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对北约续扩的对策
1.融入北约,从内部分化瓦解,使其性质和功能发生变化。面对北约续扩的步步紧逼态势,俄罗斯根据本国综合国力的现实情况清醒地认识到,其实力无法与北约续扩硬抗。于是,不得不采取“以屈求伸”的策略,再次提出加入北约的话题。2001年7月18日,俄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俄外长新闻记者招待会上称,欧洲要建立统一的安全空间,只能有三种选择:一是解散北约;二是让俄罗斯加入北大西洋集团;三是“建立一个另外的,以吸纳俄罗斯为己任的新的组织”,强调要在欧洲建立统一的安全和防御空间,在目前欧洲尚未有相同的体系,又缺乏彼此信任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俄罗斯的参与是不可能的。[82]普京提出的三个“选项”,实际上,只是给西方留下一个唯一的选择,那就是无论如何要将俄罗斯纳入西方集团。“9·11”恐怖袭击事件后,普京在访问柏林时再次向媒体重申,俄罗斯意欲加入北约,但“一切取决于开出的条件”。
实际上,莫斯科欲参与和加入北约的想法并不是冷战后的今天才提出来的。早在华沙集团组建前,斯大林逝世的第二年,即1954年3月正值国际气候相对“解冻”时期,在签署全欧安全条约建议被否决后,莫斯科就曾正式照会申请加入北约。当时,基于莫斯科表示加入北约后要在所有问题上都有否决权,美国、法国和英国随即复函拒绝了莫斯科的申请。[83]可见,1955年4月俄罗斯在与东欧国家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前,其就已感到在与美国长期对峙和较量中已力不从心,无意与美国抗衡“恋战”,试图与美国“和好”,化干戈为玉帛,达到“力争缓和国际关系”的目的。而后来建立的华约,看起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2001年,普京在表示俄罗斯要加入北约时,向世人披露了苏联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曾申请加入北约的这个秘密,其用意是明显的,就是想向世人告知,莫斯科早就不想与北约作对,只是北约一直抱着冷战思维不放,与俄罗斯过不去,从而在“舆论”上得分。
正当世人争论能否接纳俄罗斯加入北约的问题被炒得沸沸扬扬之时,2001年11月22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会见国家杜马议员时却突然道出俄罗斯的真实意图,“俄罗斯不打算排队加入北约”。普京强调,“以俄罗斯的经济、科技、人力、军事和领土潜力,俄罗斯是个自给自足的国家,有能力确保自己的防务”,并进一步表示,俄罗斯并没考虑成为北约成员,而是希望在“9·11”事件后发生变化的国际环境下,加强同北约的合作。事实也正如此。且不说俄罗斯目前根本不符合北约为新成员国规定的政治和军事标准,就是今后在政治、军事、民主制度等问题上达到北约成员国标准,美国也不会同意俄加入北约。俄罗斯提出要加入北约的目的就是要以此来遏制北约的继续扩张。
2.加大与欧盟等西方大国的合作与交往,争取更多国家的支持。普京上台以来,面对美国不断发难和北约续扩的咄咄逼人态势,加大了在“北约内外”的外交攻势,相继出访了欧洲主要大国,做了大量增信释疑工作,与这些国家的首脑建立了密切的“私人”关系。从而使俄罗斯与欧盟特别是德、法、英等国关系不断提升,并寻求在欧洲建立“新的力量中心”,倡议与欧盟建立地缘战略关系,使俄罗斯成为欧洲特殊战略伙伴,提议俄、欧合搞反导防务,试图构建俄、欧军事同盟,以遏制美国和北约对俄的进逼态势。2001年3月,俄罗斯在首次参加的斯德哥尔摩欧盟特别首脑会议上,经努力与欧盟签署了一批经济合作协议,为俄争取到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和贷款援助,实现了多渠道获取经援的战略目的。“9·11”事件后,在德国和英国等国的极力倡导和支持下,2001年底,北约终于同意成立新的俄罗斯拥有部分决策权的北约—俄罗斯理事会。
3.“韬光养晦”从长计议。目前,俄罗斯所面临的问题,一是美国不念及俄罗斯在助美反恐行动中的“出色”表现,不顾俄罗斯及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已宣布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ABM)。由于俄罗斯不想、也不能破坏来之不易的俄美关系的良好发展势头,从而影响其融入西方的进程,所以,也只能是“饮恨吞声”,咽下这颗苦果。二是北约续扩马达隆隆,日益逼近,大势所趋,俄罗斯仍无良策加以阻止,再次退让已在所难免。三是虽然俄罗斯经济连续两年持续增长,但目前仍欠外债近1600亿美元,今明两年正值还债高峰,且经济增长还有诸多不确定因素。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俄罗斯都离不开西方的“关照”和经济援助。处于这样一种两难境地,俄罗斯也只能面对现实,权衡利弊,暂时委曲求全,“从长计议”了。
俄罗斯在北约续扩上让步的主要原因,一是俄罗斯目前已全方位调整了对外方针,外部环境已与首轮东扩画定“红线”时大有改观。二是东欧各国申请加入北约的势头增大,俄罗斯既无理由又无合适的手段阻止其加入。三是与美国和好符合俄罗斯的长远战略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