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应对金融危机
2009年,中国和中亚国家全力落实各自反危机计划,努力克服金融危机给实体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经济危机形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和遏制。
中国政府认真落实4万亿元人民币刺激经济计划,在2009年初GDP增速同比降幅较大、亏损企业同比继续增加、进出口总额同比仍在减少的不利情况下,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使出口主导型经济萎缩和产业结构失衡矛盾有所缓解。
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达到8.9%,确立了全年实现8%的经济增长目标定局。截至2009年11月,中国累计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同比都在增长,财政处于盈余状态。12月,中国出口额同比增加17.7%,终止了一连13个月的下行态势,但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仍下降13.9%,经济整体回升基础依然不稳,经济增长动力仍依赖94%的投资拉动,消费性增长在经济增长中仅占4个百分点,房地产泡沫和证券市场投机等问题再度回潮,经济回升内在动力不足,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制造业总体经营环境没有得到更多改善,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仍面临巨大挑战。
哈萨克斯坦举全国之力应对金融风暴给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2009年4月,哈萨克斯坦官方失业率为7.2%,失业人口达61.1万。金融业形势持续恶化,前6个月通胀率达3.9%,银行业净亏损达193亿美元。其中,仅哈萨克斯坦最大银行“BTA”就亏损100亿美元,约占哈萨克斯坦GDP的10%。2009年1—9月,GDP下降3.2%,对外贸易额同比下降40.7%,银行债务总额为890.3亿美元,国家债务为89.5亿美元,经常项目赤字连续攀升至36.75亿美元(2008年同期盈余38.05亿美元)。截至2009年10月,哈萨克斯坦的银行不良资产(第五级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占贷款总量的比重从2009年初的8.1%陡升至35.9%,逾期贷款总额所占比重为29.2%;银行业拨备(坏账准备金)所占比重上升至37.2%。与此同时,国家外汇和中央银行外汇储备余额均略有增长。截至11月,工业产值也小有增长,为0.7%,农业产值增长10.6%,粮食产量增长15%,出现一些微弱的“经济形势继续向好、向正增长方向发展”的势头,2009年全年有望实现经济的零增长。
乌兹别克斯坦坚持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金融危机前就采取“适度从紧”的审慎宏观金融政策,加之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反危机举措及时得力,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金融危机对其的一些负面影响。2009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7%;吸引外资12亿美元,同比增长50%。1—9月,居民储蓄余额同比增长70%,商业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长30%,总资本增长40%,对经济领域投资增长34.3%,29家商业银行中有13家得到国际著名评级机构的“稳定”评级。此外,工业产值增长9.1%,机械制造和冶金业产值增长17.5%,化工和石油化工业产值增长13.4%,建筑业产值增长33.5%,信息通信业产值增长32.6%,服务业产值增长17.8%,商品零售额增长17.5%,粮食产量增长10.2%,外国直接投资额增长100%,外贸出口盈余达23亿美元。尽管官方失业率为0.21%,但就业压力仍在,劳务收入下降趋势也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出口形势依然不容乐观,2009年全年顺差50亿美元目标难以实现,经济完全复苏尚待时日。为此,乌兹别克斯坦先后从国际社会获得5500万美元和6700万美元接近70%赠予成分的贷款,旨在改善民生。
吉尔吉斯斯坦2009年前三季度经济指标有升有降,经济恢复阻力依然不小。2009年初,境外劳务收入同比下降40%,二手房均价降幅达8%,在建商品房价格下跌1%,建筑行业基本建设投资同比下滑3%。2009年前6个月对外贸易大幅削减,GDP下降0.9%,为吉尔吉斯斯坦近年来首次下滑。在吉尔吉斯斯坦政府积极的反危机措施推动下,下半年的一些经济指标有所上扬:外商直接投资达到1.53亿美元,同比增长30%,投资额同比增长27%,建筑业产值增长30%,通信业产值增长15.7%,客运业产值增长7%,货运业产值增长4.1%,零售业产值增长4.1%,采矿业产值增长3.2%,农业产值增长5%,GDP增长2.9%。但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发展和贸易部部长扎帕罗夫坦言,2009年前8个月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同比增长3.5%,并将通胀率控制在10%以内,主要得益于政府的一系列积极反危机措施。但“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吉尔吉斯斯坦经济的负面影响正在显现,吉尔吉斯斯坦主要工业部门的增速正在下降”。[67]工业产出下滑6.6%,出口额下降20.1%,进口额下降25.8%,外债总额达24.28亿美元,占GDP的50%以上。截至2009年11月,本币索姆对美元贬值11.43%。为应对经济形势的严峻情况,吉尔吉斯斯坦政府不得不先后向国际社会求助了700万美元和400万美元赠款和贷款,用于改善财政和民生。
国际金融危机给本就十分脆弱的塔吉克斯坦经济造成沉重打击,加之春季雨灾给农业造成近1亿美元的损失,使塔大约39万人面临粮食短缺的困难,16%的工业企业停产,800多家企业中有130家全面停产,其余大部减产,产量仅为产能的40%—50%。工业产值同比下降13.3%,GDP同2008年涨幅5.8%相比下降50%以上,海关税收仅完成预定计划的88.9%。2009年1—9月,在国际原油从年初每桶30多美元上涨超过80美元的背景下,塔吉克斯坦国内消费物价指数上涨4.5%,汽油上涨61.6%,天然气上涨89.5%,电力上涨56.3%。1—10月外贸额继续下降,同比减少27.2%。通胀率从2009年第一季度的1.2%上升到8月的4%。本币索莫尼对美元贬值26.1%。海外劳务人员收入锐减,给塔吉克斯坦经济恢复造成困难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数以万计家庭的生活。2009年1—9月,塔吉克斯坦境外劳务收入为13.03亿美元,同比下降35%,占GDP的比重却升至46%,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境外劳务收入在GDP中所占比重最高的国家。亚洲开发银行《2009年亚洲发展预测报告》认为,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影响塔的经济,主要体现在海外务工人员汇款大幅减少。截至2009年10月1日,塔吉克斯坦外债总额已达15.24亿美元,占GDP的32.6%。为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分别向塔提供了3000万美元和4000万美元的援助款,旨在增加塔央行外汇储备,帮助其抵御金融危机,向贫困居民发放补助和购买食品、药品等。尽管塔吉克斯坦经济形势十分严峻,但其政府积极落实反危机计划,最大限度地减轻金融危机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在经济总体低迷的情况下,2009年上半年,塔吉克斯坦农业产值依然增长14.7%,吸引外资额达3.42亿美元,在投项目56个,价值为16.6亿美元。2009年1—9月,塔吉克斯坦GDP小幅增长2.7%,全年有望增长3%。
由于土库曼斯坦推行相对独立的金融政策和稳健的经济发展战略,加之政府反应及时、措施有效,所受金融危机冲击较轻。2009年初,土库曼斯坦政府确定了将通胀率控制在7%—8%以内和保证10.7%的GDP增长目标,相继出台增加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系列积极政策,确保了石油、天然气及电力的正常出口。在扩大本国投资规模基础上,土库曼斯坦积极吸引外资,努力实施总投资额约107亿美元、近500个生产型和300个社会公益型项目。在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总统亲自领导下,顺利完成汇率改革,保证了本币马纳特汇率的基本稳定。土库曼斯坦政府还及时颁布《支持中小企业法》,对中小企业在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扶持。2009年第一季度,土库曼斯坦各项经济指标运行良好,财政收入超过预期指标的34.7%,同比增长1.8倍,天然气开采量同比增加5%,出口增加8%,商品零售总额增加19.6%,各类投资同比增加1.1倍,外贸增长76%,职工工资增加12.4%。液化气、化肥、建材、碘、聚丙烯、纺织品和药材等其他工业产品产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009年4月,虽然因“中亚—中央”天然气管道发生事故使土库曼斯坦中断天然气出口而蒙受巨大经济损失,但土库曼斯坦通过其他补救措施,保证了经济运行仍呈上升势头,在建项目1437个,包括阿瓦扎国家旅游区、南北铁路和土中天然气管道等大型项目,总投资额达到150亿美元,超过中亚其他国家。2009年上半年,土库曼斯坦发电量同比增长4.3%,完成了全年电力出口计划的60%,同比增长16%。截至10月,总贷款额同比增长幅度超过80%,建筑业投资额同比增加2倍,GDP增长10.8%,全年有望达到11%,通胀率达到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