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组织政治安全合作的特性
一般来讲,政治安全系指政治主体在政治意识、政治需要和政治活动等方面免遭来自内外各种因素侵害或威胁所处于没有,或少有危险的客观状态,即指政治主体在政治方面不会受到各种内外因素侵害和威胁的安全状态。政治安全包括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通常,人们把军事威胁视为传统安全威胁,将军事以外的安全威胁统称非传统安全威胁。
传统安全威胁系指传统意义上的国家所面临的来自国际和国内军事上的威胁和威胁国际安全的军事因素,包括外部敌对势力和国内颠覆势力与国家政权间的尖锐矛盾和冲突。政治安全在传统安全观中占据首要地位。
非传统安全系指人类社会过去没有遇到,或很少经历过的不很突出的安全威胁,即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侵害的因素,诸如恐怖主义、跨国有组织犯罪、武器扩散、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洗钱、生态破坏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日益突出是冷战结束和两极对抗格局终结,以及人类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等背景下形成的,并导致出现犯罪活动国际化、恐怖主义蔓延以及温室气体过量排放、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问题。
上海合作组织是以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为重点的区域性国际合作组织,其政治安全合作也主要侧重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展开,这也是吸引成员国的最重要因素和保持上合组织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上海合作组织是最早提出反恐的国际组织之一,在组织和协调成员国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切断恐怖主义资金来源、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特点是具有跨国性,其危害不仅是对某个国家构成安全危害,而且还对别国国家安全构成不同程度的威胁。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特点决定了成员国不能以单一军事手段来应对,而是需要与其他国家或组织合作,通过政治、外交、法律、经济、金融等综合手段来共同应对。
在国际关系体系全面转型、现有多数国际组织(首先是联合国和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发生危机和无所作为、整个国际法体系濒临危机的背景下,上海合作组织在寻求自身的定位过程中践行“上海精神”,创建了全新的国家关系模式,它不以政治或意识形态统一为前提。与结盟关系不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建立了不使用或不威胁使用武力相威胁的关系机制,排除了采取破坏地区稳定的军事行动的可能性。
上海合作组织秉持的新安全观是一种非排他性的政治安全合作,强调共同安全意识,通过加强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以及上海合作组织以外国家和组织的对话与合作,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理念,构建防范和解决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国际安全体系。
上海合作组织在安全合作方面的宗旨和原则主要是:严格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与原则,相互尊重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平等互利,通过相互协商解决所有问题,不谋求在相毗邻地区的单方面军事优势;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及对外开放的原则;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重视并尽一切努力维护和保障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加强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协调行动,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相互支持和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和巩固本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