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俄美在争夺乌克兰的较量中各有其优势和劣势。其中乌的政策取向对俄美争夺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美国的主要优势:
1.自身实力雄厚。冷战后,美国成了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连续10年的经济强势扩张,已使美达到了其独超强势鼎盛阶段,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在世界上占据着绝对优势。美在国际舞台上更是扮演着主要角色,特别是通过强化和扩张北约,加强了对欧洲的政治控制和安全主导。“西瓜偎大边”效应同样对乌克兰的国家产生影响。在中、东欧国家纷纷靠拢美国的浪潮驱动下,乌为了自身国家利益,靠拢美国的趋势将会逐渐增强。
2.乌国内排俄西倾势力活跃。由于苏联不成功的民族政策的影响和“大俄罗斯主义”的阴影短时期内难以消除,致使乌立国后,内部排俄西倾势力甚盛并十分活跃。为了尽快摆脱曾受苏联压抑的阴影和今后俄罗斯的控制,乌从冲破苏联“桎梏”的那一刻起,就把目光投向了西方,本能地对俄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方针,从而为美等西方国家就势拉乌抑俄提供了可能。
3.以经援打开美乌关系渠道。为了迎合乌的需求,达到控制乌的目的,美等西方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向乌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据有关资料显示,自1990年以来,乌仅从美就得到20亿美元双边援助。乌是独联体中接受美援最多的国家。欧盟的一半对外援助也都给了乌克兰。[36]经援的诱惑不能不使乌倒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
然而,应当指出的是,迄今美对乌政策并不成功,“收服”乌克兰的目标远未达到。其主要原因是:
1.霸主心态和行为受到反弹。美以维护人权、自由等为借口,干涉乌内政,使乌对其日渐产生反感和防备心理。尤其是借记者被杀案,“倒库”未果,最终导致乌在美“重压”下出现反弹。
2.政策脱离乌的客观实际。美和西方“傲慢地要求乌克兰在许多领域跟上欧洲的步伐”,[37]致使乌长期“疲惫不堪”,产生了厌倦和逆反心理。
3.经援附加条件过高且有时不兑现。欧美的经援大都附带较高的“政治条件”,要求乌必须按照西方的模式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加速推行西方的民主和自由,使乌对美等西方国家的援助真实用意产生反感;在西方的压力下,乌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后,造成了相关产业人员的大量失业和电力供应的急剧下降。而西方国家承诺的补偿金却未能及时兑现,致使乌国内民众对西方的援助表现出强烈不满和失望,给乌政府“西靠”形成了巨大压力,进而导致对全面西倾的政策也产生动摇。
4.对经援使用缺乏监督指导。由于各种原因,美等西方国家对乌的援助资金和贷款使用和流向缺乏足够的监督和指导,致使资金严重流失,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温床,从而使援助效果大打折扣。
俄罗斯的主要优势:
1.地缘因素。俄乌都属斯拉夫民族,地缘紧邻,两国间有近350多年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传统联系,历史上乌还曾是俄国土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俄乌两个民族,上到高官下到百姓通婚现象十分普遍,这是俄乌建立亲密关系得天独厚的条件。
2.乌国内亲俄势力强大。乌国内有1200万俄族人,约占乌人口的22%。近年来乌国内亲俄势力有所增强,特别是乌东部地区居民亲俄倾向大。有80%的克里米亚俄族不断提出要回归俄罗斯。今年上半年,德国研究员赖纳·蒙茨夫妇在乌做了调查,在大部分地区赞成和反对同俄结成新联盟的分别占受访者的47%和35%。尽管在乌西部地区赞成与俄结成联盟的只有17%,但在东部地区却有65%。而在克里米亚半岛,支持的人数竟高达92%。[38]
3.控制着乌的经济命脉。乌克兰能源短缺,经济命脉几乎完全掌握在俄罗斯手中,乌所需天然气的84%和石油的90%左右及相当数量的电力要依赖俄的供应。俄在乌外贸中所占比重接近一半。乌经济上无法脱离俄。有人甚至认为乌已“无法抵抗普京想收回这个东西方交界处的战略国家的愿望”。[39]
4.乌拖欠俄大量债务。由于乌长期拖欠俄天然气债务,去年初,俄竟一度中断对乌的供暖和发电用燃料,以迫使乌偿还欠款,[40]不大不小地给了乌克兰点“颜色”看。一时间造成乌社会动荡不安。“债权”已成为俄控制乌的一张“王牌”。
尽管俄发展对乌关系有很多有利条件,但俄乌关系却长期不畅。其主要原因是:
1.俄罗斯的大国沙文主义和叶利钦的“唯我独尊”作风,促使乌增大对俄离心倾向。
2.俄立国初期对美遏俄、弱俄战略缺乏足够认识和防范。俄立国伊始,外交上一味地推行向西方“一边倒”方针,误以为美国等西方国家会接纳一个“民主的俄罗斯”融入西方社会。对美等西方国家分化瓦解原苏联势力,今后仍要挤压俄的战略空间缺乏警惕和应对措施。此外,在独联体中采取“甩包袱”的政策也给乌投靠西方提供了条件。
3.轻视乌的利益。在对前苏联财产、债务继承、黑海舰队划分、克里米亚归属等涉及俄乌根本利益问题上,俄一直采取强硬立场,甚至施以“高压”手段。后来,有些问题虽得以解决,但为时过晚,业已造成的隔阂和阴影难以完全消除,从而影响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