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球能源出口安全新机制
针对与乌克兰的天然气争端已殃及对欧洲能源供应的情况,俄罗斯一直在推动国际能源出口安全机制的建立。
(一)谋求能源定价话语权
一个时期以来,国际市场高油价给俄罗斯带来大把额外“石油美元”,但俄罗斯却一直是能源价格制定“游戏规则”的接受方,而非制定者。为此,普京很早即提出必须在天然气市场制定长期的“游戏规则”,以确保俄罗斯能源安全与稳定,并在2006年的国情咨文中提出,要在国内开办用卢布结算的石油产品交易所,通过对本国石油产量、出口流向和出口价格政策的调控,从根本上影响国际能源市场的供需形势和价格。[37] 2007年2月,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年度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俄罗斯与伊朗等国共同成立一个类似(欧佩克)的天然气组织是一个很好的建议。俄罗斯还主动承担起草天然气出口国论坛章程(GECF)的工作。2008年10月,俄罗斯与伊朗、卡塔尔在德黑兰召开会议,商定将在天然气出口上密切协调,并就成立“天然气欧佩克”达成一致。[38] 12月,在莫斯科举行的天然气出口论坛第七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组织宪章,并决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设立总部和执委会及秘书处。尽管对天然气“不可能像石油那样调整产量和价格”,但俄罗斯能源部在论坛会上散发的会议材料却称,会议将讨论天然气的产量以及制定最低价格问题。俄罗斯试图在努力说服对原油价格暴跌产生危机感的各国就创建天然气出口新机构达成共识,以动摇现有的西方等国家掌控的天然气定价机制。2013年7月,普京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二届天然气出口国论坛峰会(GECF)期间强调,天然气生产国“不能安于现状,否则我们将失去其他资源”,而“应该进一步加强协作”,其“主要的任务是解决价格形成机制,以摆脱过度的价格波动”。与会各方也一致同意将采取与石油挂钩的天然气价格。[39]
(二)致力于构建有利于己的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能源联盟
由于国际能源署以及美国能源安全分析公司经常发布的全球性研究报告“主要公布对自身有利的结论”,而“俄罗斯在全球能源市场的地位经常遭遇贬低”,俄罗斯领导人一直希望能与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成员国建立能源俱乐部或能源联盟,创建“金砖国家”自己的能源政策研究所,以及设立燃料储备银行对全球能源市场进行基础性研究,俄罗斯与伙伴国对全球能源形势给出不带偏见的评估及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对于俄罗斯。这是因为,“在这一能源联盟中,唯有俄罗斯是大型能源出口国,其他都是若干个能源消费国”。基于这一特点,“金砖国家”能源联盟的布局可以采取与欧佩克等组织迥异的模式,主要解决5个国家间的问题。例如,俄罗斯作为“金砖国家”中唯一的石油天然气出口大国,完全可以提议成为以本国资源为基础,服务于自身以及其他金砖国家的燃料储备。如此一来,中国及印度将会更为积极购入俄罗斯资源。而巴西及南非在兴建包括水电站、核电站在内的能源基础设施项目时,选择的承包商则非俄罗斯莫属。这一形式的能源同盟不仅会将所有“金砖国家”团结起来,而且还能给它们带来诸多益处。[40]在上述思想驱使下,早在2006年上合组织峰会期间,普京就正式提出建立上合能源俱乐部倡议,旨在打破美国和欧佩克主导世界能源供给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