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关系的走向

四、俄美关系的走向

虽然俄美关系在总体上得到改善,但美国仍不满足于俄罗斯的已有退让和对美国政策的调整,对俄罗斯的对美国政策并非十分满意。在维护国家利益上,美国从来不含糊,“败军”面前不言情。在阿富汗战争结束没多久的2002年初,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就又开始重申,“由于俄罗斯所处的核地位,它将继续对西方构成威胁”。[121]随后,五角大楼向美国国会提交了重组核力量计划,并通过媒体披露了内情:俄罗斯不仅仍是美国核打击的目标,而且与无赖国家同属一路货色。华盛顿开列的“邪恶轴心”国不再是三国,而是包括俄罗斯的七国。[122]对此,俄罗斯上下一片哗然。媒体甚至戏称“美国为俄罗斯准备了友好的核攻击”。令俄罗斯不满意的还有盐湖城冬奥会上围绕俄罗斯运动员出现的丑闻、美国加征钢铁进口税、北约在挪威和波兰举行的大规模演习等一连串对俄罗斯的敌视举动。俄罗斯总参谋长阿·克瓦什宁公开指责,“坚定决心—2002”演习显示北约自冷战以来一直没有改变自己对敌对国的概念,这首先是指俄罗斯和白俄罗斯。[123]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对俄罗斯仍缺乏足够的信任,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仍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制约。

(一)美国“鹰派”人士仍坚持俄罗斯是其“假想敌”的冷战思维,欲乘俄罗斯国力衰弱之机继续挤压其战略空间。从美国“鹰派”来看,俄罗斯仍是他们的“假想敌”,冷战阴魂挥之不去。布什政府的政要一再表示,“美俄间已经不存在核战争的危险”,但是军事当局从冷战时代就一直不愿减少“攻击目标的数量”,并以“俄罗斯可能反悔”为由,对解体核武器下不了决心。[124]

关于北约续扩问题,本来考虑到俄罗斯的因素,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曾提出了一个较为温和的方案,建议吸收4—5名新成员。但是,后来愣是把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也拉了进来,破天荒地一次扩进了7个国家。[125]给人一种向俄罗斯示威的感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芬兰和瑞典也开始突然接近北约,波罗的海水域和港口届时将归属美英海军,俄罗斯与北约国家的交界线将从黑海延伸到巴伦支海。爱沙尼亚加入北约后,北约的边界到圣彼得堡总共就剩下大约300公里。波罗的海沿岸政治家保证说,部署包括美国在内的外国军队的可能性“还没有考虑”。但这种保证显然不能相信。[126]“如果俄罗斯是伙伴,北约为什么要扩大到它的边境呢?这很难让人不想到这是在包围俄罗斯,以‘应付万一’。”[127]

(二)美国无视俄罗斯改善与美关系的努力,使俄罗斯国内反对派对普京的外交政策掣肘加大。由于俄罗斯在改善与美关系的问题上付出的多,得到的少,俄罗斯国内一些人从一开始就对普京的对美国退缩政策表示反对,认为普京的退缩是“地缘政治自杀”,美国咄咄逼人,将俄罗斯一逼再逼、一挤再挤,使人们潜在的不满情绪开始膨胀,也使普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耐心达到极限。而俄罗斯在伊拉克危机问题上与美国抗争面的明显增强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在伊朗和朝核危机等关乎俄罗斯直接利益问题上,俄罗斯也加大了与美国的周旋力度,力图维护自己的利益。

(三)俄美在安全和战略上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使美国继续打压俄罗斯战略空间的势头不减。美国将伊拉克、伊朗和朝鲜等国家视作“无赖国家”,认为正是它们威胁着美国的安全,并有一个个“搞定”的架势。而俄罗斯在这些国家都有重大利益,一直在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利用这些欧美国家无法得到的外交资源来扩大自己在国际社会的影响。这种关乎国家安危和利益存亡攸关的问题使俄美两国很难不发生利益碰撞。

有资料显示,为破坏和阻止俄罗斯与马来西亚的9亿美元贸易,美国已向有关部门下达了力求打掉的指令。此外,美国还宣布里海为其切身利益所在地,重点扶持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用无偿提供武器等办法收买和控制中亚国家。总之,继俄罗斯宣布关闭在古巴、越南的基地,同意美国在苏联后空间的军事存在,最近又从巴尔干地区撤出,这一切导致了安全真空的出现,美国正有计划地填补这一真空。[128]针对美国对俄罗斯政策的改变有限以及“有鉴于当前地缘政治局势依然很复杂,世界的力量平衡被破坏,新的国际安全框架尚未建立起来的实际情况”,俄罗斯也在不断调整对策予以应对。2003年2月,普京在俄罗斯全国武装力量军官大会上开始强调,“国家武装力量的现代化应考虑到世界局势变化发展,随时保持战备和动员状态仍是很现实的任务”。[129]而俄罗斯的抗争面的增强必然会给美国鹰派提供口实,反过来进一步加大对俄罗斯的遏制。

尽管俄美关系发展前景并不十分乐观,但绝不会再回到冷战时期的尖锐对抗。其原因是:

(一)俄罗斯的对外方针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亲近西方,回归欧洲,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是俄罗斯经过几代人付出沉重代价的抉择,不会轻易改变。

(二)布什新一届政府对外政策四大重点是:反恐、不扩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能源安全和牵制中国。由于俄罗斯的政治、军事和地缘的重要因素,美国都离不开俄罗斯的配合。

(三)在欧洲与美国早已貌合神离,欲“另立门户”的大趋势下,俄罗斯是美国与欧洲周旋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砝码。

(四)相对于美国能源供应国的中东和非洲地区,俄罗斯丰富的能源储备要安全和稳定得多,因此,是美国实现能源安全战略和在石油方面摆脱对欧佩克国家依赖的首选之地。

俄美双方在政治、外交和经济资源上都无法离开对方的需求特点使彼此关系不会轻易破裂,否则将两败俱伤。没有美国的首肯,俄罗斯无法进入西方主流社会,也就无从谈起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和国家振兴;没有俄罗斯的配合,美国的全球战略也无法顺利推进,对美国构成所谓威胁的,但却与俄罗斯关系密切的“邪恶轴心”也就不可能尽早“摆平”。

2002年底,俄罗斯外交部长伊万诺夫发表电视讲话时称,2003年及今后数年,俄罗斯的外交重点之一是,为解决国家的经济任务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130]可见,“普京的首要目标是经济现代化,他愿意在其他方面做出让步。而需要得到的是:俄罗斯被当作西方的一个重要伙伴,使他的经济目标赢得更多支持”。[131]尽管发展对美国关系的道路不平坦,但由于它是关乎俄罗斯国家兴衰、既定的长远战略方针,所以不可能轻易动摇或改变。眼下,普京的亲西方政策虽受到阻力,但抱怨的人还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来取代普京的政策。俄美关系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只能是在合作和斗争中有限度地起伏、迂回发展,不会有大的倒退,也不能有大的突破。俄美在国际事务中的分歧和利益上的交汇及摩擦将会始终伴随在两国关系发展的全部进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