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车道上的中俄关系[1]——写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两周年前夕

快车道上的中俄关系 [1]——写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两周年前夕

两年前的2001年7月16日,中国和俄罗斯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集中体现了10年来双边关系发展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也为中俄建立面向2l世纪新型关系铺就了基石。条约将发展中俄友好关系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成为造福中俄两国人民的长远方略大计。《条约》签署两年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无论在质量还是在内容上都得到了不断提高和充实。两国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合作都得到长足发展。双方已经或正在建立起互信、互利友好协作新机制。两国元首都认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深化中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都将是两国外交政策的战略优先方向”。

2003年5月底,在条约签署即将两周年前夕,刚上任不久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普京总统邀请对俄罗斯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新老交替后,中国最高领导人在国际关系最为复杂、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非常时期的首次出访。而将这次出访的第一个国家定为俄罗斯,则充分显示中国对发展与俄罗斯关系的高度重视。

俄罗斯对胡锦涛主席的此次访问也极为重视,无论在时间和礼宾安排上都给予了超规格的礼遇。俄罗斯公开表示,胡锦涛主席的访问“对深化俄中关系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表明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将继续执行与俄罗斯发展友好关系的政策。普京也称,目前“俄中两国关系正处在以前从来没有达到过的高水平”。

访俄期间,胡锦涛主席与普京共商中俄友好合作大计,增信释疑,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保障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此间,两国元首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使《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更加充实和细化,从而进一步确保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步入全面、稳定和成熟发展的新阶段。

“9·11”后,中俄两国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形势和从本国实际利益出发,在不断深化《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同时,各自都将对外政策做了相应调整,把改善和发展对美关系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重点,重视发展与西方关系。也正是基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利、互信和互谅基础上,具有鲜明的不结盟、不搞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特点,才使得两国关系不但没有因各自与美国关系的拉近而受到影响,反而得到进一步加强,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实践证明,中俄建立的这种双边关系,既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为冷战后国际上国与国建立新型国家关系树立了典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这次《中俄联合声明》再次体现了中俄两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前立场趋于或接近一致。在伊拉克危机等问题上,两国既坚持了原则,呼吁有关国家应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有关问题,又不放弃必要的灵活性,在有些问题上淡化分歧,避免激化矛盾,影响业已形成的大国良性互动与合作关系的大局。

中俄两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又是核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当今并不太平的国际大环境和人类社会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及威胁面前,两国加强合作,并保持关系的长期稳定和可预见性,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和战略稳定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目前,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已远远超出双边关系范围,中俄两国的战略协作已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令人欣慰的是,中俄两国都已深深意识到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两国都十分重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深化中俄两国间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但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也是应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发展所带来挑战的需要。中俄两国关系的不断巩固和发展必将对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产生巨大影响。

中俄两国国家利益的共同点和在一些国际重大问题上的看法接近或一致,是两国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坚实基础;两国高层密切交往的会晤机制又为及时处理和解决两国间及国际上重大和突发事件提供了可靠保障;两国人民长期交往的历史又为中俄友谊之树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些都为中俄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中俄两国都是文明古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彼此连接着4000多公里的边界线,两国人民长期交往,世代不断。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中苏友好在两国深深扎根于民间,90年代,在中俄两国最高领导人的推动下,中俄关系又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是植根于两国间的这种深厚而又久远的传统友谊基础之上,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两年来,由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敏锐洞察力所构筑的中俄友好合作蓝图,在两国元首的精心呵护下得到长足的发展。中俄友好正在日益深入人心,政治互信、战略协作不断加深,传统友谊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双边关系由最初的视为友好国家,到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使两国的政治关系不断得到提升。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但在全球问题、地区安全领域和双边合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在经贸关系方面也得到不断加强和发展。两国贸易额由最初的几十亿美元到2000年以来的连年增加,继2001年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后,2002年达到120亿美元。根据2003年第一季度中俄贸易额比上年同期增长30%的发展势头,2003年有望再创新高,接近或达到200亿美元。两国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是保障政治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而良好的政治关系又将为两国的经贸关系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胡锦涛主席对俄罗斯的访问,使两国在经贸关系上再次加大了合作力度。双方签署的大型能源项目,必将使两国的经贸合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此外,两国有关部门还对航空、军工、机械制造和电子等领域的合作具体项目做了进一步的安排和规划,使经贸合作更加具体化、更具操作性。这预示着今后两国的经贸合作,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将跨越一个新的高度,将为两国企业提供更大的商机。

应当指出的是,虽然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取得了巨大成果,前景十分广阔,但也应看到,目前中俄经贸关系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两国在投资、金融等重要领域的协调与合作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虽已成为两国主流社会共识,但要形成全社会的“合力”,仍需两国高层和民众的不懈努力,要不断加强民间,尤其是人文领域、新闻媒体和青年间的交流。对那些阻碍发展中俄友好睦邻关系的因素及不和谐声音,中俄双方都既不能回避,也不能掉以轻心,任其发展,更不能无端夸大,而是要因势利导,扬长“抑”短,让积极面充分发展,将消极面控制到最低程度。双方应多从各自方面查找原因,将有损于两国关系的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不使其影响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大局。有理由相信,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之树,在中俄两国领导人和人民的共同培育下,以睦邻友好条约为依托,定会根深叶茂,世纪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