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在通常情况下,如果国家间政治关系长期缺失经济基础的强有力支撑,必然会影响两国全方位合作深化。2015年初以来,随着中俄贸易额的不断下降,不仅西方一些政客乘机再次唱衰中俄关系发展前景,俄罗斯国内对中国抱有成见的某些人士的陈词滥调也随之泛起,他们认为在中国市场需求放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深化对华金融经济和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并非正确选择,对中国在俄罗斯一些银行正常的资金流动和调配也捕风捉影地大肆炒作。然而,中俄关系是建立在彼此高度政治互信基础之上的新型国家关系。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形势,中俄两国互为依托,相扶相持,抱团取暖需求进一步上升,战略协作愈加默契。双方不失时机地共同发表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推动双边关系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一)俄罗斯主流社会继续深化对华关系认识
“中国风”能扬俄罗斯“经济帆”,已逐渐成为俄罗斯主流社会共识。如今,俄罗斯国内主流社会普遍认为,在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后,俄罗斯发展与欧美合作的多年期盼已经破灭。“中国几乎成了俄罗斯唯一具有全球体量的伙伴。当我们意识到取消制裁无望之时,也明白了与西方的冲突只会不断增长,与中国的关系因而具有了战略性质。”[142]何况,中国不仅在经济规模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冶金、机械制造、微电子、运输和能源机器制造等领域也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俄罗斯完全可以利用中国技术和设备发展现代化建设。
俄罗斯官方不断强调,中国不仅不是俄罗斯的威胁,而且还是其“可靠的伙伴”。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接受本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迅速发展起来的中国绝不是俄罗斯的威胁,“我已感受到他们的合作意愿”。[143]俄罗斯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称,“那些喜欢搬弄是非的人说俄中合作互补只是俄罗斯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原材料的鼓噪完全是居心叵测的阴谋”。[144]俄罗斯联邦移民局局长罗莫达诺夫斯基认为,俄罗斯不存在中国移民扩张问题,有关对中国在向俄罗斯人口扩张的传言纯粹是胡说、捏造和完全错误的,俄罗斯联邦境内的中国移民数量仅比德国移民多1万—2万人。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更是表示,俄罗斯对外贝加尔边疆区可能出租耕地给中国公司一事并不担心,“没有任何理由怀疑中方有觊觎俄罗斯联邦领土的计划和意图”,而“只有那些不了解事情本质或是不想厘清真相、另有图谋的人才会发表中国会夺取俄罗斯土地之类的言论”,对这些鼓噪“无须理会”。[145]
与那些别有用心鼓噪“中国威胁论”的人相反,俄罗斯相当一部分精英对深化对华各领域合作的紧迫感不断上升。“基于思维惰性、无知和唯欧洲是从论等主观因素,导致俄罗斯已错失20年良机,未能从亚洲尤其是中国的第一波腾飞浪潮中分得一杯羹。”[146]这使得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海湾国家、澳大利亚和加拿大都成了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竞争对手,俄罗斯不再是中国唯一重要能源合作伙伴。而且,俄罗斯与中国联合研发宽体客机和重型直升机等项目的高科技领域“合作窗口期也是有限的”。随着时间推移,中国在“上述领域的合作需求也会逐年下降”。[147]为此,“将‘西伯利亚车厢’挂到不断提速的中国快车上”已是俄罗斯在21世纪的当务之急。[148]尽管俄中贸易结构不尽如人意,可近年来俄罗斯高层和主流社会开始承认两国贸易结构单一问题的责任并不完全在中方,因为除了航空、核能和尖端军工等领域里的一些敏感技术外,俄罗斯几乎无法再提供任何能吸引中方投资者的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
(二)战略互信和战略协作水平不断提升
2015年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在双边和多边场合正式会晤5次,双方就国际和地区热点及双边关系现状等问题不断交换意见、协调立场,规划中俄关系的未来走向。在中俄第11轮战略安全磋商期间,双方都强调反对外部势力介入他国政权更迭,反对依据个别国家国内法律标准实施单边制裁;呼吁摒弃冷战旧观念,共同倡导国际社会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在习近平主席年内首访俄罗斯期间,中俄签署《国际信息安全保障领域政府间合作协议》,相互承诺不向对方发起网络攻击,加强国际信息安全方面的合作及有关潜在风险和威胁数据的交换,共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中国始终反对欧美对俄罗斯单方面制裁。在西方普遍唱衰俄罗斯、国际三大评级机构连续下调俄罗斯主权信用评级和大批企业信用级别之时,中国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给予俄罗斯最大企业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本外币信用等级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信用等级“AAA”和“A-”稳定的评级展望。俄罗斯对于中国的支持亦投桃报李。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宣布常驻图瓦共和国的达赖驻俄罗斯代表洛桑格勒及其助理洛桑次仁为“不受欢迎的人”,限期离境并永远不准重回俄罗斯。普京总统强调,“达赖喇嘛不仅被视为宗教领袖,还被视为政治活动家,俄罗斯反对将宗教问题与政治牵扯在一起”。拉夫罗夫外长公开表示,达赖喇嘛若想访问俄罗斯就必须远离政治;[149]南海、东海或其他海域的任何争端都“应当在没有外部势力干预前提下找到各方均满意的解决方案”。[150]
在西方普遍抵制俄罗斯举办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和中国举办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背景下,两国最高领导人携三军仪仗队分别出席对方庆典活动,并重申坚决反对世界某些势力企图否认历史、篡改“二战”胜利成果,歪曲纽伦堡、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结果的言行,彰显中俄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不容践踏的坚定决心。两国还不失时机地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俄方重申支持中方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方继续支持俄方积极推进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一体化进程。梅德韦杰夫总理在访华并出席中俄总理第二十次定期会晤前夕表示,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两国是真正的睦邻友好和相互尊重的典范,“如果其他国家之间都能有像俄中这样的关系,那么全世界都可能因此受益”。[151]
(三)军事和高科技合作不断扩大
2015年初,中俄双方就在中国境内完成建造12322型“欧洲野牛”登陆气垫船合同达成协议。10月,俄方重申将按期向中方提供S–400“凯旋”防空导弹系统,中国成为俄罗斯允许出口这一最新式武器的首个国家。11月,双方正式签署对华出售24架苏–35多功能战机合同,中国又成为首个海外订购该款战机的买家。俄方还同意再向中国提供100台用于FC–1/JF–17“雷电”战机的克里莫夫RD–93涡扇发动机,并积极与中方就对华出售“伊斯坎德尔–M”和“龙卷风–G”多管火箭炮等战术导弹系统进行谈判。中俄联合军演更加贴近实战,5月和8月,两国海军在地中海海域和彼得大帝湾海域、克列尔卡沿岸及日本海空域先后举行代号“海上联合—2015(Ⅰ)”和“海上联合—2015(Ⅱ)”实兵联合演习,两军着重演练了在陆海空方面有效防空、反舰、反潜、反破坏的协同行动能力,双方首次实现火控雷达和声呐等“核心数据共享”,凸显中俄战略互信的高水平。双方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OMAC)与俄罗斯联合飞机制造公司(UAC)达成宽体客机初步设计方案。中俄卫星导航重大战略合作项目委员会决定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框架下建立卫星导航合作机制。在习主席访俄期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与俄罗斯直升机公司签署联合生产先进的重型直升机合作框架协议。中国陕西省政府和中俄投资基金及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公司签署关于向协助俄方向中国和东南亚推广和销售近100架苏霍伊SSJ–100客机协议。中俄双方还就在中国境内组装生产20架卡–32A11BC消防用直升机达成协议。中国国家发改委和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俄罗斯交通部和铁路公司签署莫斯科—喀山高铁建设合作备忘录。双方签署的科经贸项目合同累计已达近万亿美元规模。[152]
(四)金融、能源、基础设施、农业和人文合作取得新成果
金融合作不断扩大。俄罗斯首次向资本金低于50亿卢布的中资银行开放投资其战略公司的大门,莫斯科交易所正式开设人民币/卢布期货交易业务。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和俄罗斯对外贸易银行先后签署巨额贷款协议,向俄罗斯储蓄银行提供60亿元人民币信用额度。同时,俄罗斯银行开设人民币贷款业务,卢布现钞在绥芬河市流通试点正式实施。双方远程销售领域合作悄然兴起,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在线交易平台成为俄罗斯客户购买中国商品的最大电子商务平台。2015年9月,中俄边境贸易首个跨境B2C电子商务支付平台正式开通。自2014年10月中俄两国央行签署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8150亿卢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后,2016年3月,中国央行再次表示,未来将根据需要继续启动与俄方的本币互换合作,这无疑对推动双方在金融领域的深度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能源合作稳步推进。2015年6月,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段正式开工建设后,中石油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俄方经“东线”管道对华输气项目谅解备忘录,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署《共同开发鲁斯科耶油气田和尤鲁勃切诺—托霍姆油气田合作框架协议》和俄罗斯石油公司收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30%股份协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与俄罗斯西布尔集团签署收购俄方部分股权协议。
跨境江桥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2015年9月,在双方正式签署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大桥及跨江索道项目建设和运营协议之时,两国的同江—下列宁斯阔耶跨江铁路大桥项目中方段钢梁架设完毕,主体工程接近尾声。12月,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与俄罗斯联邦公路署就在雅库茨克市附近建设跨勒拿河大桥项目签署合作备忘录。
农业合作突飞猛进。2015年前7个月,俄罗斯对华农产品出口额上升33%。中国浙江华俄兴邦投资有限公司与外贝加尔边疆区政府签署开发一处约11.5万公顷荒地意向协议,用来种植粮食、牧草、养猪和发展其他农业设施建设等项目,租期49年。9月,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中国国际经济合作投资公司、精功国际集团等与俄罗斯远东发展部共同注资成立“俄罗斯远东农工产业发展基金”,为扩大两国农业合作搭建投融资平台。12月,两国签署有关俄罗斯对华出口小麦条件议定书。
人文交流日趋活跃。中国在俄留学人数已位居世界第二。2015年前9个月,有111.7万中国公民前往俄罗斯,其中58.3万名为游客,占赴俄外国游客10%,中国首次成为唯一赴俄游客数量增长的国家。中国游客仅在莫斯科的消费全年即约达8亿到10亿美元。[153]在圣彼得堡举行的主题为“全媒体时代下如何做好国际传播”的首届中俄媒体论坛期间,双方签署包括联合拍摄电视剧等近60项合作协议。俄罗斯首部全画幅大型动画电影《冰雪女王》在华上映大获成功。中方拍摄的多集微电影《你好,中国》之《中国创客》在俄罗斯也受到广泛好评。中俄两国总理共同出席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闭幕式暨中俄媒体交流年开幕式,并勉励两国青年和媒体朋友继续深入了解彼此的国情和文化,当好文化交流、民心沟通的桥梁,为两国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增进两国人民发自内心的真诚友谊,让中俄两国友谊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