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合作为新时代中俄关系奠定坚实基础

二、务实合作为新时代中俄关系奠定坚实基础

这些年来,中俄各领域合作持续扩大,特别是自2014年以来,两国务实合作迅猛发展,“量”与“质”同步上升,凸显中俄关系发展的强劲内生动力和广阔前景。

(一)军事合作不断深入

双方保持积极参与对方举办的大型军事活动和赛事的传统。中方多次派舰艇编队参加俄罗斯海军节阅兵盛事,而俄罗斯海军除来华访问外,2019年也派舰艇编队参加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式。中方不仅连续参加在俄罗斯举办的“国际军事比赛”,还承担了该赛事2019年8月在中国举办的四项比赛。俄方也派出强大阵容参加在武汉举行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中俄联合军演从只针对非传统安全挑战向同时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过渡。2015年,两国举行的“海上联合—2015”实兵演习首次实现火控雷达和声呐等“核心数据共享”。2016年,在中俄“海上联合—2016”军演期间,两军兵力全程融合编组并动用大量新式装备和信息技术。2018年,俄方首邀中方参加其40年来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东方—2018”战略演习。2019年,在中俄“海上联合—2019”演习期间,两国海军首次实射导弹和首次实现舰机联合反潜,两军海上联演实战化、规范化达到空前水平。同年7月,中俄空军首次在东北亚地区实施联合空中战略巡航,也是两军战机首次编队巡航。9月,中方再度受邀参加俄罗斯“中部—2019”首长司令部战略演习。10月,中国武警部队与俄罗斯国民卫队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市近郊及周边地域实施“合作—2019”联合反恐演练。11月,中俄首次同南非在开普敦附近海域举行海上联演,也是中俄首次在南半球的南非附近水域举行的三国联合演习。

中俄军事技术合作取得重大突破。2015年,中国成为俄罗斯允许出口S–400“凯旋”防空导弹系统的第一个国家和海外订购苏–35多功能战机首个买家。2019年,俄方前所未有地着手帮助中方建立涵盖天基组成部分的导弹预警系统。这彰显两国、两军战略互信和军事合作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20年,双方积极落实2020—2021年军事合作计划,俄方继续向中方提供S–400“凯旋”防空导弹系统中的其他部件,双方积极筹备签署联合研制重型直升机项目合同的相关事宜。

(二)经贸金融和科技合作稳步推进

第一,经济和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两国投资合作委员会确定的73个双边合作重点项目已有11个完成,15个正在落实中。2019年,双方先后签署两国过渡到本币结算和支付的政府间协议、《中俄会计准则合作备忘录》《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与俄罗斯联邦财政部财政研究所战略合作协议》《中国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与俄罗斯国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合作备忘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关于编制〈至2024年中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的联合声明》。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开采股份有限公司(RusGasDobycha)签订价值120亿欧元的波罗的海化工综合体(BCC)项目FEED+EPC总承包合同,也是全球最大的乙烯一体化项目。同年10月,中方还与包括俄方在内的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共同发表《关于2018年5月17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生效的联合声明》,为建设共同经济发展空间、实现“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与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协调发展提供重要法律保障。

第二,贸易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中俄贸易额再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前所未有的1107.57亿美元,中国连续10年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华为公司和小米公司的智能手机分别占到俄罗斯智能手机市场销售份额的28.5%和10.7%。2019年前10个月,中国对俄罗斯汽车出口增长66.4%。同年1—7月,中国对俄罗斯全行业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3%。截至9月,中国对俄罗斯累计投资110亿美元,俄罗斯在华投资10亿美元。[320]

第三,科技合作不断加强。俄罗斯是世界科技大国之一,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方面独具优势。中国在信息通信、卫星导航、无人机、超级计算机等方面逐步走向世界前列。两国发挥各自优势,不断完善各层级科技创新合作机制,科技人员往来交流频繁并在示范快堆、远程宽体客机等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丰硕合作成果。2019年9月,双方签署《关于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共同发起设立中俄联合科技创新基金的投资意向书》,共同承诺向该基金投资10亿美元,着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两国重要经济领域及交叉领域的新技术发展,促进双方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及推广应用。两国2018—2022年太空合作计划顺利实施。同时,双方还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航天局与俄罗斯联邦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关于建立联合月球与深空探测数据中心的合作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航天局与俄罗斯联邦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关于协同实施“嫦娥七号”月球极区探测任务和“月球—资源—1”轨道器任务合作协定》。此外,中国科协与俄罗斯科工联签署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文交流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华为公司与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数字经济科研中心和俄罗斯移动通讯系统公司(MTS)签署发展了5G技术合作协议,中俄的“北斗”和“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工作在稳步进行。

2020—2021年,中俄共同举办“科技创新年”活动。双方将利用各自在资源禀赋上的不同优势,推动两国科技创新合作向更高、更宽领域发展,夯实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物资基础。两国将加强在生物医药、航天、纳米技术、新材料、大科学和数字化等前沿技术领域的合作。双方在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研发合作潜力也十分巨大。虽然突发的新冠疫情延迟和改变了“科技创新年”的某些活动时间和组织形式,但这一主题年活动总体计划仍在有序进行。2019年11月,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为中俄“科技创新年”启动预热举行盛大招待会。12月,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媒体理事会决定,将积极促进两国媒体在5G+4K/8K+AI等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共享技术发展成果,努力构建中俄媒体技术创新共同体。2020年,该媒体理事会将再度发布《中俄民意调查报告》,为两国相关部门决策和学者专家研究中俄关系发展提供更加翔实可靠的数据支撑。12月,普京总统签署总统令,责成相关部门进一步发展对华关系,扩大两国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为2020年中俄“科技创新年”活动拉开序幕。目前,中俄相关部门正密切沟通,加紧制定两国科技创新年的重点任务清单、实施方案等事宜,包括共建月球基地等合作项目都在有条不紊地磋商之中,两国拟于2020年上半年为月球基地发送着陆装置,首批宇航员将于2031年登月。两国还在积极筹划建立月球和深空探测联合数据中心。[321]

(三)交通基础设施和能源合作取得重大进展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取得显著成果。2019年3月,中俄首座跨境铁路界河桥——同江—下列宁斯阔耶铁路桥全线贯通。4月,中国铁建俄罗斯公司与莫斯科工程设计院旗下全资子公司——“工程技术发展管理”开放式股份公司签约莫斯科地铁西南线项目。5月,两国首座跨黑龙江(阿穆尔河)界河公路桥——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大桥成功合龙。7月,中俄首条跨境索道——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跨黑龙江(阿穆尔河)索道正式开工建设。

核能领域合作突飞猛进。2019年3月,中核苏能核电有限公司会同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与俄罗斯原子能建设出口股份有限公司(ASE)签订《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总合同》。6月,中核辽宁核电有限公司、中核苏能核电有限公司会同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与俄罗斯原子能建设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徐大堡核电站3、4号机组总合同》。11月,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与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签订《燃料零部件及运输容器采购合同》和《TVS—2006燃料技转合同》。

油气“两线”合作双双取得重大进展。2010年9月,中俄石油管道竣工并从2011年1月开始向中方输油,从此结束了两国石油贸易长期依赖高成本的铁路运输的状况,走向更加稳定、安全和便捷的管道合作模式。随着2018年1月中俄石油管道二线投入运营,两国石油贸易不断扩大。2019年,俄罗斯对华出口石油仅次于沙特阿拉伯(8332万吨),达到创纪录的7764万吨,比2018年增加9%,成为对华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在受新冠疫情拖累,欧洲需求进一步下降的情况下,2020年前4个月,俄罗斯对华石油出口仍达到360余万吨。[322]两国在“天然气上下游一体化”方面的合作不断加强。2019年4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公司(CNODC)、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CNOOC)分别与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Novatek)签署协议,各自收购由诺瓦泰克公司牵头开发的北极LNG2项目(ArcticLNG2)10%的权益。6月,中石化与诺瓦泰克、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签署有关在华成立合资企业协议,旨在主营液化天然气和天然气销售。12月,横跨两国的能源大动脉——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投产通气。2020年1—2月,俄方向中方输送了价值约1.29亿美元的6.35亿立方米天然气。目前,双方还就经“西伯利亚力量—2”(或经蒙古国)、哈巴罗夫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其他线路对华供气事宜进行积极磋商。

(四)农业、地方和人文合作方兴未艾

农业合作突飞猛进。在中美贸易战胶着、中国中止或减少从美国进口农产品的情况下,中俄对双方的农业互利合作需求同时上升。2019年6月,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农业农村部与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农业部关于深化中俄大豆合作的发展规划》。2019年前10个月,中方从俄方进口的农产品同比增长12.4%。鉴于双方在租赁土地合作上取得的喜人成果,俄方表示将根据《中俄远东地区合作发展规划(2018—2024年)》,再向中方提供1500万亩土地种植大豆,并准备在2025年前,将对华出口的大豆增加至每年370万吨。截至2019年底,中方从俄罗斯累计进口了6.26万吨禽肉(整鸡及内脏)和63.5万吨大豆。2020年2月,中方首次以万吨级货轮从俄罗斯进口了14857吨大豆。

“地方合作交流年”圆满收官。中俄通过举办投资推介会,贸易、工业和农业展览会等上百场活动,极大地激发了两国地方合作热情。2019年,中国投资者已占俄罗斯远东地区外国投资者数量的70%以上,俄罗斯超前发展区建立的近100家中俄联合企业为当地创造1.3万个高科技就业岗位。2019年前9个月,俄罗斯远东地区同中国内地省份的贸易额同比增长17.1%,对华贸易已占其对外贸易的48%。双方还商定增建中国北部地区与俄罗斯中央联邦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与俄罗斯西北联邦区两个地方合作机制,以激发两国地方合作潜力。迄今,两国缔结了140对友好省州和城市关系,俄罗斯有59个联邦主体与中国各省直辖市签有合作协议。

人文合作成果丰硕。2019年,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联合创办的哈工大鲍曼工学院在哈尔滨成立。俄罗斯已有542所高校文凭被中方承认,俄罗斯在华留学生人数突破2万。中国有近4万留学生在俄罗斯就读,同比增加10%以上。加上其他类型学生,两国在对方国家留学人数接近8.5万,2020年有望突破10万。基于对汉语人才需求的上升,2019年汉语首次成为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外语科目。“俄罗斯热”也在中国悄然再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俄罗斯影视剧、赴俄罗斯旅游。2019年,中国公民前往俄罗斯的人数达到225.7万,其中149.3万为旅游观光客,占赴俄罗斯外国游客的29.5%。中国游客在俄罗斯的人均消费高达1000美元。前往中国的俄罗斯公民为93万,同比增长25.7%。两国庆祝建交70周年活动吸引了双方民众的广泛参与。由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俄语版)在全俄广播电视公司新闻频道和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俄语新闻平台同步开播。“乐动中俄”全媒体跨国创意活动创下两国民间交往参与人数新纪录,上线不久的点阅量即突破10亿次,从两国征集到的创意献礼作品超过1800万个。俄罗斯各大电视台播出的《中国的重生》大型纪录片再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和中苏建交的一幅幅珍贵彩色画面,深深地打动了中国广大观众。两国元首共同出席莫斯科动物园熊猫馆开馆仪式,谱写“熊猫外交”新篇章。普京总统就中方提供两只大熊猫开展合作研究表示感谢,称这是中方对俄方及其专家非常尊重和信任的体现。

公共卫生合作成为一大亮点。“大疫”当前,公共卫生领域合作成为中俄双方又一共同需求。俄方在新型药物、医疗器械创新领域有不少成果。中方在医药和医疗器械方面有很多研究项目或新的创新产品。譬如,已经或接近临床应用的无接触式激光釆血仪、激光眼科手术设备(准分子和飞秒激光)、钬激光(肾结石)碎石机,快速尿液检测技术设备以及一些先进的康复治疗辅助器材等。2020年5月,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总编理查德·霍顿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也证实,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医生和科学家已做出了最为杰出的贡献。因为中国有一个非常优秀的科学研究和医务人员群体。中国现在是科学大国,中国的科学发展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现在中国是向《柳叶刀》系列期刊提供研究论文方面的领导者之一。[323]可见,中俄在公共卫生领域,包括疫情防控、疫苗与药物研发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