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两国关系与合作中面临的挑战

深化两国关系与合作中面临的挑战

第一,俄罗斯国内仍有一些人对中方给予的支持感到“不给力”。这些人认为中方在俄罗斯受欧美制裁期间未能给予其所期待“那样的”政治和经济支持,并将中企为规避风险对在俄罗斯的业务进行调整视为中国政府政策所为。[173]也有人称中国“没有从伙伴角度制定对俄罗斯政策”,未能给予俄方“最优惠的市场经济合作”待遇,其投资条件要么是换取所有权,要么是有目的资助有中国公司参与的联合企业,俄方无法用“通常方式”得到中国资金。[174]

第二,相互投资和扩大贸易的内生动力不足。俄罗斯对华关系中“上热下冷”现象并未完全消除。两国“高层签署的协议项目在随后的具体商业谈判中往往难产”。[175]诸多一揽子框架文件或意向性协议“没有得到相关内容的充实或充实得很缓慢”。[176]在第二届中俄中小企业实业论坛期间,双方企业代表普遍认为,两国有关部门的官僚主义是希望相互投资的中俄民营企业面临的最大困扰:中方认为俄方官员对中国企业天生没好感,包括对外来劳工俄语考试准入门槛的严厉、劳动移民政策给中企前往俄创业造成诸多障碍,而卢布汇率急剧波动、经济金融形势不稳都使中企的投资“格外小心”,甚至不得不“放弃了许多在俄罗斯的重点项目”。[177]俄方则感叹在西方制裁和卢布严重贬值导致俄罗斯成为高风险投资国的情况下,俄罗斯企业从中方获得大量融资更加困难。当然,由于“俄罗斯游戏规则经常改变,投资环境却并未显著改善也影响了中方增加对俄罗斯的投资意愿”。[178]2016年初以来,除中国工商银行俄罗斯子行之外,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在俄罗斯的子行资产均大幅收缩。俄罗斯远东发展部收到的首批166份对其远东投资的申请中仅有8份来自中企,其余均为俄罗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国企业。由于双方能源企业在经“西线”管道对华供气的诉求并不完全吻合,导致两国高层推动的这一项目合作陷入僵局。

第三,两国民众相互认知有限。俄罗斯前外长伊戈尔·伊万诺夫坦言,迄今,俄中两国社会仍旧对彼此知之甚少,相互了解依然是常常依据远非客观的西方信息来源。俄罗斯专家也称,虽然“俄中人民积累了大量日常交往的经验,可这种交往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到各种成见束缚。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鸿沟依然存在”,包括“靠近中国边境地区的俄罗斯居民仍没有消除对中国的恐惧和成见”,双方的相互理解程度“依旧不足以提升相互的合作效率”。[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