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语

Ⅵ 全新的中俄关系

快车道上的中俄关系[1]——写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两周年前夕

两年前的2001年7月16日,中国和俄罗斯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集中体现了10年来双边关系发展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也为中俄建立面向2l世纪新型关系铺就了基石。条约将发展中俄友好关系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成为造福中俄两国人民的长远方略大计。《条约》签署两年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无论在质量还是在内容上都得到了不断提高和充实。两国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合作都得到长足发展。双方已经或正在建立起互信、互利友好协作新机制。两国元首都认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深化中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都将是两国外交政策的战略优先方向”。

2003年5月底,在条约签署即将两周年前夕,刚上任不久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普京总统邀请对俄罗斯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新老交替后,中国最高领导人在国际关系最为复杂、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非常时期的首次出访。而将这次出访的第一个国家定为俄罗斯,则充分显示中国对发展与俄罗斯关系的高度重视。

俄罗斯对胡锦涛主席的此次访问也极为重视,无论在时间和礼宾安排上都给予了超规格的礼遇。俄罗斯公开表示,胡锦涛主席的访问“对深化俄中关系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表明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将继续执行与俄罗斯发展友好关系的政策。普京也称,目前“俄中两国关系正处在以前从来没有达到过的高水平”。

访俄期间,胡锦涛主席与普京共商中俄友好合作大计,增信释疑,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保障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此间,两国元首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使《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更加充实和细化,从而进一步确保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步入全面、稳定和成熟发展的新阶段。

“9·11”后,中俄两国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形势和从本国实际利益出发,在不断深化《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同时,各自都将对外政策做了相应调整,把改善和发展对美关系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重点,重视发展与西方关系。也正是基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利、互信和互谅基础上,具有鲜明的不结盟、不搞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特点,才使得两国关系不但没有因各自与美国关系的拉近而受到影响,反而得到进一步加强,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实践证明,中俄建立的这种双边关系,既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为冷战后国际上国与国建立新型国家关系树立了典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这次《中俄联合声明》再次体现了中俄两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前立场趋于或接近一致。在伊拉克危机等问题上,两国既坚持了原则,呼吁有关国家应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有关问题,又不放弃必要的灵活性,在有些问题上淡化分歧,避免激化矛盾,影响业已形成的大国良性互动与合作关系的大局。

中俄两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又是核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当今并不太平的国际大环境和人类社会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及威胁面前,两国加强合作,并保持关系的长期稳定和可预见性,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和战略稳定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目前,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已远远超出双边关系范围,中俄两国的战略协作已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令人欣慰的是,中俄两国都已深深意识到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两国都十分重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深化中俄两国间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但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也是应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发展所带来挑战的需要。中俄两国关系的不断巩固和发展必将对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产生巨大影响。

中俄两国国家利益的共同点和在一些国际重大问题上的看法接近或一致,是两国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坚实基础;两国高层密切交往的会晤机制又为及时处理和解决两国间及国际上重大和突发事件提供了可靠保障;两国人民长期交往的历史又为中俄友谊之树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些都为中俄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中俄两国都是文明古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彼此连接着4000多公里的边界线,两国人民长期交往,世代不断。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中苏友好在两国深深扎根于民间,90年代,在中俄两国最高领导人的推动下,中俄关系又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是植根于两国间的这种深厚而又久远的传统友谊基础之上,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两年来,由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敏锐洞察力所构筑的中俄友好合作蓝图,在两国元首的精心呵护下得到长足的发展。中俄友好正在日益深入人心,政治互信、战略协作不断加深,传统友谊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双边关系由最初的视为友好国家,到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使两国的政治关系不断得到提升。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但在全球问题、地区安全领域和双边合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在经贸关系方面也得到不断加强和发展。两国贸易额由最初的几十亿美元到2000年以来的连年增加,继2001年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后,2002年达到120亿美元。根据2003年第一季度中俄贸易额比上年同期增长30%的发展势头,2003年有望再创新高,接近或达到200亿美元。两国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是保障政治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而良好的政治关系又将为两国的经贸关系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胡锦涛主席对俄罗斯的访问,使两国在经贸关系上再次加大了合作力度。双方签署的大型能源项目,必将使两国的经贸合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此外,两国有关部门还对航空、军工、机械制造和电子等领域的合作具体项目做了进一步的安排和规划,使经贸合作更加具体化、更具操作性。这预示着今后两国的经贸合作,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将跨越一个新的高度,将为两国企业提供更大的商机。

应当指出的是,虽然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取得了巨大成果,前景十分广阔,但也应看到,目前中俄经贸关系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两国在投资、金融等重要领域的协调与合作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虽已成为两国主流社会共识,但要形成全社会的“合力”,仍需两国高层和民众的不懈努力,要不断加强民间,尤其是人文领域、新闻媒体和青年间的交流。对那些阻碍发展中俄友好睦邻关系的因素及不和谐声音,中俄双方都既不能回避,也不能掉以轻心,任其发展,更不能无端夸大,而是要因势利导,扬长“抑”短,让积极面充分发展,将消极面控制到最低程度。双方应多从各自方面查找原因,将有损于两国关系的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不使其影响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大局。有理由相信,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之树,在中俄两国领导人和人民的共同培育下,以睦邻友好条约为依托,定会根深叶茂,世纪常青。

中俄建交60周年:全新的国家合作模式[2]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俄罗斯)率先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迅速发展对华各领域合作,为新中国尽早确立国际法地位、奠定经济、科技和工业基础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苏联解体前,两国经历了一段令人难忘的“蜜月暖春”,也遭遇过一度令人痛心的“苦涩严冬”。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实现平稳过渡并很快提升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成为国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2009年,值此两国建交60周年,展望未来,中俄关系将迎来全面深入发展的春天。

一、令人难忘的中苏关系

1949年10月3日,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翌年2月14日,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自此,双方在政治、外交、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结成全面同盟关系,并迅速进入蜜月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联合打压的严峻环境下,中国坚定奉行向苏联“一边倒”的对外方针。苏联出于内外战略需要,也给予中国兄弟般的支持和援助,为帮助新中国应对来自西方的战略遏制和经济封锁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50代中后期,中苏在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等问题上发生争执,进而发展成中苏两党意识形态上的严重分歧,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公开论战,彼此相互攻讦,龃龉不断,两国交往几乎全部中断,双边关系仅限于一点微乎其微的贸易和每周对开的一次航班和列车。1969年春夏之交,两国在政治敌对中的积怨在珍宝岛“引爆”,最终演变成一场大规模武装冲突。

中苏关系的严重对立和对抗,极大地损害了双方的核心利益。随着两国高层认识的不断提高,从根本上扭转这种非正常现象,使两国关系重回睦邻友好轨道上来,已逐渐成为中苏举国上下的共同愿望。1976年2月,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二十五大报告“例行”攻击中国领导人后首次发出善意信号,“愿意在和平共处基础上同中国关系正常化”。当年9月毛泽东主席逝世,苏联进一步做出姿态,停止了此前的激烈反华宣传,并以苏联共产党名义给中国共产党发来简短唁电。但苏联此间发出的所有善意信号还都只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涉及恢复两国关系的实质性内容。

1978年邓小平同志复出后,重新调整了国家战略方针,对内着力富民强国、对外大力改善国际环境,发展与各国友好合作,积极调整对苏关系,为中苏关系恢复正常化奠定了客观基础。1982年3月,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发表著名讲话,前所未有地明确表示,苏联从未否认过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完全承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反对“两个中国”的提法。他还表示准备就改善中苏关系问题与中方举行谈判。中方对此给予了积极回应,通过新闻发布会表示中方注意到勃列日涅夫的讲话,同时提出恢复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三个先决条件,即先消除影响两国关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碍”:苏联敦促越南完成从柬埔寨撤军,苏方从中苏边境地区和蒙古撤军,从阿富汗撤军。

勃列日涅夫去世后,邓小平同志高屋建瓴,准确把握时机,果断派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黄华作为“特使”参加葬礼,公开给予勃列日涅夫积极和客观评价,为后来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的解决奠定重要基础。此后,苏联政坛发生不测,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里,克里姆林宫几易其主,苏联最高领导人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先后去世,致使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这扇刚刚开启的大门最终没能继续敞开,许多关键性问题陷入停顿状态。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同志借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当年10月访华之机,请其捎信给戈尔巴乔夫,称如苏方愿意同中方达成谅解,促使越南从柬埔寨撤军,他本人或胡耀邦同志愿意同戈尔巴乔夫会见。中国在中苏长期对峙中首次公开提出举行双边高峰会晤,率先打破中苏恢复关系过程中的僵局。对此,苏方也给予了积极回应。1986年7月,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讲话时宣布,苏联将分阶段从阿富汗撤军,并正同蒙古讨论撤出大部分苏军问题,同时还表示愿意同中国讨论削减中苏边境地区的驻军问题,同意按主航道划分两国阿穆尔河(黑龙江)边界线的走向。这是中苏关系恶化以来苏联在消除“三大障碍”问题上最有实质性内容的一次公开表态,成为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化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随着影响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碍”消除,1989年5月15日,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成功实现对华正式访问。这是继赫鲁晓夫1959年9月30日出席中国国庆十周年庆典后,苏联最高领导人时隔30年对中国的首次访问。邓小平同志在与戈尔巴乔夫的会谈中指出,在中苏论战期间,“双方都讲了许多空话”,“现在我们也不认为自己当时说的都是对的”。我们要“结束过去,开辟未来”。此前,戈尔巴乔夫总统在会见到访的钱其琛外长时也曾主动表示,在苏中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上,“苏方也有过错”。戈尔巴乔夫同邓小平的历史性会见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它完成了中苏两国几代领导人的夙愿,结束了彼此长达20多年的纠葛,开启了中苏两国的新型国家关系。

二、不断发展的中俄关系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更名为“俄罗斯联邦”。[3]随即,中俄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宣布互为友好国家,顺利实现从中苏关系到中俄关系的平稳过渡。此后,俄罗斯在改制全面推行“西倾”政策未果,美国等西方反俄势力继续变本加厉地排挤和挤压其生存空间背景下,开始全力发展对华关系。与此同时,苏联共产主义大厦倒塌后,中国面临西方战略挤压和经济封锁的压力也骤然增大。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不断在新疆和西藏等问题上挑起事端,推动北约肢解并悍然入侵南联盟,“误炸”中国使馆,为疆独、藏独和台独加油打气,向反华分裂势力发出错误信号。中俄两国面对的严峻国际环境和各自的国内发展需求使彼此关系不断走近。

(一)政治互信不断增强

1992年12月,叶利钦总统上任不久即对中国进行访问,双方签署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明确规定了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中俄互视友好国家,决心发展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妨碍国家关系正常发展;不参加针对对方的军事政治同盟,不同第三方联合损害另一方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利益;俄罗斯保证不同台湾发展官方关系等。双方将彼此关系确定为“睦邻友好关系和进行互利合作”。1994年,两国关系上升为“建设性的伙伴关系”,1996年,提升为“平等互信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自此,中俄关系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两国迅速建立起各级别会晤机制,包括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定期会晤、外长、国防部长以及其他12个关键部门负责人间的合作协调机构,还有十多个常设工作小组和委员会工作机制。从而确保了中俄间各层次、各级别的紧密联系,各领域合作的高效。

普京2000年3月出任总统后,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他曾不无感慨地评价说,“无论在政治方面还是在经济方面,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未达到如此高的水平”。而“就其俄中合作性质而言,要高于俄罗斯同美国的关系”。[4]2001年7月,两国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成为中俄关系史上又一重要里程碑。条约将中俄关系定位为“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和“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这是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这一条约的签署使两国关系又上新台阶,各领域合作进入快车道。对此,江泽民主席曾指出:“中俄巩固和加强长期睦邻友好、平等信任、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型国家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5]

两国战略互信不断提高,迅速实现了边界互信和去军事化,俄罗斯在毗邻中国边境的远东地区只安排了7.5万兵力,而在其西部却陈兵26.9万。[6]数千公里的边界线真正成了两国人民的友谊纽带和桥梁。2005年6月,两国互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批准书。三年后,双方又签署了中俄国界线东段补充叙述议定书。自此,两国4300公里边界正式划定,长期影响双边深度合作和密切关系的敏感边界问题得到全面妥善解决。2008年,梅德韦杰夫出任俄罗斯新一届总统,两国关系更加巩固和密切,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

(二)战略协作不断深入

近年来,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不断加强,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彼此呼应,极大地维护了双方的核心利益。中国坚决支持俄罗斯对车臣非法武装分子的围剿行动,俄罗斯“高度评价中国领导人始终支持俄罗斯在战略稳定领域的原则方针意义”。[7]在反对“台独”和“藏独”等关乎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俄罗斯也给予中国及时而有力的支持,率先发表声明支持中国通过《反分裂国家法》。2005年7月,两国签署《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为深化两国战略协作,携手构建和谐世界迈出重要一步。两国在反恐、防扩散、伊拉克、伊朗、朝鲜、中东以及推进世界多极化等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立场一致,协调合作密切。在“八国集团”“朝核六方会谈”、上合组织、中俄印和后来的“金砖四国”等国际组织和机制中,两国进行着广泛的合作与配合,推动其朝着积极方向发展。在西方反华势力借西藏“3·14”骚乱抵制北京奥运会和中国境内外“三股势力”策划实施新疆“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中,俄罗斯始终站在中国一边,给予坚定的支持和声援。在西方借南奥塞梯冲突鼓噪抵制索契冬奥会时,中国也给予俄罗斯强有力的支持。正如普京所说,中俄两国在“对外政治舞台上的信任与协作已达到非常高的水平”。“中国在各个国际组织中的代表同俄罗斯代表紧密合作,我们感受到来自中国人民和领导人的支持。我希望,中国伙伴也感受到来自俄罗斯同行的支持。”[8]

(三)科经贸合作不断扩大

2000年以来,中俄两国的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中国大力引进俄罗斯高新技术,俄罗斯也制定了经济特区法,“为中国朋友提供新的商机”。两国双向投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贸和科技合作规模不断扩大。仅在2005年6月的圣彼得堡“俄中第二届投资促进会”上,中方就与俄方签署了15亿美元的投资协议。当年,中方还在圣彼得堡启动了总投资超过13亿美元的“波罗的海明珠”房地产项目。2007年3月,在胡锦涛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国又与俄罗斯签署了27个总额为43亿美元的合作协议。[9]此前,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公司还与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就俄罗斯对华电力出口问题签署了合作协议,旨在加强两国在大型电力方面的合作。继两国首个大型经济合作项目——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结束后,梅德韦杰夫总统2008年在对华首度访问期间又与中方签署了一系列合作文件,其中包括《中国原子能工业公司与俄罗斯技术供应出口公司关于技术协助建造离心四期工厂和向中国提供铀浓缩服务或铀浓缩产品合同基础条款的协议》。两国在资源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工程承包等领域的一批大型合作项目已经或正在陆续启动;在金融、通信、电信、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也进展迅速,俄罗斯外贸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早已签署开展信贷业务合作协议,双方大型通信公司还签署了有关合作备忘录和关于国际长途通信合作协议。目前,俄方对华开展经贸合作的地区(市)已有70余个,中国在俄罗斯也有数百个投资项目。两国经贸往来不断扩大,双边贸易额从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初期的68亿美元,已跃升到2008年的568.3亿美元。中俄元首提出的到2010年将两国贸易额提高到600亿美元至800亿美元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2008年,中国成为俄罗斯第三大贸易伙伴,俄罗斯也成为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

(四)军事技术合作成果显著

中俄两国军事技术合作不断加强,1992—2002年,俄罗斯55%的军火出口销往中国,总价值达到48亿美元。即使是在两国武器贸易高峰后的近些年,俄罗斯对华武器和装备的供应量也占到其军火出口的40%,每年为其赚取18亿美元到25亿美元,累计超过250亿美元,而中国94%的重要常规武器来自俄罗斯。2008年12月,中俄两国在第130次军事技术合作政府间联合委员会会议上讨论了俄方履行向中方提供飞机、防空装备及海军技术等现有合同和向中国出口新的武器合同、扩大军事技术合作、联合军演以及如何携手应对本地区日趋复杂的安全等问题。与此同时,中俄联合登月、火星探测等航空航天合作项目都在稳步推进,有的已取得显著成果。“随着明年中国开始落实建造航母的项目,中俄双方在这方面的合作还将会增加”,[10]两国的军事技术合作再趋活跃。自2005年中俄联合举行军事演习以来,最近,两国又成功举行第三次“和平使命-2009”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极大地提高了两国联合应对地区突发安全事件的防控能力。

(五)能源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两国在这一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2004年,中方向俄罗斯石油公司一次性提供60亿美元贷款,作为交换,俄方承诺在2004—2010年每年通过铁路向中国出口1000万—1500万吨石油,总计为4840万吨。2009年2月,两国再次签署“贷款换石油”合作协议,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向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分别贷款15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俄方承诺在今后20年里,每年向中方提供1500万吨石油,总计3亿吨。“这一总额近1000亿美元的交易成了我们两国历史上金额最大的合同”。[11]中俄石油管道合作优化了中国石油进口多元化格局,进一步改善了中国能源安全状况,也为俄罗斯“将东西伯利亚石油销往东方开辟了稳定而可靠的市场”。[12]这项合作所形成的“产业链效应”还将带动其他产业的振兴和发展,为两国改善贸易结构、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目前,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已经开始修建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67公里长的通往中国的支线,预计2010年底完工。梅德韦杰夫总统表示,未来的俄中能源合作还不仅仅局限于输油管道建设,还要扩展到包括建设炼厂及加油站等下游项目的合作。“从俄罗斯东部和西部油气产地向中国供气的两个项目都很有前景”。[13]

(六)人文合作方兴未艾

2005年7月,胡锦涛主席在访问俄罗斯期间与时任总统普京共同宣布,为全面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落实《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纲要,两国分别于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这是中国首次与他国举办的“国家级”综合性活动,也是中俄两国几十年来举行的规模最大、涉及领域最广的一次综合性合作。活动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涉及面之广,交流度之深,是中俄两国建交以来前所未有的。活动期间举办了大型研讨会、经济论坛、大型企业领导人见面会、大型文化节、文艺演出和展览等500多场活动,涵盖了政治、军事、经贸、科技、文化和教育等各个领域。中俄科技合作“7000米载人潜水器下水实验”和“田湾核电站一号机组投产庆典”等大型活动也被安排在了此间举行。这次活动双方组委会主席分别由当时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和俄罗斯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担任,两国领导人也都相继出席了对方“国家年”的开幕式,这是中俄关系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的重要标志。继成功互办“国家年”后,两国还在2009年和2010年互办“语言年”。通过开展“国家年”和“语言年”活动,为两国人民特别是年轻人增进相互了解提供了最佳机会和广阔平台,进一步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并使两国世代友好理念融入社会,植根于民间。两国在文化、教育、艺术、体育等领域的交流愈益频繁和扩大。2008年中国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俄罗斯政府全力支援中国人民抗震救灾,梅德韦杰夫总统还亲自邀请1500多名中国少年儿童到俄罗斯疗养,深深感动了中国民众。所有这些都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与睦邻友好关系培植了深厚根基。

三、中俄关系持续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中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有着坚实的客观基础和历史必然。“两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中国这个现实对俄罗斯来说将永远存在,不取决于愿意还是不愿意”。[14]

(一)相似的战略处境

冷战结束后,中俄两国都面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战略防患和遏制的外部环境。俄罗斯在改制初期积极投靠西方,全面推行西化政策,旨在成为西方一员,然而,其不但没能得到西方应有回报,反倒遭遇西方的冷遇和无情打压。美国及其一些欧洲盟国坚持冷战思维,继续视俄罗斯为潜在战略对手,公然违背承诺,不断强化冷战产物北约,推动“东扩战略”,使其兵力直抵俄罗斯边境,蚕食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进而肢解俄罗斯的传统盟友,发动对前南斯拉夫联盟的战争,鼓动车臣分裂分子从俄罗斯中央政府分离出去。“事态的转变促使莫斯科加速稳定与中国的关系,谋求在与北约不断加剧的对抗中寻找到中国这样一个国家——如果不是盟友的话,至少也是一种依靠”。也正是在这样的严峻战略环境下,借助中俄战略协作的影响力,“叶利钦向克林顿发出了挑战,其措辞严厉,而且没有使用外交语言”。[15]此外,美国及其盟国还不断向俄罗斯的势力范围——独联体进行军政渗透,在其中一些国家大搞“颜色革命”、建立亲美政权,徐图将其从俄罗斯的盟友变为反俄前哨。美国等西方反俄势力目的是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压缩到俄罗斯本土,使其沦为二流国家,永远不能东山再起;美国及其西方反华势力也将中国视为潜在对手,在推行对华接触政策同时,依然坚持对华遏制战略。在台湾、西藏、新疆等问题上不断干涉中国内政,甚至支持中国的民族分离势力,一再对中国发起人权攻势,旨在分化、西化和弱化中国。中俄共同面临的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战略挤压和发展本国经济的迫切需求,成为两国寻求彼此睦邻友好和加强合作的客观基础。彼此相互借重,加强战略协作,成为两国的共同战略需要和必然选择。

(二)趋同的国际政治理念

中俄友好关系是在历经国际形势复杂深刻变化的动荡时期逐渐发展起来的。两国在攸关国际全局及其走向的重大问题上的共识和共同立场使彼此在战略上靠近。两国都坚持和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主张以联合国为中心,以《联合国宪章》为原则构建国际秩序和国际治理体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反对反恐扩大化和搞“双重标准”;主张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由一个超级大国或国家集团支配和垄断国际事务;主张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关系,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借口干涉别国内政,损害别国主权;都不搞军备竞赛,反对太空军事化和美国发展反导系统等。2008年5月,中俄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为两国在国际舞台进一步加强战略协作奠定了法律基础。正如普京曾指出的,中俄“两国国家利益的共同点建立在俄罗斯和中国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之上。对一些重大国际问题的共同态度就是我们战略合作的基础。这就是我们把发展俄中特殊关系看作是我们共同的伟大成就的原因”。[16]梅德韦杰夫总统也指出,“目前,俄中协作已成为国际安全的关键因素”。[17]

(三)客观的资源互补

两国资源互补优势明显,俄罗斯科技基础雄厚,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中国则着力发展经济,具有吸收高新科技和资源需求的广阔空间和市场。两国在资金、人才、技术、资源、商品、市场等方面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发挥各自优势开展互利合作。俄罗斯改制初期,经济衰退、商品匮乏、民不聊生,应运而生的中俄边贸及时缓解了其民生所急。中国对俄罗斯的大宗军购也使俄罗斯军工综合体迅速盘活。时任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曾直白地表示,“俄罗斯军工综合体的发展只能依靠向中国出口军事技术装备和武器”。并说这是在俄罗斯现有经济条件下,“维持我们军工综合体的唯一可能性”。[18]反过来,俄罗斯的先进科技、能源和军工产品在相当程度上也满足了中国有关领域的急需,其市场需求也加速了中国轻工产品的升级换代,特别是俄罗斯的先进军事技术使中国军备得到跨越式发展。中俄深海潜水项目合作使“中国掌握了所有的技术,提前10年完成了国家863计划规定的任务”。而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目前中国的科技和生产工艺水平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不少产品已达到国际质量认证标准,并拥有西方著名公司的生产许可证。这些产品的质量、性能不但与欧美先进国家同类产品相差无几,且价格相对低廉,已逐渐被俄罗斯业内所认可,两国的资源互补优势更加明显。

(四)深厚的传统友谊

中俄交往历史绵长,虽有过“不愉快插曲”,但昔日的“友谊主旋律”至今仍然在起作用。早在列宁及随后的斯大林时代,苏联就对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提供了宝贵的援助和支持。苏联对中国加速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帮助。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向中国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技术援助,对新中国建立初步完整的工业体系做出积极贡献。中国人民也一向同情和支持苏联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苏联并肩战斗,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同样做出巨大贡献。20世纪50年代,中国同苏联结盟并站在反殖民主义统治的第一线,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极大地减轻了苏联的国际压力。冷战结束后,中俄两国和人民相互同情和支持,为确保两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中俄两国和人民在长期斗争中结下的深厚友谊,是两国永作“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和兑现“世代友好、永不为敌”庄严承诺的基础和保证,也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向上发展的根基和沃土。

(五)高层的重视与推动

中俄关系历经坎坷,发展到今天历史最好时期,倾注了两国领导人的大量心血。叶利钦、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三位俄罗斯总统和中国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发展中俄关系,一再强调,“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深化俄中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都将是两国外交政策的战略优先方向”。[19]胡锦涛主席就任后出访的第一个国家即是俄罗斯,说明中国新一届政府依旧高度重视对俄罗斯关系。梅德韦杰夫总统就职后也把中国作为独联体以外的首访国,认为“同中国发展和深化战略协作关系是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20]关于这一点,“梅普政府”的对外政策新构想中也有充分体现。正是两国领导人对双边关系的高度重视及频繁往来和不断推动,才使两国能够友好地解决彼此关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使两国关系得以不断发展和深化,最终使长期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使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政治、经济、安全和国际等领域得到全面提升,双边关系进入空前友好的历史新时期。

四、中俄关系发展前景广阔

毋庸讳言,中俄关系也存在某些不尽如人意的消极因素。两国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还不平衡,经贸水平同彼此的经济规模及总体关系水平不相称;俄罗斯对中国6亿美元的投资在其对外7000亿美元总投资中的所占比例还“显得微不足道”;[21]一些俄罗斯人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也时隐时现;俄方对在俄罗斯经商和参与其远东开发的中国人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和限制等。但所有这些与中俄关系全面长足发展大局相比,都只是两国关系发展中的小事,是支流,且已受到双方高层重视,正在友好协商地积极解决。中俄关系发展前景依然广阔、充满希望。

其一,中俄新型国家关系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俄罗斯前驻华大使罗高寿曾颇有感慨地指出过,中俄“两国关系经历了半个世纪以来的坎坷道路”,终于“找到一种能够以最佳方式考虑到现在和未来两国国家利益的合作方式”。[22]两国摆脱了冷战意识和意识形态的束缚,在《联合国宪章》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了真正的相互尊重、完全平等、友好合作、互利双赢的新型国家关系。事实证明,“俄罗斯与中国以自己的榜样表现出大国之间、核国家之间、邻国之间、东西方之间、南北方之间、不同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国家之间建立和谐关系是完全可能的”。[23]两国在21世纪初签订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完全不同于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不具结盟性质,不针对第三国,不反对任何人。两国都不存在以制造外部敌人形象才能摆脱政治危机的情况,在国与国交往中提出了全新的思维和理念,为冷战后的国际关系体系创建了一种全新的国家关系模式。中俄关系成为国家间尤其是不同历史、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不同民族和不同意识形态国家间关系的典范。这种关系形态符合中俄两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时代潮流,经得起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其二,中俄战略借重是双方的长期需要。在可见的未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俄实行防范和遏制的政策不但不会改变,有时还会加剧。虽然中俄两国的综合国力明显提高并还在继续发展壮大,但与美国等西方大国的力量相比差距依然很大,“西强中俄弱”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两个常任理事国,中俄两国为了各自的安全和发展,相互战略借重和战略协作是长期的需要。就两国内部来说,双方在资金、技术、资源、军工、产业等方面的优势互补趋势依然强劲,两国取长补短、互利共赢合作的长期化趋势更为明显。两国都在不断提升对方在本国外交全局中的地位,中俄友好互利合作是彼此国内外的客观形势使然,也是两国的长期战略选择。

其三,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符合两国根本利益和民心。面对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战略进逼的严峻挑战和本国发展的迫切需要,中俄加强友好关系和战略协作,对双方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也是两国人民的切身利益所在。它不但是两国政府的共识,也得到两国民众的拥护和支持。俄罗斯是领土和资源第一大国,也是世界上另一核大国和军事强国,科技、教育和文化水平较高,是中国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战略借重力量。同最大邻国中国发展睦邻友好也是俄罗斯为本国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重要依托。近年来,俄罗斯议会两院相继与中国全国人大建立合作机制,其各党派也争相对华往来,地方热络交流合作持续高涨。中国已在伊尔库茨克州和叶卡捷琳堡先后增设了总领馆。尽管一个时期以来俄罗斯一些对华有成见的人对发展对华关系心存疑虑,但其主流社会和绝大多数民众对深化俄中关系的热情不断升高,社会各界对中国兴趣日渐浓厚,对华好感日益增强。俄罗斯的学术机构和新闻媒体对中国问题的研究和报道基调更趋客观和友善。中俄关系上热,下冷,中央热,地方冷的局面正在悄然改观。中国在俄罗斯民众中的友好形象连年提高,2006年中国与法国还并列排名第三,2007年夏的一次权威民调机构调查,中国已经跃居首位。俄罗斯国内不断掀起“中国风”,“汉语热”持续升温,要求积极开展对华关系的声音不断增大。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米哈伊尔·季塔连科不久前呼吁,“俄中两国的经济依旧是互补的,不应再相互猜疑,我们彼此需要”。因为“俄罗斯没有外来劳动力就无法振兴西伯利亚和远东。中国则需要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友好的俄罗斯”。[24]俄罗斯联邦人权事务全权代表弗拉基米尔·卢金也指出,“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不要只考虑它是什么样的制度,主要考虑的是中国客观存在的国际政治和地缘政治现实”。所以,“我们要非常积极地改善对华关系,并将这一关系置于较高的位置。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该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因为这个国家对俄罗斯太重要了,不能与它争吵。何况,中国对俄罗斯而言也绝不是直接的军事政治问题或威胁”,强调“无论在苏联时期,还是在俄罗斯时期,我都深信,我国最主要的任务之一是与中国建立战略性的友好关系”。[25]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对搭乘中国“经济快车”拉动自身振兴和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就连一向对中国颇有成见的俄罗斯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维克托·伊沙耶夫也开始提出要在俄中边境建设工业区,以此带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振兴,并前所未有地公开表示,“俄罗斯远东地区不存在来自中国劳动移民的扩张,中国居民在远东10.3万劳动移民中仅占1.2%”。[26]中俄睦邻友好的深厚民意基础依旧是推动和深化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可靠保证,“中国威胁论”正逐渐被“中国机遇论”所取代。

其四,劳务合作呈现冉冉曙光。近年来,俄罗斯人口不断下降,劳动力锐减,已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一个难以逾越的因素。俄罗斯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库德林甚至认为,“人口下降已经成为影响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一个最大挑战”。[27]2007年,俄罗斯人口大约减少了30万人,2010—2018年下降的趋势还将进一步加剧,每年要减少100万人。到2026年,俄罗斯的人口将减至1.37亿人,具有劳动能力人口累计自然减少将达1800余万人。俄罗斯改制初期,其远东常住人口大约700万人。由于出生率连年低下,人口外流较多,目前累计已减少100余万人。俄罗斯远东地区占其领土面积36%,人口却只有其总人口的5%。还是在叶利钦总统当政的1996年,俄罗斯政府就制订了“远东后贝加尔长期发展计划”。只是由于某些原因,其中也包括劳动力不足的因素,使得这一战略规划迟迟没能落实。俄罗斯本国劳动力资源不足,独联体国家来的劳动力也只能满足不到一半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劳动力来得正是时候。何况,中国人吃苦耐劳。俄罗斯《独立报》曾载文指出,“没有来自国外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俄罗斯的经济将难以存在”。认为“中国移民不仅不会威胁俄罗斯,反而能拯救俄罗斯。至少,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可以帮助俄罗斯经济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来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移民流很快将枯竭,希望到俄罗斯来的人正日益减少”。该报还强调,“中国人‘占领’俄罗斯远东领土的威胁远远小于因人口问题而造成的经济衰退的威胁。据远东研究所统计,常住(合法或者非法)远东地区的中国人仅20万人,只占远东600万人口的3%—4%。而这些人为远东联邦区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则占5%”。[28]在此背景下,俄罗斯高层和有识之士一直在为扩大两国劳务合作奔走呼号。普京在执政期间就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问题多次提出要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梅德韦杰夫出任俄罗斯总统后也一再强调,“远东和外贝加尔的发展应该与中国振兴东北的计划相协调”。“应该继续进行这项工作。要吸引中国投资建设远东港口的石油加工、石油化工、煤炭开采等设施。双方在纳霍德卡、符拉迪沃斯托克、乌苏里斯克等地建热电站方面也有广泛的可能性”。[29]2008年7月,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访华时表示,“莫斯科和北京都认为可以扩大公民免签证的范围。双方正在讨论签订补充文件的必要性,以便为合法到俄务工的中国人创造有利条件,解决劳动移民问题”。为落实中俄元首2009年6月莫斯科会谈共识,7月,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行政长官维亚切斯拉夫·施波尔特在与到访的中方官方代表团会谈时,向中方推介了木材加工、建造纸和胶合板厂、开发新矿产、自由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等10个总价值达30亿卢布的可行性大型合作项目,强调边疆区欢迎中国伙伴前来合作,“并保证提供优厚有利的投资条件”。这表明,长期制约两国经贸合作深入发展的瓶颈之一的劳务问题将会得到尽快解决。

其五,金融危机更显中俄长期合作必要性。这次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以美国为主导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和经济秩序所致,美国对金融业的监管疏漏和应对本国金融危机的不力导致了全球经济危机的蔓延。中俄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都成了这场金融危机的受害者。改变现有国际金融和经济体系不但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呼声,也是中俄两国新的战略协作契合点。经济危机和国际油价下跌使西方企业对俄罗斯投资信心大挫,不断从俄罗斯撤资,导致俄罗斯外资和石油美元锐减,应对危机所需资金缺口越来越大。加之近年来俄罗斯企业在海外不断扩张、大肆并购,“亏空”逐年递增,外债总额已达4650亿美元,且今明两年须还本付息的债务就达1400亿美元,使其“求资若渴”,十分艰难。西方靠不住,俄罗斯自然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中国,希望能借中方援手实现其经济复苏计划。为此,2009年5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哈巴罗夫斯克举行的边境合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中国是俄罗斯“最重要、在经济上最有发展前途的伙伴之一。中国不仅是我国工业的大市场,还拥有巨额资金,可以为我国经济投资。我们应该把对华合作定为重点”。[30]中方对俄方的需求一直高度关注,继中俄签署为期20年、总额达250亿美元的“贷款换石油”协议后,2009年7月,中国光彩事业集团与俄罗斯电网集团股份公司又签订了价值近千亿美元的改造俄罗斯电网意向协议。在未来10年,中国企业将参与俄罗斯全部200万公里的电网改造项目。所有这些都将会推动中俄关系长期、稳定和强劲发展。

值此中俄建交60周年之际,两国元首高度评价双边关系。胡锦涛主席指出,这60年是两国政治关系日益走向成熟的60年。梅德韦杰夫总统也表示,“目前,俄中关系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中俄关系已经发展为成熟、稳定、健康的新型国家关系,两国的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新形势下,中俄关系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两国关系将迎来全面深入的发展。

中俄关系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31]

2009年,中俄关系在两国建交60周年之际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胡锦涛主席成功对俄罗斯国事访问并出席中俄建交60周年庆祝大会。继而两国元首又在联合国气候峰会和G20峰会等国际会议期间频频会晤,商讨加速推进两国各领域合作大计。随后,普京总理成功访华,两国政府和企业签署数十项合作协议及合同,使两国政经关系实现重大突破,各领域合作空前发展。

2009年,中俄政治和经济关系快速发展,各领域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经过多年的犹豫和徘徊,俄罗斯在发展对华科经贸关系上出现新的特点。

一、俄罗斯对华深化科经贸合作观念发生重大转变

一是主张对华深化合作的呼声开始处于主导地位。长期以来,由于“中国威胁论”在俄罗斯国内作祟,加之俄罗斯院外利益集团以及一些对华有成见政客的游说和掣肘,在对是否要对华深化合作问题上一直争论不休,使中俄各领域合作特别是科技、经贸、军事和资源等领域的深入合作受到极大干扰,难以充分发挥各自潜在的优势,与两国日益上升的政治关系水平不相吻合。经过多年“论证”,先前一些自欺欺人的“中国威胁”论调已不攻自破。单仅石油出口来说,“俄罗斯石油出口量为2.6亿吨,每年对华出口最多也只有1500万吨,其余的都供给了西方。从这一角度看,如果说俄罗斯成了原料附庸,也首先是西方的原料附庸。[32]可见,俄罗斯可能成为中国的原料附庸完全是危言耸听。也正是因为如此,特别是在经济受金融危机重创下,俄罗斯主流社会反思过后开始淡化在所谓“中国经济扩张”上的一些顾虑,主张加强对华合作的声音逐渐增强,其高层也在顺势加快推进两国在一些领域的合作进程。

二是开始接受“角色”上的“历史性”转换。在两国长期交往过程中,中国的综合国力和政治影响力一直不及俄罗斯,俄罗斯也从未把中国的发展和壮大看在眼里。但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让俄罗斯经济“乍兴又止”,令俄罗斯不得不开始正视中国的存在和发展,接受两国“角色”上的“历史性”转换和中国已成为具有“先进技术工艺”国家的现实。俄罗斯专家坦言,自苏联解体近20年来,其机械工业一直处于萎靡不振状态,缺乏高附加值产品,国际竞争力低下。梅德韦杰夫总统也称,“我相信,我们还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是数十年,继续作为石油天然气主要供应国而存在”。[33]

三是确信搭乘“中国快车”可以拉动俄罗斯经济发展。俄罗斯自苏联解体改制以来一直致力于回归欧洲、融入西方体系的努力,但其一厢情愿并没如愿以偿。残酷的现实迫使俄罗斯不得不摒弃对中国的疑虑和偏见,把对外战略和经济合作重点逐渐向东转移,寄望于搭乘“中国快车”拉动其低迷的经济发展。俄罗斯专家向“梅普政府”建议,如果俄罗斯能成功利用中国经济潜力,这将会成为俄罗斯的有利因素,尤其是原料销售问题。中国“市场相当广阔,这对俄罗斯有利”。梅德韦杰夫总统更是反复强调,中国是俄罗斯“最重要、在经济上最有发展前途的伙伴之一。中国不仅是我国工业的大市场,还拥有巨额资金,可以为我国经济投资。我们应该把对华合作定为重点”。[34]事实也是如此,中国不但是俄罗斯的稳定和可靠战略后方,也是拉动其经济的巨大引擎。

四是对华科经贸合作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一个时期以来,俄罗斯对全面深化对华合作“雷声大,雨点小,上热、下冷”现象较为明显,更多注重两国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合作,轻视或消极对待其他领域的交流,担心没有选择地一味扩大对华合作会“壮大他人,削弱自己”。经过长期的思考和心态调整,2009年,俄罗斯的对华深化合作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由先前的消极和被动变为积极和主动,开始全面推进对华领域合作,长期对华虚掩的大门进一步敞开。中俄关系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二、中俄各领域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9年,中俄相关部门积极落实两国元首2008年11月批准的第二阶段《〈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09—2012年)》,俄罗斯在深化对华科经贸等领域合作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两国关系更趋实际和务实,在投资、能源、核能、科技、航天、环保、交通、人文、救灾、地方等领域的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高层往来更趋紧密,中俄元首互访、总理会晤、议会合作和战略安全磋商等级制运转顺畅,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开始走出“磨合期”,进入常态、机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双方领导人继续保持密切往来,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理相继成功访俄和访华,中俄元首在国际多半舞台多次磋商和会晤。两国领导人不断推动双边关系向前发展,“中方高度重视对俄关系,始终把发展中俄关系作为中国外交优先方向之一”。俄罗斯也反复强调“俄中关系是真正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俄方对此十分珍惜并高度评价”。[35]

战略互信空前提升。两国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继续相互支持和配合,就双边关系和重大国际问题及时交换意见,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和协调。两国签署了有关发射弹道导弹和商用舰载火箭的通报协议和开通两国最高领导人在“正常及紧急状态下”密码通信线路的政府间协议。这种国际上往往只有少数盟国间才设立的“元首专线”,凸显中俄战略安全合作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政治互信空前提升。

军事合作不断深入。由于中国对俄罗斯大宗武器装备和一般性军事技术需求趋于饱和,2009年俄罗斯对华军售规模有所收窄,但两国的军事合作仍然保持高质量的发展态势。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中国同俄罗斯签订了进口100台歼–10战机的发动机合同,这是俄罗斯本年度对外军售的第一个大单。两国还签署了《2010—2012年中俄航天合作大纲》和联合研制重型直升机等协议及合作意向文件。有关购买海军装备、防空武器和新型战斗机的几个合同也在洽谈之中。在中俄第14次政府间军事技术合作委员会上,双方还商讨了两国在飞机及其发动机、军舰、防空武器、装甲车制造等方面的合作项目。目前,两国的军事技术合作“已经不是单纯的武器和军事技术设备的买卖关系,而是上升到了武器售后维修保养、按许可证生产以及联合研制高技术军事产品的水平”。[36]中国不仅可以继续按许可证生产苏–27和苏–30歼击机,而且,还将同俄方在包括苏–35战机在内的一系列机型方面的合作;乌鲁木齐“7·5”事件后不久,中俄两国即在中国境内成功举行“和平使命—2009”联合军事演习,极大地震慑了中国境内外“三股势力”的嚣张气焰。这是“二战”后俄军首次进入中国东北与中国军队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对两国联合完成跨境反恐行动具有重大意义。虽然这次联合军演两国参演的兵力相对不多,但双方派出的却都是陆空精锐部队和先进的武器装备。两军首次进行了“防空一体”化实兵演练,提高了双方在空战和防空协调作战方面的能力,彰显两国军事合作水平的大幅提升。联合军演巩固了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增进了彼此在军事领域的了解、交流和信任,展示了中俄联合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决心,将两国军事技术合作水平推向新的高度,极大地维护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能源合作突飞猛进。两国正式签署石油领域合作的政府间协议、关于天然气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关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基本条件的框架协议和俄罗斯恢复向中国供电等协议。中国原油管道建设、运营合同、原油购销合同和贷款协议等一揽子合作文件正式生效。在中国向俄罗斯提供250亿美元贷款基础上,中国进出口银行又分别向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和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提供了3亿美元和7亿美元两笔定向贷款,用于其从中国采购原油管线的设备等。俄方则承诺积极开发新油田来保障对中方的满负荷供油。天然气管道合作正式提上议事日程,俄方承诺在2015年前铺设完通向中国的管道,实现“东西”两线对华供气。未来,俄罗斯每年将向中国输送700亿立方米天然气[37]。俄中“东方能源公司”(俄方持股51%,中方持股49%)运转顺畅,已在伊尔库茨克州取得两个区块的开采许可证,目前已完成前期勘探,进入钻探作业阶段。俄罗斯石油公司还与中国石油和天然气集团达成在天津联合建炼厂协议,并拟在中国境内联合兴建大型石油基地。中俄在石油和天然气“两线”合作上双双取得重大进展,长期影响两国能源合作的油气管道建设问题实现历史性突破;两国在煤炭领域的合作也进展顺利,双方签署了《中俄关于煤炭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俄罗斯开始向中国出口煤炭,仅此一项,2009年的双边合作总额即达到10亿美元。中俄领导人一致表示,要继续扩大煤炭和核能领域的合作,商定由中方银行提供资金,在俄罗斯远东产煤地区建设数座热电站,将对华供电能力增加到50亿度,长远对华供电600亿度[38];双方还签署了《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原子能公司关于田湾核电站有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俄方参与的江苏田湾核电站后期机组建设项目谈判还在继续,兴建两座快速中子反应堆的合作项目也在洽谈之中。

边区合作重大突破。长期以来,俄罗斯在同中国联手开发其远东地区和劳务合作上畏首畏尾,始终不愿迈出更大步子。2009年,两国在地方和毗邻地区的合作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双方签署有关改善两国移民制度协议,正式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确定了两国地方和边境地区的合作重点,设立了200余个重要合作项目。双方在俄罗斯游击队城联合建立创新试验园区,在阿穆尔州成立俄中农业技术转让中心,在哈巴罗夫斯克建设信息技术转让园区。俄罗斯在叶利钦政府时期制订的“远东后贝加尔长期发展计划”终于正式启动,这对打破长期束缚中俄边贸、地区和劳务合作瓶颈问题具有划时代意义,将有力地推动两国在木材加工、开发新矿产、完成自由经济区基础设施、农业技术和品种改良等项目上的深入合作与交流,营造两国人员交往和物流的便捷环境,加速边境地区包括连接两国的桥梁等跨界交通运输网络建设进程。两国边境地区的旅游和贸易等民间交往会更趋于活跃,能源、矿产品、森工、农业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地区合作将进一步扩大。2009年,双方还决定在两国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框架下设立海关合作分委会,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和俄罗斯联邦海关署关于规范通关监管秩序的合作备忘录》。这表明一直困扰两国的“灰色清关”问题有望得到较好解决,两国的边贸走私违法行为将得到有效控制,双边贸易秩序会有更大改善,地区合作的法律保障将进一步完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将更加顺畅,民间贸易往来也会有更大发展。两国毗邻地区合作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经贸合作蓄势勃发。在胡锦涛主席访俄期间,两国元首批准了《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确定了两国相互投资的优先方向。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关于促进双边机电产品贸易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国进出口银行与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7亿美元贷款框架协议》《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列诺瓦集团关于联合开发贵金属的合作备忘录》等文件。在普京总统访华期间,双方签署了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间5亿美元贷款协议和中国农业银行同俄罗斯对外贸易银行间的5亿美元贷款协议。同时,双方还签署了有关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采矿等协议以及在俄罗斯修建高速铁路的谅解备忘录和建造船厂等协议;中俄贸易本币结算规模稳步推进,8亿美元数额虽小,但却有示范效应,前景广阔。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给两国双边贸易带来负面影响,中俄双边贸易额有所下降,但中国仍保持着俄罗斯的第二、第三大贸易伙伴地位,俄罗斯也位于中国对外十大贸易伙伴之列。2009年,两国签订的能源及大批经济技术合作项目之大、涉及领域之多、合作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为两国今明两年及更远期的贸易增长打下坚实基础;俄罗斯对深入发展对华贸易认识上的提高以及开始打破影响两国各领域深入合作羁绊的积极姿态,预示着后危机的中俄双边贸易水平将会有更大提高。

人文合作成果显著。2009年,中俄人文领域交流高潮迭起,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理相继出席在对方举行的俄中建交60周年庆祝大会和中国的“俄语年”闭幕式,并宣布2010年在俄罗斯举办“汉语年”活动,将两国人文领域合作推向新的更高层次。两国签署了《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文化合作分委会第十次会议纪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互设文化中心的协定》。中国“俄语年”的260多项大型活动极大地激发了中国民众了解和重温俄罗斯语言和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带动两国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和新闻媒体的合作与交流不断走向深入。

三、深化各领域合作是中俄双方的长期需要

中俄在资金、技术、资源、军工和产业等方面的互补优势得天独厚,不断深化两国各领域合作和提升对方在本国外交全局中的地位是彼此内外客观形势使然,也是双方长期的战略需要和战略选择。

第一,现实的战略环境需要两国长期彼此借重。虽然美国总统奥巴马推出同中俄接触与合作新政,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俄的防范和遏制政策不会改变。尽管中俄两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与美国等西方大国的力量相比差距依然很大。“西强中俄弱”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两个常任理事国,中俄两国为了各自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战略上相互借重和在各领域深入合作是双方的战略考量。在大国中,俄罗斯是中国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及运筹国际关系唯一可借用的重要力量。中国也是俄罗斯在大国中仅有的能用来平衡西方势力的可靠伙伴。保持稳定的俄中关系对确保俄罗斯的国家安全、稳定和领土完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第二,客观的互补条件是两国深化合作的基础。未来10年,俄罗斯人口将累计递减800万人,2026年总人口将降至1.37亿人。而俄罗斯仅开发其远东地区所需的适龄劳动力就至少50万—60万人。人口不断下降,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以成为制约俄罗斯经济发展难以逾越的障碍。在本国劳动力不足,来自独联体国家的劳动力也只能满足其不到一半需求的情况下,紧邻的中国的庞大劳务市场,完全可以满足俄罗斯各类人才的需求;中国正实施《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俄罗斯也制定了《远东及外贝加尔地区2013年以前经济社会发展联邦专项规划》和2020年前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还计划兴建30座核电站,包括承办2012年APEC峰会和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大型项目,整个远东地区有327亿美元—436亿美元的宏伟建设构想。在这方面,中国完全可以依托现代化工业技术、较充裕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及物流往来的便利条件,扩大对俄罗斯的投资与合作;俄罗斯的煤炭和电力产能一直过剩,增加对华出口可以扩大其煤炭销路,避免电力设备空转浪费。由中方贷款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联合建电厂,既能满足中方需求,也可为俄方出口创汇,“还有助于提高(俄罗斯)远东电站的开工量”。俄方也承认,“从综合开发远东地区来说,‘中国项目’有助于为(俄罗斯)国内消耗不掉,而且无法运往其他地区的电力用煤炭打开一条销路”,认为与中国合作可以使俄罗斯的煤矿得到开发利用,“能比单纯出口煤得到更大的产品附加值,出口电比出口煤更好”;[39]而中俄油气管道建设工程,则更是两国最具战略性的“世纪合作”项目,它不仅可以促进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化其能源出口总体布局,也对改善中国的能源进口结构,拉动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而“在军事技术、太空、核工业、核能、高科技等俄罗斯传统出口和中国传统进口项目上,两国更具有极大的互补性”。[40]

第三,金融危机加快了两国互利合作进程。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改变现有不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和经济体系的呼声日渐强烈,也成为中俄两国新的战略协作契合点。俄罗斯明确表示,俄中对改变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体系以及改革国际金融组织等有着一致的观点,希望与中方携手共建经贸合作新模式。特别是受金融危机和国际油价暴跌双重打击,俄罗斯资金外流严重,石油美元锐减,应对危机所需资金缺口越来越大。加之近年来俄罗斯企业在海外不断扩张的“亏空”开始显现,外债总额已达4650亿美元,而且,2009年和2010年已到还债高峰,连本带息的债务高达1400亿美元,令俄罗斯“求资若渴”,十分艰难。世界银行最新报告显示,俄罗斯200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8.7%,失业率将攀升至9%,银行坏账率超过10%,2010年的通胀率将达到9%—10%。俄罗斯财长库德林再次重申,如果世界经济不再二次探底,俄罗斯至少需要3年才能走出危机。在此非常时期,俄罗斯更加看重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借助与中国伙伴深化合作来实现经济复苏的迫切性上升。梅德韦杰夫总统明确指出,中国不仅是俄罗斯工业的大市场,还因为它拥有巨额资金,可以向俄罗斯投资,强调“应把对华合作定为重点”。

第四,打破对华合作瓶颈是俄罗斯客观和务实的选择。近年来,尽管俄罗斯的GDP连续多年增长,但油气的超额利润并没能使其脆弱的经济结构由此改变。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又把俄罗斯经济再次拖入困境。特别是其远东地区的基础设施陈旧,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不具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俄方也承认,“我国远东地区几乎完全不具备与之匹配的基础设施,而在中国东北开展技术先进的生产要容易得多”。[41]在可见的未来,“俄罗斯政府顾不上对(俄罗斯)东部地区进行经济开发”,西方对此也力不从心。俄罗斯“提供原料用于加工总比让出这些埋藏着原材料的土地好”。[42]何况,如果生产同一种产品,其成本在俄罗斯要比在中国高出4—5倍。在此情形下,俄罗斯只能打破俄中合作瓶颈,放宽同中国合作滞后的一些领域的设限。如今,俄罗斯坦言,“我们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发展严重滞后,我们没什么可讨价还价的”。[43]

第五,全球聚焦中国加剧俄罗斯深化对华合作紧迫感。中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普遍遭重创的“冰火两重天”放大了“中国模式”的效应,呼之欲出的“中美G2共治”和全球新一轮抢滩中国市场的博弈加剧了俄罗斯深化与中国合作的紧迫感;欧美主要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能效、提升非传统能源在能源中的比重,加快能源进口多元化进程,特别是德国新政府历史性地放弃了以往历届政府不建核电站的政策,引发了欧洲新一轮“回归核电大潮”,也使俄罗斯对欧洲的传统能源供应的垄断地位受到严峻挑战;中亚能源富集国不断扩大和深化对华能源和其他领域的合作,“必然会削弱克里姆林宫资源外交的实力,甚至有可能引起巨大的政治危机”。俄罗斯迫感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试图“力争在吸引中国方面超过中亚国家,因为,北京对这些国家也有兴趣,尤其是能源储量丰富的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以及乌兹别克斯坦。在这方面俄罗斯正在展开反击,以便中国更青睐俄罗斯能源”。[44]尤其是在清洁、绿色能源革命大趋势下,俄罗斯高层对国际能源市场长远需求信心指数下降,担心错过中国能源需求旺季,导致紧俏油气资源贬值的心态也促使俄罗斯“未雨绸缪”大力开拓东方市场。梅德韦杰夫总统也在担心,由于“全球每50年就发生一次能源革命,谁知道2050年的情景,说不定到时候石油和天然气都没人要了呢”。[45]

第六,地区和国际整体环境有利于中俄不断走近。美欧深受金融危机、伊拉克和阿富汗等问题困扰和缠身,需要中俄支持与合作的层面增多,对两国的遏制与打压程度相对减弱。尽管美国和西方主流社会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仍存疑虑,但也不希望两国关系出现倒退。良好的中俄关系既是维护欧亚大陆的重要保障,也是全球安全的稳定因素。虽然中亚、南亚和东北亚地区的国家对中俄日益紧密的关系感受不一,但一个稳定和睦的中俄关系对这些国家和该地区稳定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为中俄不断走近营造了有利的客观环境。

四、中俄深化各领域合作趋势不可逆转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将下降至400亿美元左右,截至前9个月,双边贸易额仅为280.4亿美元,同比下降34.9%。中国对俄罗斯出口额为120.1亿美元,同比下降48.9%。俄罗斯对华出口额为160.3亿美元,同比下降17.9%。两国贸易结构过于单一问题依然存在,俄罗斯对华出口的原材料和低附加值产品所占比例较大,其一半以上为原料品贸易(56.4%),机械、设备和运输设施仅为4.4%;两国在加大某些领域的合作力度和深度以及环节上的期望值还不十分吻合,俄方想尽早改变单一向中国出口原料的合作模式,中方则希望俄罗斯能成为中国包括能源在内的各类矿产资源的稳定供应国。俄罗斯企业希望两国在石油产业链的下游扩大合作,中国企业则力争推进双方在上游环节的密切合作。

尽管两国关系发展进程和深化各领域合作中还存在着上述问题,但所有这些还都只是两国关系发展中的问题,是中俄高水平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主旋律”中的支流和插曲,中俄双方深化合作的需求和意愿依然十分强劲。两国关系中的政治色彩正逐渐淡化,务实成分和互利共赢的理念在日益增多。中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大势所趋,难以逆转。普京总理指出,“我们拥有继续建设性协作解决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尖锐问题,包括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所必需的一切条件”。[46]中俄之间“空前程度的相互理解让我们能够成功解决所有问题”。[47]梅德韦杰夫总统也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俄罗斯与中国等其他亚太地区国家在有些方面存在相互竞争,但俄中仍然是战略协作伙伴,这是发展两国关系的基础和所有领域合作关系的出发点”。“俄中愿意深化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关系。我们在这方面拥有一切条件,包括政治意愿、国家领导人的信任关系、牢固的法律条约基础、人民相互好感、文化和经济的互补、对国际重大问题立场一致、务实合作和关顾对方利益的睦邻精神。”[48]

中俄毗邻而居,命运紧密相连,和则两利,不和则两伤。两国和睦相处,加强合作不取决于愿意还是不愿意。因为,两国除了难以割舍的深厚传统友谊,彼此还处于相似的战略环境,持有趋同的国际政治理念、拥有得天独厚的客观互补合作条件。深化中俄各领域合作符合两国根本利益,它既是两国政府高层的共识,也得到两国广大民众的拥护和支持。中俄各领域合作已全面启动,两国关系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面临着又一次的重要发展机遇。尽管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所起伏,但中俄深化各领域合作的趋势已不可逆转。

中俄关系的发展及展望[49]

2010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各领域合作全面展开并取得丰硕成果。与此同时,两国也存在着贸易结构性矛盾制约经贸合作、知识产权矛盾未除阻碍高科技合作,以及俄罗斯对华仍有防范心理、抱怨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和中国对其出售的农产品质量低劣等问题。但是,两国睦邻友好、深化合作的总体趋势难以逆转,未来中俄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有效率的合作机制会把两国关系推向新的更高水平。

中俄经受住了金融危机和后危机考验,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紧密,互利务实合作更加深入并取得各领域合作丰硕成果,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两国关系的新发展

2010年,在世界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全球经济缓慢复苏背景下,中俄两国团结协作、共克后危机困难,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各领域合作全面展开。

两国高层密切磋商,相互往来频繁密集。新年伊始,两国元首互致贺电问候,共同勾画双边关系发展蓝图,尔后又在“金砖四国”、G20、上合组织和APEC峰会等多边和双边场合会晤多达7次。胡锦涛主席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庆典,梅德韦杰夫总统应邀访华,两国总理举行第十五次定期会晤。双方领导人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以及进一步增进彼此政治互信、发展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等问题及时深入交换意见,确保了两国关系持续稳定向前发展。

两国将深化彼此关系作为各自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优先方向,政治互信不断增强。梅德韦杰夫总统访华时重申,发展对华关系是俄罗斯外交政策优先方向之一,并于11月批准俄罗斯议会两院通过的关于俄中政府间通报弹道导弹和空间运载火箭发射情况协议的联邦法律。梅德韦杰夫总统认为,《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是两国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坚实基础,“与中国的友谊是俄罗斯的战略选择,是多年前用鲜血凝成的选择”,“由军事事件所巩固的俄罗斯和中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牢不可破”。普京总理进一步指出,中国是俄罗斯“完全意义上的战略伙伴”。

两国签署《中俄关于全面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双方在国际舞台的协同与配合更加紧密。两国在联合国改革、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的立场相同或接近,都主张联合国成员应通过最广泛的民主协商取得改革问题上的共识,愿与国际社会一道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致力于建立完善、均衡、普惠、共赢的多边贸易体制;认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基石,支持《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早日生效,反对和防止外空军备竞赛;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及其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努力为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做出应有贡献。两国在伊朝核问题和阿富汗和平重建等地区性问题的立场一致或趋同。双方支持安理会对伊朗做出的新制裁决议;不失时机地就推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重启等重要议题对外宣示共同立场;支持国际社会在发挥联合国主导作用、尊重阿富汗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前提下向阿富汗提供援助,使之早日成为一个和平稳定、独立自主、发展进步、友善中立、远离恐怖主义和毒品犯罪的国家。两国在G20、“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中俄印三方对话和上海世博会重要对外窗口等多边外交舞台密切合作并取得积极成果。

两国在涉及国家制度、发展道路、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等关乎各自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战略借重更加默契。中方支持俄方为维护本国核心利益和促进整个高加索地区乃至独联体的和平与稳定所作的努力;欢迎俄美签订并批准新的《俄美关于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措施的条约》;支持俄美本着兼顾各方利益、确保各国平等安全原则,在反导问题上的坦诚对话,积极评价俄方为应对新安全威胁和挑战、秉承安全平等和不可分割原则、团结各方力量推动制定的《欧洲安全条约》及反对扩张军事联盟的立场;支持俄罗斯在国际舞台和亚太地区发挥重要作用;支持俄罗斯参与东盟事务并发挥积极影响。俄方则坚定支持中方在台湾、涉藏、涉疆等所有关乎中国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的严正立场。两国以“二战”结束65周年为契机,共同发表《中俄两国元首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5周年联合声明》。中方积极评价苏军对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俄方高度评价中国人民坚持抗击日寇,为苏军在苏德战场赢得最终胜利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两国相互策应、坚决捍卫“二战”历史真相的行动有力地打击了诋毁解放者、美化纳粹和军国主义及其帮凶的图谋,最大限度地遏制了篡改苏联卫国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史思潮的蔓延,极大地维护了两国的核心利益,凸显两国在维护各自国家利益上的坚定决心和彼此战略借重的新亮点。

双方安全合作不断发展,联合行动法律基础更加完备。面对“三股势力”从外高加索到中亚,进而到中国新疆再趋活跃的严峻形势,两国及时签署有关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合作协定,使两国合力反恐、联手打击“三股势力”的法律基础更加完备。俄方支持中方打击“东突”勾结恐怖组织在中国内地及新疆制造恶性暴力事件的举措,认为“东突”组织同许多外国恐怖组织都有联系并在经济上依靠它们。中方支持俄方在车臣等地全力打击非法武装及恐怖分子的行动。两国积极派兵参加上合组织“和平使命-2010”联合反恐军演,提高了各自在多边联合反恐行动中的协调行动能力,确保了各自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两国携手应对后金融危机影响,经贸合作重拾升势。双方利用元首和政府首脑访问之机签署总额近200亿美元,涉及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核能、高速铁路和汽车制造等数十项经济合作协议与合同,一些大型合作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两国贸易额实现大幅度恢复性增长,全年双边贸易额为554.5亿美元,接近国际金融危机前的568.3亿美元水平,比2009年增长43.1%。其中,中国对俄罗斯出口296.1亿美元,同比增长69%。俄罗斯对华出口258.4亿美元,同比增长21.7%,中国对俄罗斯贸易顺差37.7亿美元。机械和技术产品在俄罗斯对华出口中的比重稳步提升。

双方科技合作不断深入,显露新的生机。梅德韦杰夫总统认为,21世纪不仅是俄罗斯提供初级能源和中国提供普通商品的时代,更应是两国高科技合作的世纪。温家宝总理访俄时也强调,中俄务实合作不仅要深化能源合作,还要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开展联合科研和创新合作。双方主管部门根据两国领导人的指示,积极落实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内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70多个科研项目。两国核工业企业集团成功签署核能领域最大的高科技合作项目——建设中国田湾核电站核反应堆协议。双方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合作进展顺利,并着手联合火星探索研究。

两国金融合作取得重大进展,成果喜人。双方正式将人民币和卢布在对方金融机构挂牌交易,以及在双边贸易中采用本币结算,这是两国经贸和金融合作的历史性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中俄贸易实行本币结算降低了双方的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维护了各自的经济安全,也给双方企业扩大合作带来巨大商机、提供新的动力。在人民币和卢布现汇业务成熟后,双方还将拓展其他合作业务,逐步推出卢布远期结售汇等金融产品。2010年12月底,俄罗斯外贸银行(VTB)在香港发行10亿元人民币债券,并拟将此项业务发展至中国内地。

中俄副总理级能源磋商机制富有成效,两国能源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双方成功签署俄方通过石油管道对华供应原油总协议,标志着中俄能源合作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两国就铺设从俄罗斯到中国中西部的天然气管道签署政府间协议,双方的天然气管道合作蓄势待发。两国的核能合作也取得积极进展,双方签署在田湾核电站新建两座价值13亿欧元的核反应堆协议和在中国建设超现代化快速中子反应堆BN–800协议。两国在电力、煤炭、煤转气、石油深加工、扩大边境电网以及开发可再生能源等相关产业方面的合作也相继展开。俄方继续保证每年向中国供应1500万吨煤炭,中方同意再向俄提供60亿美元贷款,以换取未来25年俄罗斯增加对华煤炭的供应。中俄合资能源企业运转良好,双方在石油开采、加工和销售上下游环节通力合作。俄中“东方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在萨哈林、东西伯利亚等地勘探和开采中密切协作,中俄“东方石化(天津)有限公司”也在大力开辟中国境内的石油下游市场。总投资45亿美元、年产1300万吨的大型炼油厂在天津滨海新区正式奠基,天津将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炼油基地。

双方积极落实“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规划纲要”,两国毗邻地区合作如火如荼。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贸易额约为55亿美元,占其远东联邦区外贸总额近30%,中国成为俄罗斯远东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工商银行向俄罗斯犹太自治州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采矿公司贷款4亿美元兴建热压铁厂,解决了当地部分居民就业,也使矿石经精选和精炼产生高附加值,激起俄方合作热情,开始积极筹划兴建通向中方的铁路和横跨阿穆尔河通往中国的大桥。

两国人文交流深入展开。中俄元首共同启动俄罗斯“汉语年”活动,2010年3月23日习近平副主席出席开幕式,再显两国领导人对彼此人文合作高度重视。俄罗斯“汉语年”的200多场大型活动涉及文化艺术、教育、广播电视等多个领域。通过播放中国电影、电视、文艺演出、汉语和汉语歌曲比赛、大型图片展览和互联网交友等一系列民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增强了俄罗斯民众的对华友好情感和社会基础。“汉语年”使俄“汉语热”再度升温,希望增开中文课的学校显著增多,跟随《俄罗斯报》网站中文课堂学习汉语渐成年轻人的时尚。全俄已有17所孔子学院,3个孔子课堂,30个汉语教学点,130余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汉语教学,20余所中小学校以汉语为主要外语。学习汉语的大学生、研究生达1.47万人,中小学生1.1万余人。2010年,中国赴俄罗斯留学1.8万人,俄罗斯在华留学生9000余人,俄罗斯在中国接收留学生国家排名中位居第六位。双方在对方首都相继开设首个文化中心,文化交流不断扩大。两国旅游合作稳步发展。双方签署旅游谅解备忘录,中国公民可通过互免团体旅游签证方式组团赴俄罗斯旅游。2010年,两国互往旅游观光人数增长40%。两国元首决定拟于2011年或2012年互办国家旅游年活动。

两国其他领域合作不断跟进。双方企业在机械制造、通信技术、电信、保险、创新与应用科学开发和化工等非资源领域的合作也迅速发展。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下环保委员会框架内开展的环保合作良好,在防治污染和针对环境灾害应急联络、跨界水体水质监测与保护、跨界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合作取得明显成果。在俄罗斯遭受罕见森林火灾和中国玉树发生地震及舟曲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之际,两国都及时伸出援手给予对方力所能及的帮助或以国家领导人名义致电慰问并表示愿意提供援助。

二、两国关系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俄关系保持积极向上发展势头,但基于彼此国情和文化不同,思维方式存有差异,各自近远期战略目标有时亦不完全吻合,两国在发展全方位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分歧和矛盾,一定程度地制约了相互合作的应有潜力。

(一)俄罗斯向远东增强兵力部署,难释对华防范之嫌

近年来,俄军不断提高远东战力,把先期完成现代化整编的两个苏–27SM战斗机团和批量服役的T–90A坦克首先装备给西伯利亚军区,又向与中国接壤的赤塔边境地区增派两个旅。2011年2月19日,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公开表示,俄罗斯不但要加强其远东地区的陆军兵力,而且还将增强俄罗斯在该地区空军、海军潜艇部队的战力以及部署在潜艇上的战略核力量。[50]与此同时,俄罗斯还在赤塔地区部署了刚组建的多兵种混合集团军——第29集团军以及目前最先进的S–400防空导弹系统,并将在2011年后的五年里装备64架对华禁售的苏–35多用途战机,以及新一代多用途RVV–SD远程空对空导弹和Kh31AD空对舰导弹。俄罗斯西伯利亚军区司令奇尔金对此解释称,“因为在边境另一侧部署着中国的五个(合成)军,我们不能忽视这种军事动向,不得不在那里部署军队”。俄罗斯外交部人士私下承认,“俄罗斯没有放松对远东的注意力,一旦发生不可测事态,我们准备了战术核武器”。[51]尤为引人关注的是,俄罗斯“东方-2010”战略战役演习首次实现自苏联解体以来,北方、黑海和太平洋三大舰队南北协同,突破“某国”对太平洋舰队基地封锁联合作战的构想,尝试了战时紧急从欧洲战区调遣空降兵部队和苏–34前线轰炸机,不着陆从欧洲直飞中俄边境地区实施空中攻击的能力。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长马卡罗夫对此军演目的直言不讳,其就是“针对远东边境敌方,确保远东地区安全,并维护国家利益”。[52]

(二)双方对合作“共赢”的认知差异及两国贸易结构性矛盾制约彼此深化经贸合作

第一,双方对各自“战略借重”的需求和获益程度的认知相去甚远。中方认为两国相互依存、互为依托、缺一不可。而俄方一些人士却认为,“在国际舞台上,中国需要俄罗斯超过了俄罗斯需要中国”。第二,俄方对双边经贸和军技合作心存戒意。俄方某些人觉得,两国在上述领域的合作更有利于中国,对华提供其“所需军技”和长期供给资源性产品会“壮大他人,削弱自己”,使俄罗斯沦为中国经济附庸。更有人认为,俄罗斯在对华合作问题上已没更好的路可走,只能“在可怕和更可怕之间做出选择”。[53]第三,两国经贸关系依然薄弱,与政治关系反差较大。2010年,中俄贸易额在止跌回升情况下才达到554.5亿美元,只相当于中美前10个月3710亿美元贸易额的约七分之一。俄罗斯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份额不足2%,下降至中国第11大贸易伙伴。而欧盟与俄罗斯前9个月的贸易额即高达2178.47亿美元,占俄罗斯贸易总额的50%以上。相比之下,中国只占俄罗斯贸易总额的6%。第四,俄罗斯的投资环境不理想,一定程度影响了中企和华商在俄罗斯长期投资信心。俄罗斯自己也不否认“中国投资者在俄罗斯遇到严重的官僚、腐败、执法机关的肆意妄为问题”,[54]承认“我们的邻居对俄罗斯各级机构都感到害怕。(他们)需要向所有人(边防人员、海关人员)行贿。警察的贪得无厌是众所周知的问题。我们的‘光头党’无法无天最令人担忧”。[55]而且,随着经济危机的加深,俄罗斯的贸易保护主义也有所抬头,“限制汽车、肉类和收割机等产品的进口,以确保本国行业的发展和就业机会”。普京签署政府令,从2010年6月14日起正式对中国生产的轴承管征收为期3年的19.4%反倾销税。

(三)两国在遵守知识产权方面的分歧和矛盾阻碍着双方高科技合作的深入发展

中国在进口先进设备和军事装备等高科技产品问题上,一直坚持有选择地引进及合理吸纳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发展自主创新品牌的战略。但俄方却以中方涉嫌仿制其个别武器装备为由,坚持对华出售中方已“饱和”的“大路货”产品,抑或对中方所需产品坚持“批量”出售原则,“以减轻中方仿制带来的负面效应”。由于双方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的分歧,导致两国军技合作一度在低谷中徘徊。俄方不向中国出口第五代战斗机技术,包括雷达、发动机、航电系统。俄罗斯专家甚至提出,“停止向中国供应其旨在进行科学研究和试验设计”的军事装备,“因为它(中国)的目的是获取俄罗斯在机载雷达、发动机制造、定向天线系统、防空和反导防御等领域的先进设计”。[56]为了防止中国掌握武器核心技术,主要现代化武器(包括航空武器)生产国(俄罗斯)越来越不愿意与中国分享其先进技术,甚至将飞机的发动机拆开来向中国出售。[57]俄罗斯宁愿把更先进的武器出售给印度和越南,也不愿意卖给中国,从而使俄罗斯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已不及20世纪90年代的五分之一。

(四)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不断引发俄方抱怨

俄罗斯一直试图遏制中亚国家摆脱前“苏联能源体系”发展与其他国家能源合作的努力。中国出于国家发展需要,积极回应中亚国家的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相继建成中哈和中土油气管线。但是俄罗斯专家认为,“中国已成为俄罗斯的主要竞争对手,并把中亚国家置于自己的经济影响之下”。由于土库曼斯坦铺设了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俄罗斯铺设里海沿岸天然气管道和增加中亚至俄罗斯中部天然气管道输送能力的项目受到影响,参与该项目的三个中亚国家在与莫斯科发生能源争端时的谈判地位已经增强。[58]

(五)中国生产的部分食品质量问题影响俄罗斯对华农业合作

俄罗斯从中国进口的蔬菜、水果和茶叶等农产品在其进口产品中所占比例依然不大。影响中国农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的主要问题是中方生产的部分粮食和食品达不到俄方检测标准。其中,中方个别企业出于追求利润和“短期效益”,对所租土地施用当地禁用肥料,导致土地日渐贫瘠,引起合作方不满,影响了俄方扩大农业合作热情。俄罗斯一些人认为,对华农业合作是把双刃剑,在解决远东部分粮食和蔬菜供应问题同时,“中国人粗放地使用土地,不休耕,施用‘有毒’肥料”,并“选用承受化肥能力比我国品种高4倍的种子,导致土壤很快变得贫瘠”。特别是“远东地区对中国农产品的这种依赖,已构成对全俄食品安全的威胁”。[59]俄罗斯医生已禁止5岁以下儿童食用当地中国人种的这类果蔬。[60]

三、两国关系发展前景

尽管中俄关系存在一些局部的“发展中”问题,但两国睦邻友好、深化合作的趋势难以逆转,两国关系中的一些分歧削弱不了双方战略借重的长期需求,挡不住两国业已开启的各领域合作蓬勃发展势头。中国不能失去俄罗斯这一重要战略协作伙伴,俄罗斯也长期需要中国,“两国关系紧张对俄罗斯来说简直就是战略灾难”。[61]中俄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有效率的合作机制将把两国关系继续推向新的更高水平。

其一,相似的外部环境要求两国长期战略借重。美国及北约仍将中俄视为潜在威胁和挑战,两国都面临西方不断施压的外部环境。美国继续遏制中国的发展,“控制中国的战略与处理俄罗斯的战略相同:包围、围攻,向国内破坏势力提供或多或少的地下支持”。[62]以朝鲜半岛形势趋紧为由,美国加快构筑美日韩同盟步伐。美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2011年初仍在声称《日美安保条约》适用钓鱼岛,坚持对华牵制战略。随着美共和党控制新一届国会众议院,美方在人权、军备和贸易等问题上对华批评的声音再趋强硬。俄罗斯虽积极呼应奥巴马“重启”两国关系倡议,甚至不惜做出痛苦抉择承认苏联1940年在卡廷屠杀波兰军官的责任,以改善对欧盟整体关系。但“维基揭秘网”披露的美外交密电显示,即使2010年初俄美热衷“重启”关系时,美国还暗中与北约秘密制定“反俄机密军事计划”,将俄罗斯作为可能对其盟国入侵的“敌国”,并以伊朗核问题为由继续打造削弱俄战略力量的导弹防御体系。北约“对俄罗斯的包围在黑海、波罗的海和北极圈继续进行”,同时,“美国坚持将加拿大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拉进北极地区针对俄罗斯的公开军事部署中”。

莫斯科清楚,“只要俄罗斯保留当前的政治体制,西方就根本不会把它看作自己人。这也就大大限制了合作的可能性。因为在纯经济方面,除了管道西方对俄罗斯没有什么兴趣”。[63]从美国迟迟不愿废除对俄罗斯歧视的《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也可看出,西方不会乐助俄罗斯早日实现现代化。相反,“俄罗斯认为,在从伊朗核计划到减少对美元依赖等一系列问题上,中国是它限制美国影响力的一个重要伙伴”。[64]在美国等西方势力继续推行遏制中俄的冷战思维战略环境下,中俄唯有密切配合、相互借重,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各自的利益。

其二,客观互补优势仍是两国互利合作的推力。中俄毗邻而居,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彼此的自然条件使两国在众多领域的合作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国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科技和能源等自然资源的支撑。俄罗斯的高科技产品特别是尖端武器和航空航天技术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也需要稳定的输出市场。尤其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联手禁止向中俄提供现代化技术情况下,中俄互利合作尤显重要。尽管双方在军技合作方面有些分歧,但2002—2009年俄罗斯对华军售总额仍达到140.55亿美元。俄罗斯仍是中国远程防空系统、重型直升机和航空发动机的唯一供应者,在未来3年里继续履行向中国供应13亿美元的军售合同,保持对华武器出口的主导地位。2010年11月,两国政府间军事委员会签署一系列军事合作协议,务实合作继续稳步推进。两国能源合作冲破瓶颈,跨界石油管道建成使俄罗斯“进入有前景的亚太市场特别是日益扩大的中国市场”,拓宽了其能源产品出口渠道,减少了对欧洲市场的依赖,同时,也使中国进一步确保了能源进口的安全和稳定。两国在基础性和高科技关键领域以及前沿技术领域也有很大互补性。双方已在着手为此合作提供专项贷款,共同实施大型科技创新项目。双方在农业科技和劳务等方面的合作潜力巨大。俄方农业资源丰富、科技实力雄厚,在远缘杂交创造新品种、染色体基固定位等方面有较深研究,在植物营养、生物防治等方面具有国际领先技术。在生物肥及无污染生物防治病虫害,以及农业环保技术等方面也有值得中方学习和借鉴的经验。中国在良种培育、田间管理等方面技术先进、农产品种多数量大、劳动力资源充裕,两国农业合作各有优势,互补性强,互利合作前景看好。两国在煤矿综合开发、铁路、港口建设和电网改造、建筑节能、新能源汽车、生态评估、农林牧业、跨界水域以及渔业等领域的互利合作也有明显优势。

其三,欧美经济前景不明促使俄罗斯对外经济继续加快向中国倾斜。受后经济危机影响,美国经济持续波动,国家债务超过14万亿美元,最高失业率达9.8%,2011年的失业率将超过9%,经济增速将从上年的2.6%放缓至2.2%,多年来不得不紧缩开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拖累整体经济,复苏乏力,天然气进口量几十年来首次减少8%,管道天然气购买量全面下降,导致俄罗斯对欧供气量减少50%以上。随着2014年纳布科天然气管线建成,2015年俄产天然气将有2000亿立方米剩余。相比欧美市场萎缩、能源需求趋于饱和,中国则能源需求旺盛,经济发展速度超过10.3%,并用投资和贷款帮助美国、希腊、西班牙等欧美国家抵御了金融危机,而且,中国还帮助欧洲走出欧元面临的金融困境。客观现实再次使俄罗斯确认,中国不仅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特别是西方已开始谈论对华武器禁运和高新技术限制放宽问题,愈加使俄罗斯对扩大对华合作的紧迫感增强,再度把经济罗盘指向中国。

其四,严峻的经济形势促使俄罗斯加大对华经贸合作步伐。虽然俄罗斯经济出现恢复性增长势头,但其经济依然面临7%的萎缩,10年来首次出现财政赤字,至少有50%的企业处于半破产状态。为落实已制订的基础设施和社会计划,2013年前,俄罗斯需要近1万亿美元。然而,由于经济复苏缓慢导致财政入不敷出,俄罗斯无法保证现代化所需的大量资金。特别是西方对俄罗斯经济发展前景信心不足,不断削减在俄罗斯的项目投资和贷款数额,更使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严峻的经济形势迫使俄罗斯不得不在2010年夏开始向中国国家投资基金出售一些大公司的战略股份。俄罗斯财政部公布了200亿英镑资产出售计划,包括俄罗斯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俄罗斯石油公司24%的股份、最大的银行俄罗斯储蓄银行9%的股份、国有船舶公司俄罗斯现代商船公司25%的股份。众多大型农业垄断型企业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3%的股份和其他资产也被指定待售。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在2013年前将预算赤字从目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9%降至2.9%。

其五,俄罗斯客观对待“角色转换”使其对华合作心态更加务实。俄罗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中国的产能和投资不久将超过美国,西方的经济统治地位已发生动摇”的现实,认可中国发展、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的人日渐增多,深化对华合作对俄罗斯利大于弊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俄罗斯民众所接受。中国的投资和广阔市场已成为俄罗斯经济恢复活力的重要源泉,通过搭乘中国经济快车来拉动俄罗斯经济增长已是俄罗斯的务实和客观选择。俄罗斯《独立报》载文称,“俄罗斯得益于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因为经济增长促使中国进口俄罗斯原材料——石油(将来还有天然气)、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煤炭、木材和化肥”,进而“拉动了原料国家……俄罗斯和南非等地区的经济发展”。[65]虽然俄方抱怨中俄经贸结构不合理,但俄方对此也有客观认识,承认俄罗斯的一些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在两国贸易中不占优势。为此,梅德韦杰夫总统早就表示,俄罗斯确实“还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是数十年,继续作为石油天然气主要供应国而存在”。[66]普京2010年视察远东时也指出,中俄在科经贸领域各有所长,不存在竞争问题。中国可以继续发展自己的廉价日用品生产。俄方不打算也“没必要在日用品生产方面超过中国”。因为“俄罗斯的竞争优势在高科技领域”,可以“向中国销售几百万甚至几十亿特殊技术设备和武器”。同时“购买更多的(中国)日用品”。[67]普京在索契度假时继续强调,“中国方面没有(对俄)构成威胁,我们已经相邻数百年,我们知道如何尊重对方。中国没有必要通过占领远东来获取需要的天然资源,中国边境也有庞大的煤炭储备,中国没有必要恶化局势”。[68]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的不俗表现及日益增强的实力,使俄罗斯精英不得不接受中俄“角色”转换的事实,进一步确认俄罗斯经济战略东移、搭乘“中国快车”带动本国经济发展是其正确的战略选择。俄罗斯对华观念上的转变必将加快两国科经贸领域的合作进程。

其六,中亚国家加强对华能源合作加剧俄罗斯对华油气合作紧迫感。中亚油气富集国率先赢取对华能源合作重大进展,促使俄罗斯“愈加发现其手中的‘能源牌’变得不那么好用了”,难以继续“拥油自重”、高枕无忧。因为,正是在俄罗斯犹豫是否铺设俄中油气管道之际,中哈和中土油气管道已经建成投产,第二条管线也计划于2011年前铺设完成。届时,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每年还将向中方提供1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中亚国家积极拓展油气出口渠道,减轻了油气对外出口对俄罗斯的传统依赖。[69]俄罗斯对与中亚国家在“中国油气项目”竞争上错失良机、处于下风已后悔不迭,不得不摒弃或淡化对华一些偏见和疑虑,加快对华能源合作步子。

最重要的是,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理念已渐入两国民心。巩固和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成为各自主流社会的强烈愿望。中国视俄罗斯为全方位战略协作伙伴,俄罗斯也将中国作为最亲密的伙伴相待。两国睦邻友好、深化各领域合作是双方共同的战略选择,也是两国历届领导人的高度共识,更是两国民意所在。中俄政治和社会稳定、领导人对双边关系高度重视是两国关系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两国相互依存、战略协作、共同发展符合双方人民的利益,也是当今国际形势和时代的要求。2011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两国将以此为契机,大力弘扬世代友好、永不为敌、共同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增强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优化贸易结构、规范贸易秩序、推动经济技术和大项目合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各领域合作推向更高水平,造福于两国人民、为人类做出新的贡献。

浅论中俄关系的挑战与机遇[70]

中俄借纪念《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之机,乘势将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向新高度,中俄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高层继续保持密集接触,在国际和地区舞台上的战略协作更加紧密,经贸、科技和人文领域的合作全面发展。尽管中国事实上已成为俄罗斯在中亚乃至国际市场上的有力竞争对手,俄罗斯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力迅速提升疑虑犹在,但由于各自国内外形势使然,双方的战略借重需求却不降反升,经贸合作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两国关系在良性互动和不断协调中仍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

一、各领域合作深入发展

2011年,中俄两国以共同纪念《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为契机,全面推动双边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两国领导人交往频繁、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战略协作更加紧密,各领域合作起头并进,不断取得新的更大进展。虽然两国在互利合作中尚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但中俄关系发展的总体趋势依然强劲。

2011年,中俄在隆重庆祝《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的热烈气氛烘托下,两国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方互利互惠合作全面展开,有力地促进了两国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福祉的改善。

(一)高层继续保持密切交往

两国领导人继续保持密集会晤机制。4月13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海南会见前来参加“金砖国家”峰会的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6月15日,胡锦涛主席应邀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发表题为《开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新局面》的致辞,而后出席第15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等活动。俄方认为,胡锦涛主席适逢“条约”签署10周年访俄并出席一系列纪念活动对加强两国关系“具有标志性意义”。此后,两国元首又在G20峰会等多边场合举行双边会晤。与此同时,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对俄罗斯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普京总理和温家宝总理也相继借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和上合组织总理会议之机实现互访。

中俄领导人认真总结了10年来两国关系发展的成果和经验,并就将两国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达成共识,[71]确定了未来10年双边关系的发展方向、目标和各领域合作规划。中方愿同俄方一道,秉承《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宗旨和原则,加大相互政治支持,全面深化互利合作和战略协作,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俄方强调要继续与中方加强战略沟通协调,全面落实彼此达成的各项共识,充分发挥现有双边机制和两国各自优势,加强彼此政治互信及各领域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推动俄中战略协作伙伴迈上新台阶。无论形势发生什么变化,俄罗斯发展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方针不动摇。

(二)战略协作更加紧密

1月,中俄在莫斯科相继举行副外长级战略稳定磋商和“国家安全”层面的第五轮战略安全磋商。双方就战略安全、国际军控和防扩散以及当前国际形势和中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坦诚交换意见。两国在联合国和20国集团等全球多边机制框架内紧密合作,在涉及对方主权、安全、发展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互为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俄方继续支持中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正立场,中方一如既往支持俄罗斯力争2011年加入世贸组织的努力,支持俄罗斯对美国导弹防御计划所持立场,欢迎俄罗斯首次以全权成员国身份出席东盟地区论坛峰会并在亚太地区发挥积极作用。两国元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当前国际形势和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中一致反对外部势力干涉阿拉伯国家的抗议活动,呼吁政治解决利比亚危机和伊朗核问题,敦促有关各方严格遵守联合国安理会1970和1973号决议,尽快停火。两国在少数国家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对叙利亚进行制裁问题上积极协调,共同投票否决了对叙利亚制裁的动议。两国还在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密切沟通、紧密配合。中国借纪念六方会谈“9·19”共同声明发表6周年之际,着力推启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也亲访朝韩斡旋。俄罗斯则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寻找尽快重启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对话机制突破口”,推动朝鲜早日回到六方会谈对话机制上来。两国共同努力,确保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稳步发展。

(三)互为最重要贸易伙伴

两国原油管道正式运营,双方在原油开采、运输、加工和石油产品销售等上下游的合作相继展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同俄罗斯石油公司积极商讨在俄罗斯“马加丹1号”区快合作开采项目。两国成功签署《〈2009年6月24日天然气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的议定书》,双方加紧实施500千伏电网输电合作项目及尽快落实2010年9月签署的煤炭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议定书所确定的合作项目。未来5年,俄罗斯每年将向中国出口1500万吨至2000万吨煤炭,继续推进在中国田湾核电站二期工程上的合作。中国永晖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9000万美元收购俄罗斯伊特拉石油天然气公司名下的塞浦路斯Divalane有限公司60%的股份,使中企在购得俄罗斯煤田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两国还积极推进“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中国的跨境公路合作项目建设,力争在2018年全线贯通。

中国继续为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据俄罗斯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俄中双边贸易额达到835亿美元,同比增长40.84%,占俄罗斯全年对外贸易额8016亿美元的10.42%。其中,俄罗斯对华出口352.4亿美元,从中国进口482.6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73.3%和23.9%。俄罗斯对华贸易逆差130.2%,同比下降30%。

在第6届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期间,双方签署了涉及电力、采矿设备、节能、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能源利用等20余个合作项目,总价值达70亿美元。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斥资约1亿美元购买俄罗斯外贸银行约0.3%股份后,又以40亿美元购买了俄联邦储蓄银行5%股份,并与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签署成立总额40亿美元的中俄投资基金协议。中国最大评级机构大公国际与俄罗斯评级公司商签合作协议,拟收购或与其开展全面合作。基于“中俄各自均无力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有竞争力客机并投入市场”的情况,双方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第16次会议期间达成联合研制远程宽体客机的重要共识。两国领导人还制定了未来5年和10年将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的宏伟目标。

(四)人文合作不断深入

两国以庆祝《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为契机,分别举办了一系列大型纪念活动。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召开第十二次会议,全面总结了两国人文领域合作的成果和经验,并对下一阶段工作做出安排。双方相继举办两国执政党有关“多民族社会的民主制度”专家研讨会,就两国的民主特征和西方式民主进行大胆而深入研讨。中国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举办的苏军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寇事迹展,为双方纪念“条约”签署10周年增加了友好气氛,使中国青年一代更多地了解当年中苏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10月,中国人民喜爱的俄罗斯传奇歌手维塔斯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个唱会,为中国观众献上自创励志歌曲《母与子》,引起中国观众的强烈共鸣。俄中互为第三大和第二大外国游客客源国,两国间旅游热继续升温,2011年中俄旅游互访人数达到335万人次,其中俄罗斯来华旅游人数达到253.63万人次。8月,俄罗斯铁路公司正式开通莫斯科—北京新式旅游专列,途中安排了一些可停车观光的俄罗斯、蒙古国和中国境内著名景点和历史名城旅游项目,吸引着两国越来越多的游客。在此背景下,两国领导人商定于2012年和2013年互办“旅游年”,为两国人民“相知、相近、相亲”搭建新的平台,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长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两国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俄关系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发展势头,但两国深入合作仍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干扰,使彼此的科经贸合作深度和广度与高水平的政治关系形成较大落差,未能使双边合作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一)俄罗斯军方对中国军力上升忧虑依在

俄罗斯军方对中国除核武器外军力接近或正超过俄罗斯、进而赶超美国的看法没有多大改变,继续调整靠近中国的远东地区军事部署,将新研制的S–400“凯旋”防空导弹系统装备给远东部队,在离中国边境不远的赤塔地区组建了多兵种混合集团军——第29集团军,还将苏联解体后自主设计和建造的第一艘新战略核潜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号和拟从法国采购的“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装备给太平洋舰队。在俄罗斯军方看来,“这既可向日本展示捍卫领土主权的决心,也可牵制中国不断上升的军事实力”。日本学者发现,“俄罗斯军方对华怀有严重担忧情绪,但在俄中关系日益密切背景下,政治上不容许显露这种心态,俄军只能找其他理由落实对策”。[72]俄军非常担心中国日益强大的经济力量转变成军事力量。他们认为,随着台海关系日益缓和,中国军队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北方。中国进行的一系列大规模多兵种、大纵深进攻性演习也是在模拟对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实施的进攻。为避免太落后于中美两国,俄军继续推进未来10年斥资6100多亿美元更新武器装备的宏伟计划。截至2011年底,俄罗斯武装部队已有包括30支航空大队在内的超过250支部队更换了现代化装备。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俄罗斯武装力量到2020年的新型武器装备比例将不低于70%。[73]

(二)俄罗斯对借力中国发展自己的矛盾心态一定程度地掣肘了彼此地方合作潜力

俄罗斯毗邻中国边境地区的一些地方领导既希望利用中国雄厚资金发展当地经济,又担心中资及中方人员过多进入其经济界和社会界将使俄罗斯“受制于”中国。他们对中国对30多亿美元的对俄罗斯持续投资“超出同期俄罗斯中央政府为扶持犹太自治州、滨海边疆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而划拨预算开支的3倍”深感忧虑,对中国黑龙江省专门成立特别行政机构管理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34个中俄经济合作区错误解读,认为是“中国当局在组建‘专门领导班子’操控俄罗斯远东开发进程”。基于这样的心态,虽然两国元首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中方开始对联合项目投资,但俄罗斯地方却毫无作为,千方百计阻挠项目实施”,导致“纲要”形同“一纸空文”。[74]位于俄罗斯米哈伊洛夫卡镇、乌苏里斯克市(扩大制鞋厂项目)、游击队城和纳霍德卡市的4个联合项目没有一个落实。中方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自动化所搞的联合创新项目,也因俄罗斯政府层面不允许外国投资科学领域而被冻结。

(三)两国企业在第三国的军售和经贸竞争局面没有改变

俄方认为中国产的教练机在委内瑞拉已取胜于俄罗斯,伊朗和叙利亚等潜在军售市场也逐渐被中国所控,“中国研发的第五代战机也许是比美国的F–35更危险的竞争对手”,直接影响俄罗斯第五代歼击机T–50的出口量。俄罗斯一些精英甚至抱怨,中国已开始向一直被莫斯科视为专属利益区、不让西方染指的独联体国家“攻城略地”,认为中国向白俄罗斯提供“进攻性”的贷款和资助“搅乱了莫斯科与明斯克的全部牌局”,使俄罗斯要求白俄罗斯加快经济改革和国有资产私有化进程的打算落空。[75]卢卡申科总统甚至把堪称世界最大钾肥生产企业之一的白俄罗斯钾肥公司股份出售给中国,却拒绝俄方求购,婉劝其最好试试自己“开钾矿”。[76]俄方还认为,乌克兰加强对华交往并成为中国的战略伙伴也影响了俄方部分利益,因为,“乌克兰完全可以向中国提供近年来莫斯科不愿出售的先进军事技术”。[77]而乌兹别克斯坦决定另铺一条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每年将占其天然气产量三分之一的250亿立方米天然气提供给中国,这也对俄罗斯在中亚天然气出口上的传统垄断地位造成冲击。

(四)两国能源企业间的油气价格分歧严重

1月1日中俄石油管道正式运营后,两国能源企业的原油价格分歧进一步显现。俄方并不否认,双方签署供需原油合同前,中方已对运费提出质疑。中方认为俄中支线的原油每吨应比通往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终点的运费少7%,便宜30美元。但俄方坚持中国支付的原油费应按整条“东—太管道”运费计算,并称如按中方意见,到2030年俄方将“损失”282亿美元。为此,双方各持己见,难解难分,俄方一度要诉诸伦敦法庭,甚至考虑“提前偿还中方20年期贷款”,终止供油合同。与此同时,双方商谈已久的俄罗斯对华供应天然气合同也因价格谈不拢,未能按两国政府先前制定的“进度”签署。俄方不愿低于对欧供气价位对华供气,中方也因目前进口中亚天然气使其在国内的销售每日亏损,无力承受更高的“欧洲”气价。双方立场不愿松动的原因还在于,俄方国内气价稳步上升,赚钱同样不少,且中东和北非乱局也为俄罗斯扩大天然气出口提供了契机,俄罗斯对意大利输气量增幅超过50%,加之日本因地震引发核泄漏,使日本对俄罗斯天然气的需求上升,所以,俄方并不急于同中方签署供气合同。而中方因与中亚、缅甸和澳大利亚等国天然气的合作有了进展,对俄罗斯天然气需求的紧迫性也有所降低。10月12—15日,两国政府能源部门和能源企业代表在莫斯科的会谈中仍未能就天然气价格达成一致,2011年底前俄罗斯经西线对华天然气出口合同也未能签署。

三、中俄关系展望

尽管中俄在经贸合作中出现一些分歧和矛盾,但两国的关系早已发展为成熟的新型国家关系。双方各领域的深度合作不会因此而受到实质性影响,两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会持续稳定发展。

第一,中俄领导人对双边关系高度重视是彼此关系持续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两国领导人以《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为契机,利用多次会晤之机,认真总结了10年来两国各领域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对未来10年中俄关系发展做了周密规划,提出了两国共同努力,密切协作,挖掘潜力,增加相互投资,加强和深化大型项目及能源合作,促进地方交流,不断提高两国经贸合作质量和水平,把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向更高水平的新要求,有力地保障了两国关系积极向好的发展势头。

普京总理表示,“我们看到了中国领导层和中国人民有意与我们构建睦邻友好关系”,中国是俄罗斯非常重要的“可靠”和“杰出的战略与合作伙伴”,是“俄罗斯商品销售市场和经济投资者”。[78]而梅德韦杰夫总统代表俄罗斯高层和主流民意推举普京总理参加2012年总统选举,则更加确保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普京总理在其总统竞选纲领的系列文章《俄罗斯与变化中的世界》中,对中俄关系做了新的重要战略定位,力挺“中国机遇论”。普京指出,俄中两国“所有的重大政治问题均已解决,包括主要的边界问题。两国已建立起牢固的、拥有坚实条约法律基础的双边关系。两国领导人的互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可以确保俄中双方本着真正的伙伴精神,在务实和相互照顾对方利益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我们业已建立的俄中关系模式前景广阔”。[79]

第二,深化两国关系依然是双方应对复杂多变国际环境的共同需要。中俄互为最大邻国是客观存在的重要地缘政治现实,两国互为战略依托是彼此最大的战略需求。当前,美国虽重视发展与中俄的关系,但对两国的战略挤压并没减弱。美国保守势力继续鼓动奥巴马政府向台湾出售武器,并以扩大《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成员,加强美日、美韩和美菲合作等手段构筑“亚洲反华联盟”,遏制中国在本地区的影响。奥巴马高调“重启”对俄罗斯关系,却拒绝俄罗斯提出的建立统一欧洲安全构架和建立联合反导系统建议,并不顾俄罗斯的反对与罗马尼亚签署4年后在罗境内部署反导系统的政府间协议,试图借监测伊朗“让俄罗斯的核潜力变得一钱不值”。[80]维基揭秘网披露美国2004—2010年的近10万份文件也显示,美国从未降低过对俄的敌意。虽然美国没有改变从阿富汗撤军的时间表,但仍以向阿富汗运送物资为由,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寻求新的军事立足点,不断渗透和瓦解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欧亚经济共同体和关税同盟等组织。在可见未来,美国等西方保守势力继续顽固推行西化、分化和牵制中俄政策,这使中俄相互借重、共同抵御外部战略压力的战略需求不但没有下降,反倒不断增强。中俄战略协作依然是两国各自运筹对外关系以及应对复杂多变国际环境和挑战的重要支柱之一。

第三,俄罗斯继续改变对华成见。普京总理在竞选总统期间高调评价中俄关系,与此同时,他也并不回避俄中“两国之间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小摩擦。我们两国在第三国的经济利益也并不总是完全相符,两国现有的贸易结构及相互投资水平还较低,不能令人满意”。但是,普京却反复强调,“我坚信,中国经济的增长绝不是威胁,而是包含巨大务实合作潜力的挑战,是俄罗斯经济之帆赶上‘中国风’的良机。我们应更加积极地发展俄中经贸关系,实现两国技术和产业对接。应合理利用中方资源,推动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经济发展”。而且,“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种种表现看,中国并不谋求称霸”。虽然“中国在世界上的声音越来越自信”,但是“我们对此表示欢迎,因为中国赞同我们对建立世界更加平等的国际秩序的看法。我们将继续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共同解决地区和国际热点问题,加强在联合国安理会、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20国集团及其他多边机制中的合作”。[81]而且,俄罗斯主流精英阶层也在继续改变对华偏见,他们普遍认为中国无论是工业生产规模还是科学技术都有明显提升。称“中国在科技领域很快将超过俄罗斯并与西方齐肩。此举将打破高新技术只能在美国这样的民主条件下国家才能发展的神化”。[82]中国的“这些经验对正在努力摆脱外部掣肘、迈上自主发展道路的俄罗斯尤具现实意义”。[83]梅德韦杰夫总统也曾表示,俄罗斯放弃追求超级大国名分是理性务实的选择,而这种理性务实是基于对俄罗斯国情的清醒认识:军事实力下降、经济薄弱、科学发展停滞、工业基础遭到破坏、人口危机。他还强调,“除非中国投资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大型项目,否则莫斯科在过去实施的大规模开发计划就可能无法实现。为此,必须使俄罗斯远东地区发展战略与中国重振东北地区黑龙江省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相协调”。[84]普京总理访华后也公开表示,俄罗斯不打算与中国争夺主导权。[85]俄罗斯专家也承认,由于“亚洲没有其他可同中国堪比的增长与发展引擎,如果俄罗斯希望其远东发生质的改变,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可能的”。而且“不管莫斯科与美国和欧洲的关系怎样,中国实际上已变成俄罗斯的主要邻国,现在和将来许多东西都将取决于这一邻国”。“从这一意义上说,离开中国这样一个消费持续增长且拥有大量闲钱的国家也是行不通的。”[86]因此,“不应把中国塑造成侵略者,因为,中国在走美国和其他国家走过的路,这是正常的地缘政治进程”。[87]

第四,欧美陷入债务困局促俄将吸引外资和现代化技术目光从西方移向中国。在对与欧美构建“现代化联盟”的希望受挫情况下,俄罗斯开始逐渐将寻求实现国家现代化所需资金和技术的主要期冀移向中国。普京访华时与中国签署了经济现代化合作备忘录,内容涵盖工业、投资、纳米技术、航天研究、生物技术、信息产业及其他一些领域的创新合作。俄方意识到,在全球几乎所有国家都把目光聚焦在中国的大背景下,与中国强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化各领域合作对俄罗斯尤显重要。由于西方国家货币和金融领域的不稳定性加剧,通过加快发展对华关系来降低实体部门风险应是俄罗斯经济政策的合理方向。俄罗斯《生意人报》明确表示,由于现代化建设投资数额巨大,俄罗斯没有能力靠自身能力生产现代化所需的全部高科技设备,与北京签署该备忘录旨在寻求中国的帮助。[88]

第五,两国互补优势继续推进彼此深入互利合作。中俄比邻而居的天然贸易伙伴优势依在。中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外汇储备充裕,既有扩大对外投资的能力,也有确保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需要。中国稳定的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市场是俄罗斯发展多元化能源出口战略的首选目标。俄罗斯作为中国潜在能源供应国的作用独一无二。两国油气产销形成的天然“直通供需链”,排除了途经他国可能出现的供需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确保了两国的能源安全。尽管两国能源公司基于各自利润考量,在油气价格上锱铢必较,但中国东西部地区油气市场需求旺盛,俄罗斯石油在中国全部进口石油中也仅占6%,双方油气合作前景无限。两国在积极解决贸易结构问题同时,俄方对此已有客观认知。俄罗斯副总理茹科夫坦言,“中国的许多工业设备与西方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价格更低、质量相当的优势。俄罗斯市场对其有客观的需求”。由于俄方“缺乏富有竞争力、既能在国内市场占据稳固地位,又具良好出口潜力的国产商品”,俄中贸易结构“主要是我们自身的问题”。俄罗斯“政府正积极努力,以提高俄工业竞争力”。而“同中国发展生产与创新合作有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89]俄罗斯专家也认为,俄罗斯无力将技术转化为产品,“购买中国设备没什么可耻,因为就连欧美国家公司也早这么做了”。[90]中国商务部已与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就两国产品稳定进入对方市场创造可预见相关条件签署部门间合作备忘录。而中国企业则依然十分看重俄罗斯在发展核能、航天和航空制造业技术方面一直保持的世界领先地位,对规模超过200亿美元的俄罗斯医药市场也关注已久。中国在资金和人力资源等方面优势明显,特别是在高铁、造船、发电设备和替代能源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且也是世界增长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中俄两国完全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达到互利、双赢效果。俄罗斯军界一些人士对中国军力发展的疑虑虽然短期难以消除,然而,中俄军技合作的潜力依在。中国军力虽有提升,但依然难以跟上形势发展要求,借助俄罗斯军技提高防御能力的需求依然很大。俄罗斯对华出售先进武器和零部件虽有保留,但中国潜在的军火市场潜力仍使其难以割舍。俄方在9月中俄政府间军事技术合作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表示,愿意接受两国军事合作“形式”发生变化的现实,同意继续向中方出售伊尔–76军用运输机、别–200和A–42水陆两用飞机,以及AL–31战斗机引擎等中方所需武器装备。两国2011年累计签署军火贸易超过15亿美元。

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俄罗斯整体经济受到很大冲击,但其经济增长潜在优势依在。2011年前10个月,俄罗斯GDP同比增长4.3%,全年增幅4.2%,位居G8集团首位,排名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国和印度之后,位居第三。截至2011年底,俄罗斯外汇储备超过5000亿美元,债务仅占GDP的10%,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债务水平,通货膨胀率已从2000年的高达30%降至6%历史最低,与欧洲国家通胀率相当。俄罗斯经济完全有望在2012年恢复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水平。尤其是俄罗斯12月16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其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中俄两国经贸深度合作会进一步加强。

第六,两国地方合作前景依然看好。截至2011年底,已有70多个俄联邦主体与中方开展合作,其中超过40个俄联邦主体与中国有关地区建立了正式合作关系。阿穆尔州、车里雅宾斯克州、犹太自治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以及外贝加尔边疆区与中国黑龙江的合作尤为积极。俄罗斯副总理茹科夫认为,有些人对中俄边境地区合作的恶意指责纯粹是“媒体的过度渲染”,把“对‘纲要’落实个别问题的批评当成对其原则性的否定”。他强调,“两国战略合作的综合发展不可能缺失地区间合作这一组成部分”。俄中政府对两国元首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高度重视。[91]虽然两国边境地区在落实一些合作项目进度上存在差异,但俄方负责的95个合作项目已有28项全部完成,包括下列宁斯科耶口岸码头设施和物流平台建设、外贝加尔斯克—满洲里国际公路口岸改造项目等。67个项目正在积极落实之中,拟于2016年前建成的大乌苏里岛(黑瞎子岛)“一岛两国”合作项目均在稳步推进。2011年底前俄方将制定出俄罗斯部分发展构想方案并提交联邦政府批准。未来几年,双方将在该岛建设饭店、商务、娱乐和文化中心、东亚实业合作中心、物流中心、跑马场等商业和国际旅游休闲设施,预计每年可吸引150万名游客前往观光。与此同时,双方还将完成波格拉尼奇内—绥芬河口岸公路建设项目,为2012年符拉迪沃斯托克亚太经合组织首脑峰会使用。克拉斯基诺—珲春公路口岸边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也将于2012年初完成。横跨黑龙江的中俄边境同江铁路大桥项目也取得积极进展,中方部分已开始动工兴建,俄方审批程序接进尾声,开工在即。继中俄双方在同江、饶河浮箱固冰通道开通后,两国在萝北—阿穆尔泽特、嘉荫—帕什科沃、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三条浮箱固冰通道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截至2011年底,黑河浮箱固冰通道已经实施成功对接,萝北、嘉荫两条通道也开工建设在即。此外,中俄双方在黑河、洛古河、东宁等地的跨界河流大桥、公路和铁路桥等合作项目也在稳步推进,连接哈巴罗夫斯克与大乌苏里岛的公路桥及两端区域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启动。两国地方官员还提出建立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与黑龙江省联合委员会的设想,以便双方在联合开发大乌苏里岛项目过程中“定期交换意见”、研究和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此外,中国国投公司及部分大企业还与俄罗斯车臣领导人达成协议,在格罗兹尼(车臣首府)兴建国际贸易物流枢纽,负责加工和向俄罗斯毗邻地区及外高加索销售和运送货物,并赋予其“北高加索批发零售中转基地”的功能。双方还拟联合建立一批中小型制造企业,以减少进口成品运输及关税等成本和解决当地居民就业问题。

综上,中俄世代友好已成为两国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和愿望,利用客观互补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共同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已成为彼此的长期任务。俄罗斯需要中国这个战略大后方,中国也需要俄罗斯这个他国无法替代的战略伙伴。不管两国领导人换届或更替,中俄睦邻友好的方针都不会改变。也正如俄罗斯当选总统普京所言:“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和稳定的中国,反过来,中国也需要一个强大和成功的俄罗斯。”[92]

新形势下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93]

2014年,在国际和地区形势深刻复杂演变过程中,处在高位运行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两国政治互信进一步加深,战略协作更趋紧密。中国愈加重视深化对俄罗斯各领域合作,俄罗斯一改对华合作畏首畏尾心态,前所未有地取消了对华合作的一些限制,使两国军事和能源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他领域合作出现“全面开花”态势。在俄罗斯战略重心总体向亚太地区转移调整中,俄罗斯对华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合作进程提前到来。虽然两国各领域合作仍面临诸多挑战,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强劲发展势头难以逆转。

近年来,随着中俄国内和外部挑战不断增多,彼此战略借重明显加大。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金融和交通等领域的深化合作史无前例,军事和能源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他合作领域也呈全面铺开态势,推升本已处在高水平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两国关系的内外发展动力持续上升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中俄均面临重新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以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艰巨任务。在世界经济总体复苏乏力的大环境下,两国都有加大相互借重的战略需求。尤其是在美欧轮番实施制裁下,俄罗斯对借中国之力促本国经济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

(一)两国元首引领双边关系不断走向新高度

两国领导人审时度势,为双边关系定调、引航,不断迈上新台阶。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指出,中俄关系已进入互相提供重要发展机遇、互为主要优先合作伙伴的新阶段。中俄都处在民族振兴的重要时期,双方要登高望远,统筹谋划两国关系的发展,要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以实际行动坚定支持对方维护本国核心利益,坚定支持对方发展复兴,坚定支持对方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定支持对方办好自己的事情。[94]2014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普京总统对华国事访问期间重申,中俄是好邻居,也是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双方要对接丝绸经济带和俄罗斯跨欧亚铁路建设,拉动两国经贸往来,开发毗邻地区,共享欧亚大通道和欧亚大市场。普京总统则表示,俄中关系已进入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俄方愿积极推进双方的油气、核能、电力、高铁、宽体客机、金融等合作项目,增加对华油气出口,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促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欢迎中方参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95]

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与来华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普京总统会晤时表示,“今年以来,我同你保持密切沟通,就发展中俄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引领,栽培中俄友好合作常青树,我们收获了丰厚果实……两国国内支持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呼声越来越高。这说明我们确定的发展两国关系的方针顺应两国民心、顺乎时代潮流,是大势所趋。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持把发展中俄关系作为本国外交优先方向,不断增进政治和战略互信,不断扩大和深化全方位合作”。普京总统则回应说,两国元首都在大力推动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政治对话不断加深,能源合作进展顺利,经贸合作取得更多实际成果。双方在国际事务中密切协作,有力维护了世界和地区安全稳定,“相信我们今天的会晤将为俄中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96]中俄最高领导人的频频接触、密切沟通以及彼此间的深厚友谊,有力促进了两国关系及各领域合作的快速发展。

(二)俄罗斯主流社会对中国看法越趋客观实际

如今,俄罗斯绝大多数精英和民众对发展对华资源性贸易合作的心态更趋客观和实际。在他们看来,即使中国在俄罗斯轻工市场占据的份额超过50%,也“未必能把俄罗斯称作中国商品的重要销售市场”,抑或“俄罗斯对中国的依赖”。因为,俄中贸易仅占俄罗斯外贸的11%。何况,中国大力推进海外投资也并非只针对俄罗斯,中国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投资比在俄罗斯的还多。而且,中国对外投资所占GDP比例总共只有5%,大大低于世界平均33%和经济转型国家平均13%的水平。由于俄罗斯工业基础薄弱,基本不生产任何现代化电子设备、电脑和通信工具,机械制造业也落后于西方,俄罗斯在作为欧洲长期能源供应商的同时,其从欧盟进口的机器设备早已占到从欧盟进口商品总量的55%。但却很少听到有人说俄罗斯会成为西方的经济附庸,更不用说中国发展对俄罗斯合作具有多面性,其投资项目已从矿产资源扩大到了科技、金融、建筑材料和基础设施等非资源领域。[97]而且,中国对俄罗斯第二大领域农工体和交通运输领域的投资规模也很大,还有包括文化与社会领域的投入。中国在5年前已超过欧洲,保障了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果蔬供应。可见,中国不存在经济掠夺问题,更没有将俄罗斯作为其经济附庸的战略。对俄罗斯来说,深化对华关系是由发展远东及国家交通运输的战略必要性所决定,也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此外,中国移民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构成威胁的论调越来越没有市场,就连一直鼓噪俄罗斯远东地区有可能会被中国移民占领的那些人,对中国的看法也在发生变化,不得不承认俄罗斯并非是中国移民最为向往的国家。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收入达到或超过俄罗斯的同类指标,特别是如果在俄罗斯赚不到更多的钱,中国人也不可能长期在俄罗斯待下去。何况,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使中国出现劳动力短缺,一定程度地还成为东南亚国家劳动力的移民目的地。因此,一些俄罗斯人开始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人也不会有扩张计划。至于自然资源不足问题,中国完全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来解决。

(三)西方制裁加快俄罗斯战略重心向中国进一步转移

随着乌克兰危机引发西方对俄罗斯制裁的不断加剧,已经“关闭了俄罗斯通向现代化改革之路”,俄罗斯“如今挽救停滞的经济已力有不及”。[98]在期冀西方对其提供现代化技术的幻想彻底破灭后,俄罗斯主流社会愈加坚定了借助新兴经济体国家,特别是与中国的合作来解决本国经济和外交问题的决心。俄罗斯媒体对有关中国的报道更加积极、正面,不断宣介中国经济已“坐二望一”的全球强势地位和“美国的领导地位已经终结”的客观现实。中国雄厚的外汇储备使其拥有超强的投资和支付能力。俄罗斯国内普遍开始承认一个业已存在,却又不愿承认的事实,即中国早已超过其他国家成为高技术产品出口的领军者。中国进入俄罗斯的大多是中国国企或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其投资以及技术能力和产品质量毫不逊色西方,甚至“连全球著名品牌都请中国企业代工”。[99]这些高科技企业“要么进行着世界领先水平的独立创新,要么借鉴了西方先进技术并将其有效发展”。即使“在那些本国创新资源有限的领域,中国也比俄罗斯有更多机会接触西方技术”,因为,“西方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为中国创造了获取军民两用技术的广阔机会”。中国在微电子元器件生产技术的有些方面已走在俄罗斯前面。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高级机械生产商,其在无人机制造方面已整体超越俄罗斯,成为俄罗斯在该领域有前途的伙伴。所以,“俄罗斯可以利用中国工业的潜力减轻西方技术封锁的影响”,[100]中国能够满足俄罗斯对现代化技术的需要。而且,中国也是稳定的能源消费市场。进入早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原油和液化燃料净进口国的中国市场,对希望不断扩大能源出口的俄罗斯来说显然获益匪浅。俄罗斯能源企业也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逐渐从投资转向消费,这将使中国市场对任何一个出口商充满吸引力。俄罗斯《消息报》网站针对普京2014年首度访华期间大幅度发展对华合作评论说,面对西方国家的制裁威胁,俄罗斯应该在东方有良好的经济替代选择,而中国正是关键所在。俄中已到了全面挖掘两国各领域合作潜力的时候了!一些俄罗斯精英更是认为,俄罗斯与中国合作所获是对西方亦步亦趋时得不到的。在这一思想支配下,俄罗斯国内要求深化对华各领域合作的呼声不断高涨,其主管部门在对华科经贸合作中不再像以往那样对有些项目闪烁其词,而是一反常态地主动向中方推介一些敏感的高科技项目,并积极商讨对华合作新路径。这是多少年来俄罗斯在对华合作中很少有的态度大转变。

二、务实合作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促使盟国及有关国家在中国周边频频制造事端,西方借乌克兰问题对俄罗斯实施冷战以来最严厉制裁的战略环境下,中俄两国高度理解彼此关切,在国际舞台和地区事务上借力、给力、相互帮衬、密切配合,共同应对各种挑战。俄方前所未有地逐渐取消了之前存在的对华出口两用敏感技术限制,放宽了大型中国企业对俄罗斯经济投资准入。长期以来中俄科技、军事和经济等领域合作落后于政治关系的状况明显改观,俄罗斯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支持俄罗斯“远东超前发展区”计划,两国迎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的大好局面。

(一)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水平空前提升

两国元首保持密切接触和往来。在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两国最高领导人在双边和多边场合举行了10次正式会晤,就国际和地区形势以及双边关系等问题交换看法,共谋两国发展前景。普京在2014年首次访华前表示,中国是俄罗斯可信赖的朋友,扩大与中国交往无疑是俄罗斯外交政策优先方向。两国在国际舞台上一直成功合作,在解决国际和化解危机方面密切协调行动。“我们之间没有遗留任何可能对加强全面合作产生负面影响的政治问题。发展两国睦邻友好伙伴关系,完全符合俄罗斯和中国的利益。”普京还深情地说,他总是很乐于访问好客的中国,乐见中国邻居在俄罗斯人眼前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上海就是这个变化的鲜明见证”。[101]在普京随后的对华国事访问期间,两国元首签署《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标志着中俄关系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双方在彼此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在西方联合抵制俄罗斯举办冬奥会,美欧等国领导人纷纷拒绝与会之时,习近平主席打破中国最高领导人不出席境外体育赛事惯例,应邀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并称索契冬奥会是普京总统领导俄罗斯人民走向繁荣富强的象征。中国人民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办喜事,他特意专程前来道喜。这凸显中方在涉及俄罗斯国家重大利益问题上对其坚定支持的立场和两国关系的亲密。

在俄罗斯因乌克兰问题陷入外交困境之际,中国尽其所能全力支持和策应俄方,强调乌克兰问题有着复杂的历史经纬和现实因素,涉及各方利益和关切,解决起来应兼顾各方利益,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克制,推动乌克兰所有地区和社会政治组织参与广泛的民族对话,通过和平和政治途径寻找解决现有问题的办法,避免冲突升级。中方还顶住压力在联合国安理会就有关克里米亚问题表决时两次投弃权票,被西方批评是对俄罗斯的“一种无声支持”。

俄罗斯举国上下对来自中方的支持普遍持肯定态度。普京在对理解俄罗斯在克里米亚举措的所有人表示感谢时,尤其感谢中国人民及其领导人能从历史和政治全局角度审视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的局势。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访华时也表示,中国对在乌克兰所发生的一切、对危机的起因给出了绝对客观、合适的评价。她能从中国国家主席口中听到不管中国承受多大压力,都永远不支持对俄罗斯制裁,也永远不会参与的话语是难能可贵的。俄罗斯感谢中国这样的立场。俄罗斯精英也认为,在俄罗斯陷入冷战以来最严重的外交困境和“国际孤立使俄罗斯脆弱性显而易见之时,北京并没有趁机落井下石”。[102]与此同时,俄方也不失时机地宣称欢迎和支持中方申办2022年冬奥会。普京还表示,俄方积极响应中方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愿将俄罗斯的跨欧亚铁路与“一带一路”对接。

两国在“二战”历史问题上的立场保持高度一致。中国反对有关国家篡改“二战”历史的行径,俄罗斯方面同样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不满。普京多次指出,欧洲纳粹势力对苏联等欧洲国家的侵略以及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等亚洲受害国人民犯下的严重罪行不能被遗忘,称俄中都认为修改“二战”结论是极其危险和不可接受的,将抵制那些篡改历史、美化法西斯分子及其帮凶、抹黑英雄解放者功勋的企图,彰显俄方呼应中国批评日本篡改“二战”历史的鲜明立场。俄罗斯与中国在东海举行的例行“海上联合—2014”联合军事演习也被西方媒体解读为有针对日本和更具牵制美国亚太再平衡政策的外交效果。中俄还商定在2015年“二战”结束70周年之际共同举办“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庆祝活动,以宣示中俄联手抵制否认“二战”历史思潮蔓延的决心。

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主席与来华出席APEC峰会的普京总统会晤时重申,中俄在国际事务中协调和配合更加密切有效,“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持把发展中俄关系作为本国外交优先方向,不断增进政治和战略互信,不断扩大和深化全方位合作”。普京则完全赞同习近平主席对中俄关系的评价,称双方在国际事务中密切协作,有力维护了世界和地区安全稳定[103]

(二)军事和能源合作取得重大突破

2014年2月6日,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与参加承运叙利亚化学武器联合编队护航的中俄军舰舰长视频通话,勉励两舰官兵再接再厉,努力完成好护航任务,为安全、顺利销毁叙利亚化武、推动国际社会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做出贡献。5月20日,中俄元首双双出席两国海军首次在长江口以东的东海北部海域举行的“海上联合—2014”联合军事演习开幕式,凸显中俄最高领导人对两国军事合作的高度重视。两国海军通过联合编队护航和海上联合军事演习,极大地提高了相互间共同应对海上安全威胁、协同打击海盗和防御作战的水平,进一步夯实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军事领域基础。随着俄方对中国看法的进一步转变,加之美欧对俄罗斯在诸如航空制造和电子工业等领域制裁的不断扩大,俄方对华军事技术合作步伐明显加大。2014年4月初,普京总统原则上批准向中国出售此前一直不愿向中方提供的S–400地对空导弹系统,使中国有望成为这套最先进防空导弹系统的首个外国客户。在2014年普京对华首访期间,双方除商定在中国生产米–26重型直升机外,俄罗斯军工企业还与中方签署对华出售苏–35S多功能战机及其配套攻击武器备忘录,并积极商讨签署有关许可中方生产“阿穆尔–1650”非核潜艇合同,以及向中国提供最新的“拉达”级潜艇和研制卫星等技术产品所需的零部件等事宜。在面临西方制裁的当下,俄罗斯还打算通过与中国合作来发展军事技术项目及太空计划。

在2014年5月普京访华期间,两国政府及能源公司分别签署《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和《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从2018年起,俄方将通过东线管道每年向中方供应不少于380亿立方米天然气,历时30年,合同总价值4000亿美元。10月,双方签署两国关于经东线向中国出口天然气合作的政府间协议和两国公司经东线向中方供气合同补充附件。这项跨世纪的能源合作项目最终得以落实,不仅是中俄关系史上的盛事,也备受世界广泛瞩目。俄方普遍认为,天然气协议对中国的地缘政治意义远远不及对俄罗斯的意义。乌克兰危机的升级将这笔交易变成了对俄罗斯性命攸关之事。中俄天然气合同可能为俄罗斯未来赢得与销往欧洲的1600亿立方米等量齐观的出口天然气市场,还将拉动其境内管道沿线相关产业发展,“激活重度衰退的远东经济”。尤其是“经济意义一直备遭质疑的‘南溪’项目最终落空后,有助于俄罗斯将精力和资源转投东方”。[104]对中国来说,合同的签署无疑扩大了能源进口渠道,有利于加快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正如普京所言,达成“斯科沃罗季诺—漠河”管道协议是两国双赢的结果,“对俄罗斯来说,意味着对外供气管道线路的多元化。对我们中国伙伴来说,通过使用这一清洁燃料,可以缓解能源短缺和提高生态安全”。[105]

与此同时,俄方一改以往对外国,包括中国企业进入其油气上游勘探领域经营持“非常谨慎”态度,破天荒地表示,俄罗斯在能源合作上对中国朋友没有限制,从而使两国在油气上游领域的合作也取得重大进展。2014年11月9日,中石油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署关于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购买其旗下万科尔石油公司10%股份的框架协议,标志着中方正式进入俄罗斯油气上游勘探领域,实现了对俄罗斯能源合作的历史性突破。万科尔油田是通过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和中俄原油管道供油的基地,对中国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中俄西线供气项目也在稳步推进。2014年11月9日,在普京来华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中俄双方签署《关于通过中俄西线管道自俄罗斯联邦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供应天然气领域合作的备忘录》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关于经中俄西线自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框架协议》。到2020年,俄罗斯对华供气量将占中国天然气需求的17%,中国有望取代欧洲成为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客户。

(三)科技经贸合作进一步扩大

中俄科技和贸易合作呈现新的发展势头。普京在2014年首度访华前表示,俄中现阶段共同努力的优先方向是加强经济、科学和高科技领域合作。两国潜力叠加是解决两国国内发展任务的重要补充推动力。俄中要加强互利经贸关系,而增加相互投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俄罗斯打算切实提振投资合作,“远东特区欢迎中国投资”。[106]5月,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公司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签署研发新一代远程宽体客机的备忘录。6月,两国就合作制造新型宽体干线飞机和载重量达15吨的直升机等大型项目进一步达成协议。10月,中俄总理在定期会晤期间强调,要加强两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并在经费和科技投入对等、创新链条完整性、保护知识产权基础上优先开展有前景的联合科研等方面做出具体安排。双方一致表示要在执行《2013—2017年中俄航天合作大纲》基础上拓展并深化两国在航天领域的长期互利合作,尤其需要开展那些双方共同建议的有关对地观测、卫星导航、火箭发动机、月球及其他有前景的基础科学的新联合研究项目,以及推动信息通信领域的战略合作项目取得实际成果。两国总理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强调,双方要继续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经济现代化领域合作备忘录》,推动双方在制药、医疗器械、化学、电子、铝业、油气开采设备、船舶、机床和运输机械制造领域的交流与合作。2014年,两国还达成在中俄政府间委员会框架内成立双重用途产品合作领域工作组和卫星导航重大战略合作项目委员会两个新机构,签署《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在全球卫星导航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这成为双方在新领域合作的亮点。

中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前10个月,两国贸易额达到788.9亿美元,同比增长7.1%,中国对俄罗斯出口442.5亿美元,同比增长10.1%,从俄罗斯进口343.6亿美元,增长3.4%。[107]全年中俄贸易额有望达到近900亿美元。两国双向投资持续增加,前8个月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73%,后4个月中国在外国对俄罗斯投资中跃居领先地位。两国正在实施或落实的40个不同领域合作项目总投资超过200亿美元。[108] 9月,中俄在两国投资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一致决定继续增加相互投资,共同开发能源、高铁、电信、矿产、不动产和基础设施项目。10月,在中俄总理第十九次定期会晤期间,双方签署涉及能源、交通、高铁、汽车、航天、客机、信息、金融、食品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38项重要合作协议。双方强调将继续共同努力,采取切实措施,深挖潜力,提升双边贸易质量,促进贸易结构多元化,增加机电和农产品比重,扩大市场开放,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为双边贸易持续增长创造稳定、可预见的条件,推动两国务实合作持续快速发展。两国总理在联合公报中表示,要努力在中俄投资合作委员会框架内开展有效合作,落实好《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重点推进大项目合作。俄方支持中方企业利用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建立的经济特区潜力,系统参与实施该地区的战略发展规划及商定的合作项目。普京总统在会见李克强总理时着重强调,对中俄两国来说,“能源和高科技领域是最为重要的”合作方面。

(四)金融、交通、信息和农业合作取得新成果

在西方对俄罗斯制裁背景下的中俄金融合作尤显突出。为维护两国国家利益,2014年,双方宣布要成立联合信用评级机构。普京在5月访华期间还高调呼吁加强对华金融合作,保护两国免受世界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影响。俄罗斯专家坦言,“在西方金融市场对俄罗斯关闭后,莫斯科寄望于中国的贷款”。[109]中国虽然不能全部取代西方,但也是俄罗斯在困难时期的一个非常实际的资金来源。在此情况下,包括遭受西方制裁的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外贸银行和俄罗斯农业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都得到中方资金支持。俄罗斯方面事实上已获得约为1.5万亿元离岸人民币市场准入资格。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签署额度为1500亿元人民币的三年期人民币和卢布互换协议。中国进出口银行与俄罗斯外贸银行签署约为20亿美元等值的人民币或卢布贷款协议,用于双方在俄罗斯境内开展合资业务、采购技术设备,创造就业岗位并成立制造工厂等项目。俄罗斯梅加丰电信公司与中国开发银行签署融资5亿美元用于购买中国设备协议。中俄总理在第十九次定期会晤期间强调,要继续密切两国在财金领域的协作和宏观经济政策的交流,加强两国金融机构在互提出口信贷、保险、项目融资和银行卡等领域的合作,在双边贸易、直接投资和信贷领域扩大使用本币范围,进一步提高双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在普京来华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与俄罗斯储蓄银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中国进出口银行与俄罗斯储蓄银行签署贷款框架协议和两行间买方信贷协议。

两国交通、信息产业和农业合作取得新成果。2014年5月,中国吉林省与俄罗斯苏玛集团签署合作建设俄罗斯扎鲁比诺海港合作框架协议。10月,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俄罗斯交通部和俄罗斯铁路股份公司签署“莫斯科—喀山”高铁发展合作备忘录,并将此项目作为发展两国首都间铁路交通先导工程,最终打造成途经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中国的“莫斯科—北京”欧亚高速运输通道。两国总理还商定,将共同努力如期完成同江—下列宁斯阔耶跨境铁路项目,抓紧协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共同建设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黑龙江(阿穆尔河)大桥的协定〉的补充协定》,继续就设立黑瞎子岛(大乌苏里岛)口岸开展相关工作。

在美欧对俄罗斯制裁范围不断扩大,俄罗斯打算逐步用他国产品代替美国IT产品的情况下,中俄技术和信息产业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2014年8月,中俄双方就扩大相互提供IT产品达成协议,商定扩大中国服务器、存储设备和其他产品对俄罗斯的出口,以及扩大俄罗斯软件对中国的出口。双方主张用多边、透明的模式管理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重要资源。

在俄罗斯对西方采取反制裁措施、禁止从欧美国家进口肉、禽、水产、果蔬和乳品等农产品情况下,中国成为俄罗斯此类商品的主要替代国。2014年10月,中国首批800吨猪肉经俄方检疫防疫部门验收后顺利出口至俄罗斯。这是自2004年俄方以口蹄疫为由对中国猪肉封关以来中国首次向俄罗斯出口肉类产品。面对新情势,两国总理在第十九次定期会晤期间一致表示要扩大农产品贸易,加强动植物检验检疫和农工综合体投资领域的合作,联合生产绿色农产品并促进两国间贸易及向第三国出口,扩大两国在渔业领域的长期互利合作。双方还着重强调,必须通过开展农业合作和建立工业合资企业来实现双边贸易和投资的多元化。[110]10月16日至18日,中俄首届农产品展销会在中国边境城市绥芬河举行,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有近10个大型农业生产企业以及一些肉类和蔬菜供应商出席本届展销会。

(五)人文合作继续稳步发展

中俄间结成的100多对友好省州(市)关系有力地促进了两国地方和人文合作的深入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社会和民意基础更加坚实。2014年2月和3月,由中国国家大剧院与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联合制作的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分别在马林斯基剧院和中国国家大剧院上演,受到两国观众的普遍好评。3月28日,俄中青年友好交流年活动在圣彼得堡正式启动,俄罗斯副总理奥莉加·戈洛杰茨和中国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开幕式,两国元首分别发去贺信。普京称俄中青年友好交流年及相关活动将扩大两国在教育、科学、文化、旅游、体育和卫生等领域的合作,有利于巩固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习近平主席强调,青年是中俄关系和中俄人民友谊的未来,两国青年应与时代同步,顺应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大势,把自己的梦想融入推动中俄两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事业中来,为中俄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好事业和美好未来做出积极贡献。普京5月访华前继续表示,俄中人文合作正沿着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发展轨道行进。两国青年对对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的兴趣越来越大。“这是一个客观进程,我们将继续予以全力支持”。[111]如今,中俄间的经济、政治和科学论坛、旅游交易会、文化节、艺术节、电影周、青年运动会、大学联欢会、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夏令营、高校校长论坛、教育服务展览、青年代表大会和体育比赛等已成为双方主管部门定期举行的活动。俄罗斯新闻社2014年10月中旬的民调显示,俄罗斯人认为将来中国还会是俄罗斯的友好国家和亲密伙伴的人数已分别从2009年的20%和27%上升至43%和36%,不看好俄中关系和认为中国会成为俄罗斯竞争对手的人数则分别从29%和24%下降到10%和9%,相信俄中经济合作是互利的人从37%上升至60%,而74%的人认为与中国的伙伴关系可以使俄罗斯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与西方国家关系破裂带来的损失,只有1%的人认为中国会变成俄罗斯的敌人。[112]

三、新阶段的中俄关系仍面临诸多挑战

虽然中俄关系及各领域合作呈现强劲发展势头,但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阶段仍面临诸多挑战。俄罗斯国内亲华声音所占上风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第一,一些对中国有偏见的人的态度转变依然有限。他们对“中国不可思议的增长速度及不断膨胀的原材料和能源需求,以及扩张野心的倍感忧虑无法抹去,它与俄罗斯对北约频繁的军事活动的忧虑以及对似乎是由美国筹划和操纵的‘颜色革命’的恐惧交织在一起。俄罗斯精英不得不装出支持中国是为了共同利益的样子。实际上,很少有人相信利益是共同的”。而俄罗斯靠扩大对华合作来打破西方的孤立对策“丝毫不能抵消日益增长的制裁压力”,相反却为俄罗斯带来一系列目前无力应付的新地缘政治风险[113]。由于“中国过于强大,任何一个伙伴,即便是像俄罗斯这样的大国,也不可能不产生陷入附属境地的担忧。问题不在于北京居心不良,而在于客观的经济实力差距”。[114]

第二,在对华出售尖端武器问题上尚存疑虑。俄罗斯个别精英仍在反对向中国出售新式武器,认为“向潜在对手出售苏–35S战机是尤为愚蠢的错误”,提供S–400防空系统就更不用说了。“现在中国购买尖端武器的唯一目的是偷窃技术。这种关系迄今只对中国有利。俄罗斯不仅要停止对华出售武器,还要在政治和经济领域毫不让步”。[115]

第三,俄罗斯国内对放开对华能源合作上的一些限制仍有反对声音。一些人认为,当年尽管俄罗斯有多少原油,中国就愿意买多少,但俄罗斯还是坚持让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不只通往大庆,不惜巨额开支在科济米诺修了终端。但是,如今俄罗斯却改变了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将天然气管线直接铺向了中俄边境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客观上满足了中国希望自己在这条管线上居于“独占”地位的要求。至于普京政府允许中方进入俄罗斯油气上游合作开发,更是有人不无嘲讽地说,“中国人已开始涉足我们的开采业务”,而“目前就差考虑在北极开发上展开合作的问题”了。[116]

第四,两国实现贸易多元化以及双边贸易达到与政治关系相称水平的任务仍十分艰巨。中俄贸易现状与政治关系水平长期不相称,两国双向投资相比各自对美欧投资规模依然不多。受上年同期大项目影响,2014年前10个月,中国对俄罗斯投资下降78.8%。虽然俄罗斯在中国吸引外资总额中所占比例持续上升,但也只占中国吸引外资的2.6%。中美政治关系跌宕起伏,双边贸易却长期保持高位增长。俄欧政治关系一直不畅,但2013年俄欧贸易却创下4170亿美元记录,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并没有必然联系。尽管中俄贸易持续增长,但要实现两国元首确定的近中期贸易增长目标,尤其是达到或接近各自与美欧的贸易水平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中俄经济融合度低,导致俄罗斯一直在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前后位置上徘徊,中俄贸易仅占中国对外贸易的2%。贸易多元化也是两国无法回避的重要议题。中俄贸易中的石油及石油产品和木材等资源性产品已占两国贸易总量的70%—80%。“俄罗斯政府希望通过在其境内兴办合资企业来‘稀释’能源问题,以实现贸易结构多元化。”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也一再强调“俄中贸易结构应当更加现代化”。[117]由于俄罗斯经济结构矛盾积重难返,要想尽快实现其调整的目标尚需时日,两国贸易状况达到俄方期冀的合理结构更需双方共同的不懈努力。

第五,俄罗斯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增加了中国对俄罗斯投资风险。2014年头10个月,由于地缘政治形势恶化、俄罗斯遭遇(美欧)制裁大棒,其与西方贸易额下滑了2%—3%,与某些国家的双边贸易甚至萎缩好几成。[118]而且,随着西方对俄罗斯制裁不断升级和国际油价持续走低,俄罗斯经济金融形势日益严峻。截至2014年11月底,俄罗斯资金外流总额超过1100亿美元,外汇储备减少14%,降至4年来最低的4390亿美元,已无法应付7320亿美元的巨额外债,其债务违约风险明显上升,加之卢布贬值危机四伏,也引起中国国内一些人对中俄货币互换可能会给中方带来损失的担忧。尤其是一些在俄罗斯的中企经营利润大大缩水,正在遭遇卢布贬值袭来的寒流,让本已跃跃欲试准备前去开发俄罗斯市场的大批中国投资者望而却步。俄罗斯专家也承认,“俄罗斯的很多项目缺少清晰的金融论证和明确的商业计划,使得务实的中国企业不总想要参与”。[119]如何既可保持稳定的对俄罗斯投资,又能规避对其融资带来的商业风险,不能不说是对中国政府及企业的一个巨大挑战。

此外,尽管俄罗斯高层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表示支持,但是,普京也多次强调,打造欧亚联盟是其复兴俄罗斯战略构想的关键,这也是俄罗斯围绕乌克兰问题与西方关系恶化的根源。而且,俄罗斯国内也一直有人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当前最重要的地缘政治项目,带有公开的反俄性质”,称该战略构想旨在最终彻底“封杀”作为欧亚过境通道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和北极通道。[120]如何配置和整合欧亚资源,避免中俄彼此利益碰撞,使“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联盟构想无缝对接,将是两国决策层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始终面临的一个课题。

四、结 语

尽管新阶段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面临诸多挑战,但所有这些却都只是两国关系发展中的问题和全方位合作中的支流和枝节,难以左右中俄关系迅猛发展的强劲势头,两国高层对中俄关系持续稳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普京在2014年末的大型记者会上继续强调,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尽管面对世界经济困境,但他对2014年俄中贸易达到900亿美元并继续增长毫不怀疑。两国的主要任务是促使双边经贸关系多元化,而“我们正朝着这一方向积极发展。我们将越来越关注两国贸易中的高科技产品的数量。我们正在建设核电站,只要中国愿意,我们还将继续发展这方面的合作。我们正在开展太空、航空和飞机制造、生产新型重型飞机方面的合作,以及其他一系列具有前景领域的合作。最主要的是,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的利益相符,包括维护国际局势稳定。俄中在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平台上的紧密合作,无疑是促进当今世界稳定的非常重要因素。”[121]针对西方媒体对俄罗斯经济金融已面临崩溃危险的鼓噪,中方不失时机地对外表示,俄罗斯拥有较充裕的外汇储备,公共债务占比GDP较低,加之其资源丰富,有较好的工业基础,相信俄罗斯有能力克服目前的困难。中俄经济互补性很强,合作领域宽泛、潜力巨大,无论是两国政府还是企业对加强相互经贸与投资合作都有着高度共识,积极性非常高,“我们对中俄经贸合作前景充满信心”。[122]

而且,从另一角度讲,在欧美制裁导致西方对俄罗斯投资锐减,国际大公司普遍对俄罗斯经济发展信心不足情况下,反使中企在对俄罗斯投资风险增加的同时,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不能期待伙伴关系毫无波折—如此规模的两个国家不可能没有矛盾和利益冲突。但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促使莫斯科和北京彼此靠拢,新阶段将(为两国关系)开辟新机遇。”[123]中俄不断提升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水平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也是双方内外形势使然,大势所趋,难以逆转。

天然气“世纪大单”为中俄关系增添新动力[124]

2014年5月21日,中俄政府和能源公司在上海分别签署《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和《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中俄天然气购销合同得以最终签署是俄方迫于国际市场竞争压力使然。双方商定从2018年起,俄方通过修建东线管道每年向中方供应不少于380亿立方米天然气,历时30年,供应协议总价值4000亿美元。这项跨世纪的能源合作项目最终得以落实,不仅是中俄两国关系史上的盛事,也备受世界瞩目。

天然气合作好事多磨

1994年,中俄能源公司达成俄方拟向中方供应天然气意向,并于当年签署相关合作“备忘录”。然而,由于各种因素所致,俄方不久即对这一能源合作项目开始犹豫。后来,俄罗斯虽调整能源战略,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视为其能源出口多元化重点,但两国能源企业却在对华天然气供应价格上产生分歧。俄方坚持不能低于对欧供气价格并与原油挂着。中方表示,不能“倒挂”亏本引进难以承受的进口天然气价位,希望能与北美天然气现货、期货等挂着,双方各持己见,始终未能谈拢。2012年,中方提出由俄方参股中国天然气管道建设,中方参与俄方上游天然气开发新思路,并于2013年成功签署中俄东线供气框架协议,使两国旷日持久的天然气供应价格谈判出现重大转机。

应该说,为降低生产成本和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两国能源公司在对华供气价格上讨价还价无可非议。少了政治和人为因素干扰,通过商业运作会使这项战略合作更趋稳定和持久性,也表明中俄新型大国关系日趋成熟。而天然气合作文件直拖到双方签署有关电力、航空和地方等领域全部合作文件后的第二天,即在普京总统访华行程最后一刻才“戏剧性”地单独签署,足以证明这份文件的分量。

签署合同是双赢结果

第一,深化能源领域合作是中俄双方共同的需求。在国际能源市场变化莫测大背景下,俄罗斯早有扩大亚太地区能源出口战略考量,将中国、韩国、日本和印度在内的亚太地区视为最有前途的能源销售市场,并规划到2030年将对亚太国家天然气的出口比例从2008年的零出口提高到19%—20%,天然气管道也将随之延长20%—23%。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天然气需求市场,俄罗斯早有寻求对欧盟以外能源出口新渠道的打算,乌克兰危机使其增加了破解俄中天然气价格谈判僵局的紧迫感。对中国来说,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在相当时期内仍有大约三分之一以上的缺口。

第二,成功签署天然气购销合同是中俄互利双赢的结果。俄罗斯经济严重依赖能源出口,中国是传统能源的战略买家,文件的签署使俄罗斯稳稳占据了对华天然气出口广阔市场,有利于其加速推进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也会极大地促进俄罗斯远东地区油气资源开发和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国来说,中俄天然气购销大单的签署进一步拓宽了能源进口多元渠道,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能源供应,不仅解决了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迫切需求,也将带动沿线地区相关产业发展,还有助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

第三,中俄天然气购销合同得以最终签署是俄方迫于国际市场竞争压力使然。随着全球天然气供大于求,卖方市场已变为买方市场,尤其是中亚各国都在不断加强或扩大对华天然气出口合作。2020年土库曼斯坦在中国天然气进口中的份额将达到40%,卡塔尔和澳洲等国也纷纷与中国签署长期供应液化天然气协议,严峻的能源市场竞争现实已不容俄方再迟疑。从占领长达30年的市场和获得稳定的收入角度讲,实际上俄方赢得了最佳结果。

第四,天然气合作进一步夯实中俄关系经济基础。中俄天然气合作长期止步不前与高水平的中俄政治关系不符。中俄成功签署天然气合作文件是在两国领导人亲自关心和推动下,两国政府直接指导、双方能源企业长期共同努力的结果。天然气合作项目彰显了彼此坚持发展和深化中俄关系的坚定决心。中俄天然气合作纽带再次把两国发展前途和未来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必将促进双方各领域合作的发展,为进一步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增加新动力。

贸易下滑与中俄关系发展[125]

2015年中俄贸易额持续下滑,未能如期实现双方领导人早前提出的贸易额目标。究其原因,除受世界经济形势低迷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影响外,也有两国自身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相互投资内生动力趋缓等因素发生作用。中俄贸易额下滑并没有影响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迅猛发展势头,双方各领域合作依然取得重大成果。展望未来,虽然实现中俄贸易额的稳步增长和下一个5年贸易额目标仍面临诸多挑战,但双方经济互补性强和市场空间广阔等优势依在,中俄贸易额长期稳定增长仍具有坚实基础。

中俄贸易结构一直比较单一,能源和原材料等低附加值商品占据相当大比例。在前些年大宗商品价格处于高位推升中俄贸易额不断增长情况下,两国贸易结构性问题虽被一再提起,但并不十分突出。2015年全球出口值大幅下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走低,中俄贸易结构的脆弱性开始凸显,双方未能如期完成两国领导人共同提出的2015年要使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但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贸易额的再次大幅下滑并未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及其他领域合作造成负面影响。展望未来,中俄贸易增长的机遇仍大于挑战,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亦将历久弥坚。

一、中俄贸易额下降原因

中俄贸易额继2009年金融危机最困难时期大幅下滑后,2015年又出现下滑,全年贸易额总值仅为641.7亿美元(4227.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7.8%。[126]据俄罗斯海关统计,2015年俄中贸易额为636亿美元,同比下降28.1%。[127]其中中国对俄罗斯出口328.25亿美元,同比下降34.4%,俄罗斯对华出口313.45亿美元,同比下降19.1%。中俄贸易额几近跌至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最低水平。中俄贸易额的再次下降,是世界经济整体形势和两国内部经济发展状况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大环境的负面影响

2015年,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形势严峻复杂,在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全球经济增长幅度仅为3.1%,比2014年萎缩0.3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连续第五年放缓。随着全球经济不振、国际市场需求的低迷,近年来国际贸易一直保持两倍于全球经济的增长态势已然不在。2015年,全球出口值出现几年来少有的大幅下跌,世界70个主要经济体出口持续下降,进口均为负增长。前9个月,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韩国、印度、南非和巴西的货物贸易出口额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6.2%、12.8%、9.2%、13.2%、6.6%、16.6%、7.9%和16.8%。前10个月,全球出口值降幅超过11%。国际贸易的负增长使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放缓,也一定程度地制约了中俄两国经济和贸易规模的发展。

(二)两国经济下滑制约了贸易规模扩大

在欧美制裁和油价连续走低双重打击下,俄罗斯金融经济形势持续恶化。2015年,俄罗斯经济下滑3.7%,通胀高达12.9%,居民实际收入从2014年11月起连续14个月萎缩,下降4%。受居民收入减少影响,俄罗斯零售额锐减10%,投资额下滑8.4%,工业生产严重衰退,建筑业相比2014年萎缩3倍。[128]在此背景下,2015年俄罗斯与主要贸易伙伴国贸易普遍下滑,自非独联体国家进口总额为1615.71亿美元,同比下降36.4%。[129]欧盟在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从2014年的48.1%下降至44.8%,俄罗斯对欧洲国家贸易总额下降37%—38%,其中对德国、荷兰、意大利的贸易分别下降34.7%、40.1%、36.8%。[130]为应对危机,俄罗斯联邦政府不得不采取包括对总统在内的所有公职人员减薪10%,以及将此前对建设“超前发展区”投入890亿卢布削减至420亿卢布,数量也从14个削减到5—6个等措施来解决应急和民生问题。

金融经济形势的恶化极大地影响和抑制了俄罗斯的投资和国内消费,导致俄罗斯对来自中国的服装、鞋、手机、电脑等日用品的需求明显下降。[131]经济危机使俄罗斯失去在华能源市场部分份额。俄罗斯政治信息中心有关俄中关系发展报告认为,土库曼斯坦和卡塔尔已成为中国天然气消费的重要供应国。今后,俄罗斯对华天然气的出口量只能占到中国天然气进口量的约20%—25%和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量的15%—20%。由于中国天然气市场需求增长趋缓,“俄罗斯已不能仰仗中国日益增长的能源和原材料需求,最终也无法借助对华供应来弥补其出口收入的缩水”。[132]

同样,受内需不振和房地产市场低迷等诸多因素叠加效应影响,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全年GDP增速下降至6.9%,较2014年下跌0.4个百分点。在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出现少有的“双降”局面。2015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4.59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下降7%。其中,出口14.14万亿元人民币,下降1.8%;进口10.45万亿元人民币,下降13.2%。煤炭、铜和钢材进口量则分别下降29.9%、0.3%和11.4%。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进出口贸易分别下降6.5%和12.1%。加工贸易进出口下降10.6%。除对美国和东盟出口保持增长外,中国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贸易普遍下滑。

(三)双方相互投资有所收缩

2015年以来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FDI)大幅下滑,上半年对俄FDI降至20%,下半年降幅虽有所收窄,但截至11月对俄投资总体仍下降15.2%。[133]与此同时,一方面由于经济增速放缓、能源进口渠道进一步多源化,中国对天然气等能源需求的迫切性相对减弱;另一方面国际油价持续走低,中国能源企业在与俄方有关经“西线”管道对华供气价格的谈判中已无再让利空间,导致双方经该管线对华供气的最终合同一直未能签署。

2014年底和2015年初卢布暴跌使俄罗斯一度对卢布兑换外币和汇款出境采取非公开“应急”资本管制措施,导致包括中企和华商在内的在俄罗斯外商所得卢布利润兑换美元汇回国内成为问题。由于从俄罗斯向外汇出订货款数额受限,导致涉俄贸易拖欠货款违约行为比例急剧增加,有关部门受理对俄贸易报损率大幅上升78.6%。[134]这使中国投资商特别是中小企业在俄罗斯扩大经营规模信心遭到重挫。加之俄罗斯国内人力成本上升、卢布贬值和市场需求低迷等因素,华商在俄经营规模大多有所收缩。俄罗斯专家调查显示,除劳动力价格居高不下、可获技术有限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降低中国投资者对俄罗斯兴趣外,执法不当(占受访者的66%)、经济形势不稳定和投资者缺乏保障(占受访者的58%)、腐败和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占受访者的52%)等也是重要影响因素。而且,国际评级机构对俄罗斯的负面评级、在劳动配额方面的限制以及对在俄营商不利的思维定式也一定程度影响了中国投资者的积极性。2015年6月俄罗斯有关部门对在俄境内142家(其中31家营业额超过10亿美元)中企调查显示,只有21%的公司愿意在2016年继续在俄投资,40%的公司表示未来5年继续在俄发展。[135]受卢布下跌和俄罗斯经济动荡影响,早前莫斯科市政府与中国公司达成的投资约60亿美元建设新地铁线路和周边房地产意向性项目受到波及。此外,俄罗斯不少人认为向中方开放某些高科技领域合作有“丧失主权的风险”,而恰恰“正是出于这种担忧,中国人从未被允许参与重要项目,这种情况已持续了几十年”。[136]

俄罗斯实业界对中国经济增长趋缓和需求下降的忧虑有所加深。在俄罗斯一些人看来,鉴于企业和银行无法靠中国来填补西方贷款的空缺,俄罗斯不应期待中国对其广泛投资。[137]尤其是鉴于中国GDP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至少会拉降俄罗斯GDP增幅0.7个百分点,俄罗斯有专家早就敦促政府不应与中国经济捆绑得过紧,而需要寻找其他能源销售市场,这也一定程度地掣肘了俄罗斯决策层全速推进对华合作的决心。此外,“俄罗斯政府部门中的中国问题专家不多,……决策者不了解中国”,许多人“弄不清楚该如何与中国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内展开俄中经济对接”,也是影响两国扩大经贸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俄罗斯是在最后一刻才决定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因为“俄罗斯一直认为中国经济很快便会下滑,对北京取得的成就估计不足”。[138]

(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使中俄贸易额“自然缩水”

2015年的国际油价同比下跌43%—45%,其他大宗商品的价格平均降幅也超过14%。2015年底美国商品调查局大宗商品(CRB)价格指数滑至380点,比上年最高位降幅24%,跌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水平。2015年中国进口铁矿砂和原油9.53亿吨和3.34亿吨,分别增长2.2%和8.8%,可价格却分别下降11.6%和29.3%。[139]在此背景下,虽然俄罗斯全年对华原油出口达到创纪录的3762万吨,同比增长28%,可出口额却未升反降。同样,中国从二连浩特口岸进口木材同比增长2.4%,其进口额却减少3.1%。两国贸易中的低附加值商品的增量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中不断缩水。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指出,2015年俄中贸易额下降主要是油价下跌所致。[140]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长乌柳卡耶夫强调,俄中双边贸易额大幅下降“首先是与商品价格变化有关”,从实际数量来看,两国的商品贸易量是增长的。[141]

二、中俄关系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在通常情况下,如果国家间政治关系长期缺失经济基础的强有力支撑,必然会影响两国全方位合作深化。2015年初以来,随着中俄贸易额的不断下降,不仅西方一些政客乘机再次唱衰中俄关系发展前景,俄罗斯国内对中国抱有成见的某些人士的陈词滥调也随之泛起,他们认为在中国市场需求放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深化对华金融经济和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并非正确选择,对中国在俄罗斯一些银行正常的资金流动和调配也捕风捉影地大肆炒作。然而,中俄关系是建立在彼此高度政治互信基础之上的新型国家关系。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形势,中俄两国互为依托,相扶相持,抱团取暖需求进一步上升,战略协作愈加默契。双方不失时机地共同发表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推动双边关系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一)俄罗斯主流社会继续深化对华关系认识

“中国风”能扬俄罗斯“经济帆”,已逐渐成为俄罗斯主流社会共识。如今,俄罗斯国内主流社会普遍认为,在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后,俄罗斯发展与欧美合作的多年期盼已经破灭。“中国几乎成了俄罗斯唯一具有全球体量的伙伴。当我们意识到取消制裁无望之时,也明白了与西方的冲突只会不断增长,与中国的关系因而具有了战略性质。”[142]何况,中国不仅在经济规模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冶金、机械制造、微电子、运输和能源机器制造等领域也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俄罗斯完全可以利用中国技术和设备发展现代化建设。

俄罗斯官方不断强调,中国不仅不是俄罗斯的威胁,而且还是其“可靠的伙伴”。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接受本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迅速发展起来的中国绝不是俄罗斯的威胁,“我已感受到他们的合作意愿”。[143]俄罗斯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称,“那些喜欢搬弄是非的人说俄中合作互补只是俄罗斯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原材料的鼓噪完全是居心叵测的阴谋”。[144]俄罗斯联邦移民局局长罗莫达诺夫斯基认为,俄罗斯不存在中国移民扩张问题,有关对中国在向俄罗斯人口扩张的传言纯粹是胡说、捏造和完全错误的,俄罗斯联邦境内的中国移民数量仅比德国移民多1万—2万人。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更是表示,俄罗斯对外贝加尔边疆区可能出租耕地给中国公司一事并不担心,“没有任何理由怀疑中方有觊觎俄罗斯联邦领土的计划和意图”,而“只有那些不了解事情本质或是不想厘清真相、另有图谋的人才会发表中国会夺取俄罗斯土地之类的言论”,对这些鼓噪“无须理会”。[145]

与那些别有用心鼓噪“中国威胁论”的人相反,俄罗斯相当一部分精英对深化对华各领域合作的紧迫感不断上升。“基于思维惰性、无知和唯欧洲是从论等主观因素,导致俄罗斯已错失20年良机,未能从亚洲尤其是中国的第一波腾飞浪潮中分得一杯羹。”[146]这使得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海湾国家、澳大利亚和加拿大都成了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竞争对手,俄罗斯不再是中国唯一重要能源合作伙伴。而且,俄罗斯与中国联合研发宽体客机和重型直升机等项目的高科技领域“合作窗口期也是有限的”。随着时间推移,中国在“上述领域的合作需求也会逐年下降”。[147]为此,“将‘西伯利亚车厢’挂到不断提速的中国快车上”已是俄罗斯在21世纪的当务之急。[148]尽管俄中贸易结构不尽如人意,可近年来俄罗斯高层和主流社会开始承认两国贸易结构单一问题的责任并不完全在中方,因为除了航空、核能和尖端军工等领域里的一些敏感技术外,俄罗斯几乎无法再提供任何能吸引中方投资者的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

(二)战略互信和战略协作水平不断提升

2015年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在双边和多边场合正式会晤5次,双方就国际和地区热点及双边关系现状等问题不断交换意见、协调立场,规划中俄关系的未来走向。在中俄第11轮战略安全磋商期间,双方都强调反对外部势力介入他国政权更迭,反对依据个别国家国内法律标准实施单边制裁;呼吁摒弃冷战旧观念,共同倡导国际社会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在习近平主席年内首访俄罗斯期间,中俄签署《国际信息安全保障领域政府间合作协议》,相互承诺不向对方发起网络攻击,加强国际信息安全方面的合作及有关潜在风险和威胁数据的交换,共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中国始终反对欧美对俄罗斯单方面制裁。在西方普遍唱衰俄罗斯、国际三大评级机构连续下调俄罗斯主权信用评级和大批企业信用级别之时,中国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给予俄罗斯最大企业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本外币信用等级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信用等级“AAA”和“A-”稳定的评级展望。俄罗斯对于中国的支持亦投桃报李。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宣布常驻图瓦共和国的达赖驻俄罗斯代表洛桑格勒及其助理洛桑次仁为“不受欢迎的人”,限期离境并永远不准重回俄罗斯。普京总统强调,“达赖喇嘛不仅被视为宗教领袖,还被视为政治活动家,俄罗斯反对将宗教问题与政治牵扯在一起”。拉夫罗夫外长公开表示,达赖喇嘛若想访问俄罗斯就必须远离政治;[149]南海、东海或其他海域的任何争端都“应当在没有外部势力干预前提下找到各方均满意的解决方案”。[150]

在西方普遍抵制俄罗斯举办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和中国举办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背景下,两国最高领导人携三军仪仗队分别出席对方庆典活动,并重申坚决反对世界某些势力企图否认历史、篡改“二战”胜利成果,歪曲纽伦堡、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结果的言行,彰显中俄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不容践踏的坚定决心。两国还不失时机地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俄方重申支持中方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方继续支持俄方积极推进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一体化进程。梅德韦杰夫总理在访华并出席中俄总理第二十次定期会晤前夕表示,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两国是真正的睦邻友好和相互尊重的典范,“如果其他国家之间都能有像俄中这样的关系,那么全世界都可能因此受益”。[151]

(三)军事和高科技合作不断扩大

2015年初,中俄双方就在中国境内完成建造12322型“欧洲野牛”登陆气垫船合同达成协议。10月,俄方重申将按期向中方提供S–400“凯旋”防空导弹系统,中国成为俄罗斯允许出口这一最新式武器的首个国家。11月,双方正式签署对华出售24架苏–35多功能战机合同,中国又成为首个海外订购该款战机的买家。俄方还同意再向中国提供100台用于FC–1/JF–17“雷电”战机的克里莫夫RD–93涡扇发动机,并积极与中方就对华出售“伊斯坎德尔–M”和“龙卷风–G”多管火箭炮等战术导弹系统进行谈判。中俄联合军演更加贴近实战,5月和8月,两国海军在地中海海域和彼得大帝湾海域、克列尔卡沿岸及日本海空域先后举行代号“海上联合—2015(Ⅰ)”和“海上联合—2015(Ⅱ)”实兵联合演习,两军着重演练了在陆海空方面有效防空、反舰、反潜、反破坏的协同行动能力,双方首次实现火控雷达和声呐等“核心数据共享”,凸显中俄战略互信的高水平。双方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OMAC)与俄罗斯联合飞机制造公司(UAC)达成宽体客机初步设计方案。中俄卫星导航重大战略合作项目委员会决定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框架下建立卫星导航合作机制。在习主席访俄期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与俄罗斯直升机公司签署联合生产先进的重型直升机合作框架协议。中国陕西省政府和中俄投资基金及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公司签署关于向协助俄方向中国和东南亚推广和销售近100架苏霍伊SSJ–100客机协议。中俄双方还就在中国境内组装生产20架卡–32A11BC消防用直升机达成协议。中国国家发改委和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俄罗斯交通部和铁路公司签署莫斯科—喀山高铁建设合作备忘录。双方签署的科经贸项目合同累计已达近万亿美元规模。[152]

(四)金融、能源、基础设施、农业和人文合作取得新成果

金融合作不断扩大。俄罗斯首次向资本金低于50亿卢布的中资银行开放投资其战略公司的大门,莫斯科交易所正式开设人民币/卢布期货交易业务。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和俄罗斯对外贸易银行先后签署巨额贷款协议,向俄罗斯储蓄银行提供60亿元人民币信用额度。同时,俄罗斯银行开设人民币贷款业务,卢布现钞在绥芬河市流通试点正式实施。双方远程销售领域合作悄然兴起,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在线交易平台成为俄罗斯客户购买中国商品的最大电子商务平台。2015年9月,中俄边境贸易首个跨境B2C电子商务支付平台正式开通。自2014年10月中俄两国央行签署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8150亿卢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后,2016年3月,中国央行再次表示,未来将根据需要继续启动与俄方的本币互换合作,这无疑对推动双方在金融领域的深度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能源合作稳步推进。2015年6月,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段正式开工建设后,中石油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俄方经“东线”管道对华输气项目谅解备忘录,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署《共同开发鲁斯科耶油气田和尤鲁勃切诺—托霍姆油气田合作框架协议》和俄罗斯石油公司收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30%股份协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与俄罗斯西布尔集团签署收购俄方部分股权协议。

跨境江桥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2015年9月,在双方正式签署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大桥及跨江索道项目建设和运营协议之时,两国的同江—下列宁斯阔耶跨江铁路大桥项目中方段钢梁架设完毕,主体工程接近尾声。12月,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与俄罗斯联邦公路署就在雅库茨克市附近建设跨勒拿河大桥项目签署合作备忘录。

农业合作突飞猛进。2015年前7个月,俄罗斯对华农产品出口额上升33%。中国浙江华俄兴邦投资有限公司与外贝加尔边疆区政府签署开发一处约11.5万公顷荒地意向协议,用来种植粮食、牧草、养猪和发展其他农业设施建设等项目,租期49年。9月,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中国国际经济合作投资公司、精功国际集团等与俄罗斯远东发展部共同注资成立“俄罗斯远东农工产业发展基金”,为扩大两国农业合作搭建投融资平台。12月,两国签署有关俄罗斯对华出口小麦条件议定书。

人文交流日趋活跃。中国在俄留学人数已位居世界第二。2015年前9个月,有111.7万中国公民前往俄罗斯,其中58.3万名为游客,占赴俄外国游客10%,中国首次成为唯一赴俄游客数量增长的国家。中国游客仅在莫斯科的消费全年即约达8亿到10亿美元。[153]在圣彼得堡举行的主题为“全媒体时代下如何做好国际传播”的首届中俄媒体论坛期间,双方签署包括联合拍摄电视剧等近60项合作协议。俄罗斯首部全画幅大型动画电影《冰雪女王》在华上映大获成功。中方拍摄的多集微电影《你好,中国》之《中国创客》在俄罗斯也受到广泛好评。中俄两国总理共同出席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闭幕式暨中俄媒体交流年开幕式,并勉励两国青年和媒体朋友继续深入了解彼此的国情和文化,当好文化交流、民心沟通的桥梁,为两国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增进两国人民发自内心的真诚友谊,让中俄两国友谊薪火相传。

三、未来中俄贸易额增长机遇大于挑战

俄罗斯经济发展部第一副部长阿列克谢·利哈乔夫认为,俄中两国能以多快的速度恢复贸易和投资额的增长“在同等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双方”。不仅俄中经济和监管当局,还有两国企业界,都急需新的合作手段和机制。[154]基于全球经济和贸易大环境以及中俄各自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两国在未来5年实现20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目标既有机遇,也面临巨大挑战。

一是中俄各自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未有明显缓解。对俄罗斯来说,在油价和卢布汇率仍不断下跌的情况下,其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增加。2016年俄罗斯政府预算是在每桶50美元油价基础上制定的,如果油价长期在此基准下徘徊,俄罗斯财政将入不敷出。加之欧美又相继做出延长对俄制裁决定,无疑使俄罗斯金融经济雪上加霜。对中国来说,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贸易进入深度调整期,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多种因素影响,在继续扩大进出口贸易上的压力依然较大。俄罗斯“分析信用评级公司”(ACRA)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和欧洲经济的持续低迷“将使俄罗斯的出口加速缺乏先决条件”。[155]鉴于未来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油价低价徘徊的情势,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长乌柳卡耶夫已公开表示,2020年俄中贸易额要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可能需要在时间上做出调整。[156]

二是解决两国贸易结构问题难以一蹴而就。普京强调,虽然改变经济结构单一是俄罗斯要务之一,可要想在短时间内改变它并不可能,这需要一个长期的、大量投资的过程。[157]2015年,俄罗斯对华贸易结构仍未有明显变化,俄罗斯石油和石油产品仍占对华出口的60%以上,木材和有色金属分别约占10%和7%,机械设备占比不足1%。双方真正付诸实施的大项目合作不多,市场和中小企业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鉴于中俄贸易结构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改观的实际情况,中方早就强调两国双边贸易的“质”比“量”更为重要,即中俄贸易“在2020年前增加到2000亿美元是质量的指标,而不只是量的增加”。中方认为两国在航空、航天和其他高科技领域有提高贸易质量的前景。[158]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中俄经贸合作面宽、互补性强、市场空间广阔的基本结构并没有改变,双边贸易额长期稳定增长仍具备坚实基础,中俄实现双方领导人提出的2020年贸易额目标仍有巨大的潜能和机遇。

首先,两国领导人都有如期实现这一目标的坚定决心。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重申,2020年以前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有望实现。[159]李克强总理也强调,尽管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给中俄作为两个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带来新的挑战,但中俄双方都没有回避矛盾,中方对中俄未来合作前景充满信心,对务实合作签署的文件落实有信心。[160]鉴于2016年国际贸易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两国领导人已责成各自主管部门制定应对举措,积极寻找扩大两国贸易、提质增量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落实两国元首关于深化双边合作达成的重要共识,中国商务部与俄罗斯经济发展部还签署了《关于促进双边贸易的谅解备忘录》,达成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增长的15项举措,以确保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及各领域合作的持续稳定发展。

其次,两国仍有扩大贸易和相互投资的巨大潜能。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约50%下降至25%,但中国仍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年增幅依然是西方经济体的2—3倍。未来5年,中国经济仅保持6.5%的年增幅就完全能够在节制投资、防止经济过热的情况下,确保到2020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任务。[161]虽然中国经济出现下行,但市场运行、对外投资、外贸出口和吸引外资情况仍好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俄罗斯经济也有转好迹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6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环境有望改善,略好于2015年。[162]惠誉主权信用评级认为,俄罗斯经济2016年将恢复增长约0.5%,2017年会加快到1.5%。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预测2016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7%,年末通胀为6.4%,其经济将迎来小幅增长和通胀速度放缓。[163]为进一步促进两国贸易和投资增长,2016年初以来,俄罗斯国家杜马批准俄中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税漏税的政府间新协定,俄罗斯央行批准在俄罗斯各银行可使用人民币资产补充注册资本,期待“今年就能看到一些来自中国的新银行进军俄罗斯市场”。[164]2016年3月,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批准的2016年国家反危机行动计划强调,为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结构性转变,俄罗斯将进一步改善经商条件和监管环境,扶持中小企业、进口替代和非原料产品出口,实现经济多元化,使经济迈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165]

最后,中俄经贸互补性强,具有扩大贸易与开展大项目合作的客观条件。中国是世界能源消费第一大国和全球第一出口大国,并有望成为全球第一进口大国,其不仅对能源和原材料具有刚性需求,而且还迫切希望引进高新技术。俄罗斯不单是资源大国,还是科技强国,其在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俄两国具有扩大贸易额的良好条件。在未来25年,“俄罗斯与欧洲国家在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将有可能减少”,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无疑“为俄罗斯打开通往这个有前途市场的大门”。[166]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副总裁亚历山大·梅德韦杰夫指出,尽管当前俄罗斯经济形势非常复杂,但该公司仍可在不举债及无中国方面参与的情况下,自行完成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整个项目。[167]中俄“一园两地”合作项目也取得新进展。2016年2月,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的中俄丝路创新园首个产业项目“中兴深蓝科技产业园”在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正式开建。俄罗斯苏霍伊商用飞机和北斗导航等一批中俄重大项目将在此落户。俄方位于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地区的产业园也在积极吸引诸如中兴等中国科技企业落地。[168]据俄罗斯相关调查显示,尽管俄罗斯深陷金融经济危机,一些中企开始谨慎安排对俄投资,但2016年初以来,多数在俄中企(57%)仍计划扩大在俄市场存在。[169]

由此可见,在中俄双方共同的不懈努力下,随着两国宏观经济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新贸易方式的实施,必将出现中俄贸易提质增量的新机遇,两国贸易额将逐渐恢复增长,最终如期实现两国领导人提出的贸易额目标。

中俄关系:在复杂形势下奋力前行[170]

2016年是中俄关系承上启下的重要年份。双方以庆祝《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和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周年为契机,携手应对来自于严峻而复杂的国际地缘环境和国内经济形势的诸多挑战,推动双边关系及各领域合作取得新的重大成果。

2016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各自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两国相互扶持,密切协作,政治互信不断加深,战略协作更加默契,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高水平运行,各领域合作齐头并进。

两国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经济形势

美国仍把中俄视为其推行全球战略主要竞争对手和障碍,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克妄称发展壮大的中俄“越发具有侵略性的行事”,导致世界大国新的对抗。奥巴马政府以应对朝鲜核威胁为由,加紧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推动有关国家签署排斥中俄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美国频繁派航母战斗群、导弹驱逐和侦察机在中国南沙岛礁临近海域炫耀武力,并借所谓南海仲裁案向中国发难、伙同欧盟和日本等国拒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特朗普当选总统后公然与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通电话,并通过推特(twitter)继续对中国在南海岛礁建设说三道四、无端指责中国操纵汇率,蓄意挑战中美关系底线。俄罗斯战略环境持续恶化,美欧对其制裁一延再延,欧洲盟军最高司令柯蒂斯·斯卡帕罗蒂公开号召盟军做好与“日益复兴的俄罗斯”作战准备。北约还在俄罗斯周边国家增派4000人的四个营兵力并高调举行应对“敌国”可能进犯的大规模军事演习。

中俄都面临经济增长放缓的挑战。中国面临来自财政赤字、工业增速放缓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等巨大压力。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比2015年同期下降1.9%。10月,中国外汇储备降至3.121万亿美元,连续4个月缩水。前11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1.2%。11月,在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降至49%,环比回落1.4个百分点。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均创新高,同比分别上涨2.3%和3.3%。俄罗斯前8个月外贸总额同比下降18.3%,贸易顺差同比下降45.4%,原油出口额同比下降27%。截至10月,俄罗斯GDP同比下降0.7%,政府和企业外债高达6000亿美元,到2019年底,其国家福利基金和储备基金或将全部用尽。为应对财政困局,俄罗斯不得不将国防开支削减5%以及对筹备2018年足球世界杯赛开支削减60亿卢布,并以出售俄罗斯石油公司19.5%的股份换得110亿美元资金。即使这样,2017年俄罗斯也要新增借款70亿美元。为此,世界银行认为,即便欧美对俄制裁结束,俄罗斯经济前景依旧暗淡。由于持续不利的外部环境,其经济复苏将是一个漫长又艰难的过程。

战略互信与协作水平不断提升

2016年,中俄元首继续发挥对双边关系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引领作用,双方举行多达五次密集会晤,有时仅间隔一日或连月举行会谈,这在两国关系史上实为少见。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出,中俄应加大相互支持,推动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和“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密切双方在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协调配合。两国要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政治支持,不断巩固和深化政治互信和战略互信。普京总统也一再强调,俄中关系已发展到“从未企及”的水平,以致简单称之为“战略协作”都不够。

中俄均将对方作为本国外交优先方向之一,把对方发展视为本国的发展机遇,坚定支持对方的核心利益,相互给力借力。中方反对西方在乌克兰危机中对俄罗斯的不断制裁,俄方在新任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发表就职演说前夕重申无论谁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俄罗斯都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并支持中国不承认海牙国际法庭对所谓南海仲裁案判决的立场。俄方还较早与中方商讨建立大欧亚伙伴关系构想,中方则在第一时间对这一倡议表示支持和欢迎。同时,双方正式启动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谈判。

两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密切协调,成功举行中共中央办公厅与俄罗斯总统办公厅对口合作磋商、中俄第十二轮战略安全磋商和第四次、第五次中俄东北亚安全磋商,双方就落实好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加大在国际事务和朝鲜半岛以及东北亚安全等问题深入磋商。两国都反对《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和美国在韩国部署导弹系统,并在叙利亚危机问题上彼此策应。

俄罗斯朝野上下不断深化对华认识。俄罗斯前外长伊万诺夫认为,虽然俄中关系并非十分对称,可并没有催生强势伙伴将自身意愿强加于较弱一方的等级关系。相反,两国却在每一个具体事务中都能找到彼此接受的利益平衡点。[171]俄罗斯精英也认为,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也是实现世界和平与繁荣的支柱。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成功举行,表明中国“能够使世界上意见不相同的国家坐到谈判桌前商讨大相径庭的经济调控方法,并最终找到共同的解决方法”。[172]尽管中国也存在不足,可中国的创新产品数量堪与美国一较高下,其在超级计算机和生物科技等领域已位居世界领先地位,联想和华为等中国高科技品牌也全球闻名,打造科技强国前景可期。改革开放前经济只有俄罗斯几分之一的中国如何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现象值得研究。

各领域合作稳步推进

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合作不断深入。中俄公安内务部门边境地区联合会晤机制第一次会议和中俄执法安全合作机制第三次会议相继在北京举行。双方议会批准的两国联合“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合作协定”,以及两国元首发表的“关于协作推进信息网络空间发展的联合声明”为双方加强反恐合作进一步奠定了法律基础。中俄两军联合训练和演习从象征意义的传统式演练向真练实备的“练为战”转变。中俄举行首次“空天安全2016”首长司令部计算机模拟导弹防御联合演习,并在中国湛江以东海空域举行“海上联合—2016”例行军演,双方兵力全程融合编组并动用大量新式装备和信息技术,彰显两军的高度战略互信。

科技、经贸及金融合作稳步发展。双方签署关于落实联合研发、生产、销售新型远程宽体客机和民用重型直升机项目的政府间和企业间协议。截至2016年11月,中俄进出口贸易总值561.95亿美元,同比增长0.5%,中国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央行签署在俄罗斯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合作备忘录,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签署中方向俄方提供60亿元人民币信贷资金框架协议。双方在贸易中的人民币和卢布结算份额分别达到9%和3%。

能源、基础设施、农业和人文合作持续扩大。两国总理发表关于深化和平利用核能领域战略合作联合声明。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签订俄方自2016年8月1日至2017年7月31日向中方供应240万吨原油合同。截至2016年9月,俄罗斯原油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连续4个月超沙特,成为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两国铁路部门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开发银行向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提供超过400亿元人民币全额贷款。“中俄媒体交流年”活动如火如荼。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俄罗斯副总理戈洛杰茨在莫斯科共同主持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并出席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开馆揭幕仪式。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签署开展智库合作协议,加强双方在全球和地区性重大问题上的战略沟通。中文在俄罗斯中小学的普及程度已上升至继英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之后的第五位,俄方继续推行汉语国考试点工作。两国留学人员数量不断扩大,中方在俄罗斯留学人员达2.8万人,俄罗斯在中国留学生为1.6万人,双方教育领域的长短期交流人员多达7万余人。

深化两国关系与合作中面临的挑战

第一,俄罗斯国内仍有一些人对中方给予的支持感到“不给力”。这些人认为中方在俄罗斯受欧美制裁期间未能给予其所期待“那样的”政治和经济支持,并将中企为规避风险对在俄罗斯的业务进行调整视为中国政府政策所为。[173]也有人称中国“没有从伙伴角度制定对俄罗斯政策”,未能给予俄方“最优惠的市场经济合作”待遇,其投资条件要么是换取所有权,要么是有目的资助有中国公司参与的联合企业,俄方无法用“通常方式”得到中国资金。[174]

第二,相互投资和扩大贸易的内生动力不足。俄罗斯对华关系中“上热下冷”现象并未完全消除。两国“高层签署的协议项目在随后的具体商业谈判中往往难产”。[175]诸多一揽子框架文件或意向性协议“没有得到相关内容的充实或充实得很缓慢”。[176]在第二届中俄中小企业实业论坛期间,双方企业代表普遍认为,两国有关部门的官僚主义是希望相互投资的中俄民营企业面临的最大困扰:中方认为俄方官员对中国企业天生没好感,包括对外来劳工俄语考试准入门槛的严厉、劳动移民政策给中企前往俄创业造成诸多障碍,而卢布汇率急剧波动、经济金融形势不稳都使中企的投资“格外小心”,甚至不得不“放弃了许多在俄罗斯的重点项目”。[177]俄方则感叹在西方制裁和卢布严重贬值导致俄罗斯成为高风险投资国的情况下,俄罗斯企业从中方获得大量融资更加困难。当然,由于“俄罗斯游戏规则经常改变,投资环境却并未显著改善也影响了中方增加对俄罗斯的投资意愿”。[178]2016年初以来,除中国工商银行俄罗斯子行之外,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在俄罗斯的子行资产均大幅收缩。俄罗斯远东发展部收到的首批166份对其远东投资的申请中仅有8份来自中企,其余均为俄罗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国企业。由于双方能源企业在经“西线”管道对华供气的诉求并不完全吻合,导致两国高层推动的这一项目合作陷入僵局。

第三,两国民众相互认知有限。俄罗斯前外长伊戈尔·伊万诺夫坦言,迄今,俄中两国社会仍旧对彼此知之甚少,相互了解依然是常常依据远非客观的西方信息来源。俄罗斯专家也称,虽然“俄中人民积累了大量日常交往的经验,可这种交往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到各种成见束缚。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鸿沟依然存在”,包括“靠近中国边境地区的俄罗斯居民仍没有消除对中国的恐惧和成见”,双方的相互理解程度“依旧不足以提升相互的合作效率”。[179]

结 语

2016年,中俄密切协作,推动两国关系持续稳定发展。然而,正如俄罗斯前外长伊万诺夫所说,“俄中关系水平越高,在未来发展道路上所面临的任务也越艰巨”。[180]展望来年,虽然中俄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依然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随着美国新当选的总统特朗普的上任,有可能使中美和俄美关系出现某些微妙变化,但基于同美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和加强中俄新型国家关系始终是两国并行不悖的对外方针,其中任何一方与美国关系的改善都不会动摇中俄相互借重的战略构架,且不说美国保守势力对中俄的历史性偏见难以改变。纵观中俄关系史和现实经验教训,如今,中俄互为战略依托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两国高层和主流社会对持续推进和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决心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两国元首在APEC第24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会晤时继续强调,双方将在新的一年里继续保持高层密切交往和在国际事务中紧密协调与配合的势头,相互支持,巩固政治和战略互信,加强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和“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的对接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稳定。普京总统发表的年度国情咨文和新版《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重申,在当今复杂形势下,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成为确保全球和地区稳定的关键因素,俄方将一如既往地与中国发展各领域合作,共同应对新的威胁和挑战,构建平等和互信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俄关系:充满强大的内生动力[181]

在中俄两国元首共同努力下,两国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水平不断提升,军事、经贸、科技、金融、能源和人文等领域合作连续取得丰硕成果。虽然两国关系中尚存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美国新政府也试图“拉俄抑华”,但所有这些都不会影响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稳健发展势头。发展互利合作关系是两国长期的战略选择,不会受外部因素干扰,俄罗斯国内对发展对华关系亦有普遍共识。中俄两国互利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2017年,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高水平上行稳致远,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水平不断加强、各领域合作深入发展。尽管两国在战略协作和互利合作中仍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然而中俄关系始终保持稳健的发展势头。

一、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水平不断提升

中俄领导人在双边会晤时反复强调,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两国相互之间都将努力支持对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中俄已成为真正相互信赖的战略伙伴。

(一)元首互动频繁。2017年,两国元首保持5次正式会晤和其他形式的紧密互动,及时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对表”、交换意见,为双边关系发展夯基领航。双方在二十国集团峰会前一天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当前世界形势和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和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关于朝鲜半岛问题的联合声明》,进一步协调了两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立场,强调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两国都将恪守《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相互视对方为外交优先伙伴。两国元首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期间会晤时重申,双方将始终把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作为各自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保持高层密切交往、加大相互支持,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沟通协调,巩固业已建立的高度政治互信,携手推动两国关系迈上新的更高水平。两国元首在分别致俄中友协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的贺信中,高度评价俄中友协为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所做出的积极贡献。在中共十九大闭幕和习近平再次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后,普京总统第一时间打来电话祝贺,称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习近平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支持,及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中享有的崇高威望。习近平主席则感谢普京总统的祝贺并强调,俄罗斯是中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方深化中俄关系的决心不会改变。

(二)战略磋商机制化。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在致两国执政党对话机制第六次会议和第五届中俄政党论坛的贺信中均强调,两党的“对话会”和“论坛”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两党机制化交往的重要平台。双方在中俄议会合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期间提出,两国的立法机构合作不仅要跟上双边关系发展节奏,更要为两国深入开展全方位合作创造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在中俄第十三轮战略安全磋商期间,双方提出要认清加强战略互信和战略协作、加大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的重要性,不断丰富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内涵,维护好共同战略安全利益,为各自发展振兴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

(三)发展战略对接。俄方“2030经济安全战略”与中方包括“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内的国家发展战略十分契合。中方始终对欧亚经济联盟持积极支持立场,视其为共建“一带一路”重要战略伙伴,俄罗斯可在这一建设中发挥独特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俄方高度评价中方对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的支持,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视为优先任务之一。“统一俄罗斯”党总委员会副书记热列兹尼亚克认为,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对接合作具有世界性意义,有望成为最成功的地区一体化工程之一。经过5轮谈判、3次工作组会议和2次部长级磋商,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签署《关于实质性结束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议谈判的联合声明》。

(四)美国因素未能干扰中俄关系。无论是特朗普总统试图采取“拉俄抑华”,还是“联华制俄”策略,中俄关系都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俄驻华大使杰尼索夫早就表示,虽然特朗普的竞选口号及其承诺正在逐步变为具体政策,但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俄罗斯而言,俄中关系都是政治方程式中的常数,俄中关系不会因美国政府更迭而发生变化。当特朗普改变对华强硬路线后,俄总统顾问格拉济耶夫公开表示,基于俄中关系是建立在务实且利益一致基础上,并不会出现“中美国”的情况。俄精英也普遍认为,“中国领导人与特朗普的会晤没有使俄中合作走样”。[182]至于中美签署2535亿美元的意向性天价合作项目协议,不少俄罗斯专家认为,这并不会影响俄中高科技和能源等领域合作的广阔前景。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更是坚称,当今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两国互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中方对中俄关系充满信心,绝不会因外部因素影响而动摇。

(五)俄罗斯不断深化对华认知。普京总统及其精英阶层公开赞誉中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和“牵引船”。[183]如今,在俄罗斯用“全球科技领军者”一词来形容中国已无人感到吃惊,中国不再是廉价日用品的代名词,其科技完全可与西方媲美。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不无感慨地说,中国完成了堪比苏联时期斯大林工业化的宏伟现代化,其工业产值世界第一,正在成为全球主要金融、经济和工业中心。[184]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国际秩序新模式,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加入中国航道。[185]相比之下,俄GDP占世界的比重却下降至2%。在此情况下,再说谁是兄长、谁是小弟已无意义。俄罗斯对与中国的平等合作模式感到满意。[186]与10年前相比,现在俄罗斯人对华态度更趋友好。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民调显示,将中国视为战略和经济伙伴的俄民众比例从2005年的34%上升至50%;对于俄是否需以某种方式回应“中国部署导弹”的问题,有24%的受访者认为无须担忧。[187]俄“社会舆论”基金会的数据显示,62%的受访民众认为,在俄罗斯的对外关系中俄中关系最好,中国对其友好度首超传统的“头号盟友”白俄罗斯,跃居俄罗斯最友好和亲近的国家榜首。

面对新一轮的“中国威胁论”泛起,俄精英纷纷批驳,这与欧美炮制的“俄罗斯威胁论”如出一辙,都是西方政客用来吓唬本国民众的舆论工具;正是这些别有用心的人不断向俄“灌输来自中国的威胁论调”,企图让俄中相斗,“可我们已不再相信”。[188]所谓的俄罗斯可能沦为中国经济附庸的论调越来越没有市场。俄中经贸合作中心主席萨纳科耶夫指出,俄过去一直向欧洲出口石油和天然气、购买来自西方的大量商品,但无人提及俄对西方的依赖问题;而今,有人说俄经济面向中国将丧失主权,这显然是鼓噪“黄种人是威胁”的“挑唆行为”,中俄经济利益互补,即使在互利合作中出现某些竞争现象,其也是“正和博弈”。[189]至于中方针对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严峻情势,有可能在东北地区部署“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的传闻,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明确表示,俄方没有把中国某些发展武装力量的行动以及军事建设视作对俄的威胁。俄联邦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科萨切夫称,俄中在安全领域的合作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此没有任何理由感到顾虑;俄大部分国土都处于中国导弹无法攻击到的盲区。[190]

(六)战略协作更趋紧密。中俄一致呼吁国际社会努力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克服全球经济增长难题,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两国重申:联合国作为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应继续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支持对联合国及其安理会进行必要和合理改革;愿同国际社会一道致力于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维护国际战略平衡和稳定,共同应对恐怖主义等全球性威胁和挑战,推动地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认为某些国家以所谓导弹威胁为借口,单方面发展并在欧洲和亚太地区部署反导系统,严重损害包括中俄在内的域内国家战略安全利益,对国际和地区战略平衡与安全稳定带来消极影响;反对并呼吁有关各方在中俄《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条约》草案基础上尽快启动谈判进程,共同维护《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作为国际核裁军和核不扩散体系基石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主张就打击生化恐怖袭击制定国际公约,对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展开独立全面调查;高度评价俄空天军应叙利亚合法政府要求,为恢复叙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开展的反恐行动;谴责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是对来自朝鲜方面可能威胁的“不相称”回应,令朝鲜半岛核问题复杂化,给亚太地区安全带来严重风险。

二、军事与安全合作更加深入

中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深入发展,两军关系持续高位运行,军事互动与军技交流更趋紧密。

(一)共同举行反导形势吹风会。在日内瓦裁军谈判和联大第一委员会会议期间等多边场合,中俄两军就全球和地区反导形势先后联合举行3次吹风会,重申有关国家以牺牲他国安全为代价、谋求自身绝对安全来发展全球导弹防御系统必然恶化国际安全环境,严重威胁国际太空活动安全、破坏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引发对抗甚至军备竞赛。双方还向联大提交了两国不首先在太空部署武器的决议草案,呼吁所有国家支持这一倡议。

(二)俄方履行对华军售合同。俄已向中方交付第三批5架苏–35S战机,中方飞行员前往莫斯科接受驾驶此类飞机培训。2018年,俄将向中方交付余下的飞机和地面设施及备用发动机等设备。本应2016年底向中方交付的首批S–400防空导弹系统已于2017年12月向中国起运。俄新社报道称,中俄同在一片天空下,双方必须尽可能地利用两国战机和反导系统的合力来抵御各种当代威胁;俄中不打算建立基于相互义务的传统军事联盟,但共同防卫空间比形式上的联盟更重要。

(三)加强网络安全合作。中俄立法机构在制定网络空间普遍行为规则方面积极开展合作,携手应对来自网络空间的威胁。两国共同声明,谴责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呼吁国际社会摒弃双重标准,以形成政治合力,标本兼治,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双方表示,要进一步深化两国在信息通信技术方面的合作,防止恐怖分子利用相关技术对各自的网络进行攻击,共同探讨国际社会在该领域开展合作的形式及具体措施,制定打击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从事恐怖主义的公约,为各国开展多边执法合作提供依据。

(四)举行海上联合军演。在《2017—2020年中俄军事领域合作发展“路线图”》框架下,两国海军在毗邻俄罗斯的波罗的海、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举行两个阶段的“海上联合—2017”军演。这次军演开创了多个“首次”:两国海军首次在波罗的海水域举行军演;中方首次将海军作战力量投送至波罗的海并首次将最新型战舰–052D型导弹驱逐舰投入两军演习;俄方首次邀中国海军进入波罗的海和鄂霍次克海联合演习并与中方演练对“失事”潜艇救援,这也是俄方首次与外军演练此类科目,突显两军高度互信水平和深厚友谊。通过联合军演,进一步提高了两军战舰联合行动的组织和协调水平,并彰显了两国海军携手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坚定决心。12月,中俄两军在北京举行“空天安全—2017”第二次首长司令部联合反导计算机演习,大大提升了双方在联合反导方面的能力。中国武警部队与俄国民卫队在银川某训练基地完成“合作—2017”联合反恐演训,极大地增强了两支部队在本地区突发恐怖主义威胁时的联合应对和作战能力,达到了相互学习、交流反恐战法和实战经验、增进友谊和深化合作目的。

三、其他领域合作不断跟进

中俄两国在高科技、经贸、金融、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毗邻地区和农业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高科技领域两国正式启动AHL重型直升机项目及相关合同的签署筹备工作。中俄国际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RAIC)在上海挂牌成立,标志着双方的CR929远程宽体客机合作项目迈出实质性步伐。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与俄国家航天公司签署包括建立卫星导航创新中心等内容的合作议定书。两国有关部门完成“北斗”与“格洛纳斯”导航系统的兼容性测试,并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航天局与俄罗斯联邦国家航天集团公司2018—2022年航天合作大纲》,双方将在月球和深空、特殊材料、卫星系统、地球遥感、飞船碎片寻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二)经贸方面在习近平主席对俄国事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价值达100亿美元的近30份合作文件。两国投资合作委员会确定的73个优先投资项目中的17个项目已在积极落实之中。[191]中国已成为俄罗斯最大的投资来源国,“一带一路”项目框架内34%的投资流向俄罗斯。中俄经贸合作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中国连续7年保持俄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17年前9个月,中国对俄投资同比增长34%,全年两国贸易额上升至840.71亿美元,同比增长20.8%。其中,中国对俄的出口额为428.76亿美元,同比增长14.8%;进口额为411.95亿美元,同比增长27.7%。[192]俄罗斯专家坦言,中国在恢复俄经济方面发挥了足够重要的作用:俄中贸易和农产品对华出口的增加有助于俄罗斯对本国出口结构实现多元化;中国保持高速经济增长也对其保持原材料的理想价位提供支撑。两国跨境电商合作快速发展,并成为双边经贸合作新亮点。“全球速卖通”成为最受俄罗斯人欢迎的电商之一,也是俄最大的外国电商平台,用户超过2220万人。继两国开通从郑州、哈尔滨分别到新西伯利亚的定期邮政航班以来,哈尔滨至叶卡捷琳堡的定期邮政航班也将正式开通。双方还计划开启中国通往雅库茨克、阿纳德尔、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定期邮政航班。

(三)金融领域俄联邦中央银行正式在北京开设代表处,突显两国金融关系的紧密程度。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签署建立以人民币结算的联合投资基金(总额680亿元人民币)协议,并与俄对外经济银行签署投资期限15年、总额为8.5亿美元的合作框架协议。中国银联国际公司进一步扩大了与俄罗斯国家支付卡公司(NSPK)和俄罗斯商业银行在俄境内的发卡业务合作。迄今,俄10家金融机构已发行了50余万张银联卡,有超过30万家商户和4万多台ATM可使用银联卡。此外,中国进出口银行与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签署向后者提供30亿美元额度(人民币贷款)的框架性贷款协议,旨在对俄高科技、知识密集型和创新产业及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双方表示,将继续拓展两国银行间、支付系统和支付服务及保险领域合作,同意在遵守现有监管框架和世界贸易组织义务基础上促进双方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网络化布局与金融市场的整合。

(四)能源方面中俄石油贸易不断扩大。2017年前8个月,俄对华原油供应增长超过38.5%。在西方制裁导致俄大型能源企业资金链被切断的情况下,俄罗斯石油公司加大了从中方寻找融资渠道的力度,并获得了可“替代支持”,成功完成向北京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出售总额为11亿美元的所属上乔纳斯科石油天然气公司20%的股权交易。中俄企业咨询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敲定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与阿拉伯投资者联合收购俄罗斯陆上石油钻探公司“欧亚钻井”的股份。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对华东线供气补充协议,从2019年12月起,俄方通过“西伯利亚力量—1号”(东线)天然气管道对华供气。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俄天然气生产商诺瓦泰克公司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谅解备忘录,就实施北极液化天然气二号项目、在中国境内和第三国开展LNG和天然气销售方面加强合作。12月,中俄亚马尔项目首条液化天然气生产线正式投产,中方每年将获得400万吨液化天然气。同时,中俄原油管道二期——“斯科沃罗季诺—漠河—大庆”管线全线贯通,从2018年1月1日起,俄对华年输油能力从此前的1650万吨增至3000万吨。随着在建的东线天然气管道于2019年投入使用,俄罗斯对华天然气的供应规模也将大幅增加。

(五)基础设施建设中俄“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被列入两国经济发展长期规划,并将于2023年投入运营。中国东莞至俄罗斯沃尔西诺的铁路线投入运行,不仅使经该路线运输货物的用时比海路缩短三分之二,其运费也比空运便宜一半。中国中车与俄锡纳拉集团就在俄建立高铁列车生产联合企业达成一致,以实现高铁列车设备的本地化生产。中国诚通集团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签署关于建立规模达10亿美元的联合投资基金相互谅解备忘录,旨在投资两国基础设施等联合项目。两国还决定合作开发北极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矿产和旅游等资源。针对跨境桥梁项目俄方一侧进展缓慢情况,俄方多次表示,将力争在2018年建成下列宁斯阔耶—同江和布拉戈维申斯克—黑河铁路桥。两国总理在定期会晤期间商定,双方将继续推动两国的交通运输、跨境基础设施、物流及其他重点领域的项目合作;推动同江—下列宁斯阔耶铁路桥、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桥和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跨江索道项目按期完工,加紧商谈并尽快签署建设东宁—波尔塔夫卡公路桥的政府间协定。继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承建的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项目荣获莫斯科古建筑修复比赛“最佳施工组织奖”和“最佳项目奖”后,该项目又获得俄方授予的“文化遗产修复及现代化使用”特别大奖。同时,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承建的“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凭借其优质的水准又使“中国标准”首次获得俄罗斯建筑管理行业的认可,彰显“中国速度”和“中国建筑品牌”的魅力,成为中企在俄罗斯一个标志性工程。在涵盖工业与民用建筑200多家公司的1000多个项目评比中,该工程荣获莫斯科市建筑行业质量最高奖——“2017年度莫斯科市优质工程奖”第一名。

(六)毗邻地区和农业方面中方在俄远东跨越式发展区和5个自由港内实施的23个项目稳步进行。仅2017年上半年,中国与远东地区的贸易额即增长33.6%,达到36亿美元,成为俄远东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193]截至2017年底,中国投资占远东地区总投资额的7%和外国投资总额的86%以上,涵盖林业、农业、建材、轻工、能矿和商贸等诸多领域。[194]两国有关部门还商定扩大俄对华小麦出口。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分别与俄农业部签署关于俄联邦产小麦、葵花子、亚麻籽和燕麦对华出口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与俄联邦动植物卫生监督局签署阿穆尔州和车里雅宾斯克州对华出口小麦、荞麦、燕麦、葵花子和亚麻籽的资格议定书,使俄方具备对华出口粮食作物资质的联邦主体增加至6个。

(七)人文领域双方积极落实两国文化部2017—2019年“合作计划开局年”和中俄“媒体交流年”收官年举行的各项活动,以增进两国民众的相知相亲、巩固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社会和民意基础。在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双方签署了18份有关媒体领域的合作文件。两国总理在定期会晤期间决定,将共同支持扩大两国在广播、电影、电视、平面媒体、媒体产业和新媒体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学习对方语言的人数有增无减。中方在俄罗斯就读的大学生约有2.6万,俄方在华学习的大学生约为1.7万。中国有130所高校教授俄语,俄罗斯有200余所院校开设汉语课程。中文考试已覆盖俄罗斯所有设置汉语课程的中学,并成为其国考第五外语。相当一部分学校都将中文作为学生的基本必读科目,并将考试分数计入总成绩。2020年,汉语将正式纳入俄罗斯国家统考体系。旅游合作快速发展。俄方以“十月革命”100周年为契机,不断增加旅游线路和产品。2017年前9个月,仅免签证去俄罗斯的中国游客即增长24%,接近100万人次,位列外国人来俄旅游人数首位。中国游客每年在俄消费约为22亿美元。[195]为吸引更多中国游客,俄方决定进一步放宽对中国公民的免签旅游规定,由先前最少5人组团降至3人,停留时间从14天延至21天。同时,中国也成为俄罗斯人第六大旅游目的国。两国总理商定,双方将继续积极协作,优化相关文件办理程序、简化旅行手续,为对方游客在本国停留创造更加舒适的环境。

四、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俄各领域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入发展,但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仍存在一些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的方面。

一是战略互信仍需加强。尽管中俄高层的战略互信水平毋庸置疑,但俄罗斯仍有相当一部分精英人士对华持有偏见,他们借助西方资助研究所谓的“中国威胁”议题,以恫吓本国民众。[196]有人甚至指责俄政府部门制定的吸引中国游客签证方面的“优待”政策。虽然特朗普执政前后不断变换的对外政策未能影响中俄关系,可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俄罗斯,围绕特朗普政府对中俄政策调整或使两国分别陷入“中美俄大三角”的被动境地、抑或边缘化的议论仍不绝于耳。特别是中美签署天价商业合作大单后,俄不少精英担心,这有可能影响俄中联合研发大型客机的积极性,干扰俄对华出口天然气、粮食和肉类等出口的谈判进程。

二是两国企业相互扩大投资信心不足。虽然两国政府做出种种努力,可双方中低级别人员交往仍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两国中小企业间联系不多,相互缺乏长远目标,甚至不清楚10年后彼此关系会如何。”[197]尽管俄方在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但基于美国市场的重要性,中国投资者仍不愿对俄做长线投资,因为“美国和欧洲的游戏规则更明白易懂,发展中国家市场利润更多”;“俄罗斯的商业文化在美国、欧洲、亚洲和拉美映衬下‘过于独特’,中国人很难适应”。[198]此外,俄罗斯结构性改革滞后,其经济企稳回升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得中国的银行觉得其市场风险依然很大,并不急于向俄基础设施投资,也大大削减了对其他项目的融资和贷款规模。“几年前中国人还能自由地(对俄)投资,但如今中国的银行却开始十分认真地追逐多快能获得投资收益。”[199]在此情况下,中国对俄直接投资不仅比不上对很多非洲和拉美国家,甚至还不如对哈萨克斯坦的投入。俄方统计,近年来中国对俄实际直接投资不足20亿美元,其余约80亿美元是需偿还的贷款。同样,随着中国企业债务的激增,2017年中方7家大公司违约;中国大幅削减对外投资规模,1—9月,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同比骤降41.9%,只有780.3亿美元。这影响了俄企业扩大对华经贸合作的信心。他们中不少人抱怨,“在西方制裁下,不要再指望中国能收购俄罗斯的大工厂或振兴俄经济”。[200]由于中国已掌握天然气水合物(Gas Hydrate)开采技术,再将铺设对华天然气输气管道作为推动远东和西伯利亚工业化进程的决定已非长远之计。“失望或迫使俄企业和政府部门重蹈覆辙:它们没有耐性去对中国进行分析和起草与东邻合作的长期战略。”[201]

三是双方合作项目落实不够。虽然中俄达成的合作项目不少,但“大多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实际动作”。[202]由于欧亚经济联盟内部和俄一些机构行动不协调,以至于这些部门仅在遴选用于吸引中国投资具体项目上即花费近两年时间,导致建立欧亚经济联盟—中国自贸区事宜仍处于讨论阶段。作为两国标志性的大型合作项目,“莫斯科—喀山”高铁正是因投资条件和回报率问题,停滞一年。有俄学者指出,俄中衔接的“对口部委更热衷于行为艺术,而非致力于地区综合发展——这些部门把资金都投到了各自孤立、与解决地区问题关系不大的项目上。符拉迪沃斯托克俄罗斯岛建桥一事表明,划拨的投资最终并没有被充分用在解决基础设施等总体性地区问题上”。[203]直到习近平主席对俄进行国事访问时,双方还在讨论一直停留在纸面上的有关在远东“跨越式发展区”的五六个政府和部门间的合作项目协议,其中包括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和在俄罗斯中部投资的几个项目。[204]有鉴于两国间凡是可凭政治意愿促成的大订单均已签完,余下的大合同要么现有的经济条件不允许,要么还需多年努力才能达成,中俄间大型合作项目将告一段落。在现有的天然气价格条件下,西线的“阿尔泰”输气管道不会很快动工,“莫斯科—喀山”项目谈判未能取得进展。[205]尽管俄方已拟好欧亚高铁的初步可行性研究方案并提交给交通部,但负责“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的俄罗斯铁路公司第一副总裁亚历山大·米沙林却对外表示,由于中方为该项目提供的贷款利率有些高,“俄铁”无法接受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提供的贷款。[206]由于西门子公司、德意志银行、德国铁路公司等大公司组成的德国财团也有意注资35亿欧元角逐这一项目,最终结果将取决于中方在签署政府间协议后会做出什么样决定。[207]

四是俄方认为开展对华合作的“收益”不如中方。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瓦西里·卡申认为,“在俄美关系受挫的背景下,中国占据着有利地位并试图从中获取最大利益”。[208]有学者称,“由于不愿因过于积极支持俄罗斯而导致与美国规模可观的经济往来面临风险,尽管中国没有与西方一起参与制裁,但也未与俄一起跟美国对着干”。[209]俄罗斯《独立报》经济部副主任阿纳斯塔西娅·巴什卡托娃质疑,两国的研制宽体客机项目也向中方倾斜,无论是设计生产、销售还是服务的主角都是中国,“由于中国只有组装经验,其无疑会通过合资企业获得接触俄罗斯核心技术和工艺的机会”,“俄罗斯以提供高科技方式加入对华合资项目会冒着拿不到经济和政治利益、承受大量损失的风险”,因此“不排除俄也采取同样做法,如果想要俄飞机制造业现在就有所起色的话”。[210]不少俄罗斯学者对于中俄经贸合作发展的远景表示悲观。他们认为:“由于中国运往欧洲的货物大多走海路,经陆路的仅占总货运量的5%—6%,加之俄境内道路基础设施陈旧、沿途多有‘狭窄路段’、运力低、费用高、时速慢,又被本国货物所挤满,其西伯利亚大铁路也不被看好,不排除未来几年俄罗斯有被挤出‘一带一路’项目的可能性”;[211]“中国投资也是面向自己需要的领域,而且还是通过本国银行进行的”;[212]“俄罗斯得不到任何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和利润税,以至于中国投资对俄经济产生的效益微不足道”;[213]虽然远东地区的运输物流系统得到改善,经济和工作岗位出现暂时增长,但却没有解决当地的根本问题,“远东扮演的角色仍主要是运输中国商品和为运往中国的原料进行开采和初步加工的地区”。[214]莫斯科卡内基中心“亚太地区的俄罗斯”项目负责人亚历山大·加布耶夫警告,“在无望再从中国轻易赚到钱的情况下,就存在俄罗斯管理层会把重心从亚洲方向移开的风险”。[215]

总之,尽管中俄在互利合作中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的问题,但这些并不会影响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迅猛发展势头。发展互利合作的关系是两国长期的战略选择,不会因国际形势变化而受影响。习近平主席反复强调,中国发展和深化中俄关系的明确目标和坚定决心不会改变。[216]普京总统也一再表示,俄罗斯在发展对华关系上“具有全国性共识”,与谁当总统没有关系;无论2018年俄总统选举结果如何,其对华关系都不会有任何变化,在可预见的未来,俄中都将是长期的战略伙伴。[217]2017年末,两国元首和总理在互致新年贺电中均表达了要加强相互政治和战略互信、不断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动两国全方位合作取得新成果的意愿。针对中俄经贸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两国主管部门已在采取措施,积极创建新的合作模式和增长点,并在新建的查找和消除经贸及投资壁垒方面联合协作机制下,查找出各自企业在对方国家遇到的十余项壁垒和不合理限制问题。更重要的是,两国经济已企稳向好:俄经济呈现明显复苏和增长势头,通胀降至2.5%的历史最低水平,GDP实现1.4%的增长,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是上年的2倍,多达230亿美元。[218]2018年,俄经济有望达到1.9%的增长。随着中国国企债务危机的缓解,甚至开始转亏为盈,国际机构纷纷修改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2017年中国经济实际增长6.9%,大大好于预期,外汇储备重新增至3.12万亿美元。这无疑表明中俄关系的发展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

中俄关系:新时代、新挑战、新发展[219]

在大国关系深入调整、世界格局深刻演变、新时代中国外交面临诸多新的挑战背景下,2018年,美国少有地同时将中俄作为两个竞争对手和潜在威胁来集中打压。特朗普政府在加大对中国战略遏制、断然挑起对华贸易战同时,又对中国军方高官及相关机构进行制裁。与此同时,美欧等西方国家以涉嫌“斯克里帕尔毒剂案”为由,大规模驱逐俄罗斯外交官并一再追加对俄罗斯的新制裁。面对急剧变化的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中俄相依相助,不断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虽然中俄关系依然存在一些尚需解决、完善的问题,但难以阻挡中俄关系持续稳定发展的大势。

2018年是中俄关系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两国都顺利完成重要国内政治议程,开启了中俄关系发展的新时代。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地缘政治环境和国内经济形势等多重风险交织上升背景下,中俄“抱团取暖”的战略需求更加迫切,两国相扶相助、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水平不断提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与配合更趋紧密,双边关系和务实合作不断取得新的重大突破性进展,两国友好的民意基础不断加深。

—、中俄战略环境和经济压力骤然加剧

2018年初以来,美国政府在一系列战略安全报告中和公开场合少有地集中渲染中俄对美国已构成现实威胁和战略竞争,不断加大对两国的全方位战略遏制。由前民主党和共和党高级官员组成的国防战略委员会提交的国防战略报告发出警告,鉴于俄中不断加强自身军事实力的情势,美军可能遭受无法接受的高伤亡,“或许难以赢得甚至可能输掉与中国或俄罗斯的战争”。[220]为此,特朗普政府连续在中国南海和台湾海峡制造事端、单方面对华发起贸易战并极力围攻和排挤华为公司;同时,美国又伙同盟友对俄罗斯实施全方位战略围堵,轮番对俄罗斯实施政治和经济制裁。因此,中俄战略环境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急剧上升。

(一)中俄同时面临西方战略围堵

2018年美国同时战略打压中俄的频次明显增多。美国国防部部长马蒂斯宣称美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关注点不再是恐怖主义,而是大国竞争,即中俄等强国对美国构成的主要挑战[221]。美国国防部的核态势评估报告对2010年奥巴马政府的评估报告做了修正,将俄罗斯、中国和朝鲜一并列为主要核威胁国家。为此,美国计划在未来几年将驻非洲的驻军削减约10%,以应对中俄的威胁。

1.美国加大对华战略遏制攻势。一是将中国视为战略安全威胁和挑战。美国的最新国防战略纲要(NDS)认定中国是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指责中国用不正当经济手段恐吓邻国、使南海军事化、以重设印太区域秩序使其对己有利;妄称中国寻求印太地区霸权,试图取代美国占据全球主导地位。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的年度报告提出警告,到2030年,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将提高到可在整个印太地区对抗美军的程度。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一再声称,从长远来看,中国可能是美国面临的最大国家安全挑战。

二是接连在南海制造事端。美军“霍珀”号导弹驱逐舰、“卡尔文森”核动力航母战斗群和“马斯廷”号导弹驱逐舰先后擅自进入中国黄岩岛12海里内海域、南沙群岛附近海域和南海有关岛礁邻近海域;“迪凯特”号导弹驱逐舰相继驶入中国南沙群岛近南薰礁和赤瓜礁海域以及中国西沙领海内航行,两架B–52H轰炸机也闯入中国南海岛礁附近飞行。2018年11月,美国副总统彭斯在出席东盟峰会期间鼓噪印太地区不会容忍“帝国和侵略”行为,煽动一些国家的反华情绪。同时,美国以“作战编制”动用双航母战斗群等10艘舰只、150架战机和1万余兵力在菲律宾海高调演习,两架B–52H“同温层堡垒”轰炸机和“钱瑟勒斯维尔”号导弹巡洋舰再次擅自进入中国南海附近和西沙群岛领海航行。

三是继续支持“台独”和“藏独”势力。特朗普政府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签署旨在鼓励美台官员互访的“台湾旅行法”,并批准33亿美元的对台军售案,向“台独”分裂势力接连发出严重错误信号。美军舰还多次穿越台湾海峡。同时,特朗普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执意签署美国国会两院通过的“2018年对等进入西藏法案”,粗暴干涉中国内政。

四是公然挑起对华贸易战。特朗普总统针对“中国制造2025”签署301调查行动备忘录,先期实施了总计500亿美元对华输美产品加征25%的关税行动。随后,美方又对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10%的关税,还扬言要对另外267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积极推动美国与墨西哥和加拿大签署替代《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旨在挤压中国在北美地区的市场份额。美国国会超党派咨询机构——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USCC)推波助澜,妄称丝路基金资助的亚洲、非洲、中东和欧洲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在有关地区和国家的军事存在提供借口,中国的崛起危及美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

此外,特朗普政府对中方向美国制裁黑名单上的俄罗斯军工企业采购先进武器的个人和机构实施严厉制裁,授意加拿大警方无端拘捕华为公司副董事长、首席财务官孟晚舟。美国司法部还以所谓涉嫌参与一项针对美国等至少11个国家的全球网络攻击和间谍活动、窃取45家美国公司和政府机构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以及美国海军敏感数据为由,对两名中方人员进行“起诉”,蓄意诬蔑抹黑中国[222]

2.欧美等西方国家轮番围攻俄罗斯。2018年3月,英国以莫斯科涉嫌俄罗斯“双面间谍”斯克里帕尔和女儿遭神经毒剂毒害事件为由,宣布驱逐多达23名俄罗斯驻英国外交官并暂停与俄罗斯的所有双边接触。美国更是借机造势,宣布一次性驱逐60名俄罗斯外交官、关闭俄罗斯驻西雅图领事馆并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严厉制裁。澳大利亚、欧盟、北约等至少27国也积极配合英美行动,先后驱逐俄罗斯外交人员151人。继2018年4月特朗普政府冻结俄罗斯政府部分高官、商业领袖及其旗下企业在美国的资产并禁止美国公民与其商业往来后,11月,美国财政部宣布就乌克兰和克里米亚问题对俄罗斯3名个人和9个实体实施制裁。美国海军“麦坎贝尔”号导弹驱逐舰前所未有地闯入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所在地——彼得大帝湾附近航行,公然挑战俄罗斯对该海域的主权,对俄罗斯扣留乌克兰船员和舰只施压。欧盟以此为由再次延长对俄罗斯的制裁。在此背景下,特朗普在最后一刻取消了原定在G20峰会期间与普京总统的双边会晤。美国海军第二舰队司令安德鲁刘易斯海军中将多次暗示,美国海军还准备在北极地区实施“保证航行自由”的行动,或将导致刻赤海峡事件的重演[223]

(二)两国面临复杂的经济形势

受中美贸易战和清理国内债务等因素叠加效应拖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爬坡过坎、闯关夺隘的严峻挑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杠杆、降成本任务更加艰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出现逐季下滑趋势:2018年一季度同比增长6.8%,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6.5%,为近10年来最低。在欧美制裁不断升级情况下,俄罗斯经济增长阻力持续加大:2018年一季度同比增长1.3%,二季度增长回升至1.9%,三季度又下降至1.3%。俄罗斯认为国家经济处于萧条状态的人数从上年占受访者的51%上升到61%。民调机构数据显示,超三分之一受访者表示,不能再衣食无忧生活,半数以上人感到勉强度日;五分之一的人生活捉襟见肘,没有任何盈余;中产阶级也慢慢滑向更低生活水平[224]。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显示,俄罗斯仍面临外交风险及制裁加剧和卢布进一步贬值情况下资本外流的威胁。俄罗斯有专家分析称,俄罗斯要摆脱经济危机至少需要10—15年[225]

二、两国务实合作取得突破性成果

面对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环境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势,中俄关系内生动力空前释放。两国互为战略依托,攻艰克难,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水平大幅提升,在解决重大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上展开富有成效的协作,一些久拖不决的双边问题和项目得以迅速解决落地或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水平显著提升

中俄元首保持高频率互动,共同规划中俄关系发展前景。习近平主席向普京总统颁授中国首枚“友谊勋章”,彰显中国人民对普京本人的崇敬和对俄罗斯人民的深情厚谊。两国坚定支持对方重大关切。俄罗斯主流媒体和精英阶层普遍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纳入中国宪法完全合乎逻辑,中国国家领导体系的稳定是重大客观需要[226];特朗普政府发动的对华贸易战将自食其果;即便特朗普政府游说俄罗斯高层,试图用缓解美俄关系来换得其“理解”美国对华牵制时,俄方也拒绝与美方背后谈论有关中国问题[227]。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还公开表示,中国华为公司高管孟晚舟被加拿大拘捕是美国“非常傲慢”的大国政治又一例证[228]。中方则就俄罗斯前特工中毒事件发表声明,主张在弄清事件事实基础上通过当事国双方对话妥善处理,摒弃冷战思维,放弃对抗;有关国家应切实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避免采取任何激化矛盾的举措。两国积极配合对方举办大型国际活动。中国国防部部长魏凤和在出席莫斯科国际安全会议期间对俄方表示:“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必须来支持你们。”[229]魏凤和部长在会见来访的俄罗斯陆军总司令萨柳科夫时重申,中俄应加强全方位合作,共同应对威胁挑战,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针对欧美一些国家极力抵制俄罗斯举办世界杯足球赛的情况,中方主张国际体育赛事和活动不应受非体育因素干扰,并派国家主席特使出席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式。习近平主席首次出席俄罗斯举办的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王岐山副主席出席第二十二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梅德韦杰夫总理率团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以主宾国参展。

(二)务实合作取得突破性重大成果

第一,联合军演从针对非传统安全挑战向应对传统安全威胁过渡。两军不断完善联合演习机制和科目,俄方首次邀请中国军队参加40年来俄罗斯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东方—2018”战略演习,彰显两国和两军战略互信和军事合作水平达到的前所未有高度。与以往两军主要针对来自非传统安全的威胁演练相比,此次演练则是提高两军在野战环境下海陆空协同作战应对传统威胁的能力。俄方参演兵力多达29.7万,动用1077架各类飞机、900辆坦克、80艘舰船和3.1万件其他武器装备。中方派出3200多名军人、900余台(件)地面武器装备和30架固定翼飞机。两军在演习中还出动了苏–35战机、苏–34“鸭嘴兽”轰炸机、T–90主战坦克、中国99式主战坦克和“戈尔什科夫元帅”级护卫舰等先进武器装备。演习展示了两国军队具备共同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的作战能力。

第二,军事合作从武器贸易到深化军技伙伴关系。中方在俄方军备订单中所占比例从2013年的5%增长至14%—15%。俄方在履行对华出售S–400“凯旋”防空导弹系统和苏–35战机合同的同时,还与中方积极磋商联合研制AHL重型直升机、由9K58型“龙卷风”多管火箭炮发射的炮射无人侦察机,并有意从中方采购新型战舰,以弥补军舰数量上的缺口。

第三,两国贸易、投资、道路和通关便利化法律基础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签署经贸合作协定,为消除中国与俄罗斯及欧亚经济联盟其他成员国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扩大经贸往来提供了法律和制度性保障;中俄签署讨论已久的国际道路运输协定和《中国—俄罗斯—欧洲快速铁路和高速跨国货运铁路合作备忘录》,历史上首次将中俄国际道路运输开放范围扩大至两国全境并取消对货运线路限制,允许两国运输汽车在对方境内自由通行和任何地点装卸货物。这一突破性进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两国跨境汽车货运不畅局面,成为两国贸易快速发展的又一强劲刺激因素;双方签署关于服务贸易、电子商务、中俄乳品双向贸易的兽医和公共卫生条件和进出口冷冻禽肉的检验检疫和兽医卫生方面的一系列协议,为两国扩大贸易往来进一步开辟广阔前景。

第四,能源、跨境电商、金融、经贸和农业合作成为两国经贸关系发展新亮点和增长点。一是能源合作突飞猛进。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使中国每年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供油量由1500万吨增至3000万吨。中俄东线“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已完成91%以上建设,连接两国的跨境盾构隧道胜利贯通。西线“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的谈判接近尾声。亚马尔全产业链项目进展顺利,中方经北极东北航道穿过白令海峡从诺瓦泰克公司获得史上首批俄罗斯产液化气。双方签署金额超200亿元人民币,项目造价逾千亿元人民币的核能领域最大合作大单: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框架和技术设计合同、徐大堡核电站框架合同、中国示范快堆设备供应及服务采购执行合同和CFR–600快中子示范反应堆项目鉴定执行合同,锁定了两国未来数十年核能合作的主要发展方向。二是两国电商飞速发展。俄罗斯有过半数消费者(53%)钟爱在中国网店购物。俄罗斯商品也越来越受到中国消费者青睐,2018年,俄罗斯产的儿童乳制品甚至某些电子产品也受到中国消费者追捧,其在华销量同比增长170%[230]。为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俄罗斯邮政专门加开了俄罗斯至中国的定期航班,使其投递包裹的周转时间从40天缩短到14天。三是金融和经贸合作进入提质升级阶段。中国有近5870家法人和自然人在俄罗斯注册公司。中国在俄罗斯的外国直接投资中的比重从2014年的2.4%增加至2018年的3.1%。两国在建和正在磋商项目分别有17个和70个,总投资达650亿美元[231]。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VEB)签署向俄方提供最高金额高达65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6000逾亿卢布)大规模贷款框架协议,为“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项目提供融资保障。2018年的中俄贸易额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四是农业合作取得重大进展。双方制定和建立了支持毗邻地区开展农业合作的重点方向和相关政策及机制,签署了酝酿已久的一系列农业合作协议,为两国农产品和畜牧贸易加速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中国成为俄罗斯农产品的主要消费国,也是俄罗斯食用油(包括葵花油、豆油和菜籽油)最大购买国之一。中国也是俄罗斯第四大农产品供应国。俄罗斯远东地区有近三分之二的果蔬由中国提供。

(三)其他领域合作大踏步跟进

国际和地区事务协调更加默契。两国在联合国、上合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以及东亚峰会等国际多边舞台紧密合作:努力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积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一切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和巩固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全力维护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叙利亚领土完整和冲突后的有效重建,以及阿富汗的国内和平进程和国家重建,不断促进朝鲜半岛问题的全面和平解决。

高新技术和创新产业合作深入展开。酝酿已久的中俄知识产权联合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旨在为两国公司、央企和高校提供创新成果交易和制定专利战略服务。经过多年艰难和复杂谈判,俄罗斯动力机械制造科研生产联合体与中国有关部门签署研发和生产液氧煤油、液氢液氧和液氧—液态甲烷火箭发动机的备忘录。中国国家航天局与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签署关于月球和深空探测以及建立月球项目数据中心的合作意向协议。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与俄罗斯联合飞机制造公司签署有关联合研制的CR929远程宽体客机主要几何特性的协议。双方签署关于和平使用北斗和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合作协定和关于在空间碎片监测和数据应用领域合作的协定。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与俄罗斯中央空气流体动力学研究所签署有关联合研究火星登陆器的科学技术合作协议。

跨境桥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同江—下列宁斯阔耶跨江铁路大桥中方段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并成功与俄方段合龙。大桥建成开通将大大削减两国跨境运输周期和成本,改善远东地区滞后的运输状况。犹太自治州的基姆坎—苏塔尔铁矿石对华出口缩短700多公里,运输成本每吨降幅达6美元。俄罗斯全年都可对华出口木材,运输成本每立方米可节省100元人民币左右(约合14.5美元)。与此同时,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桥正紧张建设中。中国铁路东方国际集团与俄方积极商讨和推进绥芬河和哈尔滨通往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高铁建设项目。地方合作成为中俄关系深入发展又一大亮点。总规模为1000亿元人民币的中俄地区合作发展投资基金正式成立,进一步促进两国重大项目快速落地。双方以“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活动为契机,利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中俄博览会、东方经济论坛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双边和多边互动平台不断扩大对接合作,通过举办投资推介会、贸易洽谈会、工业和农业展销会、研讨会、艺术节及考察参观等数百项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双方各省(州)、自治区、市间的交往和两国地方、企业、人员参与双边经贸合作,技术、资金和人才的高效流通。

人文合作蓬勃开展。两国在对方首都设立的文化中心成为传播彼此文化的重要平台,双方共同举办的中俄文化论坛和“中俄文化大集”成为深化“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重要纽带。两国元首“同车厢”搭乘高铁赴天津观看中俄青少年冰球友谊赛,不仅开创国际舞台元首外交先河,也有力推动了两国冰雪运动的交流。中国创作的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首登俄罗斯顶级艺术殿堂——马林斯基剧院。两国民众互学对方语言的兴趣不减。俄罗斯开设了17所孔子学院和5个孔子课堂,有1.9万余所中小学校教授中文,超过1.9万俄罗斯人在中国留学。为满足社会的“汉语热”需求,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专门编制了示范性中文教学大纲和系列教材,并将中文正式列为国考科目。同样,俄语也是继英语之后中国人学习的主要外语之一,在中国深受欢迎,有约3万中国学生在俄罗斯留学。两国在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会议期间商定,到2020年,要使双方交换的留学生数量增加至10万人。中国仍是俄罗斯的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国(仅次于土耳其和芬兰)。[232]前往俄罗斯旅游观光的中国游客在各国赴俄罗斯游客中位列前三名,并给俄罗斯带去30多亿元人民币的收入。

三、双边关系存在的问题

毋庸置疑,在中俄关系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的同时,两国互利合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需要继续完善的方面。

(一)战略互信仍需进一步加深

首先,中俄民众相互认知不够充分。虽然近年来两国去对方国家旅游观光的人数不断增加,但是,俄罗斯仍未进入中国出境游人数最多的目的国前10名,赶不上日本、新加坡,甚至不及越南。俄罗斯前往中国的游客更是无法与中国去俄罗斯旅游的人数相比。算上旅游团组,每年来中国的俄罗斯人只有去俄罗斯的中国人的三分之一,两国航班有90%的乘客为中国人。除了莫斯科或圣彼得堡人外,来中国经商和旅游的主要是远东地区居民。由于获取中国信息渠道不多,特别是俄罗斯中部地区相距中国较远,以及两个民族的不同文化和对事物的不同认知,导致有相当一部分俄罗斯人不十分了解中国。而对中国认识的缺失,也为听信有关中国的谣言和社会上的“中国威胁论”滋生提供了土壤。[233]

其次,双方都有在与西方交往时被“边缘化”和“落单”的担忧。俄罗斯质疑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者不乏其人,尤其当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剑拔弩张之时,常常认为中方提供的支持“不够给力”。俄罗斯不少精英担心,一旦反华和反俄势力消退,中俄任何一方与美国“奉行共同路线时”,另一方就会落入被动境地,即倘若特朗普“改弦更张”停止对华贸易战,俄中很可能就不会再开展重大政治对话。[234]而且,俄方也不讳言,称“中国伙伴对俄罗斯的信任程度不能说达到了俄罗斯的预期”。[235]同样,中国也有精英对俄罗斯的“向东转”政策能坚持多久心里没数,认为一旦俄罗斯和欧洲关系走向正常化,普京等精英阶层还会再次做出回归欧洲的战略选择。[236]

另外,俄罗斯社会的对华好感度在悄然下滑。虽然民调显示俄罗斯民众将中国视为友好国家的比例仍高达62%,但相比2015年的77%峰值还是下滑15个百分点;认为最近一年来俄中关系恶化的民众比例跃升10个百分点,从3年前的15%上升到25%;认为两国关系改善的民众比例从56%降至45%,下降11个百分点。这无疑使俄罗斯高层提出的“向东转”政策面临某种危机。俄罗斯圣彼得堡政治基金会会长米哈伊尔维诺格拉多夫分析称,俄罗斯社会对中国好感度的下降“可能与俄罗斯人对中国的嫉妒感有关”。[237]

(二)两国贸易规模大大落后于高水平的政治关系

双边贸易规模与两国经济体量严重不符。2017年中俄贸易额达到840.71亿美元。但即使在被西方制裁的情况下,同期的俄罗斯与欧盟贸易额也高达2446.7亿美元,中国与欧盟的贸易额更高,达到6444.6亿美元。即便是经济体量不及俄罗斯的越南,2017年对华贸易额也高达1000亿美元。

两国的营商环境不理想。俄罗斯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认为,虽然从俄罗斯方面来说,在中国营商“没有看到任何重大的法律障碍,但大环境还有待改善”。[238]同样,虽然俄罗斯的营商环境排名不断上升,可是,就连俄罗斯本地公司也认为在俄罗斯做生意不轻松。俄罗斯Nafi分析中心与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对1000家大中小型俄罗斯企业负责人的调查显示,88%的企业家认为在俄罗斯做生意难;约30%的人觉得非常难;60%的人不信任政府采取的措施。认为官员没有考虑企业利益;70%的人认为,俄罗斯腐败程度和经济犯罪率很高。而且,“税收过高、行政壁垒、官僚主义和法律频繁变更”。[239]

相互投资不足。2018年上半年,中国对俄罗斯的直接投资从上年同期的42亿美元削减至319亿美元。中国对俄罗斯的非金融类投资少于对哈萨克斯坦投资,也落后于一些欠发达国家,甚至不及巴基斯坦等局势不稳定的国家,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吸引外资总额中仅占7%。俄罗斯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更是微不足道。即便是对莫斯科不断打压的美国,俄罗斯从2016年初到2018年中期也直接投资了13.1亿美元,对一再对莫斯科发难的英国直接投资14.4亿美元[240]

双方均不能完全满足对方的进口“替代”需求。在西方制裁和美国发起贸易战的情况下,中俄贸易、创新和工业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和阻碍。然而,中方不能完全满足俄方对西方现代化技术和大规模投融资的全部“替代”需求。为规避风险,免受牵连,中国商业银行常常拒绝为被列入美国SDN名单(特别指定国民与禁止人员名单)的人提供金融服务,有些未被制裁的人也受到殃及。[241]同样,虽然俄方希望扩大对华能源、农产品和禽肉类供应,但其短期内却满足不了中方减少从美国进口天然气、特别是农产品的巨大缺口。俄罗斯无法在中国大豆市场取代美国人。中国每年购买9000多万吨大豆,而俄罗斯大豆产量总共不到中国从美国进口量——3500万吨的十分之一。[242]对华出口生猪和猪肉也存在问题,非洲猪瘟疫情在俄罗斯已持续好几年,不少国家都严格禁止从俄罗斯购买猪和猪肉。[243]尽管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米勒在圣彼得堡举行的俄罗斯能源峰会上保证,当中俄东线“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建成运营后,俄方除每年向中方供应380亿立方米天然气外,还有能力在冬季用气高峰期向中国增供10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连俄方专家对此也产生质疑。实际上,这条管道现有的气源每年只够对华输送45亿立方米天然气,要填补335亿立方米的巨大缺口,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尚不具备从恰扬达油气田和科维克塔气田开采油气混和体的技术,且不说还要再修建800公里的输气管道。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俄罗斯和欧亚项目处副主任尼古拉科扎诺夫也认为,如果俄罗斯上游部门不实行现代化改造,西伯利亚西部地区的石油产量可能大幅下降。“到2035年,可能会从目前每年3.3亿吨的产量降至1.8亿吨,甚至1.46亿吨”。[244]

大合作项目落地滞后。虽然两国高层确定了不少大合作项目,但是这些项目不是仍在论证,就是由于一方或双方都对方案不感兴趣而束之高阁。对此,俄罗斯专家尖刻地批评说,“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设想只停留在意向和彼此客套层面,脱离实际,提出的切实有效和值得投资项目严重不足”。[245]俄罗斯远东和中国地方政府发表的声明和官方文件常常是没有什么实际内容的表面文章。由于双方在哈尔滨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高铁轨距上找不到折中方案,两国的“滨海”国际运输走廊项目建设久议未决、进展缓慢。北京—莫斯科的高铁项目更是一再改动,虽然已决定先修莫斯科—叶卡捷琳堡线,可后来又压缩至莫斯科—喀山,再后来便成了莫斯科—弗拉基米尔。即便如此,这180公里的线路建设也还是停留在纸面上[246]。由于俄罗斯资金不足和工作效率低下,两国的同江—下列宁斯阔耶大桥俄方段工期一再延误,以致不得不推迟到2019年7月才能交付。

中美贸易战殃及俄罗斯经济。欧盟委员会认为中国经济放缓已成为俄罗斯经济面临的一个挑战。中美贸易战产生的负面效应或使俄罗斯经济下滑2到2.5个百分点,甚至不排除出现负增长的可能[247]。因为,中国经济增速减少一个百分点会连带俄罗斯经济增长放慢0.5个百分点。如果中国经济增速长期放缓,还有可能使“俄罗斯经济陷入新的衰退”。[248]

另外,两国的贸易结构过于单一。虽然近年来机电产品在中俄贸易中的比例有所增加,但在俄罗斯对华出口产品中仍有77%为矿产品,9%为木材和纸制品,机械和设备占比不到3%。而且,对华武器出口已达俄罗斯出口总量的近15%,中国对俄罗斯军事装备的需求几近峰值。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承认,如今,俄罗斯已没有什么商品可以突然大幅增加对华供给,双边贸易“不会出现飞跃式”发展。两国关系中的物质基础落后于政治关系水平的局面不会很快改观。[249]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长马克西姆奥列什金也认为,由于原料价格上涨已触及天花板,两国提出的下阶段2000亿美元的贸易额目标更难达到。[250]

结 语

尽管国际地缘博弈和国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两国互利合作中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但中俄关系发展顺应时代潮流和两国人民共同愿望。中国仍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市场,发展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何况,中国发展拥有足够韧性和巨大潜力,并已在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经济长期向好态势不会改变。虽然俄罗斯必须下大力气来应对欧美的一再制裁,但梅德韦杰夫总理坚称,俄罗斯经济能挺住,“确信不会发生任何危机”。[251]欧盟委员会的最新经济预测显示,随着俄罗斯的税收政策和结构性改革启动,其“形势很可能会继续改观,经济正逐步复苏”,2019年和2020年的GDP会有16%和18%的增长。[252]中俄两国民众对对方的经济发展前景也看好,《2018中俄关系民意调查报告》显示,84.9%的俄罗斯受访者对于中国的经济前景感到“乐观”,对俄罗斯经济前景感到“乐观”的中国受访者比例也达到了81%。[253]

至于两国关系尚存的问题,中俄领导人已经商定,双方“都会从两国关系的特殊性出发,通过对接双方利益,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254]至于有关中国金融机构因美国和欧盟制裁不愿让俄方企业参与银行业务问题,俄方已表示“不能怪中国人关心自己的利益”,双方已在积极“寻找解决办法”。[255]虽然俄罗斯国内在对华出售先进武器上的质疑声音没有停止,但普京总统在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的年会上明确表示,在不损害自身安全前提下,俄罗斯对中国不光出售武器,还愿对华转让自己的技术。[256]

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在年内收官会晤中重申,两国将继续保持年度的元首互访传统,密切在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内的协调,推动各方坚定维护多边主义,为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努力。中俄总理在临近年底的定期会晤期间一致表示,双方将共同努力消除两国间的贸易壁垒残余,为对方企业营创更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推动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尽早生效,本着务实原则启动商谈欧亚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在欧亚地区建立全面、高水平、向其他经济体开放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安排奠定基础。[257]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进行了就任国家主席以来对俄罗斯的第八次访问,并与普京总统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俄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两国完全能够凭借日益增强的国力和抗风险能力应对任何外部压力和国内经济形势的挑战,不断推动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百年变局”下的中俄关系[258]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秩序和国际格局发生深刻调整和变化。以中俄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崛起,世界多极化势头强劲。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发达经济体影响力日渐式微,民粹主义沉渣泛起,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全球化进程受到严重干扰,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风险和挑战增多。面对前所未有的嬗变局势,值此中俄建交70周年重要节点,中俄元首不失时机地将两国关系提升到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高度。两国背靠背、守望相助,共同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坚定不移推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必将造福于两国民众和世界人民。中俄关系虽然面临诸多内部和外部严峻挑战,但已然成熟并充满韧劲。

“二战”结束后,世界秩序和战略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在成立之初只有不到50个主权国家加入的联合国,如今已有近200个成员国。全球的“南升北降”“东升西降”力量对比日趋明显。中俄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不断壮大,西方的整体“色彩”日渐黯淡。欧洲债务危机余波未平,难民问题接踵来袭,民粹主义蠢蠢欲动,新老欧洲矛盾迭起,英国脱欧一波三折,导致“黑天鹅”事件频发。昔日“冒险家乐园”的美国风光不再,“9·11”事件和次贷危机成为美国时代的拐点,国内保守势力的焦虑和危机感不断加剧。这一届美国政府的霸凌和保护主义色彩更加突出,不断退出国际和地区多边机制,导致现有国际秩序摇摇欲坠。随着反恐不再是美国的第一要务,中美之间“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的矛盾被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某些政客共同视为对美国地位的挑战,再次引发中美关系发生“质”变的争论。受涉嫌“通俄门”事件影响,特朗普团队的对俄政策被美国两党绑架,以致俄美关系临近转圜又突发逆转,两国关系非但没有缓和,反而更加恶化。面对纷繁复杂的地缘形势,如何应对变局、营造各自和平发展的环境,成为摆在中俄面前的严峻课题。

一、中俄关系的背景

冷战结束后,世界秩序和国际关系的演变进程没有戛然而止。美国一超独霸、单边主义横行,继续谋求单方面的绝对战略优势,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面临严峻挑战。21世纪以来,以美欧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在军事、政治、经济和科技等方面保持巨大优势,但其影响已经开始走向衰落。与此相反,作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中俄风景独好,中俄关系逆势发展并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压舱石和稳定器。这使西方一些政客因对世界权力重心东移而产生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感急剧上升,尤其是在反恐已经不再是美国头等要务后,特朗普政府不顾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一改美国一贯倡导并维护的以契约、规则和制度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做法,接连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巴黎气候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伊朗核协议以及美苏(俄)中导条约等国际多边机制和协议,以及影响国际战略稳定的条约,甚至扬言要退出世贸组织和联合国,给现有世界政治经济秩序造成巨大冲击,带来了极大不确定性。

(一)国际力量发生有利于新兴经济体的变化

21世纪初,“9·11”事件和次贷危机给冷战结束后的美国造成了重大打击。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都开始出现衰退迹象。无论是小布什政府还是奥巴马政府都没能扭转美国对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迅速下滑的颓势。特朗普上台以来,喜怒无常、朝令夕改,加之党争纷沓、相互倾轧,导致白宫创下史上“政府关门”时间最长的纪录。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著名节目主持人法里德·扎卡里亚公开表示,人们已对特朗普“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地位上胡乱动用霸权并滥用权力的种种方式感到震惊”,“美国的霸权已经结束”[259]。欧洲也不再是人们往日趋之若鹜的美好世界,英国脱欧使本就矛盾重重的欧盟雪上加霜。相反,以中俄为代表的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实力持续走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全球经济增长重心开始从发达国家转向新兴市场,世界秩序进入从美国主导的一极体系转向多极体系的重构期。在过去10多年里,包括新兴经济体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到2035年,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或达60%,在全球贸易和跨境投资中的比重将相应大幅上升[260]。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不但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是全球GDP超过10万亿美元的第二个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提高至近30%。对此,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也无不感叹,完全想象不到这么多年中国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是一个超越人类极限的梦想,也彰显了人类精神的巨大胜利。”[261]与此同时,自2000年以来,俄罗斯经济连续9年保持增长,年均增速达7%左右。即便在美欧制裁情况下,2016年俄罗斯的平均家庭收入仍达到10344美元,比2000年的2935美元多出3倍以上。2018年俄罗斯预算盈余达到其GDP的2.5%,为近7年来首次。俄罗斯央行黄金储备突破2000吨,在全球储备总量中占比高达18%。

(二)中美关系进入“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冲突期

出于争霸世界的需要,尼克松在1972年主动开启对华开放大门,推动美国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然而,美国历届政府都没有放弃遏制中国崛起的政策。苏联解体后,美国遂将中国作为“和平演变”的下一个主要目标,不遗余力地强化对华围堵战略并利用所谓的“与台湾关系法”牵制中国统一大业。“9·11”事件和次贷危机打乱了美国全球战略,出于反恐和复苏经济的实际需要,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都暂时淡化了对中国是否会成为美国主要战略竞争对手的忧虑,对华采取了“接触”多于“遏制”的政策,为中美关系赢得了一段相对平稳的发展期。然而,在奥巴马政府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后,美国对华政策中的“遏制”力度开始加大,不断在中国周边排兵布阵,导致中国地缘环境急剧恶化。特朗普上台后,在“美国优先”和“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施政背景下,中美之间既有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显现。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内的保守势力在对华认知和政策上保持空前一致,妄称中国对美国国家安全及其主导的全球秩序构成严峻挑战和威胁,不断从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全维度加大对华战略打压力度,并将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更名为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以强化印太战略,将中美关系几近推入谷底。

(三)俄美关系“症结”越拉越紧

冷战结束后,美国并没有放弃遏制俄罗斯的政策,仍变本加厉地继续向后苏联空间渗透,在独联体国家接连策动“颜色革命”、建立亲美政权,打造反俄前哨,瓦解和剥离前苏联地区国家与俄罗斯的传统关系,企图将俄罗斯的战略生存空间压缩到其本土,使之沦为二流国家,永远不能东山再起。在美国一些精英看来,改制后的俄罗斯理应按冷战结束后美国为它撰写的脚本,“成为民主国家并按美国为它指定的位置在欧洲就座”。在完成这一切之前,“美国将继续通过制裁和其他措施向俄罗斯施加巨大压力”。[262]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叶利钦执政初期奉行全面“西倾”的对外方针,还是普京入主克里姆林宫后不断向美国释放善意,支持小布什政府发动对阿富汗的反恐战争,抑或是两人在后期都推行了对美国及其西方势力的抗争路线,都没能彻底走出俄美关系时好时坏的怪圈。在美国推动下,1999年北约将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一并收入麾下,其战略防御前沿向东推进650—750公里,使俄罗斯受到“兵临城下”的严重威胁。2004年4月,北约示威般地将中东欧地区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以及波罗的海的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等7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和原苏东集团国家一并纳入囊中,致使俄罗斯不仅失去对波罗的海出海口控制,甚至退回到欧亚大陆东北部“原料和产品产地与运输线相距数千里”的原点[263]。2005年3月,继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爆发“颜色革命”后,美国等西方势力又在吉尔吉斯斯坦策动“街头革命”,导致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四面楚歌、危机四伏。小布什政府不顾俄罗斯的强烈反对,一意孤行退出《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加紧研发和部署导弹防御网络,旨在进一步削弱俄罗斯战略和战术打击能力。尽管奥巴马上台后试图通过缓和对俄关系,进而带动与俄罗斯在诸如尽快签署新的《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等方面的合作,但由于美俄战略利益相悖、价值观迥异,在一些国际与地区重大问题上分歧严重,使两国关系“重启”虚多实少、效果不彰。虽然特朗普在当选总统前后都一再声称要扭转美俄关系的低迷状况,但由于共和党和民主党派系掣肘,俄美关系非但未能转圜,反倒促其不断加剧对俄的遏制和制裁,使两国关系出现自冷战结束以来最糟糕局面。

(四)中俄来自地缘环境和经济下行的压力不断上升

自奥巴马政府宣布“重返亚太”,并宣称在2020年前将60%部署在海外的空军和海军力量调往亚太地区以来,中俄两国的外部发展环境和各自国内经济形势的压力持续加大。2014年,在美欧对俄罗斯轮番制裁的同时,中国遭到西方势力新一轮战略打压。美国支持其盟国及有关国家频频制造事端,导致中国周边地缘形势异常严峻。2015年,美国国防部情报局局长文森特·斯图尔特公开鼓噪,俄罗斯和中国是关乎美国生存的最大潜在威胁。美国国防部的新版《国家军事战略》大肆渲染所谓的中俄威胁,妄称中国在南海的行动加剧了亚太地区紧张气氛,指责俄罗斯偏好用武力手段实现国家目的。2017年以来,美国同时打压中俄的频次明显增多,特朗普政府的首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声称中俄是美国面临的首要挑战。2018年美国《国防战略报告》摘要进一步强调,美国安全环境发生变化,大国竞争取代恐怖主义并成为美国国家安全主要关注点,中俄等国对美国构成主要挑战。[264]美国国防部《核态势评估报告》对2010年奥巴马政府的评估报告作了修正,将俄罗斯、中国和朝鲜视为主要核威胁来源。美国某些政客更是煽风点火,妄称近年来“北京和莫斯科关系的深化程度已超出观察家几年前的预期。两国采取一致行动完全可能对美国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害,即使它们从未结成联盟”。他们认为,俄罗斯和中国的非军事合作也会削弱美国,甚至威胁到美国民众的生活方式。[265]

为牵制中国,美国及其盟国不断在中国周边网罗盟友,编织反华小圈子,蓄意制造事端。美军“卡尔·文森”号核动力航母战斗群,“拉森”号、“霍珀”号、“马斯廷”号、“迪凯特”号等导弹驱逐舰,B–52战略轰炸机和海军EP–3侦察机等,频频闯入中国南沙岛礁临近海域炫耀武力。美国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一再批准对台军售案,签署旨在鼓励美台官员互访的所谓“台湾旅行法”,接连不断派遣驱逐舰和巡洋舰等大型舰只穿越台湾海峡,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

为保持对俄罗斯的高压态势,美国和北约先后向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增派4000人的兵力,并拟再向波兰增派1000人的兵力,其侦察机和舰只不断在俄罗斯边界及位于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海军集群驻地附近出没,导致双方战机和战舰频频发生几近碰撞的险情。美国及北约高调举行由14个成员国外加芬兰和瑞典参加的应对俄罗斯可能进犯的大规模军演,“旨在打破俄军与北约军队责任区交接地带的现有平衡”。[266]2019年初以来,美国国防部开始制定耗资约1350亿美元,专门针对所谓来自中俄威胁的新作战方案,旨在“秘密侵入”敌方(中俄)纵深地带,攻其薄弱部位[267]

随着特朗普政府单方面挑起对华贸易摩擦和西方持续升级对俄制裁,中俄各自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骤然上升,俄罗斯经济复苏面对的挑战异常严峻,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更加艰巨。2014年底至2015年初,俄罗斯卢布一路暴跌,经济金融形势严重恶化,包括俄罗斯外贸银行等27家银行不得不申请国家救助。惠誉、标普和穆迪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接连将俄罗斯长期主权信用等级降至“BBB-”和“BB+”垃圾级,评级展望为负面。为解决民生问题,俄罗斯不得不将包括总统在内的所有公职人员月薪削减10%。2016年,俄罗斯GDP在上年下降基础上又下滑0.2%。为缓解财政窘况,俄罗斯不得不将国防开支和筹备2018年世界杯足球赛的开支分别削减5%和60亿卢布,以出售国有的俄罗斯石油公司19.5%的股份来换得110亿美元资金应急。2018年,俄罗斯经济增幅继续受阻:其GDP在一季度同比增长1.3%,二季度虽回升到1.9%,可三季度又下降至1.3%,四季度增长2.7%,但经济年化增幅仅为0.5%,低于政府和央行预期,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比2013年下降8.3%。2019年5月,俄罗斯制造业PMI指数从上月的51.8降至49.8;6月,加工业PMI指数降至48.6,继续沿荣枯线下行。由于无利可图,美国福特公司决定结束在俄罗斯境内的业务,退出该国市场。为此,世界银行认为,即便欧美制裁结束,俄罗斯的经济前景依旧暗淡,要彻底摆脱经济危机至少要10至15年。[268]俄罗斯联邦政府预测其经济增长减速会持续20年,GDP年增幅在最好的情况下也只能约为2%。[269]自2011年以来,尽管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上升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也面临一定下行压力,[270]经济增速开始放缓。

二、中俄关系的定位

中俄关系的定位是根据各自国内发展进程和国际及地区形势演进不断调整变化的,但不管如何调整,两国都始终坚持发展两国关系不针对第三方和不结盟的原则。尽管如此,自1996年两国将双边关系确定为面向21世纪的平等互信“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有关中俄关系到底是“权宜之婚”还是会重走“结盟”之路的议论一直不绝于耳。尤其在中俄战略生存环境恶化,双方不约而同地加大战略协作力度时,有关国家和人士常常做出“中俄结盟”的错误猜疑。但实际上,中俄关系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新型国家关系模式。

(一)中俄没有与西方为敌的政策

从对外关系维度看,西方中心主义一直是俄罗斯外交的主要优先方向,而发展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也始终是中俄对外政策的主轴。虽然两国都将发展与对方的关系作为各自对外关系的“优先方向之一”,但双方都把对美国的关系置于重要位置。俄罗斯前驻外大使鲍里斯·皮亚德舍夫认为,两国伙伴关系只是为了补充,而不是取代各自与美国和欧洲的关系。[271]

中国始终把维系与美国的良好关系作为稳定外交全局的关键所在。实现中美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272]中国的振兴与发展离不开西方的现代化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离不开稳定与和平的外部环境。无论是从对外政策上,还是国内需要上,中国都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去挑战甚至颠覆当今国际体系和秩序的基本框架。1996年,中国同俄罗斯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后,1997年,江泽民在访问华盛顿期间也提出建议,中美应按“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提法发展,这与俄中正式文件中的提法并没有太大区别。[273]2010年5月,中国首次提出与美国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2013年6月,中美元首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期间,确认了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因为,只有不与西方发生争端,“才能扫清实现中国梦这一长期战略道路上的外部障碍”。[274]即使是在美国对华发起贸易摩擦的情况下,2018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仍增加到6598.5亿美元,同比增长3.9%,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400亿美元。

尽管对华关系极为重要,但致力于国家复兴、重回西方文明世界的俄罗斯,始终在寻求与美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甚至是“战略伙伴关系”。[275] 2003年10月,普京在卡塔尔半岛电台发表谈话时强调,莫斯科和华盛顿有着保障世界战略稳定和人类安全的共同任务。因此,俄罗斯和美国结成战略伙伴关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俄罗斯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谢尔盖·卡拉加诺夫认为,俄美如果消除地缘政治偏见,两个最强大的军事大国的联合军事行动将是对付任何潜在侵略者最好的遏制因素。[276]即便在美国与俄罗斯关系恶化的情况下,普京等核心领导层也没有放弃改善与美国关系,即与其发展正常国家关系的努力。普京在接受美国福克斯新闻频道的采访时呼吁,美国国内的政治博弈不能让俄美关系成为“人质”。俄美应停止相互争斗,齐心协力面对共同困难。[277] 2018年10月,普京在瓦尔代论坛上表示,特朗普总统愿意倾听他的意见,而并非像一些美国媒体所说的完全不听劝告的人,这位美国领导人正致力于恢复良好的美俄关系。[278]有人士甚至认为,一旦制裁解除,俄罗斯更倾向于瞄准欧洲而非东方国家。[279]

(二)中俄两国坚持结伴不结盟

有人士认为,“俄罗斯和中国的联合反制措施会让美国人冷静下来”。[280]这些人断言,不单是20世纪50年代的苏中联盟曾令西方提心吊胆,如今的俄罗斯核力量、科技和资源潜力与中国经济结合起来也足可推翻美国秩序并将世界格局拉向有利于自己的一边。[281]美国军事专家声称,俄罗斯和中国在未来战争中“无法一对一与美国匹敌,可它们的合力无疑会给这个超级大国制造严重麻烦”。[282]然而,国与国的结盟已不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在中苏关系史中,双方结盟没能确保两国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相反,“政治上的尖锐对立客观上却使两个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必要合作中断近30年”。[283]为此,1994年9月,中俄在《联合声明》中郑重宣布,两国决心发展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既不结盟,也不针对第三国。这也是中俄发展双边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2001年7月,双方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不同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摒弃了不结盟即对抗的冷战思维模式。然而,随着国际形势急剧演变和中俄不断提升战略协作水平,国际社会乃至中俄两国国内的部分人士对中俄是否会始终坚持不结盟立场再次产生质疑。在这些人看来,中俄不结盟不过是双方在具体情况下的某个时间段做出的表态。在如今美国新军事战略已将中俄视为自己主要对手的情况下,不排除“或迫使莫斯科和北京将其作为考虑军事政治结盟的因素”。[284]有的人士甚至认为,中国坚持不搞军事政治同盟的原则并“不是任何情况下不容变更的教条”,“如果美国真的转向武力压制,这个封印就会解除”。[285]中国有学者表示,目前出现新大国结盟概率较小,但十年后国际格局很有可能出现质变,届时中俄结盟概率将提高。[286]也就是说,中俄是否结盟取决于美国给两国的压力有多大。然而,结盟无疑是冷战和集团政治的产物,历史经验和教训使双方清醒地认识到,中俄结盟不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俄结盟虽然可以成为应对美国压力的有效工具,但这个联盟将被视为攻击性和挑衅的行动,而非防御性反应。[287]这“不啻为向美国发出两国欲对其展开全线对抗信号”,[288]给西方政客提供中俄是西方威胁的口实,加剧国际地缘形势恶化,影响两国对西方的整体战略推进。中俄在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恰恰都不希望一纸盟约影响各自对外交往的更大空间,而是希望建立一种既能“背靠背”守望相助,又能感到相对自由舒适的关系。“中国对20世纪50年代末产生的国家利益被莫斯科破坏的感觉似乎是与俄罗斯牢固地缘政治、意识形态和军事联盟瓦解的主要原因。”[289]2019年,中俄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向外界发出两国将继续致力于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秩序的强音,但“中俄携手维护全球战略稳定,不是为了一己私利,更不是走结盟对抗第三方的老路”。[290]

(三)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20世纪80年代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时,双方即达成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基础上发展两国关系的共识。苏联解体后,中俄继续强调的上述原则是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的基础。1992年12月,双方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中重申,两国将按照《联合国宪章》,本着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及其他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来发展双边的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1994年9月,双方在《联合声明》中首次确认“两国已具有新型的建设性伙伴关系”。2001年7月,双方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成为两国不以意识形态为标准建立面向21世纪新型国家关系的重要基石。俄罗斯前驻华大使罗高寿表示,俄中“两国关系经历半个世纪以来的坎坷道路”,终于“找到了一种能够以最佳方式考虑到现在和未来两国国家利益的合作方式”。[291]中俄历史和文化不同,思维方式存在差异,但共同的利益和使命将两国的命运连在一起。在西方世界普遍担心所谓“文明冲突”会影响世界“和谐”秩序的背景下,中俄这两个不同文明的毗邻大国友好相处本身就证明,只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本着尊重对方主权和领土完整、互谅互让、求同存异、互利共赢的精神,“大国间、核国间、邻国间、东西方间、南北方间、不同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国家间建立和谐关系是完全可能的”。[292]2017年7月,双方在《关于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进一步强调,中俄开创性建立新型国家关系的基础是相互尊重、平等信任,其核心价值是相互支持,目标是两国人民共同繁荣。中俄在国与国交往中提出了全新的思维和理念,为冷战后的国际关系体系创建了一种全新的国家关系模式。两国创建的新型大国关系模式,打破了西方对大国关系的传统理念,也为不同历史、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间建立平等互利的关系提供了有益借鉴。

(四)面向新时代的守望相助

根据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中俄元首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对两国关系再定位,确立了面向新时代“守望相助、深度融通、开拓创新、普惠共赢”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相互给予对方走自身发展道路和维护本国核心利益方面更加坚定有力的战略支持;强调要体现双方作为世界大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使命和担当精神,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推进全球治理改革,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双方进一步强调两国发展关系不针对第三方,不结盟、不对抗。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赋予中俄关系新定位和新内涵,既是历史的传承,也是时代的召唤,既是双方的选择,也是各方的期盼,具有特殊重要意义[293]

三、中俄关系的发展

在顶层设计的战略引领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协调下,中俄两国关系迅速进入稳步发展期。21世纪以来,中俄关系快速发展,两国不断深化和丰富务实合作内涵,持续提升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水平,不断扩大各领域合作,日益加深两国世代友好的民意基础。

(一)不断实现双边关系的跨越式发展

苏联解体后,两国顺利实现从中苏关系到中俄关系的平稳过渡。1991年,双方确认了俄罗斯继承苏联与中国的外交关系。1992年,中俄宣布相互视为友好国家。1996年,两国将双边关系提高到“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到5年的时间,中俄关系顺利实现“三连跳”。进入21世纪,中俄关系更是一年一个台阶,几年一个发展阶段,进入两国关系快速发展期。2001年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两国关系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面对共同安全风险和挑战上升以及中俄关系发展的实际情况,两国元首在2011年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失时机地提升至“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在2014年宣布进入“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2015年和2017年,两国签署《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和《关于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中俄元首将两国关系提升至“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更高层次。短短八年时间里,中俄关系又成功实现“几连跳”,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显著表明两国关系更加牢固、富有韧性。

(二)持续提升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水平

首先,政治互信不断加深。1992年12月,中俄双方在《关于中俄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中承诺,两国互视友好国家,相互不参加任何针对对方的军事政治同盟,不同第三国缔结任何损害另一方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的条约或协定,相互不以任何方式,包括不利用同对方接壤的第三国领土、领水和领空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即使是在“9·11”后俄美关系空前拉近之时,普京也认为,无论从政治互信,还是经济合作层面,俄中关系都从未达到如此高的水平。“就俄中合作性质而言,要高于俄罗斯同美国关系。”[294]而在特朗普政府上台后试图通过解除制裁换取俄罗斯高层“理解”美国对中国的牵制政策时,俄方也始终“拒绝与美方背后谈论有关中国问题”。[295]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明确表示,虽然特朗普的竞选口号及其承诺有可能变为切实政策,但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俄罗斯而言,中俄两国关系都是政治方程式中的常数,不是变化不定的。[296]普京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着重指出,“中国的核力量发展水平远低于俄美……当今主要的核大国是俄美。因此,我们两国应首先缔结条约。我不认为中国将来会产生任何威胁。我很难想象这一点”。[297]同样,在美国等西方政客鼓动建立“中美两国集团”时,中国没有理睬“中美共治”问题。2019年6月,中俄两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宣布,将进一步开展相关领域的互信合作。

其次,战略协作水平不断提升。1997年4月,中俄两国首次以联合声明方式就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阐述共同立场,双方将本着伙伴关系努力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强调独联体是欧亚地区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21世纪以来国际地缘形势的急剧变化,中俄“抱团取暖”的需求愈加强烈,两国相扶相助、战略协调与配合更趋紧密。中俄两国不断阐述对一些相互重大关切、全球和地区战略稳定与安全问题的观点,在国际事务上相互协调。中俄认为美国在欧洲和亚太地区部署“岸基宙斯盾系统”和“萨德”系统与导弹扩散领域面临的实际挑战和威胁毫不相干,其真实目的是谋求本国及其盟国单方面的军事和安全优势,这将对俄罗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安全,对美国及盟友的自身安全和全球战略稳定造成最严重的消极后果。2017年7月,中俄双方在《关于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强调,两国将全面加强国际领域战略协作,在外交工作中优先重视彼此就国际问题进行沟通,就各自重大政策和行动加强协调,深化各自外交部门、驻对方国家使领馆、各自驻第三国外交代表机构之间的合作。

再次,两国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俄方支持中国统一大业,反对一切有关“台独”的言行;中方认为车臣问题纯系俄罗斯联邦内政,支持俄罗斯中央政府为打击恐怖分裂势力而采取的行动。两国在捍卫二战历史真相问题上也彼此策应,都“不接受破坏‘二战’后形成的国际安全架构、损害战略稳定以及用某些规则暗中替换包括《联合国宪章》在内的国际法准则的企图”。[298]在西方普遍唱衰俄罗斯企业时,中国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给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本、外币信用等级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信用等级“AAA”和“A-”的评级和稳定评级展望。同样,正值美国等西方势力煽风点火,企图扩大中国南海问题事态之际,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公开表态,俄罗斯主张中国南海、东海或其他海域的任何争端都“应在没有外部势力干预前提下找到各方均满意的解决方案。我们不认为将这些争端国际化是有益之举”。[299]在特朗普政府不择手段伙同盟国封杀华为之时,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再次表示,华盛顿授意加拿大拘捕中国华为公司高管孟晚舟事件无疑是美国“非常傲慢”的大国政治又一例证,“这甚至引起美国最亲密盟友的排斥。应该到此为止了”。[300]普京认为,美国制裁封杀华为的事例表明,“在当今世界非市场的竞争手段频频被使用”。[301]双方在各自国家发展战略上相互支持。中方视俄罗斯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伙伴,俄罗斯可以在这一倡议中发挥独特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始终对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一体化进程和大欧亚伙伴关系计划持支持立场。在双方遭遇西方冷遇或抵制情况下,两国元首相互出席对方举办的大型主场外交活动并发表主旨演讲。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中俄两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宣布:两国将以“守望相助”的更加坚定有力的战略协作姿态,支持对方走符合自身利益的发展道路和维护本国核心利益,保障各自安全、主权和领土完整,携手有效应对各类传统和新型安全威胁与挑战,保持双方在重大国家安全问题上的密切沟通和协调配合。

(三)军事及安全合作不断深入

其一,两国武器贸易、军事和安全合作不断加强。双方从起初的单一武器贸易和两军的礼节性互访逐步发展到军事技术和安全领域的深度合作。2014年以来,俄罗斯对华军售政策出现明显变化,其武器制造商不再拒绝向中国出售最先进的军事装备。[302]中国在俄罗斯武器装备订单中的占比从2013年的5%上升到2018年的14%—15%,中国成为俄罗斯允许出口S–400“凯旋”防空导弹系统的第一个外国客户和已交付苏–35战机的首个国家。双方联合研发重型直升机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其二,中俄联合军演愈加贴近实战。自2005年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中国山东半岛及附近海域举行中俄“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演以来,联合军演成为两国军事领域常态化的合作形式,两军从主要针对非传统安全挑战逐步向应对传统安全威胁拓展,并连续创下一系列联演“首次纪录”。2015年,两国海军在地中海海域和彼得大帝湾海域、克列尔卡沿岸及日本海空域举行代号“海上联合—2015(Ⅰ)”和“海上联合—2015(Ⅱ)”实兵联合演习,双方首次实现火控雷达和声呐等“核心数据共享”。2016年,中俄首次举行“空天安全—2016”首长司令部计算机模拟导弹防御联合演习。中俄“海上联合—2017”军演再度创下多个纪录:两国海军首次在波罗的海水域举行军演;中方首次将海军作战力量投送至波罗的海并首次将最新型战舰–052D型导弹驱逐舰投入两国军演;俄方首次邀请中方进入波罗的海水域和鄂霍次克海举行演习并首次与中方演练对“失事”潜艇救援,俄罗斯海军与外军首次演练此类科目,再次展现两军的超高互信水平。2018年,俄方首次邀请中方派兵参加俄(苏)军40年来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东方”系列战略演习,首次允许非前苏联国家参加这类演习。中俄“海上联合—2019”联合演习首次实现水下互救潜艇艇员和实现舰机联合反潜,首次实现实射导弹武器。所有这些充分表明两国和两军战略互信和军事合作水平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两军海上联合演习的实战化、信息化、规范化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联合军演巩固和完善了两国高度战略互信的军事联演指挥机制,极大地提高了两军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应对能力,为各自国家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科技、经贸、能源、金融及人文合作全面跟进

科技合作深入展开。从2001年起,中俄两国开展了一系列国家层面的科技合作项目。双方制定的首份航天领域(2004—2006年)合作纲要,将探月计划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在连续完成几轮合作计划后,双方提出在实施2018—2022年航天合作大纲基础上,继续拓展并深化两国在航天领域的长期互利合作,包括在运载火箭及发动机、月球与深空探测、对地观测、航天电子元器件、空间碎片监测、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同时,两国联合研制大型客机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双方先后签署研发新一代远程宽体客机备忘录和关于落实联合研发、生产、销售新型远程宽体客机项目合同和政府间协议。两国的互联网技术合作突飞猛进。华为与俄罗斯移动通讯系统公司(MTS)签署发展5G技术合作协议。中俄还决定在2020年和2021年互办“科技创新年”、定期举行创新对话等活动,大力推进两国联合科技创新基金建设和大科学合作,包括中方参与俄方基于超导重离子加速器的离子对撞机装置项目的实施,加强两国科技创新人才交流与合作等。

经贸合作提质增量。2001年两国贸易额首破百亿美元大关,达到106.7亿美元。2007年和2008年中俄贸易额实现两连跳,达到481.65亿美元和568.3亿美元。受金融危机和国际贸易低迷及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等多重因素影响,两国贸易额在2009年和2015年两度大幅下滑。2010年,中俄经贸合作水平重拾升势,双边贸易额回升至554.5亿美元。2014年中俄贸易逆势增长达到创纪录的952.8亿美元。2017年,双方贸易额从2015年的680.7亿美元(俄方统计为635.52亿美元)重新回升至840.71亿美元。2018年,两国贸易额首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创历史纪录的1070.6亿美元。中国连续8年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2019年6月,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美国的制裁对中俄经济关系有影响,但两国能够自主应对,“不论国际经济形势如何,我们两国的贸易额都将不断增长”。[303]

金融合作持续发展。中俄双方金融机构互设,本币结算规模日益扩大。2014年以来,在美欧对俄罗斯持续实施制裁后,俄罗斯希望进一步扩大对华金融合作。在此背景下,俄罗斯首次向资本金低于50亿卢布的中资银行开放并允准其向具有战略意义的公司投资,莫斯科交易所正式开设人民币兑卢布期货交易业务。与此同时,包括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外贸银行和俄罗斯农业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都相继得到中方资金支持。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签署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8150亿卢布的三年期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中国进出口银行与俄罗斯外贸银行签署约20亿美元的等值人民币或卢布贷款协议。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签署建立人民币结算的联合投资基金(总金额680亿元人民币)协议,并与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签署投资期限为15年的总额8.5亿美元合作框架协议。对此,俄罗斯有关人士表示:事实证明,俄罗斯同中国合作得到的益处“是对西方亦步亦趋所得不到的”,[304]“没有与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合作,俄罗斯经济不可能在结构上成为真正发达的经济”。[305]截至2018年底,人民币在俄罗斯央行黄金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接近15%,人民币在两国贸易中的使用比例上升至17%。2019年4月,俄中投资基金、黑龙江省大正集团与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正式启动一项以人民币计价的总价值60亿至70亿元的基金,旨在支持“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和其他有前景领域的合作。6月,中俄双方签署两国过渡到本币结算的政府间协议,今后数年,俄罗斯对华卢布结算的比重可能从目前的10%上升至50%。

能源合作扎实推进。中俄能源合作起步早,但进展一度滞后于其他领域。21世纪以来,两国能源合作奋起直追,石油贸易和上下游合作不断扩大。2005年至2010年,俄方以“石油换贷款”方式对华提供了总计4840万吨石油。自2011年1月中俄原油管道正式运营,2013年12月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签署过境(西线)对华供油政府间协议以来,俄方对华供油稳步增长。随着中俄原油管道二期正式运营,2018年俄方对华出口的石油达到创纪录的7149万吨,俄罗斯连续3年成为中国第一大原油供应国,供应量占中国石油进口的15.47%。中俄两国天然气大规模合作蓄势待发。两国政府和能源公司分别签署总价值4000亿美元的《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和《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并计划于2020年竣工运营。未来30年,俄方每年将向中方供应不少于380亿立方米天然气。双方的西线“阿尔泰”天然气管道合作项目谈判积极推进,从哈巴罗夫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对华供气的第三条天然气管道项目也在磋商之中。中俄亚马尔合作项目的首条液化天然气生产线正式投产,中方每年可从此项目获得400万吨液化天然气。在西方切断俄罗斯大型能源企业资金链的情况下,俄方加大了从中方寻找融资渠道力度并成功获得支持。2019年4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海油与诺瓦泰克公司签署收购北极液化天然气二号项目20%的权益合同。随后,普京在会见俄中能源商务论坛与会者时表示:“能源业是俄中合作最关键、发展最积极的领域之一。”两国元首都“高度重视能源合作问题,对共同倡议和合作项目给予支持”。[306]中俄油气合作迎来历史最好时期。

交通基础设施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地铁技术和标准赢得俄方信赖。2017年,中国铁建成功中标莫斯科地铁第二条环线的第三换乘环线西南段工程,开创俄方首次在地铁建设中引进外国企业施工先河。这也是中国地铁首次带着设备、设计、技术、管理和“中国标准”全产业链挺进欧洲地铁市场的第一个项目。随后,中国铁建先后赢得包括莫斯科地铁西南线项目等其他工程的订单。两国道路和通关便利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俄罗斯联邦政府国际道路运输协定》和《中国—俄罗斯—欧洲快速和高速跨国货运铁路的备忘录》,将中俄国际道路运输开放范围扩大至两国全境并取消对货运线路限制,历史上首次允许两国运输汽车在对方境内自由通行和在任何地点装卸货物,从根本上改变了两国跨境汽车货运不畅的局面。两国跨境铁路、公路大桥和索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江—下列宁斯阔耶跨江铁路大桥和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的黑龙江(阿穆尔河)跨境公路大桥相继成功合龙,为两桥尽快投入运营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两国首条跨境索道——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跨黑龙江(阿穆尔河)索道也正式开工建设。

人文合作有声有色。2006年以来,中俄连续互办“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青年友好交流年”和“媒体交流年”等大型主题年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两国民众的相知相亲,进一步夯实了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由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联合主办的“乐动中俄”大型媒体活动创下参与人数最多纪录,点阅互动突破10亿次,“中俄头条”新闻客户端获得近600万下载量。两国民众对对方的人文地理和历史文化兴趣日渐浓厚。中国赴俄罗斯旅游观光的人数连年攀升。2015年至2017年,前往俄罗斯的中国游客分别增至约112万、128.8万和147万人次。2018年,入境俄罗斯的中国公民人数超过200万人次,中国是俄罗斯第一大入境客源国。同时,中国也成为俄罗斯民众旅游度假的第三大热门目的地,前往中国的俄罗斯游客数量大幅增长:2015年和2016年俄罗斯来华旅游的人数分别达到158.23万人次和118.3万人次,2017年和2018年分别达到230万人次和200余万人次。两国民众对对方语言的兴趣越来越浓厚。2018年有3万名中国学生赴俄罗斯高校深造。近7年来,中国在俄罗斯85座城市就读的学生人数增加了近一倍。同样,有超过1.9万名俄罗斯学生在中国留学。在“汉语热”推动下,俄罗斯教授汉语的中学不断增多,从此前的1.6万所增至2018年的1.9万所。俄罗斯相当一部分学校将中文作为学生基本必读科目并将其考试分数计入总成绩,中文考试已覆盖所有设置汉语课程的中学并成为其国考第五外语。截至2019年,俄罗斯有542所高校文凭被中国承认。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师范大学、远东联邦大学等多所高校都与中国有共同教学大纲。两国计划在2020年将双方的留学交流人数增加到10万。

四、结 语

诚然,同国际关系中的任何一对双边关系一样,中俄关系的发展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中俄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是长期的,两国关系发展始终会面临严峻的地缘环境挑战。但也应看到,如今的国际大环境以及中美俄的自身情况已与冷战时期不同,相互间已有了某种“共生关系”,中俄包括同美国在内的西方仍有足够的对话与合作空间。尽管中俄关系中还有不少尚待解决和完善的方面,两国民众的相互认知还不够充分,两国经济金融合作无论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都与两国高水平的政治安全合作不相符,但所有这些都不过是“发展中的问题”。双方既有意愿,也有能力妥善解决好这些问题。聚焦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俄关系已超越双边范畴,成为维护国际战略平衡与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因素,两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肩负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特殊使命,任何一方都不会以舍弃对方的巨大代价来换取西方的好感。正如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所言,俄中关系发展符合两国人民利益,“我们不想改变,我们的中国朋友也不想改变”。[307]历经70年的风风雨雨,睦邻友好已成为中俄双方深思熟虑的国策,两国关系更加成熟、坚韧。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和坚实的民意支撑下,中俄关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迎来新时代的发展机遇。

中俄关系: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308]

中俄关系是国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在维系国际和地区和平稳定、全球战略平衡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俄关系在2011年由“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后,2014年进入“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2019年中俄元首将双边关系再次提升到“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一更高层次。两国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水平空前提升,军事和科技领域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金融、能源和道路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农业和人文领域合作突飞猛进。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俄继续合作应对。尽管两国关系发展仍面临诸多外部挑战、内部还有进一步完善的方面,但中俄关系发展的内生动力强劲。新形势下,两国将进一步增进政治互信,改善双边贸易结构和投资环境,加强合作项目的前期可行性研究,推动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深入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际格局加速调整、世界形势急剧变化以及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泛起,中俄面临的内外挑战明显增多、战略压力持续加大,两国合作的需求进一步上升,携手应对风险和挑战的战略协作愈加紧密。2019年,两国通过共同庆祝建交70周年系列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双边关系深入发展。中俄元首不失时机地将双边关系提升到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开启了两国关系新篇章。尽管仍面临诸多挑战,但中俄关系已然变得更加稳健、成熟和坚韧。

一、中俄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水平空前提升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国关系对双方的战略价值进一步显现。俄方将中方作为“向东转”重要方向的决心更加坚定,中方将俄方视作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伙伴的信心倍增,双方守望相助的愿望更加强烈。中俄元首以双方建交70周年为契机,频繁会晤,精心规划双边关系发展蓝图,又一次将中俄关系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

(一)俄罗斯主流社会对华认知持续深化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俄罗斯精英阶层和主流媒体普遍对新中国这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天翻地覆变化给予高度评价,称从一个落后且受制于人的国家,逐渐蜕变为全球发展的领军者。“或许,只有在目睹当年画面之后,我们才能最真切理解中国在这70年间创造的奇迹。”[309]中国创造性地发展了苏联政权模式,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使之成为中国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尽管新中国在建立基础工业部门和培养科学工程人才方面曾得到苏联的帮助,但当代中国完全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自己用努力和牺牲换来的。[310]“中国创造性地吸收和发展了我们在苏联时期的经验”,克服了导致苏联解体的那些困难,如今进入了新的发展空间。经过70年的历史性变革,中国在诸多方面已走到整个人类文明的前沿。[311]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久加诺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感慨:“我们国家搞砸的事在中国成功了。”中国做到了苏联没有做到的事情。单凭让7.5亿人脱贫这一件事,就足以在任何历史评判中为中国共产党树立丰碑。[312]至于所谓的中国移民将占领俄罗斯远东的说辞,越来越没有市场。俄罗斯资深专家坦言,现在中国人到俄罗斯打工已没有意义。中国北方的收入与远东地区收入相当,甚至更高。如今,反倒是俄罗斯人去中国找工作了。就连一向对中国抱有偏执态度的俄罗斯安全部门也转变了态度,认为俄罗斯不应担心来自北京的威胁,至少眼下不应该担心。为此,它们正越来越多地与中国合作。[313]

(二)两国互为不可替代的优先合作伙伴

中方视俄方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战略伙伴,俄方将中方作为建立“大欧亚伙伴关系”的重要伙伴和坚定支持者。基于两国关系的重要性,双方都不会置双边关系于不顾,与美国和西方发展针对对方的关系。如今的战略环境已经发生变化,已不是冷战期间美国离间中苏、拉华抑苏的战略环境。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俄都把发展两国关系作为本国外交优先方向。无论西方势力图谋“联俄抑华”或“拉华制俄”,中俄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决心坚定不移。即便在特朗普政府游说俄罗斯政府高层,试图用缓解美俄关系换取其“理解”美国对中国的牵制的情况下,俄方也拒绝与美方在背后谈论有关中国的问题。[314]俄罗斯精英曾明确表示,在俄美关系如此错综复杂的当下,莫斯科无论如何也不会去迎合美国政客臆想的与俄罗斯进行“利益交换”的某些交易。因为“我们无意玩火自焚。首先是因为俄罗斯与中国存在共同利益”。[315]普京甚至表示,俄罗斯与中国已建立具有战略联盟性质的特殊关系,两国成为没有正式白纸黑字规定军政义务联盟实质内容的盟友。在致力于世界秩序改革事业中,两国是没有“兄弟”和“主从”之分、绝对平等和两相情愿的盟友。[316]拉夫罗夫外长更是强调,如今的中俄关系甚至“超越一些正式联盟”。任何想在两国间“打入楔子”、挑拨离间以破坏中俄关系的企图都不会得逞,俄中合作构架牢不可破。[317]

中俄坚定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2019年,两国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再次向世界发出中俄致力于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秩序的强音和坚定决心。

两国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面对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压力,如美国对参与俄罗斯“北溪2号”项目的欧洲企业施压制裁和指责“俄罗斯当局继续限制公民通过自由公正的选举进行和平集会和行使基本权利”,以及2019年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决定禁止俄罗斯在今后四年内参与重大国际体育比赛,中方均给予俄方强有力的策应和支持。2019年12月,在联合国大会就乌克兰、美国和英国等针对俄罗斯提出的“关于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和乌克兰塞瓦斯托波尔市以及黑海和亚速海部分地区军事化的问题”决议草案表决时,中方一改以往在涉及乌克兰危机事件时所持的谨慎做法,坚定地站在俄方一边投了反对票。同样,早在2015年,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就宣称,俄罗斯主张南中国海、东中国海或其他海域的任何争端都“应在没有外部势力干预前提下找到各方均满意的解决方案”。[318]与此同时,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宣布常驻图瓦共和国的达赖驻俄罗斯代表洛桑格勒及其助理洛桑次仁为“不受欢迎的人”,限期离境并不准重返俄罗斯。2019年,俄方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反对台湾在未获得中国同意情况下参与国际组织工作。针对美国欲将中国拉进俄美核裁军的企图,普京总统多次表示,中国的核力量水平远低于俄美,俄美应首先缔结条约。在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插手香港事务、歪曲抹黑新疆人权状况等问题上,俄方均给予中方坚定声援。

双方在各自举办大型国际活动上相互支持。在西方联合抵制、美欧等国领导人拒绝与会情况下,中方除连续多年派高级代表团参加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外,2011年胡锦涛主席还亲自出席这一论坛。2014年,习近平主席打破中国最高领导人不出席境外体育赛事惯例,莅临索契冬奥会开幕式。2019年,习近平主席出席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同样,在西方主要国家质疑“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普京总统连续两次来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俄方还主动提出在担任2020年金砖国家机制轮值主席国期间,努力推进中方早前提出的“金砖+”机制模式。

两国携手共抗新冠疫情。在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最艰难时刻,俄方在自身医疗防护用品尚不十分充裕情况下鼎力相助,及时向中方提供大量医疗援助物资并派专家赴华开展防疫合作与交流,这也是新冠疫情期间来华援助的首个外国防疫专家组。同样,在中国疫情趋缓后,中方也优先向俄方提供大批医用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第一时间向俄方派去有抗疫经历和经验的医疗专家组。同时,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中俄元首三次电话沟通,协调两国开展疫情防控合作。普京一再表示,中国政府为抗击疫情采取了卓有成效的举措,不仅控制了国内疫情,还向遭受疫情的国家及时伸出援手,为保护世界人民健康安全做出重要贡献;强调一些人试图在病毒源头问题上抹黑中方的做法不可接受,中国的抗疫行动是对个别国家挑衅和污名化中国的有力回击;俄方将同中方坚定站在一起,加强抗疫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密切在联合国等框架内沟通配合。习近平主席也反复强调,在抗击疫情特殊时刻,中俄相互支持、守望相助,体现了新时代中俄关系的高水平。中方愿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各国一道,加强国际防疫合作,携手应对共同威胁和挑战,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三)中俄元首引领两国关系再上台阶

中俄元首在重大节日互通电话或互致贺函,延续着年度互访和在多边场合举行双边会晤传统,就两国关系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看法、协调立场。在中俄建交70周年的重要节点,两国元首着眼世界形势变化,顺应两国人民共同愿望,全面总结两国关系发展历史经验,签署并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引领双边关系朝着更高发展目标迈进。此外,双方还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中俄关系的新定位为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指明了方向。新时代中俄关系与过去两国关系相比,无论从深度和广度来说都将是一个质和量的大幅提升,预示着中俄关系和务实合作将在原有基础上加速深化和发展。正如拉夫罗夫外长所说,两国元首宣布俄中关系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们将在所有领域给予对方更多的支持”。[319]

二、务实合作为新时代中俄关系奠定坚实基础

这些年来,中俄各领域合作持续扩大,特别是自2014年以来,两国务实合作迅猛发展,“量”与“质”同步上升,凸显中俄关系发展的强劲内生动力和广阔前景。

(一)军事合作不断深入

双方保持积极参与对方举办的大型军事活动和赛事的传统。中方多次派舰艇编队参加俄罗斯海军节阅兵盛事,而俄罗斯海军除来华访问外,2019年也派舰艇编队参加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式。中方不仅连续参加在俄罗斯举办的“国际军事比赛”,还承担了该赛事2019年8月在中国举办的四项比赛。俄方也派出强大阵容参加在武汉举行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中俄联合军演从只针对非传统安全挑战向同时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过渡。2015年,两国举行的“海上联合—2015”实兵演习首次实现火控雷达和声呐等“核心数据共享”。2016年,在中俄“海上联合—2016”军演期间,两军兵力全程融合编组并动用大量新式装备和信息技术。2018年,俄方首邀中方参加其40年来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东方—2018”战略演习。2019年,在中俄“海上联合—2019”演习期间,两国海军首次实射导弹和首次实现舰机联合反潜,两军海上联演实战化、规范化达到空前水平。同年7月,中俄空军首次在东北亚地区实施联合空中战略巡航,也是两军战机首次编队巡航。9月,中方再度受邀参加俄罗斯“中部—2019”首长司令部战略演习。10月,中国武警部队与俄罗斯国民卫队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市近郊及周边地域实施“合作—2019”联合反恐演练。11月,中俄首次同南非在开普敦附近海域举行海上联演,也是中俄首次在南半球的南非附近水域举行的三国联合演习。

中俄军事技术合作取得重大突破。2015年,中国成为俄罗斯允许出口S–400“凯旋”防空导弹系统的第一个国家和海外订购苏–35多功能战机首个买家。2019年,俄方前所未有地着手帮助中方建立涵盖天基组成部分的导弹预警系统。这彰显两国、两军战略互信和军事合作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20年,双方积极落实2020—2021年军事合作计划,俄方继续向中方提供S–400“凯旋”防空导弹系统中的其他部件,双方积极筹备签署联合研制重型直升机项目合同的相关事宜。

(二)经贸金融和科技合作稳步推进

第一,经济和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两国投资合作委员会确定的73个双边合作重点项目已有11个完成,15个正在落实中。2019年,双方先后签署两国过渡到本币结算和支付的政府间协议、《中俄会计准则合作备忘录》《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与俄罗斯联邦财政部财政研究所战略合作协议》《中国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与俄罗斯国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合作备忘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关于编制〈至2024年中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的联合声明》。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开采股份有限公司(RusGasDobycha)签订价值120亿欧元的波罗的海化工综合体(BCC)项目FEED+EPC总承包合同,也是全球最大的乙烯一体化项目。同年10月,中方还与包括俄方在内的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共同发表《关于2018年5月17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生效的联合声明》,为建设共同经济发展空间、实现“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与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协调发展提供重要法律保障。

第二,贸易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中俄贸易额再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前所未有的1107.57亿美元,中国连续10年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华为公司和小米公司的智能手机分别占到俄罗斯智能手机市场销售份额的28.5%和10.7%。2019年前10个月,中国对俄罗斯汽车出口增长66.4%。同年1—7月,中国对俄罗斯全行业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3%。截至9月,中国对俄罗斯累计投资110亿美元,俄罗斯在华投资10亿美元。[320]

第三,科技合作不断加强。俄罗斯是世界科技大国之一,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方面独具优势。中国在信息通信、卫星导航、无人机、超级计算机等方面逐步走向世界前列。两国发挥各自优势,不断完善各层级科技创新合作机制,科技人员往来交流频繁并在示范快堆、远程宽体客机等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丰硕合作成果。2019年9月,双方签署《关于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共同发起设立中俄联合科技创新基金的投资意向书》,共同承诺向该基金投资10亿美元,着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两国重要经济领域及交叉领域的新技术发展,促进双方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及推广应用。两国2018—2022年太空合作计划顺利实施。同时,双方还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航天局与俄罗斯联邦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关于建立联合月球与深空探测数据中心的合作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航天局与俄罗斯联邦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关于协同实施“嫦娥七号”月球极区探测任务和“月球—资源—1”轨道器任务合作协定》。此外,中国科协与俄罗斯科工联签署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文交流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华为公司与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数字经济科研中心和俄罗斯移动通讯系统公司(MTS)签署发展了5G技术合作协议,中俄的“北斗”和“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工作在稳步进行。

2020—2021年,中俄共同举办“科技创新年”活动。双方将利用各自在资源禀赋上的不同优势,推动两国科技创新合作向更高、更宽领域发展,夯实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物资基础。两国将加强在生物医药、航天、纳米技术、新材料、大科学和数字化等前沿技术领域的合作。双方在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研发合作潜力也十分巨大。虽然突发的新冠疫情延迟和改变了“科技创新年”的某些活动时间和组织形式,但这一主题年活动总体计划仍在有序进行。2019年11月,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为中俄“科技创新年”启动预热举行盛大招待会。12月,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媒体理事会决定,将积极促进两国媒体在5G+4K/8K+AI等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共享技术发展成果,努力构建中俄媒体技术创新共同体。2020年,该媒体理事会将再度发布《中俄民意调查报告》,为两国相关部门决策和学者专家研究中俄关系发展提供更加翔实可靠的数据支撑。12月,普京总统签署总统令,责成相关部门进一步发展对华关系,扩大两国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为2020年中俄“科技创新年”活动拉开序幕。目前,中俄相关部门正密切沟通,加紧制定两国科技创新年的重点任务清单、实施方案等事宜,包括共建月球基地等合作项目都在有条不紊地磋商之中,两国拟于2020年上半年为月球基地发送着陆装置,首批宇航员将于2031年登月。两国还在积极筹划建立月球和深空探测联合数据中心。[321]

(三)交通基础设施和能源合作取得重大进展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取得显著成果。2019年3月,中俄首座跨境铁路界河桥——同江—下列宁斯阔耶铁路桥全线贯通。4月,中国铁建俄罗斯公司与莫斯科工程设计院旗下全资子公司——“工程技术发展管理”开放式股份公司签约莫斯科地铁西南线项目。5月,两国首座跨黑龙江(阿穆尔河)界河公路桥——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大桥成功合龙。7月,中俄首条跨境索道——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跨黑龙江(阿穆尔河)索道正式开工建设。

核能领域合作突飞猛进。2019年3月,中核苏能核电有限公司会同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与俄罗斯原子能建设出口股份有限公司(ASE)签订《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总合同》。6月,中核辽宁核电有限公司、中核苏能核电有限公司会同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与俄罗斯原子能建设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徐大堡核电站3、4号机组总合同》。11月,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与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签订《燃料零部件及运输容器采购合同》和《TVS—2006燃料技转合同》。

油气“两线”合作双双取得重大进展。2010年9月,中俄石油管道竣工并从2011年1月开始向中方输油,从此结束了两国石油贸易长期依赖高成本的铁路运输的状况,走向更加稳定、安全和便捷的管道合作模式。随着2018年1月中俄石油管道二线投入运营,两国石油贸易不断扩大。2019年,俄罗斯对华出口石油仅次于沙特阿拉伯(8332万吨),达到创纪录的7764万吨,比2018年增加9%,成为对华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在受新冠疫情拖累,欧洲需求进一步下降的情况下,2020年前4个月,俄罗斯对华石油出口仍达到360余万吨。[322]两国在“天然气上下游一体化”方面的合作不断加强。2019年4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公司(CNODC)、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CNOOC)分别与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Novatek)签署协议,各自收购由诺瓦泰克公司牵头开发的北极LNG2项目(ArcticLNG2)10%的权益。6月,中石化与诺瓦泰克、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签署有关在华成立合资企业协议,旨在主营液化天然气和天然气销售。12月,横跨两国的能源大动脉——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投产通气。2020年1—2月,俄方向中方输送了价值约1.29亿美元的6.35亿立方米天然气。目前,双方还就经“西伯利亚力量—2”(或经蒙古国)、哈巴罗夫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其他线路对华供气事宜进行积极磋商。

(四)农业、地方和人文合作方兴未艾

农业合作突飞猛进。在中美贸易战胶着、中国中止或减少从美国进口农产品的情况下,中俄对双方的农业互利合作需求同时上升。2019年6月,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农业农村部与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农业部关于深化中俄大豆合作的发展规划》。2019年前10个月,中方从俄方进口的农产品同比增长12.4%。鉴于双方在租赁土地合作上取得的喜人成果,俄方表示将根据《中俄远东地区合作发展规划(2018—2024年)》,再向中方提供1500万亩土地种植大豆,并准备在2025年前,将对华出口的大豆增加至每年370万吨。截至2019年底,中方从俄罗斯累计进口了6.26万吨禽肉(整鸡及内脏)和63.5万吨大豆。2020年2月,中方首次以万吨级货轮从俄罗斯进口了14857吨大豆。

“地方合作交流年”圆满收官。中俄通过举办投资推介会,贸易、工业和农业展览会等上百场活动,极大地激发了两国地方合作热情。2019年,中国投资者已占俄罗斯远东地区外国投资者数量的70%以上,俄罗斯超前发展区建立的近100家中俄联合企业为当地创造1.3万个高科技就业岗位。2019年前9个月,俄罗斯远东地区同中国内地省份的贸易额同比增长17.1%,对华贸易已占其对外贸易的48%。双方还商定增建中国北部地区与俄罗斯中央联邦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与俄罗斯西北联邦区两个地方合作机制,以激发两国地方合作潜力。迄今,两国缔结了140对友好省州和城市关系,俄罗斯有59个联邦主体与中国各省直辖市签有合作协议。

人文合作成果丰硕。2019年,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联合创办的哈工大鲍曼工学院在哈尔滨成立。俄罗斯已有542所高校文凭被中方承认,俄罗斯在华留学生人数突破2万。中国有近4万留学生在俄罗斯就读,同比增加10%以上。加上其他类型学生,两国在对方国家留学人数接近8.5万,2020年有望突破10万。基于对汉语人才需求的上升,2019年汉语首次成为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外语科目。“俄罗斯热”也在中国悄然再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俄罗斯影视剧、赴俄罗斯旅游。2019年,中国公民前往俄罗斯的人数达到225.7万,其中149.3万为旅游观光客,占赴俄罗斯外国游客的29.5%。中国游客在俄罗斯的人均消费高达1000美元。前往中国的俄罗斯公民为93万,同比增长25.7%。两国庆祝建交70周年活动吸引了双方民众的广泛参与。由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俄语版)在全俄广播电视公司新闻频道和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俄语新闻平台同步开播。“乐动中俄”全媒体跨国创意活动创下两国民间交往参与人数新纪录,上线不久的点阅量即突破10亿次,从两国征集到的创意献礼作品超过1800万个。俄罗斯各大电视台播出的《中国的重生》大型纪录片再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和中苏建交的一幅幅珍贵彩色画面,深深地打动了中国广大观众。两国元首共同出席莫斯科动物园熊猫馆开馆仪式,谱写“熊猫外交”新篇章。普京总统就中方提供两只大熊猫开展合作研究表示感谢,称这是中方对俄方及其专家非常尊重和信任的体现。

公共卫生合作成为一大亮点。“大疫”当前,公共卫生领域合作成为中俄双方又一共同需求。俄方在新型药物、医疗器械创新领域有不少成果。中方在医药和医疗器械方面有很多研究项目或新的创新产品。譬如,已经或接近临床应用的无接触式激光釆血仪、激光眼科手术设备(准分子和飞秒激光)、钬激光(肾结石)碎石机,快速尿液检测技术设备以及一些先进的康复治疗辅助器材等。2020年5月,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总编理查德·霍顿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也证实,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医生和科学家已做出了最为杰出的贡献。因为中国有一个非常优秀的科学研究和医务人员群体。中国现在是科学大国,中国的科学发展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现在中国是向《柳叶刀》系列期刊提供研究论文方面的领导者之一。[323]可见,中俄在公共卫生领域,包括疫情防控、疫苗与药物研发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三、新时代中俄关系面临的外部挑战和内部尚需完善的方面

在中俄元首战略引领和两国有识之士积极推动下,中俄关系得以持续快速发展。然而,如同国际关系中任何一对双边关系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一样,特别是在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中俄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异常严峻,两国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需要不断加强的方面。

(一)美国等西方势力对中俄长期实施遏制政策

美国仍把中俄视为其推行全球战略的主要竞争对手和威胁。尽管特朗普政府致力于“美国优先”的收缩政策并不断“退群”,但却丝毫没有放弃编织遏华制俄包围网的政策。虽然美国这届政府将中国视为美国最大竞争对手和主要威胁,但特朗普试图转圜美俄关系的政策已被共和党和民主党内斗绑架,美俄新一轮地缘角逐将愈演愈烈。基于俄美结构性矛盾根深蒂固,美国难以改变对俄罗斯的遏制战略。[324]面对相同的不利战略环境,中俄为了各自的安全和发展,相互战略借重和战略协作将是长期的需要。两国唯有加强战略协作,守望相助,才能化危为机,实现各自民族的伟大复兴。

“大疫”当前,中方应坚定支持俄方在联合国递交的新冠疫情期间取消欧美对其旷日持久的制裁提案等诉求,俄方继续坚决反对个别国家污名化中国、对华追责索赔等无耻行径。中俄可发挥各自掌握的有关信息和地缘优势,共同推动世卫组织联合调查美国在世界各地的生物实验室,倒逼美方在诬陷中国问题上收手。两国不仅在关乎各自核心利益上给予对方道义上的强有力支持,还要在军事和战略安全上密切配合,不断充实联演科目,有效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鉴于美国接连退出反导条约和中导条约的严峻情势,中俄应及早制定应对美国废弃《俄美第三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预案,加强两国在应对美国强化核武库方面的战略协作。在空中联合巡航基础上,中俄还应将这一合作机制逐步扩大至两国海军在相关海域联合巡航,迫使美国等西方鹰派势力对中俄的敌对政策回归理性和现实。

(二)进一步加强中俄民众间深度认知和融通

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要始终以互信为基石,筑牢彼此战略依托。虽然两国政府一直在努力加强双边关系,但两国民众对对方的了解和认知仍不够全面。正如俄罗斯前外长伊戈尔·伊万诺夫指出的,迄今,俄中两国的社会仍对彼此知之甚少,相互了解还常常依据远非客观的西方信息来源。[325]两国中小企业间联系不多,缺乏长远合作目标,甚至不清楚10年后彼此关系会如何,包括靠近中国边境地区的俄罗斯居民没有消除对中国的恐惧和成见,双方的相互理解程度依旧不足以提升双方的合作效率。[326]正因为如此,俄罗斯国内的“中国威胁论”时常泛起。加之中国赴俄罗斯劳务人员中也有一些缺乏环保意识,或以不正当手段与当地人竞争,引起俄方不满,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威胁论”的蔓延。

一些俄国人对本国影响力不自信,转而对中国心存忌惮。俄罗斯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民调显示,仍有三分之一以上(37%)的人相信中国的“劳务”是一种战略“扩张”,近一半的人认为中国对俄罗斯领土完整构成威胁,三分之一的人觉得中国威胁到俄罗斯经济发展。[327]为此,俄罗斯有人提出应对中国投资保持谨慎。在此背景下,尽管俄罗斯高层对中国十分友好,但俄罗斯社会层面对中国的好感度却有所下滑。2018年7月的俄罗斯社会舆论基金会民调显示,俄罗斯民众视中国为友好国家的比例为62%,尽管这一比例并不算低,但相比2015年的77%峰值却直落15%;认为一年来俄中关系恶化的民众增加了10%,从2015年的15%升至25%;认为两国关系改善的民众比例从56%降至45%,下跌11%。俄罗斯圣彼得堡政治基金会会长维诺格拉多夫分析称,这一时期俄罗斯社会对中国好感度的下降可能与俄罗斯人“对中国的嫉妒感”有关。在新冠疫情肆虐的背景下,2020年初以来,俄罗斯人对中国的好感度再度下滑。1月,据列瓦达中心对俄罗斯50个地区137个居民点的1603名18岁以上公民调查显示,虽然受访者对中国好感度比2018年高,但还是从2019年11月的72%下降到65%,对中国持负面态度的人数从18%上升至24%。相反,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对西方好感度却大幅上扬,对美国和欧盟国家持正面态度的受访者从2018年的25%和32%上升到42%和49%,近80%的俄罗斯人对俄罗斯与西方结成伙伴关系和友谊纽带充满信心,67%的受访者认为俄罗斯应将西方视为伙伴,甚至有11%的人觉得西方是朋友,认为西方是竞争对手的人为16%,将西方视为敌人的仅有3%。

同样,中国也有不少人认为,在欧美解除制裁后,俄罗斯外交优先会重向西方特别是欧洲回摆。在能源合作方面,尽管俄方有能力满足中国20%的天然气需求,可中方却不想这样,即不允许任何外国在任何类型产品中占据过高的中国市场份额。

为此,两国应继续大力做好双方民心相通工作。双方可借鉴中苏友好时期两国文化交流的一些成功经验,再现双方中小学乃至高校学生“结对”交往的盛况,从对方多引进一些更能令当今民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现代歌曲、影视和文学作品,将两国民众相知相亲工作做深、做实。针对“中国威胁论”,中方可在做好增信释疑工作同时,加强对中企特别是对国企的管理以及对劳务人员的出国教育,强化“外事无小事”意识,不说有损于中俄关系的话,不做有损于中俄关系的事,避免触碰俄方敏感之处;俄方也可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导向作用,用客观、公正的事实驳斥有损两国互利合作的不实之词,使其没有滋生泛滥的土壤和市场。

(三)进一步改善双边贸易结构和投资环境

中俄双向投资相比各自对欧美投资规模尤显不足,仍有待进一步扩大对方进入本国市场的“准入大门”。俄方业界人士认为,中方对俄罗斯企业在华投资没有给予多少政策倾斜,甚至觉得俄罗斯对中企政策比中方更开放。这在2014年俄罗斯“向东转”后体现得尤为明显,中方并未成为俄罗斯进口替代的重要伙伴,投资合作不是很积极。俄方电商企业协会抱怨,由于中方对俄罗斯包裹的进出口税高达包裹价值的60%,以至于只有传统的大批发商才负担得起,零售商对华出口无利可图。同样,中方业内人士认为,俄方不但没有为中企营商提供专门优惠政策,还对中企在其境内投资设限,抱怨俄方并不想对华出售中方感兴趣的军用和民用技术,即中国人感兴趣的一些东西俄罗斯给不了。[328]况且,俄罗斯在对外经济领域奉行保守或审慎政策,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积极性。加之俄美关系持续走低和中美贸易摩擦前景未卜,都加剧了两国企业对对方市场不确定性的担忧,影响长期投资的战略和布局。而且,俄罗斯还是资源出口型国家,对华出口80%以上是石油、矿石和木材等原料产品。近年来,尽管俄罗斯对华贸易出口结构有所优化,但迄今资源性产品仍占78.51%—84.81%,机械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仅为3.26%—6.94%。未来20年,俄罗斯对华出口结构将变得“更加原始和更加倚重原料”。[329]虽然2020年第一季度中俄贸易额同比增长3.4%,但随着新冠疫情蔓延,世界经济整体下行和能源及原材料价格的断崖式下跌,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的5月合约跌破15美元/桶,这无疑给资源性产品占据多数的中俄贸易额稳增长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如不采取应对措施,不排除再度出现2015年两国贸易额大幅下滑的局面。要完成重新设定的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目标,两国的任务将十分艰巨。

为此,两国政府应责成各自主管部门加紧研究和寻找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双方扩大贸易、提质增量的新路径。可以疫情为契机,加快编制《至2024年中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进程,精准施策,推动俄方再向中方开放一些诸如其领先于世界的高超音速等高科技领域合作,力争启动一两个战略性大项目,提前锁定双边贸易额的增长规模,促使双边贸易和投资增长落实到位。两国还要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以联合研制宽体客机和重型直升机等大型科技合作项目为抓手,逐步扩大创新产业的合作规模。中方可继续鼓励本国企业对俄罗斯非资源领域投资,俄方继续落实好“鼓励非原料非能源出口产品专项国家计划”,努力扩大对华非资源产品出口,使两国贸易在增加“量”的同时,加大提升“质”的力度,逐步使两国贸易和投资走上可持续的市场化轨道。

(四)进一步强化双边项目“具有法律效力”的前期可行性研究

虽然俄罗斯法律法规十分健全,但中俄双方仍有一些合作项目因俄方“单方面原因”被搁置或中途夭折。2019年,中方阿克瓦西伯有限责任公司(AquaSib)与伊尔库茨克市政府签订的从贝加尔湖深处取水、在库尔图克镇建瓶装水厂项目刚一开工,即遭到全俄几十个城市数百万民众联名反对。在时任总理梅德韦杰夫的复验令干预下,地方法院以最初通过的项目环境评估和相关听证会“没有考虑到濒危迁徙鸟类以争议土地为季节性栖息地”和“没有充分考虑珍稀植物分布情况”为由,最终废止了这个已投资2100万美元的项目。两国的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被束之高阁,甚至退回到经济可行性评估原点。双方合作向中国和东南亚出口100架“苏霍伊超级喷气机–100”的项目止步不前。[330]

有鉴于此,双方在确定合作项目时必须进行“不可逆”的前期可行性研究,形成具有惩戒效力和法律约束力的“刚性文件”,尤其是双边大型合作项目,必须由国家担保,以确保合作和投资项目最终落实到位。

结 语

尽管发展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面临诸多挑战,但两国关系发展的内生动力依然强劲,美国少数政客拼凑“抑华反俄联盟”并非易事。当今,欧盟和日韩等美国盟国并非事事追随美国,中俄在国际舞台有足够的战略回旋空间,两国携手为国际社会主持公道、维护世界公平正义,赢得更多国家理解和支持。虽然新冠疫情使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但2020年前3个月中俄贸易却逆势上扬,彰显了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强大内生发展动力。

经过70年风云变幻考验,中俄不仅有应对世界大变局的政治意愿和决心,而且承压和抗打击的能力也明显增强,能够经得起任何复杂国际局势变换的考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两国将以政治、安全、务实合作、人文交流、国际协作为重点领域,深入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和两国人民支持和参与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持续深入发展。

【注释】

[1]该文载在《瞭望》新闻周刊2003年第28期,第53—54页。

[2]《新中国外交辉煌60周年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第153—169页。

[3]1990年6月,俄罗斯联邦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俄罗斯联邦国家主权宣言,宣布收复主权。1994年,俄罗斯联邦通过主权宣言将这一天确定为俄罗斯独立日,又称“俄罗斯日”。

[4]Двуглавый орел смотрит и на восток//Газета Труд из номера 097 за 07 июня 2002 года.

[5]《江泽民访问欧洲五国》,央视网,2001年9月20日,http://www.cctv.com/special/777/2/52073.html。

[6]亚历杭德罗·麦金利:《俄罗斯军事重新崛起》,西班牙埃尔卡诺皇家研究所网站,2009年4月16日。

[7]俄塔社莫斯科2002年6月5日电。

[8]Владимир Путин считает, что уровень российско-китайских отношений в настоящее время "высок как никогда"//РИА Новости. Москва, 24 июня 2002 года.

[9]Владимир Волошин.Китайский гость по высшему разряду//КОМСОМОЛЬСКАЯ ПРАВДА Кыргызстан.Вторник,27 марта 2007 года.

[10]亚历山大·洛马诺夫:《俄中注意力转到另一个方向》,载俄罗斯《新闻时报》2008年8月25日。

[11]Максим Легуенко.Россия устремилась в объятия дракона//Газета Утро.22.06.2009 .

[12]俄塔社莫斯科2009年4月13日电。

[13]Наталья Серова. Большие геополитические маневры//Газета Утро.27.05.2008.

[14]Юрий Савенков. Антикитайский синдром. Россияне оказались лицом к лицу с динамичной наступательной Азией//ЦентрАзия. 3 августа 2003 года .

[15]Александр Ларин.Американский фактор в российско-китайском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м партнерстве//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 6, 2001.

[16]郭橄农:《在俄罗斯签署了流产的宪章》,载英国《泰晤士报》2002年6月8日。

[17]Наталья Серова. Большие геополитические маневры//Газета Утро.27.05.2008.

[18]Константин Лантратов,Марина Ильющенко. Сергей Иванов раскрыл Китаю военную тайну-Российский оборонно-промышленный комплекс не может без него обойтись//Газета "Коммерсантъ"№203от 06.11.2002, стр.3.

[19]Евгений Верлин. Путин и Ху не будут ссориться с Бушем//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28.05.2003.

[20]俄塔社北京2008年7月21日电。

[21]Владимир Волошин.Китайский гость по высшему разряду//КОМСОМОЛЬСКАЯ ПРАВДА Кыргызстан.Вторник, 27 марта 2007 г.

[22]Интервью Чрезвычайного и Полномочного Посла в Китае Игоря Рогачева Российскому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му агентству "Новости"//РИА Новости.22 мая 2003 года .

[23]Евгений Верлин. Путин и Ху не будут ссориться с Бушем//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28.05.2003.

[24]对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米哈伊尔·季塔连科的访谈录:《被挟持的美元》,载俄罗斯《侧面》2009年4月27日。

[25]Андрей Иванов. Владимир Лукин:"Мне нравится великая китайская цивилизация"//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27.05.2008.

[26]俄新社哈巴罗夫斯克2009年5月21日电。

[27]Елена Никольская.Россию ждут десять самых трудных лет//Газета Утро.25.06.2008.

[28]Евгения Обухова.Китайцы спасут Россию//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10.10.2003.

[29]Медведев:на Дальний Восток надо привлекать китайские инвестиции//ВЕСТИ.RU. 21 мая 2009 года.

[30]Медведев:на Дальний Восток надо привлекать китайские инвестиции//ВЕСТИ.RU. 21 мая 2009 года.

[31]该文载在《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0年第1期,第62—67页,被满洲里市人民政府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联袂推出的《中俄(苏)关系史论》收录。

[32]«Нам есть чему поучиться у китайцев»-О том, чем чреват для России рост могущества Поднебесной,газете ВЗГЛЯД рассказал замдиректора Института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РАН//Деловая газета «Взгляд»,15 октября 2009 года.

[33]俄罗斯战略文化基金会网站,2009年10月12日。

[34]俄塔社哈巴罗夫斯克2009年5月21日电。

[35]《胡锦涛主席在纽约会见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中国网,2009年9月24日,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09-09/24/content_18590108.htm。

[36]俄塔社莫斯科2009年11月25日电。

[37]俄塔社北京2009年10月13日电。

[38]Михаил Сергеев.КНР переносит грязные технологии к соседу//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08.10.2009.

[39]Михаил Сергеев.КНР переносит грязные технологии к соседу//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8.10.2009.

[40]俄罗斯前外长安德烈·科济列夫:《您如何看俄中友谊》,载俄罗斯《报纸报》2009年9月14日。

[41]俄罗斯战略文化基金会网站,2009年10月12日。

[42]Россия готова отдать Китаю сырье-Чтобы не потерять территорию//Газете"Московский комсомолец"№25181 от 13 октября 2009 года.

[43]Артур Блинов-Зав. отделом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й политики "Независимой газеты".Сосед, партнер и друг на Востоке//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15.06.2009.

[44]Андрей Резчиков.Премьера в Поднебесной-Владимир Путин заявил о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м характере отношений РФ и Китая, но в Пекине уверены, что сотрудничать можно и продуктивнее//Взгляд. 13 октября 2009 года.

[45]Интервью президента Медведева немецкому журналу «Шпигель»//Комсомольская правда. 7 ноября 2009 года.

[46]Отношения России и Китая выдержали испытание кризисом-Путин//РИА Новости.13 октября 2009 года.

[47]法新社北京2009年10月13日电。

[48]《梅德韦杰夫在俄中建交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09年6月18日,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09-06/18/content_11558146.htm。

[49]该文载在《和平与发展》2011年第2期,第36—42页。

[50]《俄军提高远东战力 剑指中国?》,中评网,2011年2月21日,http://www.crntt.com/crn–webapp/doc/docDetailCreate.jsp?coluid=58&docid=101605175&kindid=1216&mdate=0221091223。

[51]《转型之中的俄对外军事战略与部署》,载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2011年第1期。

[52]Юрий Югов.Пекинская утка-Российский ВМФ выразил намерение вернуться на свою прежнюю базу во Вьетнаме, что должно умерить геополитические аппетиты соседнего Китая//Взгляд.6 октября 2010 года.

[53]Александр Храмчихин. Подъём с колен-Обзор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и в ХХI веке//Частный корреспондент.среда.15 декабря 2010 года.

[54]Андрей Федяшин, политический обозреватель РИА Новости. Пекин-Москва:доверие в трубах должно расти по графику//РИА Новости.17.06.2009.

[55]Юрий Савенков. Антикитайский синдром-Россияне оказались лицом к лицу с динамичной наступательной Азией//Новое время.3 августа 2003 года.

[56]За три года Россия поставит в Китай военную продукцию на $1,3 млрд//Известия.23 ноября 2010 года.

[57]Илья Крамник, военный обозреватель РИА Новости. Пятое поколение по-китайски:чего ждать от восточного соседа//РИА Новости. 29 декабря 2010 года.

[58]Виктория Панфилова.Туркмения соединилась с Китаем//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10.12.2009.

[59]Китай подкармливает нас ядовитыми помидорчиками?-Зачем Россияне добровольно отдают свою землю Китаю?//Газета Еженедельник "Аргументы и Факты" № 9 03/03/2010.

[60]日本《富士产经商报》 2010年2月22日报道。

[61]Павел Быков, Геворг Мирзаян.Прорыв или не прорыв?//ЭКСПЕРТ ОNLINI.27.09.2010.

[62]戴安娜·约翰斯通:《北约:包围俄罗斯盯住中国》,载西班牙《起义报》 2010年11月23日。

[63]Александр Храмчихин. Подъём с колен-Обзор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и в ХХI веке//Частный корреспондент.среда, 15 декабря 2010 года.

[64]《中国寻求与俄罗斯结盟以制衡美国霸权》,伊朗新闻电视台网站,2010年3月23日。

[65]Анастасия Башкатова.В Поднебесной становится жарко-Перегрев китай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и грозит российскому экспорту//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19.04.2010.

[66]Игорь Томберг. Сырьевой акцент юбилейного визита //Фонд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12.10.2009.

[67]俄新社莫斯科2010年8月30日电。

[68]《普京:中国不会占领俄远东》,载新加坡《联合早报》2010年9月7日。

[69]Виктория Панфилова.Туркмения соединилась с Китаем//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10.12.2009.

[70]该文载在《和平与发展》2012年第3期,第29—35页。

[71]《中俄元首举行会晤 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国际在线,2011年6月17日,http://news.cri.cn/gb/27824/2011/06/17/2625s3280122.htm。

[72]贞广贵志:《俄罗斯拟在远东部署新型核潜艇》,载日本《读卖新闻》2011年9月8日。

[73]Владимир Путин:"Быть сильными гарантии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для России"//Российскпя газета-Столичный выпуск №5708(35) от 20.02.2012.

[74]Лариса Савина. Экономика под китайским приглядом-Эксперты опасаются зависимости экономики ДВФО от политических решений Пекина//Газета Известия. 17 февраля 2011 года.

[75]Александр Габуев.Китай и Белоруссия вступили в денежный союз-Белорусские активы могут не достаться России//Газета "Коммерсантъ" №175 от 20.09.2011, стр.8.

[76]Мария Трифонова.Братья по союзу рвут Белоруссию на части//Газета Утро.25.05.2011.

[77]Александр Габуев.Китай заходит с запада//Журнал "Коммерсантъ Власть" №38 от 26.09.2011, стр.48.

[78]俄塔社2011年10月17日电。

[79]Владимир Путин.Россия и меняющийся мир//Московские новости.27/02/2012 .

[80]埃菲社伊斯坦布尔2011年9月2日电。

[81]Владимир Путин.Россия и меняющийся мир//Московские новости.27/02/2012 .

[82]Анисимов Александр. Китай-скрытая сверхдержава//Fоrum.msk.ru.18 сентября 2011 года.

[83]Россия-Китай:визит, открывающий перспективы//ОKО ПЛАНЕТЫ.12-10-2011,

[84]Stерhеn Вlаnk,"Тоwаrd а Nеw Сhinеsе Оrdеr in Аsiа:Russiа's Fаilurе," КНИГОГИД,10.03.2011.

[85]俄塔社2011年10月17日电。

[86]Федор Лукьянов.Китайский ключик-Едва ли не главным содержанием следующего президентства Путина станет выработка модели сосуществования с Пекином на десятилетия//«Газета.Ру».13 октября 2011года.

[87]Китайский истребитель пятого поколения совершил первый полет//Деловая газета «Взгляд».11 января 2011года.

[88]法新社北京2011年10月11日电。

[89]«Эту проблему нельзя вырвать из контекста состоян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Вице-премьер РФ об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связях с Китаем//"Коммерсантъ" от 10.10.2011.

[90]Александр Габуев.Промышленный придаток России-Китай станет партнером РФ по модернизации//Газета "Коммерсантъ" №189 от 10.10.2011, стр.1.

[91]«Эту проблему нельзя вырвать из контекста состоян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Вице-премьер РФ об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связях с Китаем//"Коммерсантъ" от 10.10.2011.

[92]Владимир Путин:"Быть сильными гарантии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для России"//Российскпя газета-Столичный выпуск №5708(35) от 20.02.2012.

[93]该文载在《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5年第4期,第48—56页,系中国知网《中文精品学术期刊外文版数字出版工程》(中英文双语网络版)首批向海外推送的中国专家精品学术论文。

[94]《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3年3月24日,http://www.gov.cn/ldhd/2013-03/24/content_2360829.htm。

[95]《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人民网,2014年5月21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521/c1024-25042790.html。

[96]《APEC授权发布: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新华网,2014年11月9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11/09/c_1113175946.htm。

[97]Шестаков Е.Вышли на трамплин.Россия и Китай нашли основу для воен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ого партнерства//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22.05.2014.

[98]Баев П. Чем опасна для России дружба с Китаем//РБК.22.09.2014.

[99]Шестаков Е. Вышли на трамплин. Россия и Китай нашли основу для воен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ого партнерства//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22.05.2014.

[100]Кашин В-эксперт Центра анализа стратегий и технологий. Санкции мимо цели.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 с КНР позволяет полностью заместить импорт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и технологии с запада//Военно-промышленный курьер.17.09.2014.

[101]《俄罗斯总统普京接受中国媒体联合采访》,新华网,2014年5月19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5/19/c_126515421.ht。

[102]Баев П. Чем опасна для России дружба с Китаем//РБК. 22.09.2014.

[103]《APEC授权发布: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新华网,2014年11月9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11/09/c_1113175946.htm。

[104]Баев П. Чем опасна для России дружба с Китаем//РБК. 22.09.2014.

[105]《俄罗斯总统普京接受中国媒体联合采访》,新华网,2014年5月19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5/19/c_126515421.ht。

[106]《俄罗斯总统普京接受中国媒体联合采访》,新华网,2014年5月19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5/19/c_126515421.ht。

[107]Торговый оборот России и Китая за 10 месяцев вырос на 7-10%//РИА Новости.21 ноября 2014 года .

[108]Носкова Е. Подарок из Азии-Россия и Китая рсширяют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 в высокотехнологичном секторе//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23.09.2014.

[109]Симонов К. Приходите к нам в ''добычу''-Россия и Китай подписали новое газовоесоглашение//Взгляд.13.10.2014.

[110]Симонов К. Приходите к нам в ''добычу''-Россия и Китай подписали новое газовое соглашение//Взгляд.13.10.2014.

[111]《俄罗斯总统普京接受中国媒体联合采访》,新华网,2014年5月19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5/19/c_126515421.ht。

[112]Опрос:россияне позитивно оценивают перспективу отношениий с Китаем//РИА Новости.6 ноября 2014 года .

[113]Баев П. Чем опасна для России дружба с Китаем//РБК. 22.09.2014.

[114]Лукьянов Ф., Логичное партнерство//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21 мая 2014 года .

[115]Храмчихин А. Дружба по-пекински//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16.05.2014.

[116]Константин Симонов:Теперь России придется дружить с Китаем//Ведомости. 23 сентября 2014 года .

[117]Симонов К. Приходите к нам в ''добычу''-Россия и Китай подписали новое газовое соглашение//Взгляд.13.10.2014.

[118]Раксина А.,Идем на восток-Частота российских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контактов с Китаем нарастает с каждым днем//Новые известия. 1 Декабря 2014 года.

[119]Соловьева О. Пекин заявил о рисках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с Москвой-РФ придется органичить движение капитала считают китайцы//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24.11.2014.

[120]Храмчихин А. Дружба по-пекински//Независимаягазета.15.05.2014.

[121]Путинн В. Большая пресс-конференция Владимира Путинна//Сайт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и.18 декабря 2014 года.

[122]《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主持例行记者会》,外交部网站,2014年12月18日,http://www.fmprc.gov.cn/mfa_chn/fyrbt_602243/jzhsl_602247/t1220633.shtml。

[123]Лукьянов Ф. Логичное партнерство//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21.05.2014.

[124]载香港《大公报》2014年5月29日。

[125]该文载在《国际问题研究》2016年第3期,第106—121页,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际贸易研究》2016年第8期收录转载。

[126]《2015年中俄双边贸易总值同比下降27.8%》,新浪财经网,2016年1月13日,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2016-01-13/doc-ifxnkkuv4532805.shtml。

[127]《俄海关统计2015年中俄贸易额下降28.1%》,中国驻俄罗斯联邦经商参处,2016年2月6日,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e/201602/20160201253568.shtml。

[128]Ольга Кувшинова. Россия осталась на второй год.//Ведомости.26 января 2016.

[129]《2015年俄罗斯自非独联体国家进口同比下降36.4%》,商务部网站,2016年1月18日,http://www.mofcom_gov.cn/article/i/jyjl/e201601/20160101236590.shtml。

[130]《俄海关统计2015年中俄贸易额下降28.1%》,商务部网站,2016年2月6日,http://www.youhuodu.com/article/i/jyjl/e/201602/20160201253568.shtml。

[131]《商务部:中俄经贸将迎来恢复性增长》,中国经济导报网,2016年2月10日,http://www.ceh.com.cn/cjpd/2015/10/871517.shtml。

[132]Анасrасия Башкатова. Замедление китайской промьццл-енности утрожает РΦ//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26 Марта 2015 года.

[133]《商务部发布会通报2015年11月份我国商务运行情况》,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6年1月2日,http://www.gov.cn/xinwen/2015-12/17/content_5025142.htm。

[134]《中俄贸易上半年骤降 三成在俄中国商人回撤信号》,经济网,2016年2月10日,http://www.ceweekly.cn/2015/0730/121745.shtml。

[135]Татьяна Едовина. На те же барьеры-Китайские инвесторы не спешат в Росси//Газета "Коммерсантъ"№104 от 17.06.2015, стр. 8.

[136]Семен Михайлов,Алексей Топалов,Владимир Тодоров. Зачем бояться китайцев-Чем дешевые китакйские кредиты опасны для россий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и.//Газету.Ru.18 октября 2014 года.

[137]Ольга Соловьева. Разворот РФ на Воссок за год так и не произошел-Китайские инвесторы ждут утлубления кризиса в России.//Независймая газета.10 Февраля 2016 года.

[138]Андрей Иванов. Москва и Пекин смогли найти взаимо-понимание только в сФере геополитики.//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центр.28 декабря 2015 года.

[139]《海关总署新闻司发言人介绍2015年全年进出口情况》,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6年1月13日,http://www.gov.cn/xinwen/2016-01/13/content_5032553.htm。

[140]《睦邻友好和相互尊重的典范——访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人民网,2016年1月20日,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5/1214/c1002-27923303.html。

[141]Улюкаев:ста6илизация на нефтяном рынке ожидается к концу I квартала.//РИА Новости.16 января 2016 года.

[142]Андрей Иванов. Москва и Пекин смогли найти взаимо-понимание только в сФере геополитики.//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центр.28 Декабря 2015 года.

[143]Иитервью Министра иностранных дел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С.В.Лаврова в прямом эфире радиостанций"Спутник","Эхо Москвы","Говорит Москва"//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иностранных дел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Москва,22 апреля 2015 года.

[144]《中俄携手打造世界经济发展中心——对话俄罗斯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载《参考消息》2015年6月22日。

[145]Жанна Манукян. Посол:поводов для беспокойства изза аренды земель в Забайкалье нет.//РИА Новости.27 июня 2015 года.

[146]Сергеǔ Караганов. Обещание Евразии-Поворот Китая на Западкрайне вытоден России//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 26 Октября 2015 года.

[147]Геворг Мирзаян. Москва интегрируется в китайский план.//Ехреrt Оnlinе.9 Мая 2015 года.

[148]Овчннников Великий нефтегазовый путь-О чем напоминает двутлавый орел?//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6 Мая 2015 года.

[149]《达赖代表在俄活动遭强硬驱逐专家:巩固中俄关系》,中华网,2016年1月2日,http://military.china.com/news/568/20151019/20584168.html。

[150]Лавров:учения с КНР не означают поддержку в ее территориальных спорах //РИА Новости.5 августа 2015 года.

[151]《睦邻友好和相互尊重的典范——访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人民网,2016年1月20日,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5/1214/c1002-27923303.html。

[152]《中俄携手打造世界经济发展中心——对话俄罗斯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载《参考消息》2015年6月22日。

[153]《中国游客2015年在莫斯科消费约10亿美元》,俄罗斯卫星网,2016年2月5日,http://sputniknews.cn/society/20160203/1017946534.html。

[154]Товарооборот России и Китая в 2015 году снизился на $ 20 миллиардов//РИА Новости.2 марта 2016 года.

[155]Веронцка Буклеǔ. Куда мчится экономика России по прогнозу болышой рейтинтовой "тройки"//РИА Новости.22 декабря 2015.

[156]Улюкаев:стабилизация на нефтяном рынке ожкидается к концу Ⅰ квартала //РИА Новости.16 января 2016 года.

[157]Владимир Пуrин принял участие в пленарном заседании Форума действий Общероссийского народного фронта//Сайт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и.18 ноября 2014 года.

[158]Игорь Калиновский. Переходим на юань//Ехреrt Оnlinе.21 ноября 2014 года.

[159]《睦邻友好和相互尊重的典范——访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人民网,2016年1月20日,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5/1214/c1002-27923303.html。

[160]《外媒:中俄总理重申携手应对新挑战》,参考消息网,2015年12月19日,http://www.cankaoxiaoxi.com/china/20151218/1030798.shtml。

[161]Дмцтрǔ Косырев. Китаю надоело спасать мир//РИА Новости.10 марта 2016 года.

[162]《世界经济贸易形势》,商务部综合司网站,2015年11月28日,http://zhs.mofcom.gov.cn/article/Nocateg ory/201511/20151101156506.shtml。

[163]Веронцка Буклей. Куда мчится экономика России по прогнозу болышой рейтинговой"тройки"//РИА Новости. 22 декабря 2015 года.

[164]Альберm Кошкаров,Татьяна Алешкина. Российские банки смогут пополнять каtпитал юанями.//РБК.9 марта 2016 года.

[165]Медведев подписал антиккризисный план-2016//Труд.ru.1 марта 2016 года.

[166]Игорь Наумов. Сибирский утолъ обещает России светлое будущее//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22 апреля 2014 года.

[167]《俄媒:俄气将自掏腰包铺设通往中国天然气管道》,参考消息网,2016年2月18日,http://www.cankaoxiaoxi.com/finance/20160213/1072388.shtml。

[168]《中俄丝路创新园首个产业项目开建》,中国新闻网,2016年3月6日,http://www.chinanews.com/cj/2016/02-26/7775043。

[169]Ольга Соловьева. Разворот РФ на Восток sа годтак и не произошел-Китайские инвесторы ждут утлубления кризиса в России.//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10 Февраля 2016 года.

[170]该文载《当代世界》2017年第3期,第24—27页。

[171]Игорь Иванов (президент Российского совета по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м делам (РСМД), министр иностранных дел РФ (1998-2004 гг.)),Россия-Китай:к новому качеству отношений//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17.05.2016.

[172]《专访:世界经济振兴寄望于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访俄罗斯中国问题专家马斯洛夫》,中国财经网,2016年8月26日,http://finance.china.com.cn/roll/20160825/3876574.shtml。

[173]Александр Храмчихин. Китай-виртуальный союзник//Военное обозрение. 30 апреля 2016 года.

[174]Александр Лосев.С помощью проекта «Пояса и пути» Китай выстраивает вокруг себя новы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порядок-Поднебесная предлагает модель «общемирового менеджмента»//Ведомости.18.01.2016.

[175]Василий Кашин.Больше, чем партнерство//Ведомости. 17 августа 2016 года.

[176]Владимир Скосырев.Китай не собирается вытаскивать Россию из кризиса-Большинство документов,подписанных в Пекине-декларации о намерениях//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27.06.2016.

[177]Ольга Соловьева.Разворот РФ на Восток за год так и не произошел-Китайские инвесторы ждут углубления кризиса в России//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10.02.2016.

[178]Китаист-Александр Габуев. Младший брат или старшая сестра?//Ведомости.27 июня 2016 года.

[179]«Культурная пропасть между нашими народами сохраняется»-Иван Зуенко о «желтой угрозе» и китайских инвестициях на Дальнем Востоке//lеntа.ru. 5 мая 2016 года.

[180]Игорь Иванов.Россия-Китай:к новому качеству отношений//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17.05.2016.

[181]该文载在《和平与发展》2018年第2期,第26—42页。

[182]Андрей Кириллов, Николай Селищев.Эксперты позитивно оценивают итоги ХIХ съезда КПК и его влияние на отношения РФ и Китая//ТАСС.Пекин, 16 ноября 2017 года.

[183]Эксперт:Китай планирует стать "буксиром" мировой экономики//РИА Новости.18.10.2017.

[184]《俄共领袖:中国将成为全球主要的金融和工业中心》,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17年10月24日。

[185]Юрий Зайнашев. «Россия для США-всего лишь одно из звеньев цепи хаоса»//Взгляд.10 апреля 2017.

[186]Вячеслав Костиков. В какие карты играет Китай. Стоит ли России опасаться восточного соседа?//газета Еженедельник "Аргументы и Факты" № 42 18/10/2017.

[187]《民调显示半数俄罗斯人视中国为战略和经济伙伴》,参考消息网,2017年2月8日,http://www.cankaoxiaoxi.com/world/20170208/1667996.shtml。

[188]Аrtуоm Lukin-Рrоfеssоr, Fаr Еаstеrn Fеdеrаl Univеrsitу, Vlаdivоstоk, Russiа, "Wеstеrn Strаtеgists Nееd То Stор Рitting Russiа Аgаinst Сhinа," Huffpost, 01/11/2017.

[189]Игорь Гашков. От хлеба до атомных технологий:что Россия экспортирует в Китай//РИА Новости.19 сентября 2017 года .

[190]Китай решил добиться "большего уважения" ракетным способом-СМИ связали размещение комплекса с инаугурацией Трампа//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24.01.2017.

[191]Китай решил добиться "большего уважения" ракетным способом-СМИ связали размещение комплекса с инаугурацией Трампа//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24.01.2017.

[192]《海关数据:2017年中俄贸易额达840亿美元,同比增长20.8%》,中俄资讯网,2018年1月12日,http://www.chinaru.info/zhongejmyw/zhongemaoyi/51520.shtml。

[193]Ольга Самофалова. Дружба с Китаем способна дать России большую прибыль//Взгляд .3 июля 2017 года.

[194]Анатолий Комраков. Госбюджет почти не получает отчислений от китайского бизнеса в РФ-К инвестициям из Поднебесной необходимо подходить с особой осторожностью//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12.04.2017.

[195]Анастасия Башкатова.Китайцы захватывают Байкал-Туристическая отрасль принесла экономике России неожиданные проблемы//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 10.01.2018.

[196]Виктор Мараховский. Что нужно знать о "китайской угрозе" и как от нее избавиться//РИА Новости.23.05.2017.

[197]Костантин Волков. Мыслить постзападно-Россия и Китай искали площадки для диалога//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04.04.2017.

[198]Михаил Коростиков. Китайские инвестиции приноравливаются к российской специфике-На привыкание китайцев к бизнес-культуре РФ отвели 10-15 лет//Газета "Коммерсантъ" №95 от 31.05.2017,стр.8.

[199]Анатолий Комраков. Китай продолжит вкладываться в российское сырье-РФ ответит "Катюшей" и"Смешариками"//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05.07.2017.

[200]Александр Габуев.Как сохранить внимание на Китае-Китаист Александр Габуев о сложности дипломатии без крупных проектов//Газета Ведомости. 05 июля 2017 года.

[201]Вита Спивак.«Высокие ожидания сменились разочарованием»-Вита Спивак о том, почему дружба с Китаем никак не начнет приносить выгоду//Газета.Ru. 03.07.2017.

[202]Ольга Самофалова. Дружба с Китаем способна дать России большую прибыль//Взгляд.3 июля 2017.

[203]Что мешает развороту России на Восток-В Москве отсутствует систематический и планомерный характер решения проблем Сибири и 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ого региона//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02.06.2017.

[204]Алексей Грязев, Екатерина Суслова. Москва и Пекин сверят часы//Газета.Ru.02.07.2017.

[205]Александр Габуев.Как сохранить внимание на Китае-Китаист Александр Габуев о сложности дипломатии без крупных проектов//Газета Ведомости. 05 июля 2017 года.

[206]造价7.84万亿卢布的莫斯科—喀山高铁线路是连接柏林与乌鲁木齐的欧亚高铁项目的一部分。中方对欧亚高铁的年客运量评估是5800万人次,比俄铁的数据高40%,年货运量也高20%。2016年5月,中国打算向项目第一路段(莫斯科至下诺夫哥罗德)提供520亿卢布(100卢布约合11.4元人民币)的股权融资,向第二路段(下诺夫哥罗德至喀山)提供10亿美元的股权融资,同时提供4000亿卢布贷款,期限20年,年利率4%,但俄方请求中方增加贷款数额,并降低贷款利率。

[207]Китайские скорости оказались дороговаты-ОАО РЖД не принимает условия кредита Сhinа Dеvеlорmеnt Ваnk на ВСМ Москва-Казань//Газета "Коммерсантъ"10.10.2017.

[208]Василий Кашин. Иллюзия успеха-Итоги визита Трампа в Китай вовсе не так блестящи, как может показаться//Газета Известия. 13 ноября 2017 года.

[209]Владимир Скосырев. Си Цзиньпин опасается дружбы Путина с Трампом-Пекин не желает оказаться слабой стороной в тихоокеанском треугольнике//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23.01.2017.

[210]Анастасия Башкатова.Российская авиация станет китайской-Шанхай скажет свое веское слово в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 авиалайнера нового поколения//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23.05.2017.

[211]Рустем Фаляхов. «Шелковый путь»:Китай объедет Россию по кривой-Почему Россия не вписывается в китайский проект «Нового шелкового пути»// Газета.Ру.08.08.2017.

[212]Вита Спивак.«Высокие ожидания сменились разочарованием»-Вита Спивак о том, почему дружба с Китаем никак не начнет приносить выгоду//Газета.Ru. 03.07.2017.

[213]Анатолий Комраков.Госбюджет почти не получает отчислений от китайского бизнеса в РФ-К инвестициям из Поднебесной необходимо подходить с особой осторожностью//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12.04.2017.

[214]Михаил Кувырко.Рост торговли с Китаем бросает вызов экономике России//Взгляд.23 апреля 2017 года.

[215]Александр Габуев.Как сохранить внимание на Китае-Китаист Александр Габуев о сложности дипломатии без крупных проектов//Газета Ведомости. 05 июля 2017 г.

[216]《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新华网,2017年11月1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1/01/c_1121891929.htm。

[217]Дмитрий Смирнов.Большие пресс-конференции Владимира Путина (2001-2017 гг.):От войны в Чечне до маткапитала-что с нами было и что стало//Комсомольская правда.14 декабря 2017 года.

[218]Дмитрий Смирнов.Большие пресс-конференции Владимира Путина (2001-2017 гг.):От войны в Чечне до маткапитала-что с нами было и что стало//Комсомольская правда.14 декабря 2017 года.

[219]该文载在《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9年第2期,第96—109页。

[220]Rуаn Вrоwnе,"Ехреrts wаrn US аt risk оf lоsing wаr with Russiа оr Сhinа,"СNN Роlitiсs,november 15, 2018.

[221]"Сhinа аnd Russiа:Тhе nеw rаррrосhеmеnt,bу Аlехаndеr Lukin," Finаnсiаl Тimеs,Маrсh 5,2018.

[222]李司坤:《华春莹二度回击美国“网络窃密”无端指责:邪不压正!谎言说一万遍还是谎言!》,环球网,2018年12月21日,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8-12/13865376.html?agt=15417。

[223]Немецкие СМИ предсказали повтор"керченского инцидента"в Арктике//Газета Известия. 22 декабря 2018 года.

[224]Оксана Подтуркина.Россияне обеднеют в разы//Газета Утро.21.11.2018.

[225]Ольга Соловьева.Для выхода из кризиса России потребуется 15 лет-Революционный план новой индустриализации предполагает сокращение потребления на 30%//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 13.02.2018.

[226]Ирина Алкснис.Китай отменяет границы времени:что задумал товарищ Си//РИА Новости.26.02.2018.

[227]Болтон пытался излагать претензии к Китаю, заявил источник//РИА Новости.Москва,23 окт.2018 г.

[228]Лавров прокомментировал задержание дочери главы Нuаwеi//РИА Новости.Милан,7 декабря 2018 года.

[229]Владимир Кузарь, Александ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Россия расширяет диалог с миром//Красная звезда.04.04.2018.

[230]Анастасия Башкатова-Заместитель заведующего отделом экономики "Независимой газеты"."Почту России" спасет Китай-В китайских интернет-магазинах граждане РФ тратят сотни миллиардов рублей//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28.10.2018.

[231]栾海高、兰吴刚:《中俄经贸合作让俄百姓得实惠》,载《参考消息》2018年5月25日。

[232]Валерия Нодельман.Пекинские договоренности:Россия и Китай расширят гуманитарные связи-В ходе визита вице-премьера Татьяны Голиковой в КНР было подписано девять документов, развивающих партнерские взаимоотношения стран//Известия.31 октября 2018 года.

[233]Михаил Мошкин,Олег Москвин.Почему в России стали хуже относиться к Китаю//Взгляд.6 июля 2018 года.

[234]Китай и Россия:спиной к спине против США-В Москве считают, что к этому альянсу может присоединиться и Европа//Свободная Пресса.27 сентября 2018 года.

[235]Наталия Портякова.«Торговые войны сегодня начались, а завтра закончились»-Посол России в КНР Андрей Денисов-о том, почему РФ не нужно занимать место США на китайском рынке и в чем истинный потенциал нашего торгово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Известия.31 октября 2018 года.

[236]Геворг Мирзаян, специальный корреспондент журнала «Эксперт», доцент департамента политологии Финансов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при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е РФ.Как далеко можно зайти в союзе с Китаем//Ехреrt Оnlinе.1июня 2018 года.

[237]Михаил Мошкин,Олег Москвин.Почему в России стали хуже относиться к Китаю//Взгляд.6 июля 2018 года.

[238]Наталия Портякова.«Торговые войны сегодня начались, а завтра закончились»-Посол России в КНР Андрей Денисов-о том, почему РФ не нужно занимать место США на китайском рынке и в чем истинный потенциал нашего торгово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Известия .31 октября 2018 года.

[239]Дарья Николаева. Российский бизнес надеется на китайский//Газета "Коммерсантъ" №219 от 28.11.2018, стр.2.

[240]Валентин Катасонов.Китайские инвесторы обходят Россию стороной-Китай видит много привлекательного в россий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е, но не хочет подставляться под вторичные санкции США//Фонд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10.12.2018.

[241]Михаил Коростиков, Анатолий Джумайло, Ксения Дементьева, Олег Трутнев, Анатолий Костырев.Новое китайское предубеждение-Банки КНР не хотят обслуживать россиян из-за санкционных рисков//Газета "Коммерсантъ" №195 от 24.10.2018, стр.1.

[242]Наталия Портякова.«Торговые войны сегодня начались, а завтра закончились»-Посол России в КНР Андрей Денисов-о том, почему РФ не нужно занимать место США на китайском рынке и в чем истинный потенциал нашего торгово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Известия.31 октября 2018 года.

[243]Владимир Кузьмин.Дружба в рублях и юанях-Дмитрий Медведев призвал нарастить товарооборот с КНР//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Федеральный выпуск №7713(250),07.11.2018.

[244]"Gаzрrоm рrоmisеs Сhinа а suррlу оf nаturаl gаs it саnnоt dеlivеr," stopfake.org,Осtоbеr 18, 2018.

[245]Владимир Скосырев.Россия остается на обочине Нового шелкового пути-Вашингтон вынуждает Москву и Пекин расширять военные связи//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 28.10.2018.

[246]Ольга Соловьева.Китайские поезда стали быстрее самолетов-Современные железные дороги воспринимаются в РФ как чудо//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13.03.2018.

[247]Ольга Соловьева.Американо-китайская война превращается в мировую-Торговое противостояние Пекина и Вашингтона может подтолкнуть Россию к новому кризису//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02.08.2018.

[248]Ольга Соловьева.Китай рискует потерять около 2% ВВП из-за американских пошлин-В России в этом случае начнется новая рецессия//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09.07.2018.

[249]Наталия Портякова.«Торговые войны сегодня начались, а завтра закончились»-Посол России в КНР Андрей Денисов-о том, почему РФ не нужно занимать место США на китайском рынке и в чем истинный потенциал нашего торгово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Известия.31 октября 2018 года.

[250]Наталия Портякова.В гости в Шанхай:аграрии РФ везут замену американских сельхозтоваров-Международную импортную выставку в Китае 5 ноября посетит премьер-министр Дмитрий Медведев//Известия.18 октября 2018 года.

[251]Владимир Кузьмин.Дружба в рублях и юанях-Дмитрий Медведев призвал нарастить товарооборот с КНР//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Федеральный выпуск №7713(250),07.11.2018.

[252]Михаил Сергеев.Россию и Китай ждут большие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проблемы-Дорожающая нефть не принесет потребителям в РФ ничего хорошего//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08.11.2018.

[253]《今年,中俄贸易将突破1000亿美元!俄官员:中国是俄全球最大伙伴》,一点资讯,2018年12月21日,http://www.yidianzixun.com/0KteLsON。

[254]《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新华网,2018年6月8日,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8-06/08/c_1122959198.htm。

[255]Наталия Портякова.«Торговые войны сегодня начались, а завтра закончились»-Посол России в КНР Андрей Денисов-о том, почему РФ не нужно занимать место США на китайском рынке и в чем истинный потенциал нашего торгово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Известия.31 октября 2018 года.

[256]Россия заинтересована в передаче Китаю технологий, заявил Путин//РИА Новости. Сочи, 18 октября 2018 года.

[257]Владимир Кузьмин.Дружба в рублях и юанях-Дмитрий Медведев призвал нарастить товарооборот с КНР//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Федеральный выпуск №7713(250),07.11.2018.

[258]该文载在《统一战线学研究》2019年第5期,第39—53页。

[259]Fаrid Zаkаriа."Тhе Sеlf-Dеstruсtiоn оf Аmеriсаn Роwеr," Foreign Policy's, june 11,2019.

[26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隆国强、张琦、王金照、赵福军:《未来国际经济格局变化和中国战略选择》,载《经济日报》2018年12月20日。

[261]亨利·基辛格(美国前国务卿):《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如何共处》,http://www.hqrw.com.cn/2015/0404/21550.shtml。

[262]Jоhn S. Vаn Оudеnаrеn.Аmеriса's Nightmаrе:Тhе Sinо-Russiаn Еntеntе-Тhе mоst dаngеrоus thrеаt tо Аmеriса "wоuld bе а grаnd соаlitiоn оf Сhinа аnd Russiа, unitеd nоt bу idеоlоgу, but bу соmрlеmеntаrу griеvаnсе," The National Interest, january 12,2019.

[263]Юрий Котенок-Интервью с президентом Фонда исторической перспективы, доктором исторических наук Натальей Нарочницкой.У России в запасе осталось два года//Газета Утро.13.03.2008.

[264]"Сhinа аnd Russiа:Тhе nеw rаррrосhеmеnt,bу Аlехаndеr Lukin," Financial Times, Маrсh5,2018.

[265]"Аndrеа Kеndаll-Тауlоr аnd Dаvid Shullmаn,А Russiаn-Сhinеsе Раrtnеrshiр Is а Тhrеаt tо U.S. Intеrеsts,"Foreign Affairs,May 14,2019.

[266]Американский ядерный бомбардировщик заметили у границ Ленинградской области//РИА Новости.Москва, 18 марта 2019 года.

[267]США готовят стратегию "троянского коня" против России и Китая, сообщили СМИ//РИА Новости.Москва,22 февраля 2019 года.

[268]Ольга Соловьева.Для выхода из кризиса России потребуется 15 лет-Революционный план новой индустриализации предполагает сокращение потребления на 30%//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 13.02.2018.

[269]Анастасия Башкатова.Россия потеряла 20 позиций в глобальном рейтинге МВФ-За четыре года ВВП на душу населения сократился почти вдвое//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29.11.2016.

[270]《李克强接受俄罗斯塔斯社书面采访》,人民网,2019年9月20日,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916/c64094-31355944.html。

[271]Пядышев Борис-доктор исторических наук, Чрезвычайный и Полномочный Посол, главный редактор журнала «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жизнь». Пекин выбирает «ось удобства»//Журнал «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жизнь», № 9,2009.

[272]《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新华网,2015年9月25日,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5-09/25/c_1116681366.htm。

[273]Александр Георге Ларин. "Американский фактор в российско-китайских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х партнерствах"// 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 6,2001.

[274]Сергей Строкань, Татьяна Едовина. Российско-китайская суперсерия-Владимир Путин и Си Цзиньпин будут в этом году встречаться много как никогда//Газета "Коммерсантъ" №78 от 6.05.2015,стр.6.

[275]Dmitri Тrеnin,"Тhе Моdеrnizаtiоn оf Russiа's Fоrеign Роliсу," Carnegie moscow centr,august 02, 2010.

[276]赵鸣文:《普京大外交:面向21世纪的俄罗斯对外战略(1999—2017)》,人民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18年版,第641页。

[277]Дмитрий Смирнов.Владимир Путин-телеканалу Fох Nеws:Не пугайте свое население угрозами,которых не существует-Президент рассказал, почему они не поругались с Трампом и куда нацелены российские ракеты //Комсомольская правда. 17 июля 2018 года.

[278]"Vlаdimir Рutin usеs sреесh tо hеrаld еnd оf US hеgеmоnу,"The Financial Times,Осtоbеr 18,2018.

[279]Китай и Россия вырабатывают совместный ответ на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терроризм США//Экономика сегодня. 30.05.2019.

[280]Геворг Мирзаян.России не нужен альянс с Китаем//Ехреrt Оnlinе. 12.12.2014.

[281]Геворг Мирзаян.России не нужен альянс с Китаем//Ехреrt Оnlinе. 12.12.2014.

[282]Антон Мардасов. Судьбу союза России и Китая определят США-В Вашингтоне обеспокоены сближением Москвы и Пекина в военной сфере//Мировое обозрение.28 апреля 2017 года.

[283]Александр Яковлев, профессор, главный научный сотрудник ИДВ РАН. "Третья угроза":Китайвраг № 1 для России? (Как и зачем из перспективного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го партнера делают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го противника) //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2002(1).

[284]Юрий Тавровский-профессор Россий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дружбы народов.Российско-китай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 нуждаются в ручном управлении-Торгов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связи должны взять под личный контроль лидеры обеих стран//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 12.02.2018.

[285]Владимир Скосырев.РФ и КНР договариваются, как противостоять санкциям США-Военные маневры в Сибири с участием Китая бросили тень на Владивостокский форум//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10.09.2018.

[286]谢超:《与中国结盟吗?——俄罗斯国家利益与中俄结盟概率》,载《当代亚太》2016年第4期。

[287]Антон Мардасов.Судьбу союза России и Китая определят США //СВОБОДНАЯ ПРЕССА.28 апреля 2017 года.

[288]Петр Акопов,главный редактор"Политического журнала".Почему Китай не встает на сторону России в«деле Скрипаля»//Взгляд.30 марта 2018 года.

[289]Петр Акопов.России и Китаю выгодно оставаться «партнерами, но не союзниками»//Взгляд.19 мая 2015 года.

[290]《外交部就中俄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中俄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等答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9年6月6日,http://www.gov.cn/xinwen/2019-06/06/content_5398117.htm。

[291]Интервью Чрезвычайного и Полномочного Посла в Китае Игоря Рогачева Российскому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му агентству "Новости"//РИА Новости.22 мая 2003 года.

[292]Евгений Верлин. Путин и Ху не будут ссориться с Бушем//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28.05.2003.

[293]《外交部就中俄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中俄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等答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9年6月6日,http://www.gov.cn/xinwen/2019-06/06/content_5398117.htm。

[294]Двуглавый орел смотрит и на восток//Газета Труд из номера 097 за 7 июня 2002 года.

[295]Болтон пытался излагать претензии к Китаю, заявил источник//РИА Новости.Москва,23 октября 2018 года.

[296]《俄驻华大使:俄中关系完全去意识形态化并基于彼此利益》,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17年2月10日,http://sputniknews.cn/russia_china_relations/201702081021798548/?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297]Интервью Владимира Путина ТНЕ FINАNСIАL ТIМЕS в преддверии Саммита G20-Что сказал Путин в интервью Finаnсiаl Тimеs. Главное//ТАСС.28 июня 2019 года.

[298]Черноморский фронт-Главы МИДов России и Китая в Сочи похвалили друг друга и отчитали США//Газета "Коммерсантъ" №80 от 14.05.2019,стр.1.

[299]Лавров:учения с КНР не означают поддержку в ее территориальных спорах//РИА Новости.05.08.2015.

[300]Лавров прокомментировал задержание дочери главы Нuаwеi//РИА Новости. Милан,7 декабря 2018 года.

[301]Путин уверен, что отношение Запада к России кардинально не изменится-Этому не поспособствуют даже значительные уступки со стороны Москвы, уверен президент//ТАСС.20 июня 2019 года.

[302]Jоhn S. Vаn Оudеnаrеn.Аmеriса's Nightmаrе:Тhе Sinо-Russiаn Еntеntе-Тhе mоst dаngеrоus thrеаt tо Аmеriса "wоuld bе а grаnd соаlitiоn оf Сhinа аnd Russiа, unitеd nоt bу idеоlоgу, but bу соmрlеmеntаrу griеvаnсе," The National Interest, january 12,2019.

[303]Песков заявил, что влияние санкций США ощущается в отношениях России и Китая-При этом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ь Кремля отметил, что Москве и Пекину хватает суверенитета, чтобы принимать важные для себя меры//ТАСС. 3 июня 2019 года.

[304]Дженнифер Ковтун, Денис Тельманов, Марина Балтачева.Не только газ-Россия и Китай расширяют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 в сфере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и военных поставок//Взгляд.21 мая 2014 года.

[305]Дорога в Поднебесную-Политик Борис Титов-об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предпосылках российско-китайско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Газета Известия.19 мая 2014 года.

[306]Путин отметил важность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го форума с Китаем//РИА Новости.7 июня 2019 года.

[307]范伟国、胡晓光:《专访:俄中双边关系模式应成为各国文明交往的典范——访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新华网,2017年4月20日,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7-04/18/c_1120830656.htm。

[308]该文载在《国际关系研究》2020年第3期,第22—38页。

[309]Диана Ковалева.Китай-движение вверх-По российскому телевидению показали первую серию фильма о начале пути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ого Китая//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Столичный выпуск № 207(7965) от 16.09.2019.

[310]Виктор Пироженко.70 лет КНР-итоги творческого развития советской модели политической власти-Формировать устойчивость к вызовам будущего//Фонд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30.09.2019 .

[311]Сергей Глазьев:Призывы отказаться от китайского опыта-это попытка удержать Россию в рамках сырьевого придатка//ИЗБОРСКИЙ КЛУБ. 29 сентября 2019 года.

[312]Зюганов:Китай осуществил то, что не смог сделать СССР// ТАСС.Пекин, 6 декабря 2019 года.

[313]Yаrоslаv Тrоfimоv,"Тhе Nеw Веijing-Моsсоw Ахis," Wall Street Journal, Fеbruаrу 2-3, 2019.

[314]Болтон пытался излагать претензии к Китаю, заявил источник//РИА Новости.23 октября 2019 года.

[315]Геворг Мирзаян-доцент департамента политологии Финансов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при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е РФ.Кремль не станет помогать США в борьбе против Китая//Взгляд.1 мая 2019 года.

[316]Петр Акопов.Путин перевел отношения с Китаем на союзнический уровень//Взгляд.3 октября 2019 года.

[317]Лавров:третьим силам не удастся 'вбить клин' в отношения России и Китая//РИА Новости. Москва,13 сентября 2019 года.

[318]Лавров:учения с КНР не означают поддержку в ее территориальных спорах//РИА Новости.Москва,5 августа 2015 года.

[319]Сергей Лавров.Партнерство, устремленное в будущее-Связи между российским и китайским народами уходят корнями в глубину столетий//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Федеральный выпуск № 216(7974) от 26.09.2019.

[320]Прогноз:Объем российско-китайской торговли достигнет 110-115 миллиардов долларов по итогам 2019 года//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02.09.2019.

[321]Андрей Лезчиков. Россия и Китай освоят Луну вахтовым методом//Взгляд.14 марта 2020 года.

[322]Rеutеrs:Китай закупил у России рекордные 1,6 млн тонн нефти//ТАСС.Москва,26 марта 2020 года.

[323]《〈柳叶刀〉总编接受白岩松专访:我认为中国应该非常自豪》,澎湃新闻网,2020年5月6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242647。

[324]赵鸣文:《普京大外交:面向21世纪的俄罗斯对外战略(1999—2017)》,人民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18年版,第407页。

[325]Игорь Иванов-министр иностранных дел России (1998~2004 гг.).Россия-Китай:к новому качеству отношений//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 18 мая 2016 года.

[326]Костантин Волков.Мыслить постзападно-Россия и Китай искали площадки для диалога//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04.04.2017.

[327]Анатолий Комраков.Китаизацию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стимулируют российские чиновники-Больше половины пахотных земель в регионах уже заняли граждане КНР//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22.10.2019.

[328]Казанин Максим.Золотой ключик Си Цзиньпина-Китайский бизнес узнал в Петербурге все, что хотел//Военно-промышленный курьер. 11 июня 2019 года.

[329]Ольга Соловьева.Россия стала сырьевой кладовой Поднебесной-РФ наращивает поставки углеводородов, Китай-изделий высоких технологий//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11.02.2019.

[330]Анатолий Комраков.Си Цзиньпин едет в Россию дружить против США-Фронт новой холодной войны пройдет через 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форум//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29.05.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