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一体化 任重道远

推进一体化 任重道远

对独联体这种不“分”不“合”,“松”但又不散的半瘫痪状态,只是在1998年4月第23届莫斯科独联体首脑会议上才得到了与会各国元首的普遍重视。会上就对独联体应该继续存在下去,并对其进行根本性改革两个关键性问题达成共识。这次峰会对缓解独联体的生存危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标志着独联体的改革正式提上日程。

目前,政治和经济全球化在不断发展,“积极建立国家间地区性联合企业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与独联体国家密切协作对俄罗斯具有特殊意义。”而独联体各国也普遍感到,“独自融入具有全球化趋势的世界经济是很麻烦的,有时甚至要冒风险”的,难以抵御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所以,“独联体是为造福于成员国而发展多边合作的最佳形式。加强伙伴关系符合世界发展趋势,也符合独联体成员国的利益”。国际上的这一大环境无疑给独联体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乃至增强向心力提供了机遇。

事实反复证明,独联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罗斯对各成员国的政策走向。可以说,独联体的发展前景如何,俄罗斯的作用尤为关键。

普京政府上台以来,十分重视发展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强调对独联体外交是俄外交政策的最优先方向,不断加大独联体各国间的合作力度。针对独联体一些国家对俄缺乏信任而引起的离心倾向,俄采取了避免对立与对抗、增信释疑的合作姿态,从而大大改善了与独联体各国的关系。在推进独联体一体化进程的同时,普京还以俄为“核心中枢”,在独联体框架内采取“辐射”、多边和双边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增进向心力。同时利用传统的经济、文化乃至军事依赖关系等手段将独联体各国紧紧地与克里姆林宫“绑”在一起。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俄努力以双边合作促多边合作,不断增强独联体内部凝聚力的过程中,俄乌关系变化最为明显。2001年,两国贸易额增长了2.95%,达到104亿美元。今年,乌克兰不顾西方的“眼色”,放弃了以往“不参加独联体军事合作”的一贯立场,开始全面介入独联体范围内的军事行动。而且还顶着西方压力,执意向俄罗斯出售战略轰炸机。舆论界认为,这是乌开始在全面重返独联体军事体系方面迈出的重要而决定性的一步。对加强独联体的凝聚力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9·11”恐怖袭击事件后,俄罗斯为避免独联体国家在美强大反恐联盟的攻势下“离心力”加大,“各自为政”,不得不本能地“扎紧篱笆”,加大对独联体国家的“协调”力度。尤其是协调中亚国家的助美反恐行动,以免出现意外“偏差”。经过俄罗斯及时而又周密的协调,特别是2001年9月24日普京发表关于支持美国反恐五点声明后,乌克兰、土库曼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才相继表示向美提供“有限”空地走廊。吉尔吉斯斯坦总统还着重强调,“这是与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成员国领导人磋商后决定的。因为成员国有共同的空域,共同的防空系统。进行磋商的建议是普京总统提出来的”。可见,俄罗斯的重要影响。

从普京上台以来对独联体的重视程度不难看出,俄罗斯早已将独联体视为实现俄走向国际社会、维护俄大国利益的长远战略目标的重要依托和抵御美国为首的北约挤压俄战略空间的前沿阵地。独联体的分裂,抑或“不分不合”,以致形不成统一步调,必然会导致俄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从而削弱俄在国际舞台发挥大国作用的分量。

独联体成立10年了。它从1993年起,由9个成员国签署的经济一体化宣言,旨在建立类似欧盟那样的经济合作机制的梦想,至今却还是那么遥远。目前,俄罗斯作为独联体的“火车头”已选准方向,开足马力,但所有成员国是否都能淡化一下“独立意识”,以独联体大局为重,却仍然是短时期难以解决的问题。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国家安全委员会前成员安·韦斯认为,“只要其他成员国没有意识到独联体内的合作会给自己带来好处,这个组织就只能是一个没有生气的机构”。所以,尽管独联体已经制定了2005年前发展纲要,确立了独联体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合作任务和目标,但是,由于目前独联体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只为10年前的60%,失业率大大高于10%以及其他制约因素,独联体要真正成为政治和经济一体化的组织,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