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面临的挑战
尽管“金砖四国”合作机制快速发展,成员国也有不断深化合作的愿望,但这个新生组织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一)政治互信不足
成员国在国体、政体、宗教文明和社会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导致相互的对外政策不完全吻合。“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与其他成员的外交政策上的差异可能使四国无法达成共识”。[190]中俄关系虽然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水平,但两国依然互有忌惮之心。俄罗斯希望利用中国的投资发展其远东和东西伯利亚的经济,可又担心过分依赖中国,最终可能为中国所控制。中印关系虽有进展,但两国的边界纠纷短期内难以解决,互信基础依然薄弱。印度现任国防部长A.K.安东尼和前任陆军司令公开宣称中国是印度的潜在威胁,提出印度应同时做好针对中国和巴基斯坦的两场战争准备。为此,近年来印度不惜斥资数百亿美元采购武器装备,军费连年攀升,2010年上升4%,2011年则激增11.6%,其中超过40%用于扩大军队的军事装备,印度已是名副其实的全球头号军火进口国。印度还以“中国建设印度洋港口——孟加拉国的吉达港、缅甸的皎漂港和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为由,不断强化对越南、印度尼西亚和韩国的关系,与日本签署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并不顾中方反对多次邀请日本自卫队参加印美联合军演,以此牵制“中国—朝鲜—缅甸—巴基斯坦轴心”和中国不断上升的影响力。中国对印度和巴西获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努力也一直是态度谨慎。
(二)各方利益不完全吻合
中俄在国际军火市场上有所竞争,两国能源企业的石油价格纠纷时有发生,双方的对华天然气出口价格谈判10年来少有进展。印度在中国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建成中土天然气管道后,也极力说服有关各方积极筹建土库曼斯坦通向印度的天然气管道。巴西自2003年以来相继向非洲大陆投入100亿美元,中国则从2009年开始,准备在10年内向非洲提供100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俄印两国因长期对华巨额贸易逆差而不满,而印度也不接受巴西提出的大幅削减农产品关税的要求。在多哈回合谈判中,巴西想的是出口原材料,俄罗斯关注的是石油和天然气,印度考虑的是信息服务和技术,中国则着眼于重工业和金融,“每个国家谈论全球化的模式完全不同”,难以形成紧密的“联盟或卡特尔”。[191]
最明显的是,在印巴本币兑美元和人民币大幅升值情况下,两国先前支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的立场随即动摇,转而支持美国让人民币升值的要求,批评中国的汇率政策。印度央行行长杜武里·苏巴拉奥称,“如果某些国家影响其汇率,并人为压低汇率,那么调整的负担就会落在其他国家身上”。印度对华贸易失衡“显然”是两国不同汇率管理制度造成的。“如果人民币升值将对印度出口经济产生正面影响”。[192]而巴西财长吉多·曼特加跟着美国起哄,要求调整人民币币值”,说来自中国的“廉价进口商品像扼杀美国制造商一样,正在扼杀巴西的制造商”。[193]巴西央行行长恩里克·梅雷莱斯更是强调,人民币升值“对世界经济达到均衡是绝对关键的”。[194]巴西新总统迪尔马·罗塞芙已将被低估的人民币定义为巴西经济繁荣的最大威胁,认为正是来自中国的低价进口产品影响了巴西的贸易平衡,造成了巴西制造业损失大量工作岗位。也正因为如此,巴西的众多企业也在纷纷要求政府对中国产品实施保护性贸易壁垒措施。
(三)投资环境多受到西方刻意打压
由欧美智囊机构撰写的2009年《世界经济自由度》评估报告显示,在对全球103个国家的“经济政策自由度”评估中,中国只从先前的第87位上升到第82位,俄罗斯位居第83位,印度从第56位下降到第86位,巴西名列倒数第三,列居第111位。在141个国家的“商业监管和信贷市场监管程度”评估中,印度被排在第123位和第124位。四国在美国传统基金会和《华尔街日报》对世界197个国家的(商业自由、贸易自由、财政自由、政府开支规模、货币自由、投资自由、金融自由、财产保障、廉洁程度以及劳工自由)十项“投资环境”指标评估基础上撰写的《2010年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中也被打入“不合格”的行列。按100分标准排名,巴西第113位(55.6分)、印度第124位(53.8)、中国第140位(51.0分)、俄罗斯第143位(50.3分)。
而实际情况是,近年来中国投资环境大为改善,已连续17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10年,中国累计吸收外资1057.4亿美元,同比增长17.4%,同期,巴西吸引外国直接投资484.62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86.7%。印度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为23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1%。俄罗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金额为138亿美元,较上年减少13.2%。由于印度未能继续实行自由化改革,商业和信贷市场监管不善,公共服务水平低下,劳工法执行不力,加之高通胀等因素,其经济吸引力已开始下降,近年来外国投资数额已减少近三分之一,仅2011年1月境外投资者就从印度股市撤走9亿美元;[195]俄罗斯的投资环境因“霍多尔科夫斯基案件”一直备受欧美指责,称俄罗斯的“政策飘忽不定”,并“到处存在腐败现象”,且“似乎总免不了与不利于投资者的新闻扯上瓜葛”,因而被认为“不是一个投钱的好地方”。[196]巴西的社会贫富差距问题较为突出,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税收环境“令人窒息”,其“经济仍存在非法经营和不够开放等棘手问题”。世界银行也曾表示,尽管前总统卡多佐和卢拉使巴西经济开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巴西仍是世界上最封闭的经济体之一”。[197]
(四)来自其他新兴经济体的挑战
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奥尼尔首推“金砖四国”概念成功后,又打出“金钻十一国”新兴经济体(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韩国、越南、土耳其、菲律宾、埃及、巴基斯坦、伊朗和孟加拉国)。紧随其后,汇丰银行也抛出“灵猫六国”(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越南、埃及、土耳其和南非)(CIVETS)概念吸引世人眼球。舆论大多认为上述新兴经济体在人口结构、投资环境、经济多样化和政局相对稳定等方面都有“金砖国家”同样的优势,尤其是“金钻十一国”的GDP到2050年也将与美国并驾齐驱,成为全球又一投资热点区域。
随着这些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和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的赶超,“金砖国家”的地位开始受到极大挑战。当然,这里面有西方舆论炒作的成分,但其他新兴经济体对“金砖国家”的挑战也不容忽视。2010年“金砖四国”的股市大多出现较大波动,巴西BOVESPA指数和中国上证指数分别累计下跌1.93%和12.94%,俄罗斯的Micex(莫斯科银行间货币交易所)的上证指数比2007年同期下跌22%。鉴于俄罗斯市场财富急剧缩水,一些投资者已开始重新考虑对俄罗斯的投资。高盛推出“金砖四国”营销概念旨在用四国经济增速快、投资回报率高吸引投资商的目光,如果“金砖国家”整体经济不能长期保持持续稳定发展,其影响力也将随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