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亚太地区能源市场
《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指出,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其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市场是西欧。然而,当前乌克兰危机导致俄欧能源合作止步不前,加之“亚太地区各国对天然气需求的日益增加”并可能变成一个“有前途的天然气、石油、电力、核技术和核燃料系列产品市场”,“俄罗斯天然气开采部门的兴趣大幅度转向东方”,亚太地区和南亚的“中国、韩国、日本和印度成为其主要经济合作伙伴”。该能源战略强调,俄罗斯在巩固对欧洲传统能源供给关系同时,须着手“开辟东方能源市场”,要“鼓励俄罗斯公司制定既在西方也在东方实施大规模天然气、石油和电力国际运输项目”。到2020年,俄罗斯天然气的年出口量将增加到2350亿—2450亿立方米。同时,亚太地区国家在俄罗斯石油出口中所占比重将从当时的3%上升至30%,天然气上升至15%。[41]
为此,俄罗斯在计划铺设对华原油管道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与日本、朝鲜、韩国和印度等亚太国家的能源合作。自2011年1月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运营以来,两国能源合作风生水起。2013年6月,双方企业签署预付款条件下通过东、西两线每年对华增供2200万吨原油合同。东线在每年对华出口1500万吨基础上,2013年增供80万吨,2014年增供200万吨,2015—2017年每年增供500万吨,2018—2038年每年增供1500万吨;西线自2014年起,5年内每年对华供应增至700万吨并可延长5年。2014年5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了为期30年的供气合同,俄方每年将向中方出口380亿立方米天然气。
俄罗斯对日本的能源合作力度也在不断加大。2009年2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共同出席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联合在萨哈林岛投资建设的液化天然气工厂落成仪式。5月,普京以总理身份访问日本期间强调,“即便面临金融危机,俄罗斯也将完成对日输油管线的建设”,希望以强化与日本的能源合作来提升俄罗斯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42]针对2011年3月福岛地震引发核电站事故之后,日本国内对传统能源需求不断上升的情况,俄罗斯顺势加大了与日本的能源合作力度,以换取其投资和提供先进技术。3月15日,普京总理表示,俄罗斯准备扩大萨哈林地区对日本的天然气出口,如果日本企业参与萨哈林州新资源开发计划,其未来可实现“每月稳定得到100万吨液化天然气的目标”。3月22日,副总理谢钦与日本驻俄大使会晤时表示,为援助遭受地震灾难的日本,2011年俄罗斯将把对日本的原油供应从上年的910万吨增至1800万吨。[43]在日本积极推动下,2014年以来,俄罗斯有关部门对通过铺设从萨哈林到东京的海底管道向日本出口天然气的方案也产生兴趣。因为,日方不仅由私人公司组成财团为管道的60亿美元建设融资,还会给予俄方不低于每千立方米天然气500美元的价格。对俄罗斯来说,这显然是一个有利可图的建设项目。[44]
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将朝鲜半岛作为拓展油气出口多元化的长期目标,计划将这一地区的油气资源出口到朝鲜和韩国。2005年1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阿列克谢·米勒前往朝鲜访问,同朝鲜有关领导人商讨经其境向韩国出口天然气事宜。“尽管这个项目的经济盈利前景有限,但俄罗斯试图向世界展示它可以通过向朝鲜提供能源来帮助解决政治争端”。[45]2011年8月,在朝鲜领导人金正日访问俄罗斯期间,两国领导人就修建这条长达1100公里的天然气管道项目再次深入磋商,决定尽快启动这一项目建设。
鉴于俄罗斯与印度的能源合作一直滞后于其他领域,俄印两国都有加强彼此能源合作的强烈愿望。2006年10月30日,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长穆利·德奥拉访问莫斯科,主要议程是“同俄罗斯工业和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会晤,讨论新德里与莫斯科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印度“希望每年购买5000万吨俄罗斯原油”,还准备参与“萨哈林–3”项目开发,同时欢迎并愿意推动俄罗斯企业在印度从事石油加工。[46]2012年10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新加坡分公司(Gazprom Marketing &Trading Singapore)与印度GAIL公司签署液化天然气买卖合同,俄方每年向GAIL公司出售250万吨液化天然气,期限20年,价格基于同印度码头石油价格挂钩的公式。2014年6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副董事长亚历山大·梅德韦杰夫对记者说,俄罗斯将把对印度出口液化天然气数量增加到每年350万吨,期限延长至25年。[47]同时,俄罗斯已积极考虑与印度合建一条途经中国新疆的造价约为300亿美元的石油管道。[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