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双边贸易额分别仅为140亿美元、52.8亿美元和14亿美元,同2008年相比分别下降20.2%、43.3%和6.5%,但同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两国的双边贸易额却分别达到19.1亿美元和9.5亿美元,与2008年相比分别增长18.9%和14.9%。在世界经济总体低迷不振的大背景下,虽然2009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总额下降23.6%,但仍然达到了235.4亿美元的可喜成果。中国依然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大贸易伙伴,是土库曼斯坦最大贸易伙伴之一。

中哈经贸合作更加紧密。2009年1—8月,中国仅次于意大利(15.1%)为哈萨克斯坦第二大出口目的国(13.6%),仅次于俄罗斯(30.6%)为哈萨克斯坦第二大进口国(14.4%)。中国还是哈萨克斯坦最大投资国,哈萨克斯坦在夏秋季大型建设项目上获得的230亿美元外国投资中,中国的130亿美元投入大大超过韩国、俄罗斯和法国的50亿美元、30亿美元和20亿美元投资。中国在哈有1500余家中资企业,哈萨克斯坦在华投资项目也多达70多个;中国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大(占比22.1%)贸易伙伴。2009年1—9月,中乌双边贸易额达14.54亿美元,同比增长18.8%。乌兹别克斯坦皮棉出口约占全球出口总量的11%,位居世界第二位,而中国则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皮棉进口国,占其皮棉出口总量的30%。中国在乌兹别克斯坦有107个中乌合资企业,在其投资总额大约3.623亿美元[68]。尽管中吉经贸额有所下降,但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仍是吉尔吉斯斯坦第二大投资国和进口国,对其直接投资同比增长4.2%,在吉尔吉斯斯坦对外经贸合作中占有主导地位,吉尔吉斯斯坦也是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两国在交通、通信、矿产开发、农业和建筑等领域的合作项目都有较大进展。

中国是塔吉克斯坦第一大进口贸易伙伴。2009年1—6月中塔贸易额为4.74亿美元,同比增长67.7%。下半年,中国自塔进口额增长加快,1—9月达到2.65亿美元,双边贸易逆差开始缩小。中国为土库曼斯坦最大贸易伙伴之一,两国经贸关系取得长足进展,双边贸易额稳步增长,天然气、矿业和棉花等领域合作稳步开展。

(四)能源合作取得重大进展。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继中哈石油管道开通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又出资33亿美元,与哈方合作成功购进其石油生产商曼吉斯套石油天然气公司(MMG)股份。两国的核能合作也有重大进展,在哈方向中方提供开发东南部若干铀产地许可证同时,哈萨克斯坦也获得了参与中国境内核电站建设的资格,双方的电力合作也将正式启动。中国与土、乌、哈的四国多边能源合作取得成果,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竣工并正式运营,标志着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政治关系的拉近,也会带动其他领域合作的不断深入。对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和中亚国家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具有划时代意义,不仅符合各自国家和民众的长远利益,而且有利于世界能源市场的稳定与平衡。

(五)金融合作大为加强。尽管中国也面临应对金融危机打击的严峻考验,但还是努力开展与中亚国家的金融互助,共商应对危机举措。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先后与哈方签署了一系列金融合作协议,向其提供“石油换贷款”的100亿美元和30亿美元信贷支持;向塔吉克斯坦提供10亿美元投资,帮助塔建造水电和热电站、改造两条输电线路及杜尚别—丹加拉公路;向吉尔吉斯斯坦提供支持比什凯克—纳伦—吐尔尕特公路修复项下的2亿美元优惠贷款,以及用于购买城市公交车、修复比什凯克和奥什市政道路的8000万元人民币无偿援助;向土库曼斯坦提供40亿美元项目贷款。特别是中方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提供的100亿美元信贷支持,极大地缓解了中亚国家的金融危局。

(六)非资源合作有所发展。中国与中亚国家发挥各自优势,已从最初的纯资源贸易和产品初级加工逐步扩展到劳务输出、原料加工、专利转让、大型基础设施承包、农业生产和土壤改良等诸领域、多层次的立体交叉合作模式。特别是在农业领域,中国依托现代化农科经验和粮食增产技术优势,在开展为中亚农业人才培训、建立双边农业技术合作信息交流等方面成果显著。

中哈农业合作取得重大进展,双方达成哈方向中方提供100公顷耕地使用权协议,中方每年可以在哈萨克斯坦生产300万吨粮食。中哈电铝厂等合资企业相继建成并投产,两国在科技、交通、通信、医药、汽车制造、建材和基础设施等非资源领域的合作有序推进。中吉非资源领域合作不断深入,中方出资先后修缮了奥什—萨雷塔什—伊尔克什坦及首都比什凯克和“南都”奥什的多条道路,还资助建设吉泽尔—吉耶水泥厂,铺设中—吉—乌通信光缆等设施。中、吉、乌铁路和公路项目取得新的进展。中国在塔援建的“沙尔—沙尔”隧道工程竣工通车,塔中公路—期杜尚别—丹加拉路段正式启动并正加紧施工。中土有关交通和运输合作进展顺利,并不断向科技和化工等领域拓展。目前,“中国在土库曼斯坦的经济存在不仅限于已投资40亿美元的油气领域。中国正以相当快的速度向其他行业发展,包括轻工业、化工、建筑、运输、制药和远程通信。中国在土已有50多个投资项目,总金额达5亿美元”。[69]

(七)人文合作有序开展。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文化、体育、教育、新闻、卫生和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人文交流成为彼此深化各领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亚国家对加强同中国的双边和多边人文合作愿望更加强烈。应中亚各国要求而建立的孔子学院越来越受青睐,吉国立民族大学的孔子学院专门设立了学历制教育,彰显其对中国文化的重视。“中国热”推升“汉语潮”此起彼伏,中国话题和争学汉语蔚然成风。“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真正成了联系中亚青年与中国交往的平台和桥梁,前往中国游览成为越来越多热爱中国文化青少年的美好愿望。为满足中亚国家学生日渐旺盛的学汉语需求,中国政府决定,在先前已给中亚其他国家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基础上,从2009—2010年起,把向土哈两国提供的奖学金名额由此前的每年45人和100人,分别增加到90人和200人,并继续向其提供有关汉语教学方面的资助。此外,中国俄语频道率先在吉成功落地,使其民众零距离接触和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极大地拉近了两国人民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