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关系存在的问题

二、两国关系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俄关系保持积极向上发展势头,但基于彼此国情和文化不同,思维方式存有差异,各自近远期战略目标有时亦不完全吻合,两国在发展全方位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分歧和矛盾,一定程度地制约了相互合作的应有潜力。

(一)俄罗斯向远东增强兵力部署,难释对华防范之嫌

近年来,俄军不断提高远东战力,把先期完成现代化整编的两个苏–27SM战斗机团和批量服役的T–90A坦克首先装备给西伯利亚军区,又向与中国接壤的赤塔边境地区增派两个旅。2011年2月19日,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公开表示,俄罗斯不但要加强其远东地区的陆军兵力,而且还将增强俄罗斯在该地区空军、海军潜艇部队的战力以及部署在潜艇上的战略核力量。[50]与此同时,俄罗斯还在赤塔地区部署了刚组建的多兵种混合集团军——第29集团军以及目前最先进的S–400防空导弹系统,并将在2011年后的五年里装备64架对华禁售的苏–35多用途战机,以及新一代多用途RVV–SD远程空对空导弹和Kh31AD空对舰导弹。俄罗斯西伯利亚军区司令奇尔金对此解释称,“因为在边境另一侧部署着中国的五个(合成)军,我们不能忽视这种军事动向,不得不在那里部署军队”。俄罗斯外交部人士私下承认,“俄罗斯没有放松对远东的注意力,一旦发生不可测事态,我们准备了战术核武器”。[51]尤为引人关注的是,俄罗斯“东方-2010”战略战役演习首次实现自苏联解体以来,北方、黑海和太平洋三大舰队南北协同,突破“某国”对太平洋舰队基地封锁联合作战的构想,尝试了战时紧急从欧洲战区调遣空降兵部队和苏–34前线轰炸机,不着陆从欧洲直飞中俄边境地区实施空中攻击的能力。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长马卡罗夫对此军演目的直言不讳,其就是“针对远东边境敌方,确保远东地区安全,并维护国家利益”。[52]

(二)双方对合作“共赢”的认知差异及两国贸易结构性矛盾制约彼此深化经贸合作

第一,双方对各自“战略借重”的需求和获益程度的认知相去甚远。中方认为两国相互依存、互为依托、缺一不可。而俄方一些人士却认为,“在国际舞台上,中国需要俄罗斯超过了俄罗斯需要中国”。第二,俄方对双边经贸和军技合作心存戒意。俄方某些人觉得,两国在上述领域的合作更有利于中国,对华提供其“所需军技”和长期供给资源性产品会“壮大他人,削弱自己”,使俄罗斯沦为中国经济附庸。更有人认为,俄罗斯在对华合作问题上已没更好的路可走,只能“在可怕和更可怕之间做出选择”。[53]第三,两国经贸关系依然薄弱,与政治关系反差较大。2010年,中俄贸易额在止跌回升情况下才达到554.5亿美元,只相当于中美前10个月3710亿美元贸易额的约七分之一。俄罗斯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份额不足2%,下降至中国第11大贸易伙伴。而欧盟与俄罗斯前9个月的贸易额即高达2178.47亿美元,占俄罗斯贸易总额的50%以上。相比之下,中国只占俄罗斯贸易总额的6%。第四,俄罗斯的投资环境不理想,一定程度影响了中企和华商在俄罗斯长期投资信心。俄罗斯自己也不否认“中国投资者在俄罗斯遇到严重的官僚、腐败、执法机关的肆意妄为问题”,[54]承认“我们的邻居对俄罗斯各级机构都感到害怕。(他们)需要向所有人(边防人员、海关人员)行贿。警察的贪得无厌是众所周知的问题。我们的‘光头党’无法无天最令人担忧”。[55]而且,随着经济危机的加深,俄罗斯的贸易保护主义也有所抬头,“限制汽车、肉类和收割机等产品的进口,以确保本国行业的发展和就业机会”。普京签署政府令,从2010年6月14日起正式对中国生产的轴承管征收为期3年的19.4%反倾销税。

(三)两国在遵守知识产权方面的分歧和矛盾阻碍着双方高科技合作的深入发展

中国在进口先进设备和军事装备等高科技产品问题上,一直坚持有选择地引进及合理吸纳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发展自主创新品牌的战略。但俄方却以中方涉嫌仿制其个别武器装备为由,坚持对华出售中方已“饱和”的“大路货”产品,抑或对中方所需产品坚持“批量”出售原则,“以减轻中方仿制带来的负面效应”。由于双方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的分歧,导致两国军技合作一度在低谷中徘徊。俄方不向中国出口第五代战斗机技术,包括雷达、发动机、航电系统。俄罗斯专家甚至提出,“停止向中国供应其旨在进行科学研究和试验设计”的军事装备,“因为它(中国)的目的是获取俄罗斯在机载雷达、发动机制造、定向天线系统、防空和反导防御等领域的先进设计”。[56]为了防止中国掌握武器核心技术,主要现代化武器(包括航空武器)生产国(俄罗斯)越来越不愿意与中国分享其先进技术,甚至将飞机的发动机拆开来向中国出售。[57]俄罗斯宁愿把更先进的武器出售给印度和越南,也不愿意卖给中国,从而使俄罗斯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已不及20世纪90年代的五分之一。

(四)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不断引发俄方抱怨

俄罗斯一直试图遏制中亚国家摆脱前“苏联能源体系”发展与其他国家能源合作的努力。中国出于国家发展需要,积极回应中亚国家的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相继建成中哈和中土油气管线。但是俄罗斯专家认为,“中国已成为俄罗斯的主要竞争对手,并把中亚国家置于自己的经济影响之下”。由于土库曼斯坦铺设了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俄罗斯铺设里海沿岸天然气管道和增加中亚至俄罗斯中部天然气管道输送能力的项目受到影响,参与该项目的三个中亚国家在与莫斯科发生能源争端时的谈判地位已经增强。[58]

(五)中国生产的部分食品质量问题影响俄罗斯对华农业合作

俄罗斯从中国进口的蔬菜、水果和茶叶等农产品在其进口产品中所占比例依然不大。影响中国农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的主要问题是中方生产的部分粮食和食品达不到俄方检测标准。其中,中方个别企业出于追求利润和“短期效益”,对所租土地施用当地禁用肥料,导致土地日渐贫瘠,引起合作方不满,影响了俄方扩大农业合作热情。俄罗斯一些人认为,对华农业合作是把双刃剑,在解决远东部分粮食和蔬菜供应问题同时,“中国人粗放地使用土地,不休耕,施用‘有毒’肥料”,并“选用承受化肥能力比我国品种高4倍的种子,导致土壤很快变得贫瘠”。特别是“远东地区对中国农产品的这种依赖,已构成对全俄食品安全的威胁”。[59]俄罗斯医生已禁止5岁以下儿童食用当地中国人种的这类果蔬。[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