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随着俄白联盟纷争的凸显,两国的摩擦也开始显现。2002年10月下旬,白俄罗斯以“无国籍”、违反白入境法为由,将应邀前来参加俄白统一问题会议的俄国家杜马副主席伊·哈卡玛达和右翼力量领导人鲍·涅姆佐夫在明斯克机场拘留后“驱逐”出境,根据俄罗斯媒体报道,该事件与俄罗斯国家杜马官员此行还计划会见白俄罗斯议员,并转交有关《在卢卡申科体制下的失踪者和被杀害者名单》的特别信函有关。[26]俄罗斯外交部认为白俄罗斯的“这一行为给俄白合作与一体化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俄罗斯对白俄罗斯也还以颜色。拥有51%国家股份的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立即以完成向白俄罗斯供气计划和白俄罗斯拖欠天然气款为由,正式通知白俄罗斯从11月1日起削减向白俄罗斯供应天然气量的50%。这意味着白俄罗斯必须减少70%—80%的工业用气,或者减少50%的热力发电厂的用气,[27]其形势的严峻是显而易见的。对此,尽管卢卡申科当即发表了措辞严厉的电视讲话指责俄罗斯,白俄罗斯外交部也称此举“是对白俄罗斯实施的经济压力”,但面对工业的大量用气、居民生活和冬季供暖等需求的巨大压力,白俄罗斯政府总理还是不得不亲赴莫斯科向俄罗斯做出保证,在近期内偿还所欠俄天然气款,方才使这场俄白联盟形式之争的“外围战”暂告平息。
目前,白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根本好转。上半年,通胀率已达45%,比独联体通胀平均值13%高出两倍还多。自俄白关系出现“故障”后,一直居独联体国家首位的俄白贸易额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俄白贸易占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90%还多,白俄罗斯与俄罗斯关系继续恶化势必严重影响白俄罗斯经济发展;白俄罗斯外部环境更是始终吃紧、处境艰难。既不让俄白关系倒退,又不使白俄罗斯的强硬“对西政策”影响俄罗斯的整体对西方针是俄罗斯的一个难题,俄罗斯为此大伤脑筋,但苦无良策。前不久在俄白关系冷淡之时白俄罗斯曾宣称要与北约发展新关系,这只是虚张声势,无非是造势给俄罗斯看。由于卢卡申科“强烈批评北约东扩、不接受外国对本国事务的任何干涉,给西方大国带来许多麻烦。它们通过冻结对白俄罗斯关系、取消外国贷款和投资、公开的政治压力等方式,试图使他走上‘正确的道路’,但这种做法收效甚微”。[28]正因为如此,目前继北约拒绝卢卡申科出席北约布拉格首脑会议后,美欧也相继以其是所谓的“欧洲最后一名独裁者”罪名,做出不发给卢卡申科签证的决定。[29]鉴于西方联合孤立和封杀卢卡申科的事实,足以再次说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卢早就不再抱有任何幻想,双方关系真正拉近并非易事。
继波兰加入北约使白俄罗斯西部吃紧后,2004年北约又将进逼白俄罗斯北部边界。面对西北两面压力的严峻形势,卢卡申科虽仍坚持强调“白俄罗斯永远都不会接受导致俄白联盟破裂的建议”,但急于摆脱困境,欲与俄罗斯联盟的白俄罗斯手中并无牌可打。在联盟具体形式问题上,白俄罗斯的回旋余地十分有限。俄罗斯掌握着白俄罗斯的经济命运,制约着白俄罗斯的政治走向,实际上白俄罗斯并无本钱与俄罗斯长期对峙。目前,白俄罗斯一时无望在政治上与欧美拉近,经济上也无法尽快摆脱窘境。除走与俄罗斯友好联盟之路,看来也别无选择。特别是目前,卢卡申科已完全处在孤立的情况下,卢卡申科必然是要向俄罗斯做出妥协,寻求俄罗斯的支持。
应当强调的是,目前还看不出俄罗斯有根本抛弃俄白联盟的迹象。在俄罗斯与北约关系拉近的今天,俄罗斯并没有完全放松美国等西方国家俄罗斯挤压的警惕。白俄罗斯无偿提供给俄罗斯的军事基地对俄罗斯依然十分重要。俄罗斯与乌克兰签署了天然气合作条约和协议,进一步保障了俄罗斯天然气的对欧输出。但白俄罗斯境内的油气管线也仍然是俄罗斯多渠道对外输送能源的战略需要。现在,俄罗斯并不急于迫使白俄罗斯与其“统一”,因为,白俄罗斯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条件还未成熟,过早将其并入,俄罗斯一时也难以“消化”。所以,放缓联盟进程对俄罗斯有利。只要白俄罗斯不偏离俄罗斯太远,俄罗斯将“以静待变”,寄望于明年两国就“统一”问题的全民公决和白俄罗斯内部政局的变化,伺机给卢卡申科施加压力,这将是近期内俄罗斯对白俄罗斯的基本方针。当然,也有一些俄罗斯学者认为,不管公决结果如何,只要卢卡申科还在台上,俄白“联盟”就不大可能有重大突破。
最终卢卡申科能否顶住国内主流社会急欲与俄“联盟”的呼声及经济和能源的巨大压力,守住“既定防线”,还是顺应大势所趋“俯首为臣”,被迫与俄罗斯统一,这既关系到白俄罗斯国家前途,也涉及卢卡申科本人命运。因此,无论是白俄罗斯国家,还是卢卡申科本人都将面临一个艰难痛苦的抉择。鉴于卢卡申科不肯“屈尊”的一贯立场和俄并不急于迫使白俄罗斯“加盟”“入俄”的基本态度,俄白联盟何时能按俄罗斯的意愿实现“联盟”或“统一”,这不但取决于俄罗斯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取决于两国的“共同努力”。俄白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将面临艰难曲折的考验,俄白联盟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