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续扩对俄罗斯的内外影响
北约视俄罗斯为潜在威胁,而俄罗斯又将北约看成俄融入欧洲、在国际舞台重振大国风范的巨大障碍。因此,北约的存在必定会对俄21世纪的内政和外交走向产生影响。而北约首轮东扩后的续扩,更会给俄罗斯内外环境带来一些变化。
北约续扩可能会给俄罗斯带来的外部影响:
1.进一步动摇和削弱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地位。近年来,包括叶利钦后期,俄罗斯开始注重在国际上发挥大国作用。但俄罗斯早已今非昔比,既无强大的国力来支撑,又无强大的集团做依托。所以,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轮番进攻面前,俄罗斯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俄罗斯反对北约东扩,东扩照扩不误;俄罗斯强烈谴责北约发动科索沃战争,野蛮轰炸南联盟,甚至向北约一次又一次地发出警告,但轰炸却越来越升级。如果俄罗斯继“默认”美国单方面退出ABM后,此次再让北约续扩得手,势必会形成一种俄罗斯在与美国等西方国家较量中连连失利,经常起不到大国应有的战略制约和制衡作用的态势,从而影响国际社会进一步认可俄罗斯处理国际事务的大国地位和能力。
2.独联体离心力加大,俄罗斯影响下降。2001年6月1日明斯克独联体首脑会议后,俄明显加大了与独联体各国联系的力度。但俄罗斯如无力在这些国家急需的经济上给予援助,又与西方在其他领域的较量中连连败北,那就无法在美国和西方打、压、拉俄罗斯昔日盟友的争斗中“拢住”这些“游离”于东西方之间的国家。
3.针对北约逼进的新态势,加大调整军事部署和对外政策的步伐。对美遏俄、弱俄的既定战略,俄罗斯早已心知肚明,不再抱有幻想。应当指出,针对美国对俄罗斯的防范战略,实际上,俄罗斯早已开始调整军事部署和对外战略。面对俄美综合国力对比相差悬殊的现实,目前俄罗斯对美国及北约的政策已十分明朗。这就是,在政治上,积极开展大国外交,抓住独联体,稳住中亚,在最大限度内维护俄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不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发生对抗;军事上,由昔日的与美全球争夺战略转为在地区、局部范围坚守、抗衡美遏俄、压俄的战略。“收拢五指,攥紧拳头”,集中有限的军事资源,使其发挥更大的威力。缩短战线,关闭海外“非重点”地区的军事基地,用节省下来的资金更新部队的武器装备。针对美国早晚要退出ABM的态势,俄罗斯早在2001年6月就正式成立了航天部队。同时,俄罗斯加大了对“白杨–M”洲际导弹由单弹头改为分导三弹头及突破反导防御研制力度。此外,俄罗斯还在不断加强中亚、外高加索及有关重点地区的军事存在和部署。“9·11”事件期间,俄借助美反恐之机,向塔吉克斯坦增派了2000名军人,使其在塔的兵力已达2.2万人左右。经过俄罗斯的努力,早在2000年,亚美尼亚政府就正式批准俄罗斯军事基地在亚期限延长25年。1999年11月,俄罗斯在伊斯坦布尔欧安组织首脑会议上,曾承诺在2001年底前和2002年底前从摩尔多瓦的“德河”地区分别撤出武器装备和军队。根据目前北约逼近的情况和摩“德河”地区的战略地位,俄罗斯在2001年从该地区象征性地又撤出一部分武器装备后,迄今驻扎在那里的2个营(1000人)的维和部队和2个“守卫”技术装备、弹药库的摩托化加强步兵营(1600人),总计2600人的驻军肯定不会按既定时间表全部撤出。目前,俄罗斯除在上述国家驻扎有军队及设立军事基地外,在外高加索地区的格鲁吉亚也有驻军。这些无疑都是俄牵制北约扩张的对应手段。
北约续扩对俄罗斯国内的影响:
1.普京的支持率和威信受到的影响有限。普京执掌克里姆林宫权印后,在全俄上下的威信一直攀升不减。面对如何应对北约续扩,普京的压力主要来自军方、“二战”老战士和杜马一些资深议员。据俄罗斯学者私下反映,冷战后的今天,俄罗斯民众对来自北约的威胁感早已不像以往,特别是北约首轮东扩后,“狼”真的来到了家门口,也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可怕。所以,现在人们看重眼前自己的现实利益胜过空洞的政治宣传。
2.经济建设不会受到太大冲击。尽管北约“大兵压境”,俄罗斯不得不重新调整军事力量,但绝不会将有限的财力更多地投入军事。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军力,走“精兵之路”,用提高防御能力来遏制美国等西方势力的进逼。
3.政局不会发生大的波动。尽管俄杜马已决定让普京责成联邦政府制定反对北约续扩的具体方案,但议员们十分清楚,就目前俄的状况,谁也拿不出阻止北约续扩的有效办法。因此,杜马和军方中的强硬派都不会太追究普京的责任。在野党派可能会对总统的应对能力发些微词,但不会影响大局,产生政局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