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维艰的摩尔多瓦[2]
2015年初以来,摩尔多瓦局势一直动荡。笔者作为曾在摩尔多瓦工作多年的外交官认为,生存在东西方夹缝中的摩尔多瓦和摩尔多瓦共产党正经受严峻的考验。
国家虽小,亦有“统一”问题。摩尔多瓦有33700平方公里,属内陆国家,总人口429.3万。尽管该国国小人少,但民族问题却十分复杂。由于民族极端主义阻挠,至今仍处在国中有“国”的状态。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股民族极端主义倾向随着东欧巨变浪潮席卷整个欧洲大地,摩尔多瓦也未能幸免。在摩尔多瓦还没宣布独立之前,其南部土耳其裔的加告兹人就因担心摩尔多瓦要与罗马尼亚合并(1918年曾与罗马尼亚合并过),宣布成立了“加告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紧接着,东部德涅斯特河左岸(以下简称“德河左岸”)的俄罗斯族人也宣布成立“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摩尔多瓦独立后,虽几经努力,摩尔多瓦议会于1995年5月通过了给予加告兹地区“特别法律地位”的决议,使加告兹问题得以和平解决,但德涅斯特河左岸闹独立的问题,却由于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以及“德河左岸”当局独立立场一直强硬,最终没能解决。
摩尔多瓦自身无力解决统一问题,所以,一直试图使“德河左岸”问题国际化,寻求国际社会的帮助,进而推动这一问题的彻底解决。多年来,欧安组织本身也十分关注俄罗斯在“德河左岸”的驻军问题,敦促俄罗斯尽早撤军,以利“德河左岸”问题的最终解决。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1999年5月,俄罗斯在伊斯坦布尔欧安组织首脑会议上表示,要于2001年底从“德河左岸”撤出俄罗斯的全部军事技术装备和弹药,2002年底撤出全部军队。就目前来看,还丝毫看不出俄罗斯有全部撤军的迹象。
摩共复出,面对内外压力。摩尔多瓦独立10年来,几经坎坷、磨难。独立之初就经历了由民族极端主义引起的内战。而后,又因国内各党派之间利益尖锐,矛盾难以调和,导致政府9次更迭。2001年1月15日鲁钦斯基总统任职期满,由于议会中各党派意见相去甚远,两次投票均未能选出下任总统,致使鲁钦斯基只能按规定解散议会。使本来应该今年举行的议会选举,被迫提前举行。2月25日,摩尔多瓦共产党在摩尔多瓦第15届议会选举中,以50.7%的得票率战胜了所有中、右翼及其他党派,赢得了101个议会席位中的71席,获得单独组阁权利。紧接着,在4月4日的总统选举中,该党第一书记沃罗宁当选为摩尔多瓦第三任总统。
摩尔多瓦位于东南欧北部地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同时它也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中经济发展水平最落后的国家之一。苏联解体后,经济情况更是日益恶化。再加上建国初期,土尔其裔和俄罗斯族主要居住地的民族分裂主义分裂国家活动逐步升级,摩尔多瓦上层党派权力之争十分激烈,致使摩尔多瓦百废待兴的局面更是雪上加霜,长期处于政治动荡之中。摩尔多瓦前两任总统推行全盘西化的方针,经济上强制私有化,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犯罪率直线上升,民众苦不堪言,改革均告失败。
摩共上台以来,面对政治上的复杂形势,经济上百废待兴局面,采取了积极而务实的内外政策。在组阁过程中,为缓和与在野党的矛盾,尽量淡化意识形态色彩。虽然摩共有权单独组阁,但为了保持政府的稳定,新政府中只选进了3名摩共成员进阁。总理及其他部门的领导均由无党派或其他党派人士担任。此举颇得人心,进而在国内营造了较轻松的政治环境。新政府对内提出“恢复经济,振兴国家”的大政方针。将发展经济、推动改革不断深入作为政府工作重点。同时,加强了经济立法,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从而使摩尔多瓦国内的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今年以来,已经结束了持续徘徊9年的困难局面,经济开始出现增长势头。拖欠的职工工资和退休金额在下降,失业人员在减少。对人们深恶痛绝的贪污腐败、偷税漏税等现象加大了打击力度;对外,吸取从前一味西靠幻想破灭的教训,实行全方位外交。继续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将融入欧洲一体化、加入欧盟视为摩尔多瓦的最终目标。
摩共上台后,在继续保持与罗马尼亚的传统关系同时,积极发展与独联体国家特别是俄罗斯的关系。据报道,截至2000年底,摩尔多瓦欠俄罗斯外债已达5.7亿美元。摩共上台后,最现实的无疑要发展同俄罗斯的关系。而“前几届政府总是瞄着西方”,“他们反对俄罗斯”。对摩尔多瓦态度上的转变,俄罗斯也适时地给予回报。有资料显示,目前,俄罗斯已将出口给摩尔多瓦的天然气价格从原来的每1000立方米60美元降到50美元。此举与2000年3月由于摩尔多瓦长期拖欠天然气款不还,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断然对摩尔多瓦停供天然气达半月之久形成鲜明对照。这无疑是对摩共的莫大支持。摩尔多瓦与独联体国家也有着长期的传统联系。无论在宗教、文化等领域等都有着许多相同或雷同之处,经贸往来更是历史久远。
摩尔多瓦,正经受严峻考验。摩尔多瓦在历史上一直“颠沛流离”,饱经磨难。特别是当今,一直都在东西方夹缝中生存。沃罗宁总统一上台就明确表示,“我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偏向任何一方都是不可取的。我们是实用派,现实主义者。摩尔多瓦是一个小国。哪里存在国家利益,我们就应该出现在哪里。首先,我们必须正视现实:摩尔多瓦所需的能源95%来自俄罗斯,销往俄罗斯的商品占出口总额的65%。对我们来说,目前最现实的无疑是发展同俄罗斯和前苏其他加盟共和国之间的关系”。虽然从过去的教训和目前的现实出发,摩尔多瓦不得不要更多地靠近东方,但这势必会惹得西方不悦。如何才能不偏不倚,既能获得西方援助,又能保持住与俄罗斯、独联体国家以及一些“东方”国家的传统联系和友谊,实际已把摩共推上两难境地。
2002年初以来,摩尔多瓦首都基希讷乌多次爆发群众抗议活动,使摩尔多瓦局势一直动荡不安。从示威者所呼的一些口号看,这是其右翼政党组织的示威活动。集会群众明确要求摩尔多瓦当局废除把俄语定为第二国语的决定。摩尔多瓦共和国曾是罗马尼亚的组成部分,独立后的摩尔多瓦议会把罗马尼亚语定为国语。摩共当局为了求得俄罗斯更多的经济帮助,在2001年8月决定将俄语作为第二正式语言,准备于2002年初实施。很多人认为,政府的这一决定伤害了大多数摩尔多瓦人民的民族感情。从示威游行的参加者看,绝大多数是青少年。他们代表了摩尔多瓦的未来,这对摩共今后的发展很不利。所以,摩尔多瓦今后的政局牵动着摩尔多瓦各族人民的心,也受到世界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