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对乌的争夺态势,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各自国内制约因素的消涨,在不断发生变化。

(一)美不会放弃对乌克兰争夺,甘心让俄从乌打开美战略合围俄的缺口

“9·11”后,突发的恐怖袭击纽约事件打乱了美国的全球战略部署,瞬间反恐成了美国内外一切工作的重点。但由于乌克兰对美抑俄、遏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美并没有从根本上放弃对乌的争夺和控制企图。目前,美正忙于驻军中亚、蚕食高加索,又在紧锣密鼓地做军事打击伊拉克,进行打恐第二阶段的准备工作。在这“非常时期”,美一时还来不及下大功夫找到即刻能奏效,将乌马上拉回的良策,所以,暂时无暇与俄在夺乌上一决高低。但是,由于美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对俄的挤压、遏制政策,随着美打恐行动转入正轨,其全球战略再次强化,美仍会加大对乌的“投入”,绝不会甘心让乌这只“煮熟的鸭子”轻易倒向俄,让俄从乌克兰打开美战略合围俄的缺口。美还会继续利用北约、国际金融机构等组织,采取政治和经济等手段,不断对乌施压,扶植乌国内亲西方势力,伺机将乌重新拉回西方。2002年初,为了补偿乌应美要求停止向伊朗出售核反应堆计划的损失,美承诺在乌东部城市哈尔科夫市的一个高科技园区投资,以解决乌资金不足问题。另外,美对被撤职的亲西方前总理尤先科仍寄予厚望。2002年3月,在作为下届总统选举序幕的乌议会选举前夕,美一直在为其复出大造声势,并要求乌要进行“自由公正”的选举。

最近,美俄关系有重大调整,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美仍未放松与俄对乌的争夺。就在北约与俄签署《罗马宣言》,启动“20国”新机制不久,北约领导人随即访乌,双方就进一步加强“特殊关系”达成共识,还探讨了乌加入北约的问题。看来,乌进一步向美靠拢已成不可逆转之势,乌投入以美为首的北约和西方怀抱只是个时间问题。

(二)俄乌深化战略伙伴关系,但相互关系的发展仍有限度

普京上台后,俄吸取经验教训,调整了对乌政策,又相继解决了不少俄乌间的“老大难”问题。如前不久,俄乌双方就久拖不决的陆上划界问题终达谅解,并签署了勘界协议。同时,还确定了两国在亚速海、黑海和刻赤海峡划界的原则办法,为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使乌对俄的立场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去年11月,乌总理阿纳托利·基纳赫在接受俄《独立报》记者采访时称,“我国严格遵守以下原则:欧盟和北约不应靠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来扩大”,“欧洲机构的扩大,也不应为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等东欧国家的一体化造成障碍”。[41]显而易见,乌已开始在政治上维护俄的利益了。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但是,由于乌处在东西方争夺的夹缝中,不愿完全倒向俄,俄乌关系仍然面临不少挑战。

1.乌的政治“西倾”并未根本改变。乌对北约始终“含情脉脉”,“加盟入约”始终是乌的最终宿愿。但基于怕得罪俄的缘故,乌对申请入约一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一直不敢大大方方地正式提出。继2002年初乌上层有人放风说,希望借“9·11”后俄与美国和北约关系的“日趋密切”之机,“乌克兰也许将在北约11月会议上宣布它愿意加入北约”,正式提出加入北约的申请,以“减轻西方对乌克兰外交政策走向的忧虑”之后,[42]5月23日乌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秘书马尔丘克已开始对外宣布,乌将开始加入北约的进程,并且说,这是在当天库奇马总统主持召开的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会议上做出的决定。他称乌克兰“必须制定一项长期战略,其目的是最终加入由北约构筑的集体安全体系”。[43]这立即就遭到了俄的“谴责”。俄议会防务委员会主席安德烈·尼古拉耶夫称,“在美国总统的飞机来到俄罗斯首都之际,宣布这一声明就像是个典型的阴谋”。[44]尽管俄罗斯自身一直在努力拉近与北约的关系,但并不允许,也不愿意看到独联体国家,特别是乌克兰与北约和美国搞得太近乎,尤其不能容忍这些国家加入北约,起码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不能加入。

2.乌的经济“西依”并不小于对俄的依赖。去年,乌的经济虽然有所好转,但基纳赫总理承认,由于乌的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大”,只要石油价格和国际市场的钢铁行情发生波动,乌“马上就会出问题”。因为乌的支柱产业冶金生产企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占外汇收入的47%。[45]所以,眼下乌在政治上“受恩”于俄,在经济上“受制”于俄的时候,表示“乌俄关系一定要好于同西方的关系”,“要首先考虑俄罗斯的利益”。但是,乌要振兴经济,仍期望得到西方更多的经济援助,而这是俄无法给予的。今后乌在向俄进一步靠拢时,不能不顾及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眼色,不能不考虑乌俄关系过于拉近会最终影响乌美关系,特别是担心会影响乌从西方得到更多的政治和经济实惠。

3.乌俄在“截留”与“反截留”俄天然气问题上矛盾一直不断。俄输往西欧的天然气必须经过乌克兰,每年乌“私下”截留的天然气,使俄每年至少蒙受15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巨大损失。乌为了扭转俄因天然气在乌长期被截留,俄欲“改道”的被动局面,已向俄承诺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并邀请俄及西方企业家参与乌的天然气运输体系改革,使之更加安全、稳定、高效。由于“截留”问题由来已久,彻底解决难度甚大,所以,乌如何履行其杜绝截留天然气的承诺,也是俄乌能否加强合作和深化关系发展的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

(三)乌的“夹缝”处境决定了乌对俄美的政策只能是“注重实用性”

由于俄美乌三方都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所以,今后乌能否更靠近俄美哪一方,既取决于俄美两国的实力和彼此对乌的政策,同时,乌本身的主观“倾向”也很关键。乌处于俄与美等西方国家争夺夹缝之间,如何摆平相互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乌的生存和发展。乌为了自身利益,也会充分利用自己这张“牌”,游刃于俄美之间,从中获得更大的益处。库奇马总统在第一任期和第二任期初期,一直坚持把发展与美等西方国家关系作为乌对外工作的重点。1999年11月30日,库奇马在连任就职仪式上称,乌克兰外交三优先方向是欧洲、俄罗斯和美国。但着重强调乌美战略关系是乌外交的关键问题之一。乌将加深与世界领袖国家——美国的关系。只是在经历了一段政治上疏远俄罗斯,经济上排斥与俄罗斯联系的挫折后,特别是经过了那场“政治危机”,乌才开始对美产生芥蒂和防范之意,进而使乌对俄美的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可见俄美对乌的政策及经济因素对乌的影响因素之大。根据乌国内外的这些实际情况,库奇马总统曾多次强调,乌克兰的“坐标十分复杂,它的外交注重实用性”。

尽管俄美在争夺乌的较量中各有其优势,但处于争夺“夹缝”中的关键因素—乌克兰,今后既不会像独立之初那样轻易地完全倒向美国,也不会彻底倒向俄罗斯。过去乌不愿听凭俄的说教和摆布,今后也不可能完全听从美的指挥和干涉。当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乌开始减少干涉,加大对乌援助时,乌仍会向西方做出倾斜的表示,但决不会以牺牲乌俄关系的代价来取悦于西方;而当美等西方国家对乌忽视或援助不利,俄的传统影响和经济制约因素增大时,乌则会不断深化与俄的传统关系。今年上半年,乌议会选举投票,库奇马没有达到修宪、确保再次连任总统的目的。但不管库奇马之后是由亲俄,还是亲西方的人来执掌总统大权,乌对俄美的基本政策都不可能有大的改变。

应当指出的是,俄美在夺乌过程中,无论哪一方处于优势,处于劣势的一方都不会用手中的制约“因素”去强行要挟乌完全倒向自己,以致使乌出现“反弹”,这是一个根本的前提。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美两国都不太可能将乌克兰完全拉到自己这一边,而乌也只能是在俄美之间摇摆和保持适当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