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次矛盾和分歧依然存在
美俄两国根据各自利益需要调整了对对方的政策,两国很快走出小布什执政时期的僵冷状态,相互关系迅速转暖回升,协调与合作明显增强。然而,两国的结构性和深层次矛盾与分歧并没解决,双方关系深入发展依然乏力,难以重现冷战结束初期那样的美俄“蜜月期”。
(一)互信缺失未有明显改观
美国在北约东扩及“9·11”事件后对俄罗斯全力支持其反恐行动回报等问题上一再失信于俄罗斯,尤其是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上出尔反尔,中止了在波捷两国的部署计划,却在背地里做出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部署反导基地的决定,使俄罗斯对美国信任危机加剧。俄罗斯驻北约代表罗戈津公开指责说,俄罗斯是从媒体上了解到美国欲将东欧反导系统改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部署的消息,称“如果俄罗斯总是在报纸上看到令自己不愉快的新闻,那么还谈什么与华盛顿真正的伙伴关系和‘重启’呢?”[77]而且,奥巴马总统一边高调“重启”对俄罗斯关系,一边却在2009年的《国家情报战略报告》中继续将俄罗斯视为潜在威胁,认为俄罗斯“继续寻求重振大国的实力和影响力,会使美国利益复杂化”。[78]即便奥巴马在2010年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提出了与俄罗斯接触政策,但也只是在扩大“全球范围内的国家合作关系”名单里,在需要扩大一些“对于双方在某些具有共同利益领域合作”的双边关系中提到美俄关系,且还排在后三位,位居美印关系之后,美国对俄罗斯的信任与重视十分有限。尤其是在美国在中亚驻军问题上,美国对俄罗斯“口是心非”一直不满。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公开指责俄罗斯对美国驻马纳斯空军基地采取“双轨政策”,称俄罗斯“一边发出愿意与美国在阿富汗问题上进行合作的积极信号,一边却在对美国来说显然是十分重要的机场问题上与我们对着干”。[79]正是由于战略互信的缺失,俄罗斯尽管无力支撑庞大核武库的沉重负担,却在与美国签订新的削减核武器条约的谈判中始终拒绝美方起初提出的将现役战略核弹头削减至1000枚左右的上限数额。在俄罗斯看来,唯有保持1500枚以上的现役战略核弹头才能“维持突破美国导弹防御网络的能力”。[80]美俄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新条约的谈判,也因彼此战略互信的严重缺失,未能在旧条约到期前达成一致,直到临近“国际核安全”峰会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召开前方才互作妥协得以签署。俄罗斯为营造梅德韦杰夫总统访美的良好氛围,对美国在波兰部署“爱国者”导弹并派兵驻守保持极大克制,但美国保守派却依然对“具有极强民族自尊心”的俄罗斯领导人是否真心奉行“温和的”对外方针持怀疑态度,甚至不相信俄罗斯对美国继续挤压其战略空间会视而不见,且不相信俄罗斯主动冻结向伊朗出售非禁武器合同是出于真心。
(二)地缘利益冲突依旧
美国始终认为只有不断扩大北约才能确保其自身和盟国的安全。冷战结束后,美国历届政府无一不将遏制“昔日帝国”——俄罗斯崛起,打压其战略空间作为维系美国唯一超级大国霸主地位的既定战略。即便是“重启”对俄罗斯关系,奥巴马政府也没有完全停止挤压俄罗斯传统战略空间的努力,在俄罗斯周边继续投棋布子。基于俄罗斯的强烈反对,美国暂时搁置了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议程,但依然推动北约在2010年初启动乌克兰加入北约快速反应部队程序。美国虽无力挽回亲美反俄的乌克兰前总统尤先科的败局,但仍没有放弃在乌克兰建立能供欧洲新导弹防御系统使用的雷达监测站的努力,也没有完全放弃对乌克兰反俄势力的支持。美国虽对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在一些问题上的“莽撞”不满,但仍坚定地站在这一极端亲美反俄政权一边,继续按“北约标准”训练格军并向其提供军事装备,派驱逐舰访问格鲁吉亚,举行联合军演。尤其是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借7月对格鲁吉亚的“安抚之旅”,再次宣称支持其主权和领土完整,并离间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两地与俄罗斯的关系。与此同时,美国还不断加大对中亚的投入,寻找新的军事立足点,强化其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欧亚接合部和腹地的影响力。奥巴马在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反复强调,要“着眼于重振美国的领导地位”,使其“能在21世纪更有效地推进美国的利益”。俄罗斯则将美国在其原有势力范围发展亲西方势力和不断扩大北约视为对本国的现实和潜在威胁,认为只有冲破美国等西方遏制,才能彻底从衰落走向复兴。为此,即使在“重启”对美国关系过程中,俄罗斯也同样没有停止反遏制、扩影响、展军力的行动。自2008年俄罗斯远程轰炸机多次超低空逼近美国航空母舰及航母战斗群后,2009年,俄罗斯两艘顶级“鲨鱼”级核潜艇又“史无前例”地出现在美国东海岸附近海域,彰显俄罗斯恢复军力捍卫国家利益的决心。同时,俄罗斯还加紧在美国后院“排兵布阵”,强化与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等反美色彩较浓国家的军事合作,并探讨在该地区建立海军基地和导弹基地的可能性,以此回击美国在俄罗斯周边加强军政渗透、部署反导系统的行动。在对亲西方的乌克兰总统尤先科实施“高压外交”手段,成功取得“助选”亲俄势力代表问鼎乌克兰总统宝座胜利后,俄罗斯又挥师中亚,力挺吉尔吉斯斯坦反对派重新夺权,使本地区对美国博弈态势开始朝着有利于俄罗斯的方向转变。俄罗斯并不讳言,称其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回应华盛顿在俄罗斯的地缘政治范围(前苏地区)策划的‘颜色革命’”。[81]美国不断指责俄罗斯依旧抱有“19世纪争夺势力范围的观念”,称“最能危害‘重启政策’的是俄罗斯在前苏国家极其恶劣的所作所为”。[82]美国副总统拜登还借媒体“影射”俄罗斯经济失败,领导层“固守过去的某种东西”。俄罗斯则反唇相讥,指责是美方破坏了两国恢复关系氛围,在按“复原按钮”。俄罗斯外交新政虽强调要大力发展与美国和西方大国关系,但也明确提出要重建俄罗斯的势力范围,要求“依靠独联体一体化进程的客观优势”,“积极抵制地区以外势力干涉俄罗斯联邦与独联体”,以及“非一体化、分裂和使俄罗斯联邦脱离地缘战略圈的做法”;还提出要利用当前欧美海外投资不足的有利时机,“扩大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国家的经济存在”,大力收购“当地生产实体”,“尤其是能源、信息、物流及运输等领域的企业”。[83]美俄地缘战略利益的相左是双方建立实质性合作伙伴关系的最大障碍。
(三)价值观仍旧难以融合
美国一直试图将俄罗斯改造成政治上“民主”、经济上“自由”、政体去“帝国化”的所谓西式“真正”民主国家,并以在前苏地区推行美式民主方式剥离这些国家与俄罗斯的传统联系。奥巴马虽不再沿袭前任对“后苏”地区“民主改造”和“输出民主”的激进路线,对俄罗斯在“民主与法制”方面的批评也有所减少,但在“后苏”空间推行美式民主价值观的既定方针没有改变。奥巴马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连篇累牍地强调,“我们的长期安全和繁荣有赖于对普世价值的坚定支持”。“一段时期以来,这些价值观曾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近年来民主的发展却变得有些迟缓。”“美国支持对外拓展民主与人权”,并“欢迎所有和平的民主运动”,并一语双关地表示,美国“支持俄罗斯国内有关强化执法、建立负责任政府及尊重普世价值的努力。在积极寻求俄罗斯在欧亚大陆发挥负责任伙伴作用的同时,我们还将支持俄罗斯的邻国能够保持主权与领土完整”。因为,只有“尊重人权和民主价值观的国家”才能成为美国“强大的伙伴”。[84]美国媒体也一直在敦促奥巴马政府应抓住梅德韦杰夫总统访美之机,“促使俄罗斯向西方的人权与民主标准看齐”。然而,俄罗斯这些年来一直在坚持“主权民主”原则,其外交新政也依然强调,要“在国际论坛和双边关系中大力宣介俄罗斯在民主和人权方面的态度和立场”,反对在民主和人权中推行“双重标准”。为此,在小布什策动“民主风暴”若干年后,俄罗斯开始重整旗鼓,以“文武两手”并进手法,既顶住了美国的“民主”攻势,又以武力“夺回”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在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连连得手,使美俄地缘战略攻防态势发生重大变化。
(四)安全观依然严重对立
美国只顾本国和盟国安危,一直寻求“单方面”的绝对安全,并视北约为“欧洲安全的基石”。奥巴马总统的《国家安全战略》继续强调,“美国的持久利益就是美国、美国公民以及美国的盟友和伙伴的安全”。奥巴马总统虽口头上表示撤销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计划,但仍坚持在2009年底与波兰签署《美国驻军地位协定》,并于今年5月正式在波兰距俄边界仅60公里的基地部署“爱国者”导弹和100余名美军士兵,这势必触痛俄罗斯的敏感神经。美国还继续酝酿欧洲更大范围、机动性更强的导弹防御网络,构建排斥俄的欧洲独立防御体系。这与俄罗斯着力打造“从温哥华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欧洲大西洋地区和欧亚地区的统一安全空间”安全战略严重对立,不时引起俄罗斯要在加里宁格勒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并以战略核潜艇在北极冰层下连续试射洲际导弹的强烈反应。俄罗斯的外交新政也继续强调,要“在国际事务中围绕对各国符合时代需要的一致要求的发展模式积极制定统一日程,协调集体力量有效抵制对安全的威胁和挑战”,要“努力使美国放弃在欧洲部署可能破坏俄联邦遏制力的全球反导系统的单方行动”,主张建立欧洲的统一安全空间,反对将俄排除在外的欧洲“独立”安全体系。美俄安全观上的严重对立,决定了两国仍将对方视为主要的潜在威胁和战略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