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贸易额下降原因
中俄贸易额继2009年金融危机最困难时期大幅下滑后,2015年又出现下滑,全年贸易额总值仅为641.7亿美元(4227.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7.8%。[126]据俄罗斯海关统计,2015年俄中贸易额为636亿美元,同比下降28.1%。[127]其中中国对俄罗斯出口328.25亿美元,同比下降34.4%,俄罗斯对华出口313.45亿美元,同比下降19.1%。中俄贸易额几近跌至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最低水平。中俄贸易额的再次下降,是世界经济整体形势和两国内部经济发展状况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大环境的负面影响
2015年,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形势严峻复杂,在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全球经济增长幅度仅为3.1%,比2014年萎缩0.3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连续第五年放缓。随着全球经济不振、国际市场需求的低迷,近年来国际贸易一直保持两倍于全球经济的增长态势已然不在。2015年,全球出口值出现几年来少有的大幅下跌,世界70个主要经济体出口持续下降,进口均为负增长。前9个月,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韩国、印度、南非和巴西的货物贸易出口额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6.2%、12.8%、9.2%、13.2%、6.6%、16.6%、7.9%和16.8%。前10个月,全球出口值降幅超过11%。国际贸易的负增长使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放缓,也一定程度地制约了中俄两国经济和贸易规模的发展。
(二)两国经济下滑制约了贸易规模扩大
在欧美制裁和油价连续走低双重打击下,俄罗斯金融经济形势持续恶化。2015年,俄罗斯经济下滑3.7%,通胀高达12.9%,居民实际收入从2014年11月起连续14个月萎缩,下降4%。受居民收入减少影响,俄罗斯零售额锐减10%,投资额下滑8.4%,工业生产严重衰退,建筑业相比2014年萎缩3倍。[128]在此背景下,2015年俄罗斯与主要贸易伙伴国贸易普遍下滑,自非独联体国家进口总额为1615.71亿美元,同比下降36.4%。[129]欧盟在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从2014年的48.1%下降至44.8%,俄罗斯对欧洲国家贸易总额下降37%—38%,其中对德国、荷兰、意大利的贸易分别下降34.7%、40.1%、36.8%。[130]为应对危机,俄罗斯联邦政府不得不采取包括对总统在内的所有公职人员减薪10%,以及将此前对建设“超前发展区”投入890亿卢布削减至420亿卢布,数量也从14个削减到5—6个等措施来解决应急和民生问题。
金融经济形势的恶化极大地影响和抑制了俄罗斯的投资和国内消费,导致俄罗斯对来自中国的服装、鞋、手机、电脑等日用品的需求明显下降。[131]经济危机使俄罗斯失去在华能源市场部分份额。俄罗斯政治信息中心有关俄中关系发展报告认为,土库曼斯坦和卡塔尔已成为中国天然气消费的重要供应国。今后,俄罗斯对华天然气的出口量只能占到中国天然气进口量的约20%—25%和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量的15%—20%。由于中国天然气市场需求增长趋缓,“俄罗斯已不能仰仗中国日益增长的能源和原材料需求,最终也无法借助对华供应来弥补其出口收入的缩水”。[132]
同样,受内需不振和房地产市场低迷等诸多因素叠加效应影响,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全年GDP增速下降至6.9%,较2014年下跌0.4个百分点。在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出现少有的“双降”局面。2015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4.59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下降7%。其中,出口14.14万亿元人民币,下降1.8%;进口10.45万亿元人民币,下降13.2%。煤炭、铜和钢材进口量则分别下降29.9%、0.3%和11.4%。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进出口贸易分别下降6.5%和12.1%。加工贸易进出口下降10.6%。除对美国和东盟出口保持增长外,中国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贸易普遍下滑。
(三)双方相互投资有所收缩
2015年以来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FDI)大幅下滑,上半年对俄FDI降至20%,下半年降幅虽有所收窄,但截至11月对俄投资总体仍下降15.2%。[133]与此同时,一方面由于经济增速放缓、能源进口渠道进一步多源化,中国对天然气等能源需求的迫切性相对减弱;另一方面国际油价持续走低,中国能源企业在与俄方有关经“西线”管道对华供气价格的谈判中已无再让利空间,导致双方经该管线对华供气的最终合同一直未能签署。
2014年底和2015年初卢布暴跌使俄罗斯一度对卢布兑换外币和汇款出境采取非公开“应急”资本管制措施,导致包括中企和华商在内的在俄罗斯外商所得卢布利润兑换美元汇回国内成为问题。由于从俄罗斯向外汇出订货款数额受限,导致涉俄贸易拖欠货款违约行为比例急剧增加,有关部门受理对俄贸易报损率大幅上升78.6%。[134]这使中国投资商特别是中小企业在俄罗斯扩大经营规模信心遭到重挫。加之俄罗斯国内人力成本上升、卢布贬值和市场需求低迷等因素,华商在俄经营规模大多有所收缩。俄罗斯专家调查显示,除劳动力价格居高不下、可获技术有限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降低中国投资者对俄罗斯兴趣外,执法不当(占受访者的66%)、经济形势不稳定和投资者缺乏保障(占受访者的58%)、腐败和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占受访者的52%)等也是重要影响因素。而且,国际评级机构对俄罗斯的负面评级、在劳动配额方面的限制以及对在俄营商不利的思维定式也一定程度影响了中国投资者的积极性。2015年6月俄罗斯有关部门对在俄境内142家(其中31家营业额超过10亿美元)中企调查显示,只有21%的公司愿意在2016年继续在俄投资,40%的公司表示未来5年继续在俄发展。[135]受卢布下跌和俄罗斯经济动荡影响,早前莫斯科市政府与中国公司达成的投资约60亿美元建设新地铁线路和周边房地产意向性项目受到波及。此外,俄罗斯不少人认为向中方开放某些高科技领域合作有“丧失主权的风险”,而恰恰“正是出于这种担忧,中国人从未被允许参与重要项目,这种情况已持续了几十年”。[136]
俄罗斯实业界对中国经济增长趋缓和需求下降的忧虑有所加深。在俄罗斯一些人看来,鉴于企业和银行无法靠中国来填补西方贷款的空缺,俄罗斯不应期待中国对其广泛投资。[137]尤其是鉴于中国GDP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至少会拉降俄罗斯GDP增幅0.7个百分点,俄罗斯有专家早就敦促政府不应与中国经济捆绑得过紧,而需要寻找其他能源销售市场,这也一定程度地掣肘了俄罗斯决策层全速推进对华合作的决心。此外,“俄罗斯政府部门中的中国问题专家不多,……决策者不了解中国”,许多人“弄不清楚该如何与中国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内展开俄中经济对接”,也是影响两国扩大经贸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俄罗斯是在最后一刻才决定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因为“俄罗斯一直认为中国经济很快便会下滑,对北京取得的成就估计不足”。[138]
(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使中俄贸易额“自然缩水”
2015年的国际油价同比下跌43%—45%,其他大宗商品的价格平均降幅也超过14%。2015年底美国商品调查局大宗商品(CRB)价格指数滑至380点,比上年最高位降幅24%,跌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水平。2015年中国进口铁矿砂和原油9.53亿吨和3.34亿吨,分别增长2.2%和8.8%,可价格却分别下降11.6%和29.3%。[139]在此背景下,虽然俄罗斯全年对华原油出口达到创纪录的3762万吨,同比增长28%,可出口额却未升反降。同样,中国从二连浩特口岸进口木材同比增长2.4%,其进口额却减少3.1%。两国贸易中的低附加值商品的增量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中不断缩水。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指出,2015年俄中贸易额下降主要是油价下跌所致。[140]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长乌柳卡耶夫强调,俄中双边贸易额大幅下降“首先是与商品价格变化有关”,从实际数量来看,两国的商品贸易量是增长的。[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