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白俄罗斯历届领导人都在努力尽早实现俄白联盟,但由于一方面白俄罗斯十分看重和刻意追求一体化中的“主权”和“独立性”,既想“背靠大树”,却又不肯多付出;另一方面由于俄罗斯立国初期奉行向西方“一边倒”方针,在心理上对与白俄罗斯联盟准备不足,反倒视白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为包袱,在启动“俄白联盟”后,又欲使白俄罗斯完全归属俄罗斯,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俄白一体化进程。特别是美国等西方对白俄罗斯的“挤压”也对俄白联盟的进程产生了消极影响。

美欧经援使白俄罗斯对与俄罗斯联盟的迫切感相对减弱。白俄罗斯是苏联四个拥有核武器国家之一,位于连接俄罗斯与欧洲“东西”和“南北”的战略交汇点,在地缘政治上有重要影响。白俄罗斯独立后借重其有利的条件积极发展与西方关系。欧美为向白俄罗斯渗透,进而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也十分重视与白俄罗斯的关系,双方高层互访频繁。1994年初,克林顿访白俄罗斯时就宣布向其提供1亿美元销核援助。10月,在白俄罗斯总统契基尔顺访美期间,美国又决定向白俄罗斯另外提供2亿美元无偿援助。在美白关系呈上升趋势的大背景下,当年世界银行也允诺向白俄罗斯提供6亿美元经济援助贷款。此外,据有关资料显示,自1992年以来,欧盟及欧盟一些国家,如德国、奥地利等陆续向白俄罗斯提供了近14亿美元的贷款,其他国际金融机构也向白俄罗斯提供了近10亿美元的贷款。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经济上给予的有力支持,缓解了白俄罗斯乍一“支门立户”经济上缺乏资金的窘境,使白俄罗斯暂时对俄白联盟的迫切性相对减弱。

美欧与白俄罗斯反目使其对与俄罗斯联盟欲望增强。由于白俄罗斯的“民主改革”进程没有达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预期目的,自1995年底欧美与白俄罗斯关系趋冷,随即加强了对白俄罗斯内政的干涉。在政治和资金上开始支持白俄罗斯反对派闹事,向逃亡国外的白俄罗斯“人民阵线”领导人提供政治避难权,并公开批评白俄罗斯领导人“侵犯人权”,“违背民主原则”。在1996年的欧安组织“里斯本峰会”上,美国甚至支持将白俄罗斯开除欧安组织。欧盟外长委员会也批评白俄罗斯“压制民主”,于1997年9月宣布对白俄罗斯实行经济和政治制裁。随即美国及欧盟各国相继中止了对白俄罗斯的投资、贷款和经援及高官往来。在欧美与白俄罗斯关系冷淡的大背景下,东欧国家也纷纷降低了同白俄罗斯的关系。一时间使白俄罗斯在政治和经济上处境十分艰难。对此,卢卡申科虽表示要继续与欧美对话、改善关系,但不屈服来自西方的压力,坚持只能在尊重自主权与独立,并不带任何先决条件和政治压力的情况下与西方国家对话。为进一步显示不屈服的立场,白俄罗斯还关闭了在明斯克的美国“绍罗什基金会”。1998年6月,白俄罗斯决定对“德洛兹德”总统官邸进行全面修缮,要求住在该官邸的有关使节迁往它居,引起了美国及英、法、德、意等欧盟国家的强烈不满,随即以白俄罗斯违反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为由纷纷召回大使,并宣布对包括卢卡申科在内的130名白俄罗斯高级官员拒发入境签证,以示抗议。使原本就十分紧张的欧美与白俄罗斯关系雪上加霜。巨大的外部压力增加了白俄罗斯对与俄罗斯联盟的紧迫感。

在白俄罗斯的积极推动下,俄白一体化进程有了较明显的进展。白俄罗斯同意将境内两个军事基地无偿提供给俄罗斯使用25年,并相继签署了俄白友好睦邻合作条约和建立俄白共同体等条约,实现了诸如取消俄白边境界标、俄白两国成立海关联盟、在军事上建立统一防空领域和边防部队共同执勤等重大步骤。俄罗斯也做出积极姿态,与白俄罗斯签署了相互勾销债务等八项协议。但是,由于白俄罗斯在与俄罗斯一体化过程中对“保障独立自主问题关心得多”,致使“1997年条约中关键性条款没有一条得到履行。根据这一文件,两年内(1997—1998年)应形成统一的经济空间。2001年不但没有形成这一空间,反倒使两国变得更加疏远,飘向两个对立的经济极端”。[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