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经济和人文合作成为“上合”发展的重要支柱

一、安全、经济和人文合作成为“上合”发展的重要支柱

自2001年成立以来,“上合”历经了国际风云变幻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成员国间的政治互信持续加深、同舟共济、联合自强意识不断增强,在涉及各自安全与发展等核心利益问题上愈加紧密配合,安全、经贸和人文合作成为“上合”持续发展的三大基石。

(一)安全合作不断扩大

“上合”在世界上最早提出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的目标,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安全合作法律体系和长效运行机制。“上合”成立当天,六国元首即签署《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而后,成员国又陆续签署和出台《关于地区反恐怖机构的协定》《地区反恐怖机构资料库协议》《成员国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构想》《成员国关于合作打击非法贩运麻醉药品、精神药物及其前体的协议》《反恐怖主义公约》《成员国政府间保障国际信息安全合作协定》《成员国政府间合作打击犯罪协定》《关于在成员国境内组织和举行联合反恐行动的程序协定》《成员国关于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的协定》《关于查明和切断在成员国境内参与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活动人员渗透渠道的协定》《关于应对威胁本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事态的政治外交措施及机制条例》《成员国边防合作协定》《反极端主义公约》等文件,为在“上合”框架内联合打击“三股势力”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同时,“上合”还相继建立起成员国间的安全会议秘书、总检察长、最高法院院长、国防和公安内务部长定期会晤机制及公安和司法等强力部门反恐应急磋商平台,开辟了保障油气管道运输安全合作新领域。

自2002年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举行首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以来,“联合”“协作”“和平使命”等双边和多边系列反恐联合军演和“东方反恐”“诺拉克—反恐”“团结”“天山”等执法部门机制化反恐联合演习和训练已成为成员国安全领域合作的重要内容。截至2018年,在“上合”框架下共举行了13次双边和多边反恐军演和15次双边和多边执法部门演训和围剿行动,有力地提高了成员国在应对非传统安全方面的机动作战、协同配合、联合指挥、共同打击暴力恐怖活动能力,极大地震慑了地区“三股势力”的嚣张气焰,有效地遏制了毒品走私、跨国有组织犯罪,确保了地区和成员国的社会安全与稳定。“上合”在联合打击恐怖主义、引渡罪犯、交换情报等方面的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成员国在边境管控、信息共享和民航安保等方面的执法合作更加顺畅,相互协助遣返犯罪嫌疑人等工作更加快捷,各类大型活动安保措施不断完善,多边执法安全合作机制更加高效,从而确保了“上合”历次元首和政府首脑峰会、阿拉木图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信会议)、北京奥运会、莫斯科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阿斯塔纳—阿拉木图亚洲冬运会、符拉迪沃斯托克APEC会议、索契冬奥会和阿拉木图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等大型国际会议和赛事的成功举行,实现了上合提出的维护和保障地区和成员国国家安全与稳定的目标。

(二)经济合作稳步推进

“上合”成立不久,各成员国即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关于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及启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进程的备忘录》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明确了“上合”近期、中期和远期经济合作基本目标和基本方向。2004年,“上合”成员国经贸部长会议制订了涉及11个领域、多达127个项目的《〈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落实措施计划》,为推进上合区域经济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后,各成员国又签署和通过《上海合作组织银行间合作(联合体)协议》《上海合作组织实业家委员会理事会首次会议纪要》《上海合作组织实业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决议》《成员国政府间海关合作与互助协定》《成员国政府间农业合作协定》。2010年以来,在欧美经济复苏乏力和世界经济低迷大背景下,“上合”成员国大多率先走出金融危机。截至2011年底,六国黄金外汇储备超过3.6万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达4.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5.1%,六国经济占世界比重超过13%,“上合经济圈”成为后危机全球最活跃、发展最快的地区。2016年,上合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批准《2017—2021年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推动项目合作的措施清单》,进一步确定了贸易和投资、金融、海关、农业、科技和信息、环保、交通基础设施等7个领域共计38项合作措施和项目,旨在指导“上合”未来五年的区域经济合作方向,标志着成员国的多边经济合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三)人文合作有序展开

“上合”集儒教、道教、佛教、东正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等于一身,为成员国不同民族、宗教、文明与文化和平相处、相互借鉴搭建了平等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人文合作也成为“上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自2005年以来,各成员国先后签署《成员国政府间救灾互助协定》《成员国政府间教育合作协定》《成员国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成员国政府间卫生合作协定》《上海合作组织科技伙伴计划》《成员国旅游合作发展纲要》等文件,相继建立文化部长、卫生部长、教育部长、交通部长、紧急救灾(民政)部长和科技部长等会议机制。自2010年上海合作组织网络大学正式启动以来,成员国已有60多所顶尖高校加入其中。2011年,哈萨克斯坦、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五国代表签署《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章程》,并相继在五国建立了70所院校,旨在为这些国家培养经济、科学、文化和教育等优先合作领域(区域学、生态学、能源学、纳米技术、IT技术)的高水平人才。各成员国还深入探讨在包括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保护、救灾减灾、科技、创新、信息、电信产业以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合作。2012年,“上合”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继续强调,应重视加强“上合”文化、科技、创新、旅游、卫生合作,特别是确保“上合”地区的卫生防疫状况良好。17年来,各成员国在“上合”框架下举行了百余场次的双边和多边艺术节、音乐节、青年节、教育周、电影周、电视合作论坛、展览会、运动会、马拉松赛、“睦邻友好年”、冬(夏)令营和培训班等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活动,“文化节”、“教育无国界”教育周和昆明马拉松赛等已成为定期举办的系列项目,极大地增进了“上合”区域内民众的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成员国还希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方面开展合作,不断夯实“上合”发展的民意和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