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退缩造成的影响
俄罗斯大举退缩,实现了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的拉近,使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2001—2002年的战略研究报告称,俄美关系的拉近是“全球战略重组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104]
(一)强化了美国主导世界的地位,使美国单边主义欲望更趋强烈。美国前总统里根曾讲过,“美国保留在任何时候军事干预它认为需要干涉的人和国家的权力”。[105]当时基于俄罗斯的余威尚在,“虽然因冷战结束而形成了美国单极结构,但是,克林顿政府却对是否行使实力犹豫不决”。[106]如今,俄罗斯实行战略退缩,使美国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主要敌人”,凸显出美国的“一超”地位,也进一步加剧了美国单边主义的势头。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一再表示,美国应该用武力来确立自己的领导地位,“不必顾及现有的条约和盟友的反对”。在没有了可以与其比肩的对手后,美国已开始忘乎所以,既不听其盟国意见,更不愿考虑国际社会的呼声。布什甚至公然表示,“联合国就像大家庭里的祖母,听她的话是出于尊敬,同时完全不必要照她所说的去做。华盛顿要让所有的人认识到,它原则上不用任何人就可以完成最重要的任务”。[107]
“9·11”事件后,俄罗斯大举退缩,而美国却大举推进,它派往世界各地的军事力量增加了近20%,30万美军驻扎在了140多个国家里。[108]美国的单边色彩变得更为强烈。
科索沃战争时,基于俄罗斯的威慑,加之北约成员国意见不一,美国被迫以“集体”行动对南斯拉夫实施军事打击。到阿富汗战争时,由于俄罗斯的因素无须再加考虑,美国为了“准集体”行动将军事打击降格。由于阿战顺利得手,使美国平添了傲气,其高官多次表示,美国不一定再需要广泛的国际反恐联盟,如果需要,可随意组成小范围的联盟。而美国此次攻打伊拉克,则彻底另起炉灶“单干”了。美国终于以军事“单干”实现了自己的世纪梦想。至于联合国和北约,由于已经“倒退”成不能反映美国的价值观和安全观,美国已开始把它们当作出入随意的“旅馆”。布热津斯基曾在新保守主义杂志《国家利益》上多次撰文,建议美国包围由东南欧、中亚、南亚、近东和海湾地区组成的“不稳定弧”,夺取“欧亚桥头堡”,营造任何欧亚联合体都不能向美国挑战的态势。美国现政府正在努力实现这一新帝国的目标。[109]
(二)全球反美情绪增大,可能成为国际局势动荡根源。2002年初,美国盖洛普民意测验所调查了包括美盟友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和约旦在内的中东9国,仅有22%的公民对美国持有好感,53%的人对美国没有任何好感。[110]华盛顿著名的皮尤物与报纸研究中心也对24国的政党和社会团体的领导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除美国外,认为“9·11”恐怖袭击事件是美国政策所造成的直接结果的竟有53%。其他地区和国家,如东欧、俄罗斯、拉丁美洲、亚洲和中东的政党和社会团体的领导人竟有60%—81%的人认为,“9·11”事件是美国人自己的过错造成的。[111]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对恐怖主义的打击并没有使恐怖组织的活动减少。相反,针对美国的恐怖活动在一些地区和国家反而急速增加,并有可能利用善良的人们对美国推行强权政治的不满情绪加剧恐怖活动的蔓延。
(三)北约作用进一步削弱。50多年来,美国主要是通过北约、联合国以及紧随“二战”后建立的其他国际组织机构来追求其外交政策目标。[112]在俄美实力不相上下时,美国需要借助国际或地区组织增加其对俄罗斯的遏制能力。“9·11”事件后,俄罗斯已不会再像科索沃战争时那样,宣称用保留采取军事措施的权利来反对美国对南联盟动武,美国在对阿富汗塔利班实施军事打击时就已显露出置北约于一旁的迹象。“9·11”事件发生时,尽管北约已宣布启动集体自卫权,但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中却无视北约的作用,只让来自英国、法国和德国的特种部队参战,希望通过“双边性”的同盟采取军事行动,有意绕开北约。只是象征性地让北约派出预警机在美国本土执行巡逻任务,没有让其过多参与战事,这与北约盟国在科索沃战争时直接参战形成了鲜明对比。按北约盟国的话说,“如果不是将我们扔到了国际政治的第三梯队,至少也是第二梯队”。[113]阿富汗战争是美国不需要北约参与也能在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采取军事行动的一次实际演练。而伊拉克战争则是美国无须北约同意,也能单独完成较大军事行动的实战。伦敦战略研究所所长约翰·奇普曼分析说,自“9·11”事件以来,“美国决定同北约保持距离,表明美国不愿意(看到)北约内部必不可少的争执,从而打乱其军事目标”。[114]今后,美国在决定采取重大军事行动前,如果得不到北约的一致赞同,美国将会继续采取抛开北约自行其是的做法。北约将逐渐演变成一个类似于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机构,其意义实际只是从政治上对俄罗斯保持一定压力而已。
(四)欧美分歧和矛盾凸显,渐行渐远。欧盟外交政策和安全事务高级代表哈维尔·索拉纳称,“冷战结束是西方的一个重大胜利,但它也带来欧洲对美国向心力逐渐减弱的一个调整与变化时期。由于既存威胁消失、欧洲战区战略重要性下降、美国越来越多地注意其他重要问题,欧美关系的黏合力有所减弱”。[115]近年来,欧洲人对美国的反感情绪在加剧。据华盛顿著名的皮尤与报纸研究中心做过的专门调查,不能接受美国过于强大和美国贫富差距太大事实的人数比例分别是:西欧和北欧占66%和61%、东欧和俄罗斯占64%和53%。欧美矛盾和分歧为“二战”后新高。“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由于美国和西欧有共同的地缘政治敌人——苏联,北约盟国之间尽管也有分歧,但从来没有出现过像现在这样的严重危机。”[116]
(五)世界多极化进程任重道远。“世界多极化”是国际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国际战略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加之美国凭借“软硬”实力竭力阻挠多极化进程,必然给世界多极化的努力增加更多难度。
应当承认,由于美国的单边主义、强权政治不断加剧,全球的反美情绪不断高涨。尤其是美国以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后,使世人对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的同情心受到极大伤害,普遍对美国表现出担忧。以致出现法德俄等国联合起来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国际社会也都对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质疑,连美国的盟友土耳其也一反常态,出现不同意给美国打击伊拉克提供过境便利的始料未及局面。但也必须看到,所有这些都还属于单个和自发性地对美国做出的一些抵制的表示而已,还没有真正对美国单边主义形成一定的遏制“合力”和“气候”。旧的国际政治秩序和以强凌弱的“实力外交”局面难以在短时期内轻易打破。事实证明,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任何国家能单独阻止美国的单边主义,这种局面可能还会持续相当一个时期。
(六)谋取自身最大利益。俄罗斯与美国拉近,给本就离心力渐大的独联体国家向美国靠近提供了机会。“9·11”事件后,中亚国家可以从与美国较为直接的安全关系中获得好处。而这反过来又将使它们远离俄罗斯,并能制定出更为独特的对外和安全政策。[117]然而,随着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和西方对中亚国家改革的停滞和人权状况的指责,“中亚许多专制领导人觉得美国单边主义的泛起对他们构成了威胁。于是他们重又向俄罗斯寻求安全保障”。[118]他们开始同意以战略资源抵偿拖欠俄罗斯的能源债务,以此来报答俄罗斯对他们受抨击领导人所提供的外交支持。可是,当美国陷入伊拉克战争泥潭,呼吁国际社会向伊拉克增兵的要求在联合国遭到冷遇之时,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哈萨克斯坦等独联体国家未等俄罗斯在此问题上“松口”,却已与俄罗斯拉开一定距离,已经或正在向伊拉克派出部队,以缓解美国在伊拉克的困境。甚至“一向被认为是俄罗斯在独联体的亲密战略伙伴亚美尼亚”也不甘落后,“以美英联军名义派出了自己的军队”,[119]彰显这些国家对美国的友好。第比利斯为显示与美国的特殊关系,还表示“格鲁吉亚准备不光执行人道主义和维和任务,其特种兵还可以参加联军的特种行动,他们装备了全套武器”。[120]而乌克兰更是跑在了前面,受到美国的特别欣赏,同意“在伊拉克临时政府中将有乌克兰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