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成乌克兰政局突变的主要因素

二、促成乌克兰政局突变的主要因素

乌克兰这场由暂停签署欧盟联系国协定引发的反对派和部分民众抗议示威活动,最终演变成反对派“夺权改制”二次“颜色革命”。其原因除亚努科维奇本人及政府对事态发展的严峻性估计不足、掌控局势能力不够外,其执政根基脆弱、欧美支持和纵容反对派逼宫则是其重要的因素。

促使乌克兰“脱俄入欧”是冷战后欧美的既定战略,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功课”,乌克兰是独联体国家中接受西方援助最多的国家。2012年乌克兰草签欧盟联系国协定后,欧盟本以为乌克兰会顺利签署这份对乌克兰加入欧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然而,亚努科维奇政府在关键时刻的“外交急转弯”,使欧美在与俄罗斯对乌克兰长期争夺战中付出的努力化为泡影,遂加大对亚努科维奇的政治打压和经济诱拉力度,试图使其回心转意,重回欧洲一体化轨道。

为支持乌克兰反政府势力的抗议示威行动,欧美高官不断前往乌克兰“助战”。时任德国外长吉多·韦斯特韦勒和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凯瑟琳·阿什顿等政要频频在基辅集会现场亮相;德国总理默克尔公开会见乌克兰反对派领袖;美国政府及非政府组织则向乌克兰反对派提供大量资金支持;美国助理国务卿纽兰甚至在美国驻乌大使陪同下,亲自前往抗议集会现场分发食品。美国还对有亲属在西方定居的乌克兰寡头采取有针对性的签证和金融手段,迫其远离亚努科维奇。

在乌克兰当局对反政府示威现场实施清场行动后,欧美加大了对亚努科维奇政府的压力。美国率先对涉嫌在清场行动中“过度使用暴力”的乌克兰官员实施禁签证制裁;奥巴马指责说,基辅的暴力活动应归咎于亚努科维奇和乌克兰政府。[50]欧盟召开紧急会议严厉指责乌克兰当局,声称要“对过度使用武力和加剧暴力的责任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包括对乌克兰领导人施以旅行禁令、冻结资产。同时,欧盟也辅以经援诱饵进行拉拢,表示只要乌克兰继续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并同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贷款的条件,乌克兰在未来7年里即可获得来自欧盟的15亿欧元援助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175亿欧元贷款。基于乌克兰财政和经济状况日益恶化的实际情况,欧盟还宣称可以考虑有条件地向乌克兰先期提供6.1亿欧元援助。

亚努科维奇是乌克兰私有化改革最大受益者之一。在“弃商从政”生涯中,尤其是2010年执掌国家最高权力后,亚努科维奇打造寡头利益集团、控制乌克兰安全部队、收敛巨额财富。这在乌克兰国家经济衰退之时,愈加引起民众特别是反对派和其他利益集团的强烈不满。乌克兰当局暂停签署欧盟联系国协定给反对派和其他利益集团提供了向其发难的绝好机会。

昔日辅佐和维系亚努科维奇维系政权的利益集团和寡头在紧要关头背信弃义,则是政局发生逆转的直接原因。长年与欧洲从事商业往来的大商人维克多·平丘克一直与亚努科维奇不睦,由于签署欧盟联系国协定可减免其进出口欧盟商品的关税,因而从最开始就积极支持反对派,并在其控制的媒体抨击亚努科维奇;深受关税同盟壁垒冲击的乌克兰巧克力大王佩特罗·波洛申科,更是公开支持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并积极为发展欧盟关系奔走呼号;长期辅佐和支持亚努科维奇的乌克兰首富艾哈迈托夫和传媒大亨菲尔塔什预感亚努科维奇大势已去,也开始各奔前程,其名下的传媒转而为反对派夺权鸣锣开道,菲尔塔什还在反对派逼宫最关键时刻唆使其幕僚长里奥沃奇金辞职投奔达沃斯,使亚努科维奇遭受沉重打击;亚努科维奇领导的地区党数十名议员纷纷退党,该党随后全面倒戈,宣布将亚努科维奇除名并与其划清界限后,使此前议会中维系亚努科维奇政权的有利阵容全面崩溃,导致支撑亚努科维奇政权的最后一块基石彻底塌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