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国力的快速恢复
苏联解体后头10年,俄罗斯综合国力急剧衰退,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日趋下滑。普京出任总统后,一直将捍卫俄罗斯领土完整和恢复世界强国应有的地位作为其历史使命。2000年以来,俄罗斯经济连续数年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迅速恢复。2006年,俄罗斯综合国力跃居美国和英国之后排名世界第三位。[4]2014年,俄罗斯综合国力甚至上升至世界第二位,[5]重新成为一支维系国际战略稳定的重要政治力量。
(一)经济提前好转
21世纪以来,得益于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企,俄罗斯经济连续保持近9年的7%左右年均增长,走出了财力长期受制于西方、没有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其预算就青黄不接的窘境。2006年,俄罗斯的GDP达到9119.55亿美元,经济总量首超1990年苏联解体前水平,从根本上克服了20世纪90年代经济灾难性下滑所造成的后果。2007年,俄罗斯的GDP首破万亿美元,达到创纪录的1.30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十一位。俄罗斯不仅还清了苏联所欠的1600多亿美元外债,还使黄金外汇储备增加至4112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位。2008年,俄罗斯的GDP增加至1.76万亿美元,首次跻身世界前八强,人均GDP首破万亿美元,达到1.16万美元,外汇储备实现创纪录的5000亿美元,所持美国国债1160亿美元,成为持有美国国债最多的五大国之一。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俄罗斯的GDP回落至1.23万亿美元,退居世界第十二位,人均GDP降至8693.80美元,排名世界第五十八位。然而,2010年,俄罗斯经济率先复苏,其GDP迅速增加至1.52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1.06万美元。2011年和2012年,俄罗斯的GDP分别达到1.86万亿美元和2.01万亿美元,重回世界第八大经济体,人均GDP上升至创纪录的1.3197万美元和1.389万美元,首次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提前实现1999年末普京出任代总统时提出的用15年时间,使俄罗斯达到像西班牙和葡萄牙等欧洲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的目标,甚至已接近大多数发达国家。2013年,虽然俄罗斯的GDP同比仅有1.3%的增幅,但仍达到2.10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1.46万美元。根据世界银行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就其经济总量来说,俄罗斯已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6]即便是在欧美制裁导致俄罗斯经济陷入困境的情况下,其2016年的平均家庭收入依然达到10344美元,比2000年的2935美元多出3倍还多。当年俄罗斯的粮食产量仅次于中国、美国和印度,位居世界第四位。2018年,尽管面临欧美旷日持久的持续打压,俄罗斯多项经济指标还是创下新的历史纪录:全年预算盈余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5%,为近7年来首次;央行黄金增持量达到92.2吨,黄金储备突破2000吨,在全球储备总量中占比达到18%,跻身全球黄金采量首位;外债总额仅为5250亿美元,远远低于美国(超过21万亿美元)、英国(7.5万亿美元)、法国(5万亿美元)和德国(4.8万亿美元)等欧洲主要大国的外债水平。俄罗斯还前所未有地生产了5.56亿吨石油和7250亿立方米天然气,对欧洲出口的天然气达到创纪录的2017亿立方米,超过欧洲需求的一半以上;小麦出口仅次于美国(3680万吨)位居世界第二位,达到创纪录的3660万吨,同比增长30%。俄罗斯在彭博社的发展中经济体排行榜排位从第七名跃升至第二名。据世界银行计算,俄罗斯的GDP规模已超韩国,为世界第十一大经济体。俄罗斯力争到2024年真正跻身世界五大经济体行列。[7]
(二)科技重现优势
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连续出台《2002—2005年俄罗斯联邦国际科技合作国家政策构想》《俄罗斯联邦至2010年及更长期科技发展政策原则》《俄罗斯联邦2020年前后科学技术发展政策原则》《俄罗斯联邦关于创新活动和国家创新政策法》等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在此背景下,2003年,俄罗斯各类科研机构恢复到3797个,各类科研人员85.85万人,科研队伍规模和实力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2008年以来,在全球102项前沿尖端科技领域,俄罗斯有77.45%的研究成果位于世界前列,其中52项处于全球主导地位,27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在标志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实力的100项突破性技术中,俄罗斯有17—20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在50项对世界发展前途或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方面,俄罗斯有近20项处于全球领先地位。[8]俄罗斯考古学家在阿尔泰地区丹尼索瓦洞穴对古人类指骨化石的发现,被美国《科学》杂志称为可与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相提并论。[9]俄罗斯的物理学家在兆赫波段高温超导、超敏航天传感器和安全系统等领域堪称世界翘楚。在返回式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方面,俄罗斯与美国保持同步甚至超出美国的水平,能够制造出顶级的火箭发动机和高质量的科技产品。[10]2010年俄罗斯启动的核动力推进装置研发项目,全球没有先例,大幅领先于其他国家。在载人太空飞行方面,自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后,只有俄罗斯和中国具备把人送入太空并从轨道上接回地球的技术,而且,美国宇航员一直是乘坐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的。迄今,美国仍试图获取俄罗斯国际空间站的统一气密舱制造技术,并只从俄罗斯进口RD–180和RD–181火箭发动机,哪怕对俄罗斯制裁一再升级,美国也没有中断与俄罗斯的这一贸易。在2028年前,五角大楼都将不得不继续使用俄罗斯的火箭发动机来发射本国火箭。[11]而且,俄罗斯还向法国供应运载火箭,用于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卫星。2017年5月,俄罗斯自主研发的新型MC–21中程客机首飞成功。俄罗斯希望借此振兴本国处境艰难的民航业,挑战主宰国际民航市场的空客和波音等大企业,同时,其还试图追赶美国,拟于2019年再次发射火星探测器,在月球计划中探测月球的两极,准备用自己的力量改造国际航空站,使其变为俄罗斯的轨道空间站。俄罗斯还打算在2021年发射“月球25”号登陆器,2023年发射“月球26”号轨道飞行器,2024年发射“月球27”号登陆器,2032年后,将陆续把四部总重达近5吨的自动化操作太空设备送往月球,2034年动工兴建月球基地。
(三)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随着经济的快速复苏,俄罗斯越来越受到国际投资市场的青睐。2006年,俄罗斯在世界投资吸引力排行榜的名次从2002年的第17位跃升至第6位,首次进入世界最受欢迎的十大投资地之列。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其他因素影响,2010年,俄罗斯在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对183个国家经商便利度评估报告中的排名从上年的第116位下滑到第123位,但其商业环境总体仍呈改善趋势。2012年5月,普京签署的《关于国家长期经济发展政策》提出,俄罗斯力争在2015年和2018年将其在世行营商环境排行榜的名次从2011年的第120位分别提高到第50位和第20位。尽管这一目标没有如期实现,但是,2013年,俄罗斯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发布的对全球143个经济体的创新指数(GII)排名中上升了13位,位居第49位。2017年,俄罗斯在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联合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排名由上一年的第40位升至第35位。2018年,俄罗斯在该《全球营商环境报告》的年度排行榜中升至第31位。在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俄罗斯的“营商便利度”又上升4位,全球排名第31位。
(四)军事大国地位得以巩固
新千年伊始,俄罗斯军力尚未恢复,很难从拥有130万人的武装力量中挑选出5万有战斗力的军人。[12]为尽快提高军队应对未来战争的作战能力,2003年10月,普京总统正式批准《俄罗斯军队现代化方针》。2009年,“梅普政府”提出要尽快提升俄军适应现代化战争作战任务的能力,决定从2011年起,大幅提升陆海军现代化军备水平,到2015年,这两个兵种的新武器配备率要达到30%,2020年要达到70%—80%的标准。[13]2017年7月,普京总统签署的《2030年前国家海洋军事活动政策基本原则》强调,俄罗斯海军活动的优先方向是“努力确保俄罗斯海军战力的世界第二位置,不允许他国海军对俄罗斯海军拥有巨大优势”,而“现代化武器和军事装备的配备率”是鉴定落实这一原则的最重要指标。因为,“这关乎俄罗斯海军战力是否能始终保持世界第二位的关键”。[14]2017年以来,俄罗斯武装力量“抖去”昔日陈旧装备上的“灰尘”,在编人数增加至189.7694万(其中101.3万名军人),现代化武器装备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各集群和部队中的现代化武器配备比例达到61.5%,2019—2020年,这一保有率还将提高到67%—70%的水平。可以说,“当今世界(除俄军外)的任何一支军队都不具备如此之高的(武器)现代化水平”。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的军队能在现代化武器和作战技术装备配备率方面与俄罗斯相提并论。[15]为此,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的一个小组委员会认为,俄军已在现代化武器的能力方面超过美国。[16]美国海军情报部门自冷战结束以来首次惊呼,俄罗斯海军已是全球最具威胁性的舰队之一。俄罗斯精英更是信心满满,称“全世界似乎都认可俄罗斯(具有)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实力和能力”。[17]此外,俄罗斯还一直保持全球武器出口第二大国的地位,其武器销售占国际军火市场份额的27%左右。2017年,俄罗斯向52个国家出口了总价450亿美元的军事装备。2018年,俄罗斯在美国商业内幕网站公布的全球最强武装力量排行榜上继续保持第二位。在西班牙皇家埃尔卡诺研究所的《2018年全球存在指数》报告中,俄罗斯的强大军力将其“全球存在”排名提升到了第七位。可见,俄军已重新成为世界上“一支不容小觑的军事力量”,并以此为依托,不断“巩固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的重要地位”。[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