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务实合作取得突破性成果

二、两国务实合作取得突破性成果

面对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环境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势,中俄关系内生动力空前释放。两国互为战略依托,攻艰克难,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水平大幅提升,在解决重大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上展开富有成效的协作,一些久拖不决的双边问题和项目得以迅速解决落地或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水平显著提升

中俄元首保持高频率互动,共同规划中俄关系发展前景。习近平主席向普京总统颁授中国首枚“友谊勋章”,彰显中国人民对普京本人的崇敬和对俄罗斯人民的深情厚谊。两国坚定支持对方重大关切。俄罗斯主流媒体和精英阶层普遍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纳入中国宪法完全合乎逻辑,中国国家领导体系的稳定是重大客观需要[226];特朗普政府发动的对华贸易战将自食其果;即便特朗普政府游说俄罗斯高层,试图用缓解美俄关系来换得其“理解”美国对华牵制时,俄方也拒绝与美方背后谈论有关中国问题[227]。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还公开表示,中国华为公司高管孟晚舟被加拿大拘捕是美国“非常傲慢”的大国政治又一例证[228]。中方则就俄罗斯前特工中毒事件发表声明,主张在弄清事件事实基础上通过当事国双方对话妥善处理,摒弃冷战思维,放弃对抗;有关国家应切实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避免采取任何激化矛盾的举措。两国积极配合对方举办大型国际活动。中国国防部部长魏凤和在出席莫斯科国际安全会议期间对俄方表示:“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必须来支持你们。”[229]魏凤和部长在会见来访的俄罗斯陆军总司令萨柳科夫时重申,中俄应加强全方位合作,共同应对威胁挑战,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针对欧美一些国家极力抵制俄罗斯举办世界杯足球赛的情况,中方主张国际体育赛事和活动不应受非体育因素干扰,并派国家主席特使出席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式。习近平主席首次出席俄罗斯举办的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王岐山副主席出席第二十二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梅德韦杰夫总理率团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以主宾国参展。

(二)务实合作取得突破性重大成果

第一,联合军演从针对非传统安全挑战向应对传统安全威胁过渡。两军不断完善联合演习机制和科目,俄方首次邀请中国军队参加40年来俄罗斯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东方—2018”战略演习,彰显两国和两军战略互信和军事合作水平达到的前所未有高度。与以往两军主要针对来自非传统安全的威胁演练相比,此次演练则是提高两军在野战环境下海陆空协同作战应对传统威胁的能力。俄方参演兵力多达29.7万,动用1077架各类飞机、900辆坦克、80艘舰船和3.1万件其他武器装备。中方派出3200多名军人、900余台(件)地面武器装备和30架固定翼飞机。两军在演习中还出动了苏–35战机、苏–34“鸭嘴兽”轰炸机、T–90主战坦克、中国99式主战坦克和“戈尔什科夫元帅”级护卫舰等先进武器装备。演习展示了两国军队具备共同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的作战能力。

第二,军事合作从武器贸易到深化军技伙伴关系。中方在俄方军备订单中所占比例从2013年的5%增长至14%—15%。俄方在履行对华出售S–400“凯旋”防空导弹系统和苏–35战机合同的同时,还与中方积极磋商联合研制AHL重型直升机、由9K58型“龙卷风”多管火箭炮发射的炮射无人侦察机,并有意从中方采购新型战舰,以弥补军舰数量上的缺口。

第三,两国贸易、投资、道路和通关便利化法律基础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签署经贸合作协定,为消除中国与俄罗斯及欧亚经济联盟其他成员国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扩大经贸往来提供了法律和制度性保障;中俄签署讨论已久的国际道路运输协定和《中国—俄罗斯—欧洲快速铁路和高速跨国货运铁路合作备忘录》,历史上首次将中俄国际道路运输开放范围扩大至两国全境并取消对货运线路限制,允许两国运输汽车在对方境内自由通行和任何地点装卸货物。这一突破性进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两国跨境汽车货运不畅局面,成为两国贸易快速发展的又一强劲刺激因素;双方签署关于服务贸易、电子商务、中俄乳品双向贸易的兽医和公共卫生条件和进出口冷冻禽肉的检验检疫和兽医卫生方面的一系列协议,为两国扩大贸易往来进一步开辟广阔前景。

第四,能源、跨境电商、金融、经贸和农业合作成为两国经贸关系发展新亮点和增长点。一是能源合作突飞猛进。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使中国每年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供油量由1500万吨增至3000万吨。中俄东线“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已完成91%以上建设,连接两国的跨境盾构隧道胜利贯通。西线“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的谈判接近尾声。亚马尔全产业链项目进展顺利,中方经北极东北航道穿过白令海峡从诺瓦泰克公司获得史上首批俄罗斯产液化气。双方签署金额超200亿元人民币,项目造价逾千亿元人民币的核能领域最大合作大单: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框架和技术设计合同、徐大堡核电站框架合同、中国示范快堆设备供应及服务采购执行合同和CFR–600快中子示范反应堆项目鉴定执行合同,锁定了两国未来数十年核能合作的主要发展方向。二是两国电商飞速发展。俄罗斯有过半数消费者(53%)钟爱在中国网店购物。俄罗斯商品也越来越受到中国消费者青睐,2018年,俄罗斯产的儿童乳制品甚至某些电子产品也受到中国消费者追捧,其在华销量同比增长170%[230]。为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俄罗斯邮政专门加开了俄罗斯至中国的定期航班,使其投递包裹的周转时间从40天缩短到14天。三是金融和经贸合作进入提质升级阶段。中国有近5870家法人和自然人在俄罗斯注册公司。中国在俄罗斯的外国直接投资中的比重从2014年的2.4%增加至2018年的3.1%。两国在建和正在磋商项目分别有17个和70个,总投资达650亿美元[231]。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VEB)签署向俄方提供最高金额高达65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6000逾亿卢布)大规模贷款框架协议,为“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项目提供融资保障。2018年的中俄贸易额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四是农业合作取得重大进展。双方制定和建立了支持毗邻地区开展农业合作的重点方向和相关政策及机制,签署了酝酿已久的一系列农业合作协议,为两国农产品和畜牧贸易加速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中国成为俄罗斯农产品的主要消费国,也是俄罗斯食用油(包括葵花油、豆油和菜籽油)最大购买国之一。中国也是俄罗斯第四大农产品供应国。俄罗斯远东地区有近三分之二的果蔬由中国提供。

(三)其他领域合作大踏步跟进

国际和地区事务协调更加默契。两国在联合国、上合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以及东亚峰会等国际多边舞台紧密合作:努力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积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一切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和巩固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全力维护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叙利亚领土完整和冲突后的有效重建,以及阿富汗的国内和平进程和国家重建,不断促进朝鲜半岛问题的全面和平解决。

高新技术和创新产业合作深入展开。酝酿已久的中俄知识产权联合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旨在为两国公司、央企和高校提供创新成果交易和制定专利战略服务。经过多年艰难和复杂谈判,俄罗斯动力机械制造科研生产联合体与中国有关部门签署研发和生产液氧煤油、液氢液氧和液氧—液态甲烷火箭发动机的备忘录。中国国家航天局与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签署关于月球和深空探测以及建立月球项目数据中心的合作意向协议。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与俄罗斯联合飞机制造公司签署有关联合研制的CR929远程宽体客机主要几何特性的协议。双方签署关于和平使用北斗和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合作协定和关于在空间碎片监测和数据应用领域合作的协定。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与俄罗斯中央空气流体动力学研究所签署有关联合研究火星登陆器的科学技术合作协议。

跨境桥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同江—下列宁斯阔耶跨江铁路大桥中方段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并成功与俄方段合龙。大桥建成开通将大大削减两国跨境运输周期和成本,改善远东地区滞后的运输状况。犹太自治州的基姆坎—苏塔尔铁矿石对华出口缩短700多公里,运输成本每吨降幅达6美元。俄罗斯全年都可对华出口木材,运输成本每立方米可节省100元人民币左右(约合14.5美元)。与此同时,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桥正紧张建设中。中国铁路东方国际集团与俄方积极商讨和推进绥芬河和哈尔滨通往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高铁建设项目。地方合作成为中俄关系深入发展又一大亮点。总规模为1000亿元人民币的中俄地区合作发展投资基金正式成立,进一步促进两国重大项目快速落地。双方以“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活动为契机,利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中俄博览会、东方经济论坛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双边和多边互动平台不断扩大对接合作,通过举办投资推介会、贸易洽谈会、工业和农业展销会、研讨会、艺术节及考察参观等数百项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双方各省(州)、自治区、市间的交往和两国地方、企业、人员参与双边经贸合作,技术、资金和人才的高效流通。

人文合作蓬勃开展。两国在对方首都设立的文化中心成为传播彼此文化的重要平台,双方共同举办的中俄文化论坛和“中俄文化大集”成为深化“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重要纽带。两国元首“同车厢”搭乘高铁赴天津观看中俄青少年冰球友谊赛,不仅开创国际舞台元首外交先河,也有力推动了两国冰雪运动的交流。中国创作的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首登俄罗斯顶级艺术殿堂——马林斯基剧院。两国民众互学对方语言的兴趣不减。俄罗斯开设了17所孔子学院和5个孔子课堂,有1.9万余所中小学校教授中文,超过1.9万俄罗斯人在中国留学。为满足社会的“汉语热”需求,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专门编制了示范性中文教学大纲和系列教材,并将中文正式列为国考科目。同样,俄语也是继英语之后中国人学习的主要外语之一,在中国深受欢迎,有约3万中国学生在俄罗斯留学。两国在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会议期间商定,到2020年,要使双方交换的留学生数量增加至10万人。中国仍是俄罗斯的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国(仅次于土耳其和芬兰)。[232]前往俄罗斯旅游观光的中国游客在各国赴俄罗斯游客中位列前三名,并给俄罗斯带去30多亿元人民币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