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后,俄罗斯开始全面调整对外政策。2002年6月普京开始公开反对卢卡申科“企图靠牺牲俄罗斯的经济利益恢复苏联”的主张,[17]令卢大为恼火。随即对俄采取了制裁措施,两国关系趋于冷淡。对此,俄罗斯并不买账。8月中旬,普京在与卢卡申科紧急会晤时公开摊牌:不同意1999年签署的俄白联盟国家条约中规定的,“俄白在保留各自国家独立和主权的基础上建立邦联国家”。普京提出,白俄罗斯要么放弃主权和独立,以明斯克市和其他6个行政区的形式加入俄罗斯,建立统一的联邦国家;要么按欧盟模式建立联盟国家;再不就彻底放弃俄白联盟,独自应对严峻的经济和外交困境。[18]同时强调,为确保统一货币体系,只能在莫斯科设立一个货币发行中心。

俄罗斯的意图十分明显,根据形势需要,俄罗斯不再想把俄白联盟发展为近似一个“国家”的水平,不再想靠“牺牲俄罗斯的经济利益”与经济实力只有俄罗斯3%—5%、领土面积只占俄罗斯的1.2%、人口也只是俄罗斯6.9%的白俄罗斯组成原来意义上的“联盟”。其实,1996年的俄白共同体条约就已明确规定,两国要“改革同步化”,但“白俄罗斯领导层根本不想在没有保障的条件下把自己的部分权限交给俄罗斯最高执政阶层”。而在1997年签署俄白联盟条约时,俄罗斯则更明确提出欲将“白俄罗斯作为一个主体加入俄罗斯联邦”的主张。[19]所有这些努力都因为白俄罗斯始终坚持不放弃主权的立场和当时美国正积极推动北约的扩张,步步逼近俄罗斯,使俄罗斯不得不权衡利弊做出妥协。当时提升俄白关系有助于增强俄的地缘政治实力,俄罗斯只能暂时牺牲经济和政治代价,保留联盟中的各自主权和独立,在经济上继续资助白俄罗斯。这次俄罗斯断然向白俄罗斯亮牌,白俄罗斯自然不会满意。随后,卢卡申科公开宣称,普京关于建立统一国家的建议,“白俄罗斯是不能接受的”。[20]建立俄白联盟国家“不能使白俄罗斯丧失主权”,应在联盟国家条约基础上进行两国更进一步的一体化,“我从来也没有放弃过,也不会放弃与俄罗斯一体化”。[21]但“任何人都不要指望把白俄罗斯分成几部分,然后使其并入俄罗斯”。[22]同时,卢卡申科坚持,为保障白俄罗斯的利益,在统一货币后,“反对在莫斯科设立唯一的货币发行中心,在明斯克也要设立同样一个货币发行中心”。[23]显见,时至今日,白俄罗斯与俄罗斯联盟的目的仍然是既想在政治和经济上寻求俄罗斯的支持和保障,又不想为此付出“主权和独立”的代价;既想与俄罗斯统一货币系统,又不想让俄罗斯控制金融“源头”。

俄罗斯对与白俄罗斯联盟失去热情的原因:

(一)俄罗斯的外部环境变好,白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地位有所下降。俄白联盟一直备受美国和西方国家关注和反对,在俄罗斯与美国和北约等西方国家关系拉近的今天,俄罗斯采取务实方针,权衡利弊,已无须再用经济上对白俄罗斯的大量付出换取抵御西方挤压的安全保障。

(二)俄罗斯国内反对与白俄罗斯联盟的力量增大。俄罗斯国内一些党派对卢卡申科的“专制”及白国内人权状况不满,认为与白俄罗斯联盟有损俄“民主”形象,并不断以此对普京施加压力。

(三)视白俄罗斯为“经济包袱”再次成为俄罗斯的普遍共识。俄白经济规模差别甚大,“无论是在市场的质量,还是在‘总量’上都十分不同”。[24]至今,白俄罗斯基本上还是行政干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进行私有化改造,导致经济起色不大,前景不好。俄罗斯早已是市场经济,不想再用自家钱去提高别人的经济生活水平,让白俄罗斯无偿分享俄罗斯的已有成果,从而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俄罗斯为保障白俄罗斯财政的稳定和向统一货币过渡,在自己财政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已于2000年和2001年相继向白俄罗斯提供了1亿美元的贷款。此外,为维护与白俄罗斯的特殊关系,俄罗斯每年按低于国际市场一倍价格向白提供260亿立方米天然气,仅此一项的间接损失就达数千万美元。

(四)能源出口环境改善,白俄罗斯的作用相对减弱。经白俄罗斯西输能源一直是俄罗斯能源战略的重要环节之一。虽然在白俄罗斯境内铺设新天然气管线的设想早已成熟,但由于最近俄罗斯与乌克兰和德国领导人业已达成天然气协议,使这一设想的迫切性有些减少。

俄罗斯突然向白俄罗斯亮底牌意在放缓联盟进程,营造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俄罗斯明知目前白俄罗斯绝不会同意与俄罗斯“统一”,但还是向白俄罗斯摊牌,其用意无外乎通过引起白俄罗斯的不满,进而放缓与白俄罗斯的联盟进程。当然,也不能排除俄罗斯有趁白俄罗斯“内外交困”“四面楚歌”之机,迫其与俄罗斯“统一”的动机。对此,事后卢卡申科在接受俄HTB电视台直播采访时曾气愤地表示,普京提出的“采取第一种方案——将白俄罗斯分成几部分加入俄罗斯联邦,这是当时斯大林也未曾想过的。而莫斯科十分清楚这一方案是行不通的”。“第二种方案——按照欧盟的原则似乎是一个好的、体面形式”。然而,俄罗斯却预设了条件,必须“废止现有的条约,这是我们永远也不能接受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