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普时代”的俄外交政策走势

二、“梅普时代”的俄外交政策走势

自普京2000年批准通过《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普京在任时就指示要根据《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概论》和他的慕尼黑讲话对该“构想”进行修改。为此,梅德韦杰夫就任总统后不久就相继批准出台了新版的《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和《俄罗斯外交五原则》,全面阐述了“梅普”新政府的对外政策和主张。

(一)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梅德韦杰夫出任俄总统后,继承普京执政后期对美国及西方强力反制战略,不断向世界发出强烈信息,“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已经提升”,对西方的冷战攻势不再视而不见、坐以待毙。俄罗斯不仅有能力参与落实国际议事日程,还有能力参与制定这一日程。俄罗斯将坚持公开、可预见和务实的对外政策,全力确保国家安全,捍卫和加强主权及领土完整,不断提高俄罗斯的国际威望,为国家现代化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特别是俄罗斯果断出兵平息南奥塞梯冲突,粉碎了格鲁吉亚在西方纵容下挑战俄罗斯核心利益的企图,表明俄罗斯“将不惜与美国决裂来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而且,梅德韦杰夫总统也公开表示,“我们对(由此)发生的任何情况(包括爆发冷战)都不感到害怕”。[136]

(二)从战略退缩走向积极防御

冷战后,俄罗斯对西方一直采取全面战略退缩政策。“叶利钦和普京都把与西方建立联盟或伙伴关系作为主要的优先方向,而且还曾是独一无二的优先方向。”[137]为此,两人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严酷的现实迫使俄罗斯重新审视对西方的政策,不得不结束了期冀俄罗斯成为西方一部分的努力。2008年9月,梅德韦杰夫在联邦国务委员会与俄罗斯地方领导人会面时公开坚称,要抗衡“试图对俄罗斯施加政治压力”的某些力量。[138]针对美国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俄罗斯开始筹划在白俄罗斯部署轰炸机和导弹。继2007年恢复远程轰炸机巡逻并向地中海派遣航母后,2008年,俄罗斯实现了独立以来首次恢复北极海域巡逻的突破。同时,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还接二连三地超低空逼近美国航空母舰及其航母战斗群,展示其远程攻击和全球军事存在的能力。俄罗斯《事实与论据》网站宣称,“俄罗斯的军人和飞机可以在地球任何一个空域执行任务,地球上没有一个能让人因逃避责任而躲避起来的地方”。[139]最引人关注的则是2008年9月俄罗斯在欧洲方向的波罗的海、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地区举行的将美国第七舰队作为模拟基地对象的军事演习。此外,俄罗斯太平洋舰队与委内瑞拉海军在加勒比海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在拉美大陆史上也属首次。这是莫斯科向华盛顿发出的强烈反击信号:美国在俄罗斯的家门口部署导弹盾牌,俄罗斯也有能力在美国的边界附近排兵布阵。对此,俄罗斯黑海舰队前指挥官爱德华·巴尔京上将颇有感触:“加勒比海的行动”意味着“俄罗斯正在重返权力和国际关系舞台,这一地位很遗憾在上个世纪末失去了”。[140]

(三)重建亲俄利益区域

梅德韦杰夫在当选总统后的首次讲话就强调俄罗斯的对外方针是“独立的,以近邻为优先方向的”。[141]《俄罗斯外交五原则》也明确提出,俄罗斯将“重视对俄罗斯友好地区”。而其范围,正如梅德韦杰夫所称,还不仅局限于俄罗斯邻国,俄罗斯“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也有一些特别优待的地区。这些地区有俄罗斯的友邦。俄罗斯将悉心关注这些地区”。[142]“五原则”还称俄罗斯要坚决保护自己的公民,“不论他们身在何处”。梅德韦杰夫则进一步表示,“我们还将保护国外的俄罗斯企业利益。所有人都应当明白,胆敢挑衅的人必将遭到反击”。[143]

俄罗斯不再忌讳维护自己势力范围的意图,开始与被美国称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叙利亚加强合作,重启塔尔图斯港海军基地,并与委内瑞拉等国建立新的伙伴关系,着手在位于美国后院的古巴为具有核能力的战略轰炸机等建加油站,恢复远程轰炸机在俄罗斯至古巴间的定期飞行。冷战结束以来,俄罗斯海军舰队首次远赴拉美地区(加勒比海),“克里姆林宫称这是针对美国在俄罗斯周边进行的扩张行动而采取的举措”。[144]普京强调,俄罗斯把对拉美的政策作为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俄罗斯报纸也称,“目前的形势说明,与拉丁美洲合作是抗衡美国的因素之一”。[145]在美国就伊朗核问题对其实施制裁问题上,梅德韦杰夫早就表示,俄罗斯“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制裁”。[146]为应对美国及西方势力对俄罗斯的威胁,在南奥塞梯冲突后,俄罗斯还推动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筹建“国际联军”,强化对中亚地区的影响,筹划“在俄罗斯周边建立睦邻带”。[147]

(四)阻格拦乌入“约”

普京在执政后期开始醒悟长期以来对西方的不切实际幻想和为此付出的沉重代价,对先前未能阻止北约东扩,特别是未能打掉波罗的海国家加入北约追悔莫及。苏联因为有了波罗的海国家和乌克兰才“巩固了俄罗斯在黑海和波罗的海的存在,使俄罗斯成为伟大的强国”。根据《反弹道导弹条约》,“不论是波罗的海国家,还是其他前苏加盟共和国都不能加入北约”,因为,这些国家都是“接替苏联履约的俄罗斯的核责任区和安全区”。[148]但美国却失信于俄罗斯,不但将它们,还把东欧前苏联卫星国也相继拉入北约,将北约防线逐渐推至俄罗斯的“警戒红线”——格鲁吉亚和乌克兰边界,置俄罗斯于战略被动境地。

格鲁吉亚既是西方打破俄罗斯环里海能源控制权,确保其能源安全的关键,也是俄罗斯强化能源武器,反制西方的战略支点和安全屏障。控制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两地不仅可以打乱美挤压俄能源战略部署,还可扩大俄罗斯反制西方挤压的战略纵深。尤其是控制了阿布哈兹也就意味着控制了黑海东部。在乌克兰不断要求俄罗斯在租期期满撤走黑海舰队的情况下,苏呼米和奥恰姆奇拉港已成为俄罗斯黑海舰队易址的首选。那里还有全球顶级的两端都可起降的飞机跑道,就连安–124“鲁斯兰”超重型运输机也可起落。M–27号军用高速公路和穿过阿布哈兹领土的铁路则是俄向其驻外高加索和亚美尼亚军队提供后勤保障的重要补给线。这里的因古里河水利发电站供应着格鲁吉亚近113个地区和整个阿布哈兹所需电力。可以说,控制了该水电站,也就等于掌控了接近一半的经济命脉,其战略价值难以估量。如今,俄罗斯不惜代价占据高加索门户——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后,格鲁吉亚的战略价值已大打折扣,即使被美国“破例”强行拉进北约,其对俄罗斯的威胁已大为减弱。尽管如此,俄罗斯还是放言,“即使格鲁吉亚加入北约,如果格对俄罗斯进行挑衅,俄罗斯在对格动武问题上也不会犹豫”。[149]

乌克兰对俄罗斯的战略价值可用布热津斯基的话来形容,“如果没有乌克兰,即使得到了所有其他前苏联共和国,俄罗斯也不是一个大国。而如果有了前者,即使失去后者,俄罗斯也是一个大国”。[150]为此,俄罗斯一直在想方设法控制乌克兰弃俄就美倾向的蔓延。2008年5月,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在出席乌港口城市塞瓦斯托波尔附近海域举行的海上阅兵时称,塞瓦斯托波尔是苏联的海军基地,俄罗斯从来未将该港口送给乌克兰。由于“塞瓦斯托波尔是俄罗斯的城市”,因此,它应归俄罗斯管辖。[151]此言一出,险些引起外交风波。然而,没过多久,又有俄罗斯官员发表此类言论,称“一旦出现某种情况,就必须单方面撕毁与乌克兰达成的一揽子协议,让克里米亚半岛回归俄罗斯,让乌克兰永远也不敢把俄罗斯黑海舰队从现在的基地赶走”。[152]由此不难看出,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半岛归属乌克兰至今耿耿于怀,倘若乌克兰真要加入北约,俄罗斯绝不会轻易让乌克兰连同克里米亚一块带进北约。因此,梅普二人都在不断警告西方,强行拉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入约,已经威胁到俄罗斯的安全,将破坏平等安全原则,导致欧洲出现新的分界线。而俄罗斯在南奥塞梯的果断行为,正是向美国和北约“传出这样一个强烈信号:俄罗斯不准备做美国的二流合作伙伴,更不容忍北约向俄罗斯的‘近邻’再迈一步”。[153]

(五)发展能源和强军兴国战略

普京一直把能源和军事作为新世纪支撑国家崛起的两大战略支柱,“梅普”新政府也将其视为兴国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俄罗斯权威智库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在梅德韦杰夫上任后不久撰写的《未来十年俄罗斯的周围世界:梅普组合的全球战略》报告强调,俄罗斯将力争融入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创新经济,并充分利用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相对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一战略性作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用不大的开支使国家的自然优势带来比今天更多的红利”。俄罗斯不仅要把油气,而且还要把世界上最丰沛的淡水资源作为“战略资源”使用。为此,在继续保持能源“独立性”的同时,俄罗斯将利用自身能源优势,不断强化能源在外交中的作用,用能源杠杆撬动大国关系,拉近与美欧关系,发挥能源“润滑剂”和“黏合剂”功能,聚拢独联体和亲俄友邦。

在发展能源兴国战略同时,该报告还建议梅普新政府要重视强军兴国战略。报告认为,今后,各大国都将被迫在是否使用武力的问题上做出战略选择。目前,一些大国已开始“不断完善自己的武库,包括进攻性战略武器”。因为,“外交手段没有成为解决国际安全问题的主要趋势”,原有的安全体系产生了危机,原有的国际危机处理机构的管理水平在下降。“冲突的潜在因素在增加。”在此情况下,“在未来20至25年内,俄罗斯除了保持强大的核大国地位外,别无他择,并且必须确保有效防御美国反导系统的武器发展”。俄罗斯国防部2008年8月1日公布的《2030年前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建设构想》的判断也是如此,认为,2030年前,俄罗斯仍是各种全球或地区威胁的目标。为此,俄罗斯将2009年的军费增加到了创纪录的942.3亿美元,[154]重点向信息、航天和纳米技术三大领域投入,发展地面、海上和空中的战略核力量。在2015年前建设一支与军事威胁和财政能力相适应、能够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的现代化“创新型”军队,在2020年建成一支现代化的核威慑力量,完成应对空中和太空领域威胁的“空天防御体系”,突出“空天遏制”战略地位,加大对未来太空战场建设的投入。俄罗斯国防部长阿纳托利·谢尔久夫称,俄罗斯武装力量将在近年内实施重大改革措施。调整后的军队人员比例将“使俄罗斯武装力量的面貌接近于一支高科技军队”。[155]

(六)推动多极化世界进程

推进公正民主的多极世界秩序是俄罗斯的战略选择。为此,梅普的“新对外政策构想”和“外交五原则”都突出强调俄罗斯将致力于促进公正和民主世界新秩序进程,重申要在国际法基础上集体解决国际问题,认为单边行动战略会破坏国际局势稳定、挑起紧张局势和军备竞赛、加深国家间矛盾、制造民族和宗教纠纷,对其他国家构成安全威胁,强调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动用武力会严重破坏国际法基础,导致冲突地区范围扩大。特别是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在南奥塞梯交火后出台的《俄罗斯外交五原则》,更加突出了俄罗斯欲建多极世界的迫切愿望和决心,着重强调维护国际法“至高无上”权威和构建多极世界的重要,其明确表示“单极化是不能接受的”。梅德韦杰夫公开声称,“俄罗斯不能接受由一国做出所有决定的世界格局,就连美国这样的大国也不能这样做”。[156]他称:“整个国际社会都必须思考,如何构建新的国际安全体系,其核心应是国际合作原则、严格遵守国际法准则、不允许随意歪曲国际法并能防止冲突。”强调这一安全体系理应建立在多极世界秩序基础之上,不允许“任何一个自视可以承担建立统一世界秩序责任的国家处于统治地位”。[157]“俄罗斯将继续加强与中国、印度及伊斯兰世界的伙伴关系”,[158]加强包括与上海合作组织等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合作,推动世界新秩序的建立。

(七)坚持防御性的“强势”外交原则

尽管一个时期以来俄罗斯对西方压力高调反弹,但无论现在还是在可见未来,俄罗斯外交上的积极进取,抑或主动防御,都还只局限在“扎篱垒墙”层面,外交强势并不具进攻性。目前,俄罗斯既没有与西方一争高低和扩张战略,也不具备与西方长期抗衡的实力。特别是俄罗斯突遇严重金融危机和国际油价暴跌,其经济“支撑”外交的实力已大为减弱。因此,尽管俄罗斯对美国不再信任,对融入西方心灰意冷,但“梅普政府”还是没放弃利用一切场合来表达俄罗斯仍希望能与西方建立平等互利关系的愿望,突出强调俄美关系必须步入“战略伙伴关系状态”,俄罗斯愿意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解决彼此分歧,与美国达成新的裁军和军控协议。在对欧洲政策方面,俄罗斯也将致力于建立公开和民主的集体安全与合作关系,通过确保俄罗斯、欧盟和美国平等协作的途径,实现欧洲无分界线的真正统一。“外交五原则”还明确提出坚持“不与任何一国对抗”的基本思想。梅德韦杰夫总统也强调,“俄罗斯不打算与世隔绝,我们将尽可能地与欧洲、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59]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对俄罗斯的政策仍是影响“梅普时代”俄罗斯外交走向的关键因素。尽管俄美发展密切关系的价值观、社会体制和国际事务合作等基本要素开始缺失,但俄罗斯依然希望与美国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鉴于美国夸大俄罗斯的威胁,把本不是西方面临的主要问题当成冷战后最迫切解决的矛盾,导致东西方间的铁幕不但没有消失,反倒越来越泾渭分明,最终把俄罗斯“培育”成了事实上的战略对手。只要美国及西方采取比较温和的对俄罗斯政策,俄罗斯的对外政策仍会做一些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