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跨界水资源合作方面的成功与问题
中国是跨界河流较多的国家,如何维护水资源以及生态安全、合理、公平分配和开发利用水资源对我国构建和谐周边地区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中国与周边地区和国家拥有黑龙江、鸭绿江、图们江、乌苏里江、绥芬河、额尔齐斯河、伊犁河、乌伦古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元江、怒江、伊洛瓦底江、印度河、北仑河等数十条大小跨界河流。其中,雅鲁藏布江从海拔53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坡冰雪山岭发源,自西向东流向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南部,再经墨脱县的巴昔卡流出国境,改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流入孟加拉湾,生活在南亚和东南亚的20多亿人都依赖于发源于此的这条河流生计。而怒江和澜沧江分别途径缅甸和越南南部。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跨境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在对外关系中也日显突出,甚至时常引发外交争端。如何公平合理利用跨界水资源,不仅涉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同时也赋予了更多的政治和外交含意,大力开展毗邻国家的水资源合作已成为我国对周边国家关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在跨界水系管理与利用方面与邻国存在一定的纷争。我国与周边毗邻国家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和泰国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跨界河流分歧。俄罗斯抱怨中方加固黑龙江部分护堤使主航道向俄方推移,侵占了其利益;哈萨克斯坦对中方在额尔齐斯河上游修建水塔也表示不满,认为中方增加用水给哈下游250万居民、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印度则对中国在雅鲁藏布江(印度段称布拉马普特拉河)修建大型水库表示强烈不满。称“中国讨厌共享水资源条款”并“拒绝与任何邻国签署正式的水资源共享协议”,认为“中国是对1997年联合国《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约》投反对票的仅有几个国家之一”。印方还不断指责中国“修建诸多大坝抽走湄公河等河流的水”,影响了下游印度居民和工业用水及生态环境。柬埔寨、老挝和泰国也不时批评“中国在湄公河上游建设了15处大型水库,导致水位急剧下降,水流量减半”。西方媒体更是推波助澜,声称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一直在抱怨中国在开展上游水系工程时,既不同他们磋商,也不通知他们,指责“中国实际上是地区一霸,踩住了湄公河的咽喉”,并称当地农民普遍认为是“中国的水坝毁灭了鱼类资源,切断了灌溉水源、破坏了(百姓)生计”。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与周边国家跨界水系合作也正逐渐进入良性轨道。中国已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就划界和跨界河流保护等问题签定一系列协定。
中俄跨界水资源合作良好。2005年11月,中国妥善及时处理松花江污染事件,并紧急向俄方援助一批水质检测仪和150吨活性炭等设备和物资,将污染危害降低至最低程度,充分取得了俄方的谅解。中方对造成河流污染的负责态度受到了俄方的好评。中俄双方在跨界水域和渔业方面的合作良好,两国毗连水域渔业生产秩序稳定,渔业交流与合作取得明显成效。2009年12月,中俄渔业合作混委会第19次会议对双方2010年鲟鱼可捕量、边境水域增殖放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磋商和探讨,并就2009—2010年两国对鲟鱼和秋鲑鱼的捕捞联合检查达成一致意见,确定双方互派专家观摩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的增殖放流活动,以利进一步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方面的合作。2010年3月,两国召开边境水域渔政管理工作会议,就双方在黑龙江边境水域进行鲟鳇鱼资源状况联合调查等事宜达成共识,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形成了《2010年中俄黑、乌两江边境水域渔政管理工作委员会会议纪要》。
中哈跨界水系合作取得积极成果。中哈两国共有大小23条跨界河流,双方虽然在跨界河流问题上出现过分歧,但总体合作进展顺利。中方始终重视中哈跨界河流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工作,双方在跨界河流领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沟通与合作。2001年5月,中哈在阿拉木图就跨界河流问题达成有关合作协议,成立副部长牵头的跨界河流联合委员会。2005年5月,两国在北京成立中哈跨界河流专家联合工作小组,双边跨界河流水系合作进入良性合作轨道。目前,中哈两国已签署利用和保护跨界河流合作协定,相关合作机制已纳入副总理级中哈合作委员会工作内容。2011年2月,在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访华期间,两国发表联合公报,双方高度评价两国跨界河流联合委员会的工作成果,强调将继续共同推进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跨界河流水量分配技术工作重点实施计划》,并商定2011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中哈霍尔果斯河友谊联合引水枢纽”工程。同时,两国还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妥善解决乌勒昆乌拉斯图河的水资源利用问题。
中国与其他周边国家在跨界河流问题上的纷争在逐步解决。中国在跨界水系开发利用问题上一直充分兼顾相关邻国利益,始终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兼顾相关邻国的利益和关切,努力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科学考虑上下游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确保各方获利、共同发展。中国政府已在努力采取必要措施,尽量减少在雅鲁藏布江上的工程项目对下游可能产生的影响,公开向印方表示愿意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彼此的关切。中方有关跨界河流的任何项都将考虑下游国家的利益;鉴于泰国与中国在利用和开发湄公河问题上存有纷争,中国云南省在上游实施的水电站项目也积极邀请泰方企业参加,以此弥合两国的分歧。为进一步显示中方合作的诚意和透明度,2010年4月,中方在湄公河委员会框架内组织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的官员前往小湾和景洪大坝实地考察。2011年5月,在缅甸总理吴登盛访华期间,双方又达成一个水力发电项目。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湄公河下游国家十余个水坝的工程建设。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个时期以来,国际社会已逐渐认可中国在保护水资源生态方面取得的进展。亚洲开发银行的水利专家坦言,其实,就一些下游国家的生态问题“也不应把所有过错都归咎于中国。越南的稻米之乡湄公河三角洲令人担忧的盐碱化似乎并非像越南所说中国(拦水修坝)所致”,而“至少部分原因是由于越南自己在附近搞的水电工程”所造成的影响。老挝未来也计划在湄公河上修建一座水坝,这将给回游鱼类带来潜在的毁灭性后果。而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杜大伟认为,“过去10年,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有一点鲜为人知,“中国是世界上迅速扩大森林覆盖面积的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并在努力减少空气和水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