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初,曾与俄罗斯和乌克兰积极筹划,并宣布苏联解体的白俄罗斯独立后不久就率先提出要与俄罗斯重新“联合”。原因是独立后“它完全不能发挥自己的国家职能,不能独立发展经济”。[4]于是,自1992年与俄罗斯建交后,白俄罗斯即将对俄罗斯关系置于外交最优先地位,努力加强与俄罗斯的一体化。俄白在联盟上虽有共同利益和愿望,但双方所追求的目的不同,动机有别。

白欲与俄联盟的动因:

(一)独立后难以摆脱对俄罗斯经济上的依赖。白俄罗斯自然资源匮乏,在苏联时期就是有名的“组装车间”,经济结构单一,80%的机械制造业零部件、70%的金属及其他原材料和半成品全靠从俄进口,90%的能源需要俄罗斯提供,“希望从俄罗斯通过优惠价格得到能源、原材料和高科技技术”。[5]白俄罗斯与俄罗斯经济中断后,经济形势不断恶化,1993年工业产值比上年减少13%,国民收入减少10%;[6]1995年工业产值比1990年陡降至40.8%。[7]可见,“一离开独联体,特别是离开俄罗斯它就难以为继”。[8]

(二)寻求俄罗斯的政治支持和安全保障。白俄罗斯属内陆国家,无论从经济和军事角度,都“对俄罗斯这个拥有出海口的国家感兴趣”。[9]在欧美要求白俄罗斯全面、无条件推行西方式民主,不断干涉白俄罗斯内政,使白俄罗斯与欧美关系不断紧张的情况下,寻求俄罗斯的支持和保护,对维护国家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增大外交回旋余地尤为重要。

(三)与俄罗斯联盟是历届政府执政的政治资本。白俄罗斯在独联体中与俄罗斯关系历史最为久远,它们“肩并肩地和睦相处了几个世纪”,在地缘文化、地缘经济和地缘人口等方面“是东斯拉夫统一文化历史整体的一部分。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就是统一的整体”。[10]与俄罗斯恢复统一的主张植根于民间,具有深厚的土壤。绝大多数的白俄罗斯民众原本都不愿苏联解体,其首任总统和后来的卢卡申科总统都将“自己的政治前途同俄白联盟相连”。[11]卢卡申科曾坦言,“大多数白俄罗斯人将与俄罗斯的联盟视为提高自身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途径”。[12]

俄罗斯与白俄罗斯联盟的主要考虑:

(一)扩大与欧洲交往的活动空间。俄罗斯独立后一直谋求回归欧洲,“白俄罗斯过去是,今后仍然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西部‘大门’”。[13]将白俄罗斯收入俄罗斯麾下,有利于俄罗斯发展与欧洲特别是西欧关系的空间。

(二)扩大抵御北约遏俄的战略纵深。随着北约东扩的再次启动,白俄罗斯与乌克兰成了俄罗斯西部防范北约的唯一屏障。与白俄罗斯实现联盟,使俄罗斯西部有了“缓冲地区”,可以遏制北约向俄罗斯西部渗透的趋势,增加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实力。

(三)用俄白一体化带动独联体一体化进程。面对北约不断扩张,“莫斯科不希望白俄罗斯出现乌克兰一年前的局面,当时乌克兰向美国一边倒,莫斯科是费尽心机‘纠偏’”。[14]因此,当酝酿已久的俄白联盟条约和后来的俄白联盟国家条约最终签订,曾被舆论视为俄罗斯赢得抵御北约挤压战略空间的重大胜利,并为独联体一体化进程起到了示范作用。正是在俄白联盟看好的驱使下,已有摩尔多瓦、亚美尼亚等独联体国家相继表示要加入该联盟。

(四)用“一体化”将白俄罗斯纳入俄罗斯总体对外战略。因为“如果没有与俄罗斯的完全结盟,在白俄罗斯就不可能出现任何的民主化进程”。“卢卡申科傲慢的政治色彩和理想色彩”也就无法左右,[15]也就无法保障俄罗斯对独联体及西方政策的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