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各领域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9年,中俄相关部门积极落实两国元首2008年11月批准的第二阶段《〈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09—2012年)》,俄罗斯在深化对华科经贸等领域合作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两国关系更趋实际和务实,在投资、能源、核能、科技、航天、环保、交通、人文、救灾、地方等领域的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高层往来更趋紧密,中俄元首互访、总理会晤、议会合作和战略安全磋商等级制运转顺畅,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开始走出“磨合期”,进入常态、机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双方领导人继续保持密切往来,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理相继成功访俄和访华,中俄元首在国际多半舞台多次磋商和会晤。两国领导人不断推动双边关系向前发展,“中方高度重视对俄关系,始终把发展中俄关系作为中国外交优先方向之一”。俄罗斯也反复强调“俄中关系是真正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俄方对此十分珍惜并高度评价”。[35]
战略互信空前提升。两国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继续相互支持和配合,就双边关系和重大国际问题及时交换意见,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和协调。两国签署了有关发射弹道导弹和商用舰载火箭的通报协议和开通两国最高领导人在“正常及紧急状态下”密码通信线路的政府间协议。这种国际上往往只有少数盟国间才设立的“元首专线”,凸显中俄战略安全合作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政治互信空前提升。
军事合作不断深入。由于中国对俄罗斯大宗武器装备和一般性军事技术需求趋于饱和,2009年俄罗斯对华军售规模有所收窄,但两国的军事合作仍然保持高质量的发展态势。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中国同俄罗斯签订了进口100台歼–10战机的发动机合同,这是俄罗斯本年度对外军售的第一个大单。两国还签署了《2010—2012年中俄航天合作大纲》和联合研制重型直升机等协议及合作意向文件。有关购买海军装备、防空武器和新型战斗机的几个合同也在洽谈之中。在中俄第14次政府间军事技术合作委员会上,双方还商讨了两国在飞机及其发动机、军舰、防空武器、装甲车制造等方面的合作项目。目前,两国的军事技术合作“已经不是单纯的武器和军事技术设备的买卖关系,而是上升到了武器售后维修保养、按许可证生产以及联合研制高技术军事产品的水平”。[36]中国不仅可以继续按许可证生产苏–27和苏–30歼击机,而且,还将同俄方在包括苏–35战机在内的一系列机型方面的合作;乌鲁木齐“7·5”事件后不久,中俄两国即在中国境内成功举行“和平使命—2009”联合军事演习,极大地震慑了中国境内外“三股势力”的嚣张气焰。这是“二战”后俄军首次进入中国东北与中国军队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对两国联合完成跨境反恐行动具有重大意义。虽然这次联合军演两国参演的兵力相对不多,但双方派出的却都是陆空精锐部队和先进的武器装备。两军首次进行了“防空一体”化实兵演练,提高了双方在空战和防空协调作战方面的能力,彰显两国军事合作水平的大幅提升。联合军演巩固了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增进了彼此在军事领域的了解、交流和信任,展示了中俄联合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决心,将两国军事技术合作水平推向新的高度,极大地维护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能源合作突飞猛进。两国正式签署石油领域合作的政府间协议、关于天然气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关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基本条件的框架协议和俄罗斯恢复向中国供电等协议。中国原油管道建设、运营合同、原油购销合同和贷款协议等一揽子合作文件正式生效。在中国向俄罗斯提供250亿美元贷款基础上,中国进出口银行又分别向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和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提供了3亿美元和7亿美元两笔定向贷款,用于其从中国采购原油管线的设备等。俄方则承诺积极开发新油田来保障对中方的满负荷供油。天然气管道合作正式提上议事日程,俄方承诺在2015年前铺设完通向中国的管道,实现“东西”两线对华供气。未来,俄罗斯每年将向中国输送700亿立方米天然气[37]。俄中“东方能源公司”(俄方持股51%,中方持股49%)运转顺畅,已在伊尔库茨克州取得两个区块的开采许可证,目前已完成前期勘探,进入钻探作业阶段。俄罗斯石油公司还与中国石油和天然气集团达成在天津联合建炼厂协议,并拟在中国境内联合兴建大型石油基地。中俄在石油和天然气“两线”合作上双双取得重大进展,长期影响两国能源合作的油气管道建设问题实现历史性突破;两国在煤炭领域的合作也进展顺利,双方签署了《中俄关于煤炭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俄罗斯开始向中国出口煤炭,仅此一项,2009年的双边合作总额即达到10亿美元。中俄领导人一致表示,要继续扩大煤炭和核能领域的合作,商定由中方银行提供资金,在俄罗斯远东产煤地区建设数座热电站,将对华供电能力增加到50亿度,长远对华供电600亿度[38];双方还签署了《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原子能公司关于田湾核电站有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俄方参与的江苏田湾核电站后期机组建设项目谈判还在继续,兴建两座快速中子反应堆的合作项目也在洽谈之中。
边区合作重大突破。长期以来,俄罗斯在同中国联手开发其远东地区和劳务合作上畏首畏尾,始终不愿迈出更大步子。2009年,两国在地方和毗邻地区的合作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双方签署有关改善两国移民制度协议,正式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确定了两国地方和边境地区的合作重点,设立了200余个重要合作项目。双方在俄罗斯游击队城联合建立创新试验园区,在阿穆尔州成立俄中农业技术转让中心,在哈巴罗夫斯克建设信息技术转让园区。俄罗斯在叶利钦政府时期制订的“远东后贝加尔长期发展计划”终于正式启动,这对打破长期束缚中俄边贸、地区和劳务合作瓶颈问题具有划时代意义,将有力地推动两国在木材加工、开发新矿产、完成自由经济区基础设施、农业技术和品种改良等项目上的深入合作与交流,营造两国人员交往和物流的便捷环境,加速边境地区包括连接两国的桥梁等跨界交通运输网络建设进程。两国边境地区的旅游和贸易等民间交往会更趋于活跃,能源、矿产品、森工、农业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地区合作将进一步扩大。2009年,双方还决定在两国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框架下设立海关合作分委会,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和俄罗斯联邦海关署关于规范通关监管秩序的合作备忘录》。这表明一直困扰两国的“灰色清关”问题有望得到较好解决,两国的边贸走私违法行为将得到有效控制,双边贸易秩序会有更大改善,地区合作的法律保障将进一步完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将更加顺畅,民间贸易往来也会有更大发展。两国毗邻地区合作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经贸合作蓄势勃发。在胡锦涛主席访俄期间,两国元首批准了《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确定了两国相互投资的优先方向。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关于促进双边机电产品贸易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国进出口银行与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7亿美元贷款框架协议》《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列诺瓦集团关于联合开发贵金属的合作备忘录》等文件。在普京总统访华期间,双方签署了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间5亿美元贷款协议和中国农业银行同俄罗斯对外贸易银行间的5亿美元贷款协议。同时,双方还签署了有关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采矿等协议以及在俄罗斯修建高速铁路的谅解备忘录和建造船厂等协议;中俄贸易本币结算规模稳步推进,8亿美元数额虽小,但却有示范效应,前景广阔。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给两国双边贸易带来负面影响,中俄双边贸易额有所下降,但中国仍保持着俄罗斯的第二、第三大贸易伙伴地位,俄罗斯也位于中国对外十大贸易伙伴之列。2009年,两国签订的能源及大批经济技术合作项目之大、涉及领域之多、合作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为两国今明两年及更远期的贸易增长打下坚实基础;俄罗斯对深入发展对华贸易认识上的提高以及开始打破影响两国各领域深入合作羁绊的积极姿态,预示着后危机的中俄双边贸易水平将会有更大提高。
人文合作成果显著。2009年,中俄人文领域交流高潮迭起,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理相继出席在对方举行的俄中建交60周年庆祝大会和中国的“俄语年”闭幕式,并宣布2010年在俄罗斯举办“汉语年”活动,将两国人文领域合作推向新的更高层次。两国签署了《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文化合作分委会第十次会议纪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互设文化中心的协定》。中国“俄语年”的260多项大型活动极大地激发了中国民众了解和重温俄罗斯语言和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带动两国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和新闻媒体的合作与交流不断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