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关系发展路漫漫

三、美俄关系发展路漫漫

美俄政治互信缺失和地缘战略利益相抵触,决定了两国发展实质性关系的进程不会一帆风顺。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回答俄罗斯为何一直未能“入世”时曾坦言,“如果美俄之间能开展紧密合作,这些问题都可解决”。[85]其弦外之音不言自明,美国希望俄罗斯能成为听话的“紧密合作”伙伴,但后者却没有屈尊做小兄弟的“传统”。由于“奥巴马或是不愿意,或是不能在国外放弃美国的行为方式,到处建立和维持美式政治架构”,[86]俄罗斯又从来没有对外百依百顺的习惯,两国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的碰撞和摩擦将在所难免。

(一)新核裁军条约面临各自立法机构按时批准的考验

美俄新核裁军条约的签署被认为是两国关系发展中的“里程碑”,但条约能否按时生效尚存诸多掣肘因素。对美国来说,2010年11月中期选举前批准新核裁军条约对奥巴马政府至关重要。因为,以乔恩·凯尔为首的共和党参议员一直坚持对俄不妥协的强硬政策,反对美俄新核裁军条约。该条约如年内不能获得批准,2011年的难度会更大。因为,“届时条约的主要反对者共和党人多半将巩固自己在上院中的地位”。[87]根据美国法律,该条约需经参议院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才能生效,即要获得参议院67票支持。但民主党只有58票,加上支持该条约的1名无党派参议员也仅有59票。“条约”要获得通过还需要争取来自共和党参议员的8票支持。鉴于去年已有41名参议员联名上书表达对新条约内容的担忧,该条约能否过得美参议院这一关还是一个未知数。对俄罗斯来说,虽然获得议会批准问题不大,但由于条约签署前,一些议员已发出警告,称如文件不将防御性武器与进攻性武器挂钩,届时将不同意批准。由此看来,这份最终未能将其要求写入正文的条约能顺利在俄罗斯议会通过也并非易事。而且,即使“条约”获得了两国议会批准,在其到期前双方也还存在“退约”的可能。因为,美俄签订的第二阶段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就曾因小布什政府宣布退出美俄反导条约而作废。

(二)后续核裁谈判前景暗淡

奥巴马政府希望在新条约生效后,能就短程战术核武器和保管核武器等问题继续与俄谈判。由于冷战结束后美国不断扩张军力,俄罗斯与美国在整体军事实力上已处劣势,能否说服俄罗斯同意与美国继续同步核裁,成为奥巴马推进“无核世界”进程的一道难题。俄罗斯在签署新条约时就声明,美国“只有不在质量和数量上增加战略反导系统的情况下,俄罗斯才能考虑进一步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问题”。[88] 2009年底,普京仍在强调继续发展进攻性武器的必要性,称为了维持世界力量的平衡,俄罗斯“必须开发进攻性武器系统”,否则“当对方建立了阻止我们进攻性武器系统的保护伞,我们将是危险的”,重申必须在核威慑方面保持与美国实力上的平衡。[89]俄罗斯鹰派势力更是坚称,“除非美国从欧洲五国撤走战术核武器,否则进一步核裁军是不可能的”。[90]而美国2010年的《核态势评估报告》只提到“不发展新一代核武器”,并没有明确放弃对已有核武器的升级换代。事实上,美俄签署新核裁条约后,奥巴马已经向国会申请在未来10年拨款800亿美元,用于加强核武库和核试验室等核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重建和更新美国老化的核武器”。[91]毋庸置疑,如果俄罗斯感到与美国的军事实力差距继续拉大,双方下一步的裁军将受到阻碍。

(三)非核武军备竞赛更趋激烈

新核裁条约对美俄现有或计划中的远程非核进攻性武器没有任何限制,也没有禁止在战略运载工具上安装常规弹头和对非核装备的重型轰炸机的约束,这给双方继续研发非核武器装备留下巨大空间。美国参院2009年底通过6363亿美元的下一年度国防预算,在保持全球最高军费开支和核优势基础上,继续推进常规武器的升级换代,加紧改装4艘俄亥俄级核潜艇,并开始研发1小时可从美国本土向地球任何地点发起攻击的“快速全球打击”(PGS)计划。基于美国军事战略思想的转变,“俄罗斯也把重点放在了对用于非核武器冲突装备的现代化改造上”。[92]梅德韦杰夫总统已发布命令,要求俄罗斯三军现代化装备水平到2015年和2020年要分别达到30%和70%,强调“为了确保换装速度,财政拨款的优先方向将从供养军队转向提供装备”。[93]俄罗斯除增加国内武器订单外,在今后5—6年还要从西方国家购买100亿欧元的武器装备。[94]陆军将更新一批武器,包括对T–90坦克、通信、侦查和指挥系统的改进。海军将补充一批新型多功能战舰,包括20380型护卫舰。在未来10—12年为北海舰队和黑海舰队更新50艘新一代舰艇,并从法国订购4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空军在未来10年也将更新1500架战机,包括苏–34、苏–35战斗机和卡–52、米–28H直升机,届时,俄罗斯直升机的现代化比例将接近40%。此外,可与美国F–22“猛禽”(现今世界上仅有的第五代战斗机)和F–35“闪电Ⅱ”战斗机相匹敌的PAK FA战斗机也将于2015年服役。另外,2025—2030年还将装备新研制的隐性战略轰炸机,取代现有的图–160、图–95MZ和图–22MZ轰炸机。不难看出,美俄在大力削减战略核武器同时,两国在非核武器领域的角逐业已拉开架势。

(四)美国反导计划给两国再生龃龉埋下隐患

俄罗斯始终认为导弹防御会赋予美对其任何目标发动袭击而不遭报复的能力,强调“导弹防御系统不应只保护一个国家或一个集团,而应维护国际社会所有负责任的成员利益”。因为“反导防御越强,对手相应的核力量就越弱”,这“破坏了主要核大国之间现有的平衡体系,首先是俄罗斯与美国之间”的平衡。[95]为此,俄罗斯在与美国签署新核裁军条约时就已声明,如美国在反导问题上走得太远,威胁到俄罗斯的安全,俄罗斯将退出该条约。然而,由于序言中的“进攻性武器与导弹防御系统的关联性”的表述“不具法律约束力”,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已公开表示,在导弹防御问题上与俄罗斯“没商量”,并已决定将不惜花费数10亿美元,在2018年前打造出覆盖全欧洲的导弹防御系统。新核裁军条约的缺陷无疑给两国再次发生摩擦埋下火种。

(五)其他因素也制约着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

首先,冷战后美国对俄罗斯政策一再失误,不仅使俄罗斯改制后一度衍生的亲西方“土壤”日渐贫瘠,也使俄罗斯一些对西方抱有极大幻想的精英人士对美国逐渐失望。这使“梅普”二人继续以与美国“协调立场”换取对美国关系改善政策与行动受到制约,回旋余地变窄。而俄罗斯对美国的每一次强烈反弹,不仅成为美国保守派继续打压俄罗斯的口实,也加剧了美国民众对俄罗斯的偏见。他们批评奥巴马新政对俄罗斯过于温和,“削弱了美国在俄周边国家中的影响力”。[96]这使奥巴马调整对俄罗斯遏制政策换取其在一些问题上的配合越发困难。其次,两国“重启”关系所求各异,关注和侧重点不同。俄罗斯看重的是与美国在高科技和经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要与美国“建立高质量的创新联系”。[97]美国则更多希望加强与俄罗斯在政治、军事和安全方面的合作,对经济合作意愿不高。这使两国的外交与战略安全调整难以实现“无缝对接”。美俄都是“自给自足”国家,经济模式、总量和结构差异大,经济依存度不高,彼此互补性不强,深化经贸合作十分有限。尤其是在美国不愿放弃对俄罗斯转让高科技的歧视政策情况下,双方的“合作仅限于国际安全的个别领域,而经济联系很少,不像中美那样是重要的经济伙伴”。[98]美俄的双边贸易量很小。两国2008年的贸易总额刚上360亿美元,就因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滑到2009年的180亿美元,同比下降50%。俄罗斯欲借梅德韦杰夫总统访美之机打通对美国的经济通道,但基于彼此所求不同,双方签署的大多是战略稳定、军控和反恐等领域的协议,涉及科技和经贸项目的不多。而波音公司在未来10年以10亿美元对俄罗斯投资落户俄罗斯“硅谷”,也是俄罗斯用40亿美元采购其50架波音737飞机和另外15架其他机种的订单换来的结果。[99]而悬在俄罗斯头上数十年的“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即美国不给予俄罗斯最惠国待遇的法案也至今未能解除。美俄两国经济联系不紧,导致支撑“重启”关系动力不足。再次,美国保守派对俄罗斯的固有成见依然是两国“重启”关系的巨大障碍。俄罗斯在美国推动安理会对伊朗制裁方面已经给予美方最大配合,然而,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却对俄罗斯不同意美欧后来单独对伊朗的更严厉制裁措施表示不满,称俄罗斯患有“精神分裂症”。这无疑引起俄罗斯的极大反感,称“这简直是下流作风,哪里像国防部长。要是真想用医学术语来表达,就是出现了临床症状”。俄还指责盖茨“仍把自己当成小布什而不是奥巴马政府的成员”,称“那个时代不可救药。有这帮人美国就会再次冒险”。[100]双方在伊朗问题上的口水仗尚未平息,两国的间谍战硝烟又起。美俄总统峰会余温未尽,美国司法部即对外爆料,称美国警方在其东部4个城市一举破获了一个长期潜伏为俄罗斯政府搜集情报并试图渗透到美国政府决策圈的间谍组织。俄罗斯外交部随即反驳,指责美方的说法毫无根据,是倒退回冷战时代的做法。尽管后来俄罗斯低调平息此事,但美国反俄势力的不断滋事,“则有可能加剧美国国内保守派势力的反俄情绪。届时,对俄罗斯奉行协调路线的奥巴马政府也会陷入进退两难地步”。[101]

冷战结束后美俄关系不畅多半因前者过度挤压后者战略空间、封杀其复兴势头过急所至。美国为维护全球的绝对领导地位,不允许任何对其霸主地位构成现实和潜在威胁的挑战者存在。在美国看来,目前和未来可与美国比肩并构成潜在挑战的主要是俄罗斯。俄罗斯不仅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世界最大的国土面积和世界第一的丰富自然资源,也具有重新成为未来超级大国的潜能,而最重要的是有与美国争夺地缘战略利益的政治意愿。因此,遏俄弱俄、迟滞俄罗斯复兴和崛起,始终是美国的既定国策。俄罗斯改制后的外交向西“大转身”也非首次,但却屡屡受阻。此次俄罗斯再度调整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策,但励精图治,决意恢复昔日世界大国地位的既定战略没有变。这决定了两国发展实质性关系的进程仍然荆棘满途。目前,两国关系虽暖犹寒。从长远看,美俄只能在遏制与反遏制的争斗中寻求有限合作,两国既不会走向对抗,也难以完全走近。

【注释】

[1]该文载在《东欧中亚研究》2002年第2期,第66—70页,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际政治》2002年第7期收录转载。

[2]俄塔社莫斯科2001年9月12日电。

[3]美联社华盛顿2001年9月29日电。

[4]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2001年9月21日俄文电。

[5]《美国展开对恐怖主义外交的成果与代价》,载日本《产经新闻》2001年9月30日。

[6]美联社华盛顿2001年10月25日电。

[7]美联社华盛顿2001年1月16日电。

[8]俄塔社莫斯科2002年1月24日电。

[9]新华社莫斯科2001年10月10日电。

[10]美联社慕尼黑2002年2月3日电。

[11]Роман Стрешнев.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 принимает "гостей"-В регионе растет военное присутствие США и их союзников//Красная звезда.9 января 2002 г.

[12]法新社索非亚2001年10月5日电。

[13]《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评估及政策选择(2010—2020)》,世界知识出版社2015年版,第449—460页。

[14]Василина Васильева, Сергей Козлов,Виктория Панфилова.Базы в обмен на стабильность и процветание//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28.01.2002.

[15]Роман Стрешнев. Узбекистан:новые приоритеты//«Красная звезда».23 июля 2002 года.

[16]Александр Габуев,Михаил Зыгарь.Шанхайская стена-Иран готов присоединиться к ШОС//Газета"Коммерсантъ" №85 от 16.05.2006, стр.9.

[17]США подарили нам 4 российских военных самолета//КОМСОМОЛЬСКАЯ ПРАВДА Кыргызстан.ЧЧетверг,21 сентября 2006 года.

[18]Нillаrу Сlintоn,"Аmеriса's Расifiс Сеnturу," Fоrеign Роliсу's , november 10, 2011.

[19]《罗伯特布莱克关于美国中亚政策的报告》,新浪博客,2012年8月2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8a7a2f01018pyv.html。

[20]Валерий Волков, Николай Хорунжий.На паях с Америкой-Россия сохраняет свое присутствие в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Известия.4 декабря 2003 года.

[21]Валерий Волков, Николай Хорунжий.На паях с Америкой-Россия сохраняет свое присутствие в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Известия.4 декабря 2003 года.

[22]Алексей Всеволодович Малашенко-ведущий эксперт Московского центра Карнеги.Кто бросает вызов России в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 05.03.2012.

[23]Пресс-конфенция Курманбека Бакиева в ИТАР-ТАСС//"МСН"Кыргызстан.07.09.2005.

[24]Виктория Панфилова,Владимир Киселев,Игорь Плугатарёв.Каримов обошел всех президентов СНГ//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15.11.2005.

[25]《俄罗斯打“经济牌”着眼中亚》,人民网,2012年9月21日,http://www.people.com.cn/h/2012/0921/c25408–36778249.html。

[26]《吉尔吉斯斯坦欲2014年收回美空军基地 普京力挺》,中新网,2012年9月21日,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2/09–21/4203096.shtml。

[27]《俄报:美国特种部队加强在中亚活动》,腾讯新闻网,2011年4月5日,https://news.qq.com/a/20110405/000480.htm。

[28]Виктория Панфилова,Владимир Киселев,Игорь Плугатарёв.Каримов обошел всех президентов СНГ//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15.11.2005.

[29]Роман Стрешнев. Узбекистан:новые приоритеты//Красная звезда.23 июля 2002 года.

[30]Путин предложил активизировать проект передачи электроэнергии из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в Южную Азию//Тrеnd Nеws Аgеnсу.7 ноября 2011года.

[31]Путин и Атамбаев обсудили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о ГЭС в Киргизии-О времени начала работ пока неизвестно//Комсомольская правда.20.09.2012.

[32]《美国参议院支持塔建造罗贡水电站》,商务部网站,2011年3月1日,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10301/00269447602.shtml。

[33]该文载在《和平与发展》 2003年第4期,第15—19页。

[34]《赢家普京》,载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003年2月13日。

[35]《和平动因》,载俄罗斯《消息报》2003年2月9日。

[36]《普京的美国之路》,载法国《快报》2003年4月30日。

[37]《法国进退维谷》,载法国《费加罗报》2003年3月27日。

[38]《普京说俄美合作是维护世界稳定的最重要因素》,载美国《华尔街日报》2002年2月11日。

[39]《即使伊拉克遭到袭击俄罗斯也将支持联盟》,载英国《泰晤士报》2002年3月15日。

[40]美联社莫斯科2002年10月18日电。

[41]《务实的普京》,载英国《金融时报》2003年2月19日。

[42]《促使各国审慎对待战争的原因》,载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003年3月3日。

[43]《俄罗斯对伊拉克战略出现变化征兆》,载日本《产经新闻》2002年9月1日。

[44]Россию накажут за дружбу с Ираком//Газета Известия.22 августа 2002 года.

[45]美联社莫斯科2002年8月19日电。

[46]Александр Вершбоу-Чрезвычайный и Полномочный Посол США в РФ. От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а до Кэмп-Дэвида//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23.06.2003.

[47]Россия готова направить солдат в Ирак-послевоенное урегулирование//Газета "Коммерсантъ"№126 от 19.07.2003, стр.4.

[48]Интервью Игоря.С.Иванова Французской газете «ФИГАРО» (15 февраля 2002 года)//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иностранных дел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18.02.2003.

[49]法新社圣彼得堡2003年6月1日电。

[50]《普京的美国之路》,载法国《快报》2003年4月30日。

[51]《普京的美国之路》,载法国《快报》2003年4月30日。

[52]《冷战时期的某些习惯依然存在》,载美国《波士顿环球报》2003年6月1日。

[53]《冷战时期的某些习惯依然存在》,载美国《波士顿环球报》2003年6月1日。

[54]《普京的美国之路》,载法国《快报》2003年4月30日。

[55]《战争引起的裂痕影响了布什同普京的关系》,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2003年3月30日。

[56]《普京还不是自己人中的自己人》,载俄罗斯《独立报》2003年7月1日。

[57]该文载在《和平与发展》2011年第3期,第9—14页。

[58]康斯坦丁·哈泽、米哈依尔·济加里:《俄罗斯出台外交新政,其实质在于同西方建立伙伴关系》,载美国《新闻周刊》俄文版2010年5月11日。

[59]"Nаtiоnаl Sесuritу Strаtеgу 2010," Nssarchive.us,May 27,2010.

[60]伊戈尔·克留奇科夫:《俄罗斯舰队制裁朝鲜为难中国》,载俄罗斯《报纸报》2010年3月30日。

[61]俄新社华盛顿2010年6月24日电。

[62]Д.Медведев.Выступление на совещании с российскими послами и постоянными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ями в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организациях//Сайт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и.12 июля 2010 года.

[63]洛尔·芒德维尔:《奥巴马和梅德韦杰夫显示友好谅解》,载法国《费加罗报》2010年6月25日。

[64]美国布鲁金斯基学会会长、美国前副国务卿斯特罗布·塔尔博特和该学会军备控制计划项目主任、美国前驻乌克兰大使史蒂文·皮弗:《新的START评估》,载《美国布鲁金斯基学会》2010年3月29日。

[65]Dmitrу Тrеnin,"А Nеw аnd Моdеrn Fоrеign Роliсу," The Moscow Times, May 14, 2010.

[66]玛丽·热戈:《外交缓和剖析》,载法国《世界报》2010年5月18日。

[67]Сергей Рогов.Шестая попытка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го мира//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 08.04.2010.

[68]Нил Никандров.Россия-Латинская Америка:сплав солидарности и прагматики//Фонд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22 июня 2010 г.

[69]美联社布拉格2010年4月8日电。

[70]弗拉基米尔·叶夫谢耶夫:《一个没有输家的条约》,载《莫斯科时报》(网络版)2010年4月7日。

[71]Дмитрий Медведев:Необходимо вкладывать деньги в модернизацию Вооруженных сил//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24.05.2010.

[72]该文载在《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第5期, 第23—29页,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际政治》2010年第12期收录转载。

[73]Программа эффективного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на системной основе внешнеполитических факторов в целях долгосрочного развития Российсой Федерации//Тhе Nеwswееk,11 мая 2009 года.

[74]康斯坦丁·哈泽米哈依尔·济加里:《俄罗斯出台外交新政,其实质在于同西方建立伙伴关系》,载美国《新闻周刊》俄文版2010年5月11日。

[75]"Nаtiоnаl Sесuritу Strаtеgу 2010," Nssarchive.us,May 27,2010.

[76]Вашингтонский компромисс по ВТО//ТНОТV.25 июня 2010 года.

[77]Алла Язькова.Перезагрузка или новый виток напряженности в Причерноморье?//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15.03.2010.

[78]"Rеfеrеnсе:Nаtiоnаl Intеlligеnсе Strаtеgу 2009," National Intelligence et al (IС),2009/09/15.

[79]贝赫鲁兹·阿卜杜勒万德:《大国利益的震中》,载德国《欧亚杂志》2010年5月号。

[80]酒井和人、岩田仲弘:《美俄新核裁军条约并非真裁军》,载日本《东京新闻》2010年4月9日。

[81]Нил Никандров.Россия-Латинская Америка:сплав солидарности и прагматики//Фонд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22 Июня 2010 г.

[82]詹姆斯·马森:《俄罗斯的举动让人怀疑奥巴马“重启”计划》,载美国《时代》周刊网站,2009年8月23日。

[83]Программа эффективного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на системной основе внешнеполитических факторов в целях долгосрочного развития Российсой Федерации//The Newsweek.11 мая 2009 года.

[84]"Nаtiоnаl Sесuritу Strаtеgу 2010," Nssarchive.us,May 27, 2010.

[85]《俄美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双方经济合作》,中国网,2010年3月20日,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10–03/20/content_19646318.htm。

[86]Дмитрий Косырев.Обама не даст президенту Афганистана сиять, как солнце//РИА Новости.13 мая 2010 года.

[87]Андрей Резчиков. «Перезагрузка» с иранской нагрузкой-Сближения позиций Дмитрия Медведева и Барака Обамы по поводу Ирана и ПРО на саммите в Вашингтоне не произошло//Взгляд.25 июня 2010.

[88]Сергей Рогов-директор Института США и Канады РАН, член-корреспондент РАН. Шестая попытка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го мира//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 08.04.2010.

[89]《普京称俄需研发进攻性武器应对美导弹防御计划》,新华网,2009年12月29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12/29/content_12723319.htm。

[90]美联社布拉格2010年4月8日电。

[91]Наns Вliх,"А Sеаsоn fоr Disаrmаmеnt,"The New York Times, april 5, 2010.

[92]弗拉基米尔·叶夫谢耶夫:《一个没有输家的条约》,载俄罗斯《莫斯科时报》(网络版)2010年4月7日。

[93]Дмитрий Медведев:Необходимо вкладывать деньги в модернизацию Вооруженных сил//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24.05.2010.

[94]"Russiа То Вuу 10 Вilliоn Еurоs In Fоrеign Аrms Ву 2016," DefenceTalk,com, june 24, 2010.

[95]俄塔社莫斯科2010年4月26日电。

[96]美联社华盛顿2010年6月24日电。

[97]Программа эффективного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на системной основе внешнеполитических факторов в целях долгосрочного развития Российсой Федерации//Тhе Nеwswееk.11 мая 2009 года.

[98]ВикторКременюк-профессор, заместитель директора Института США и Канады РАН. "СНВ-3 и дальше. Куда именно?"//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 12.04.2010.

[99]塔里娅·茹拉夫廖娃:《重在经济——盘点梅德韦杰夫访美成果》,载俄罗斯《观点报》2010年6月25日。

[100]Лидия Градова. Москва обвинила главу Пентагона в хамстве//Газета Утро.22.06.2010.

[101]黑濑悦成:《美俄无法摆脱相互不信任》,载日本《读卖新闻》2010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