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做出战略退缩讲究务实选择

二、俄罗斯做出战略退缩讲究务实选择

其实,俄罗斯衰弱的国民经济早在苏联后期就已难支撑其庞大的军事体系和美国在诸多领域的较量。尽管近几年俄罗斯的经济有所好转,但推动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一直是占俄罗斯出口额一半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的不断增加和全球油价的攀升。有资料显示,如果国际市场每桶原油下降6美元,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就要随之减少一半。[90]这说明俄罗斯经济基础还相当脆弱。在连续两年增长后,俄罗斯2001年和2002年的经济增长分别从2000年的9%降到了5%和4.3%,外国直接投资减少5亿欧元,下降10%。[91]明显暴露出经济增长后劲不足。按照俄罗斯官方制定的个人收入低于40美元的贫困标准,在俄罗斯1.455亿人中大约有35%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92]

2002年的俄罗斯军费预算仅为90亿美元,根本无力维持和更新苏联在冷战时期留下的庞大武器装备。俄罗斯原战略火箭军第一副司令、总统国家技术委员会主席尤·亚申大将早就对超期服役的SS–18和SS–24多弹头洲际导弹和已超出设计保质期的700枚仍处于战斗值勤状态的洲际弹道导弹继续使用提出警告,“不敢保证核弹不会有意外爆炸或局部地方受到放射性辐射污染的危险。因为这些导弹装置已经服役10—15年了”,[93]其性能和威力无疑已大打折扣。

俄罗斯的海陆空三军状况更不乐观。前不久,俄罗斯国际文传—军事新闻社援引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的话说,“总统和我都对目前武装部队的备战状况感到不满意”。伊万诺夫特别提到了海军。[94]虽然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海军就其规模和战斗力已与美国不相上下,80年代苏联的核潜艇拥有量甚至超出美国。但如今,时过境迁,俄罗斯现有的40%舰艇已有一半接近退役年限,且50%以上的舰艇需要修理,不少舰艇不能出远洋执行任务。俄罗斯已无力为继续保留一支强大的海军而维持庞大的舰队储备。为此,2003年初,俄罗斯不得不宣布将削减海军五分之一的作战舰艇。

然而,正是在冷战结束后的10年里,美国却一跃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世界总产值中美国已占到23%。[95]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市场就已吃掉全球外资30%的数额,从而使美国在世界资本市场占居45%的份额。[96]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美国现政府将国防开支提高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国防开支由1998年的2600亿美元,一下骤增到2003年的3500亿美元,比位于美国以下的15—20个国家的国防开支总额还要高。2004年,美国军费还要增加,到2007年将增至4510亿美元。[97]美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实现全球军事干涉的国家,其精良的海陆空三军能涵盖全球,海外部署仍体现着冷战时期的战略。虽然到2007年美国的核武器数量将减少到3800枚,2012年减少到1700—2200枚,但美国战略力量仍保持在对俄罗斯进行核战争所需的水平上。[98]

1991—2001年,俄美的GDP之比已从先前的1:9滑至1:30。俄罗斯的军费也仅为美国的四十分之一。普京总统开始逐渐看清了这个许多俄罗斯人不愿看到的残酷事实,现在与美国拼实力已不切实际。俄美关系不应再是零和游戏。

在普京看来,俄美关系不对称是事实,但并不一定就是“悲剧”。俄罗斯只有放弃与美国在某些非重大战略领域及地缘政治方面毫无意义且代价过高的争斗,学会在与美国合作中使自己“正式成为美国的朋友,捍卫国家利益和与美国达成有关协议就容易一些”。[99]“换言之,与其作茧自缚,倒不如加入西方阵营,以在其中更加有力地捍卫自己的利益”。[100]这正是普京的韬略和战略退缩的真实用意。

“9·11”事件恰恰给普京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全面改善关系提供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普京果断地做出全力配合美国完成打恐第一阶段任务的决定,随后,又在一些与美国长期争执的问题上也相继采取低调:放弃了《反弹道导弹条约》,让美国顺利地退出;放弃了与美国在中亚和格鲁吉亚驻军问题上的争执;宣布关闭早在“9·11”事件就因财政拮据而要放弃的两个针对美国的海外基地;对一向被视为北约东扩不可逾越的“禁区”——波罗的海国家最终被纳入北约势力范围,俄罗斯也采取适当“冷处理”;愿为北约部队的调遣提供运输机等。[101]这些“战略退却”的举动极大地震动了整个世界,使西方主流社会从此改变了后冷战时期将俄罗斯视为敌手的成见。美国也不得不承认,俄罗斯在拉近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方面的努力是前所未有的,“冷战真的结束了”。

对普京来说,所有这些退缩的损失都要小于一个愿意与俄罗斯合作的美国所带来的好处。2002年初,普京在接受《华尔街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俄罗斯现在必须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而不是到国外显示已经减弱的势力。[102]同年年底,普京继续强调,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俄罗斯的任务在于俄罗斯本身,而不在于世界。俄罗斯的根本任务就是现代化,以赶上西方国家,免得沦为‘第三世界’国家”。[103]为了国家复兴,普京力排众议,极力扭转与西方“软对峙”的不甚明智政策,突破了俄罗斯一直被西方排挤在外的封锁,为俄罗斯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