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关系的内外发展动力持续上升

一、两国关系的内外发展动力持续上升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中俄均面临重新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以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艰巨任务。在世界经济总体复苏乏力的大环境下,两国都有加大相互借重的战略需求。尤其是在美欧轮番实施制裁下,俄罗斯对借中国之力促本国经济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

(一)两国元首引领双边关系不断走向新高度

两国领导人审时度势,为双边关系定调、引航,不断迈上新台阶。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指出,中俄关系已进入互相提供重要发展机遇、互为主要优先合作伙伴的新阶段。中俄都处在民族振兴的重要时期,双方要登高望远,统筹谋划两国关系的发展,要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以实际行动坚定支持对方维护本国核心利益,坚定支持对方发展复兴,坚定支持对方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定支持对方办好自己的事情。[94]2014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普京总统对华国事访问期间重申,中俄是好邻居,也是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双方要对接丝绸经济带和俄罗斯跨欧亚铁路建设,拉动两国经贸往来,开发毗邻地区,共享欧亚大通道和欧亚大市场。普京总统则表示,俄中关系已进入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俄方愿积极推进双方的油气、核能、电力、高铁、宽体客机、金融等合作项目,增加对华油气出口,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促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欢迎中方参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95]

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与来华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普京总统会晤时表示,“今年以来,我同你保持密切沟通,就发展中俄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引领,栽培中俄友好合作常青树,我们收获了丰厚果实……两国国内支持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呼声越来越高。这说明我们确定的发展两国关系的方针顺应两国民心、顺乎时代潮流,是大势所趋。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持把发展中俄关系作为本国外交优先方向,不断增进政治和战略互信,不断扩大和深化全方位合作”。普京总统则回应说,两国元首都在大力推动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政治对话不断加深,能源合作进展顺利,经贸合作取得更多实际成果。双方在国际事务中密切协作,有力维护了世界和地区安全稳定,“相信我们今天的会晤将为俄中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96]中俄最高领导人的频频接触、密切沟通以及彼此间的深厚友谊,有力促进了两国关系及各领域合作的快速发展。

(二)俄罗斯主流社会对中国看法越趋客观实际

如今,俄罗斯绝大多数精英和民众对发展对华资源性贸易合作的心态更趋客观和实际。在他们看来,即使中国在俄罗斯轻工市场占据的份额超过50%,也“未必能把俄罗斯称作中国商品的重要销售市场”,抑或“俄罗斯对中国的依赖”。因为,俄中贸易仅占俄罗斯外贸的11%。何况,中国大力推进海外投资也并非只针对俄罗斯,中国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投资比在俄罗斯的还多。而且,中国对外投资所占GDP比例总共只有5%,大大低于世界平均33%和经济转型国家平均13%的水平。由于俄罗斯工业基础薄弱,基本不生产任何现代化电子设备、电脑和通信工具,机械制造业也落后于西方,俄罗斯在作为欧洲长期能源供应商的同时,其从欧盟进口的机器设备早已占到从欧盟进口商品总量的55%。但却很少听到有人说俄罗斯会成为西方的经济附庸,更不用说中国发展对俄罗斯合作具有多面性,其投资项目已从矿产资源扩大到了科技、金融、建筑材料和基础设施等非资源领域。[97]而且,中国对俄罗斯第二大领域农工体和交通运输领域的投资规模也很大,还有包括文化与社会领域的投入。中国在5年前已超过欧洲,保障了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果蔬供应。可见,中国不存在经济掠夺问题,更没有将俄罗斯作为其经济附庸的战略。对俄罗斯来说,深化对华关系是由发展远东及国家交通运输的战略必要性所决定,也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此外,中国移民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构成威胁的论调越来越没有市场,就连一直鼓噪俄罗斯远东地区有可能会被中国移民占领的那些人,对中国的看法也在发生变化,不得不承认俄罗斯并非是中国移民最为向往的国家。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收入达到或超过俄罗斯的同类指标,特别是如果在俄罗斯赚不到更多的钱,中国人也不可能长期在俄罗斯待下去。何况,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使中国出现劳动力短缺,一定程度地还成为东南亚国家劳动力的移民目的地。因此,一些俄罗斯人开始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人也不会有扩张计划。至于自然资源不足问题,中国完全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来解决。

(三)西方制裁加快俄罗斯战略重心向中国进一步转移

随着乌克兰危机引发西方对俄罗斯制裁的不断加剧,已经“关闭了俄罗斯通向现代化改革之路”,俄罗斯“如今挽救停滞的经济已力有不及”。[98]在期冀西方对其提供现代化技术的幻想彻底破灭后,俄罗斯主流社会愈加坚定了借助新兴经济体国家,特别是与中国的合作来解决本国经济和外交问题的决心。俄罗斯媒体对有关中国的报道更加积极、正面,不断宣介中国经济已“坐二望一”的全球强势地位和“美国的领导地位已经终结”的客观现实。中国雄厚的外汇储备使其拥有超强的投资和支付能力。俄罗斯国内普遍开始承认一个业已存在,却又不愿承认的事实,即中国早已超过其他国家成为高技术产品出口的领军者。中国进入俄罗斯的大多是中国国企或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其投资以及技术能力和产品质量毫不逊色西方,甚至“连全球著名品牌都请中国企业代工”。[99]这些高科技企业“要么进行着世界领先水平的独立创新,要么借鉴了西方先进技术并将其有效发展”。即使“在那些本国创新资源有限的领域,中国也比俄罗斯有更多机会接触西方技术”,因为,“西方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为中国创造了获取军民两用技术的广阔机会”。中国在微电子元器件生产技术的有些方面已走在俄罗斯前面。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高级机械生产商,其在无人机制造方面已整体超越俄罗斯,成为俄罗斯在该领域有前途的伙伴。所以,“俄罗斯可以利用中国工业的潜力减轻西方技术封锁的影响”,[100]中国能够满足俄罗斯对现代化技术的需要。而且,中国也是稳定的能源消费市场。进入早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原油和液化燃料净进口国的中国市场,对希望不断扩大能源出口的俄罗斯来说显然获益匪浅。俄罗斯能源企业也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逐渐从投资转向消费,这将使中国市场对任何一个出口商充满吸引力。俄罗斯《消息报》网站针对普京2014年首度访华期间大幅度发展对华合作评论说,面对西方国家的制裁威胁,俄罗斯应该在东方有良好的经济替代选择,而中国正是关键所在。俄中已到了全面挖掘两国各领域合作潜力的时候了!一些俄罗斯精英更是认为,俄罗斯与中国合作所获是对西方亦步亦趋时得不到的。在这一思想支配下,俄罗斯国内要求深化对华各领域合作的呼声不断高涨,其主管部门在对华科经贸合作中不再像以往那样对有些项目闪烁其词,而是一反常态地主动向中方推介一些敏感的高科技项目,并积极商讨对华合作新路径。这是多少年来俄罗斯在对华合作中很少有的态度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