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序言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历史的长河中,守护着华夏子孙的健康与福祉。中医药是智慧结晶,凝聚着无数杏林妙手之心经;亦是实践之花,历经民间验证与岁月淘沙,方成世界医学学派之经典。本书“微观中药西用”的观点,继承中医药理论的形成模式,捕捉临床用药之新现象新趋势,集一线大夫用药之长,源于诊疗实践,成于经验升华,是对中医药理论的有益补充和发展。

“微观中药西用”是融合了中医、西医两大医疗体系相关理论的新诊疗理念和模式,要求综合考虑患者的所有临床症状、体征、精神心理、社会环境及现代医学的影像学、内镜、各种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甚至基因检查等所有阳性指标后,再按照病因、病机、病理治疗原则,选用相对应的具有现代药理作用的中药配药组方,进行治疗。其依据微观综合指标,有别于传统的中医辨证治疗理念,强调按病因、病机、病理治疗原则,选用具有现代药理作用的中药配药组方的诊治模式,融合中西,独具特色。

“微观中药西用”的提出,涵盖了两大研究范畴,一是本体论范畴,触及中医药与西医西药两大医疗体系的关系问题;二是方法论范畴,触及中医药医疗体系发展的研究方法、视角及中医药现代化问题,追踪当前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多个学术热点,并做出了回答。

首先,“微观中药西用”继承了中西医汇通的观点,并以此为理论基石,认为中医、西医两大医疗体系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如认为中医辨证论治之所以有效,绝不是单纯对证候的治疗,它对疾病的病因和病理等多个环节也同时发生现代药理作用,方药控制了病因,纠正了病理,外在的证候就会改变,即中医药治病机理与西医病因、病机、病理治疗原则的一致性;认为有效成分是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在有效成分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即中药与西药在作用机制上具有内在一致性。

其次,“微观中药西用”将中药从中医体系中抽离出来,作为独立命题,加以研究。特别是放弃传统的方药模式,反而借鉴了西药的有效组分或化学组分模式,折射出两大医疗体系,已经开始从治病的最关键环节“选择配药的模式”作为突破口,进行新的融合,微观中药西用有望成为中西医融合的切入点。

难能可贵的是,本书在阐释“微观中药西用”,介绍微观中药西用学说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依据的同时,对近300种常用中药的临床应用予以示范解析,按照中药的来源、功效与主治、化学成分、现代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进行筛查、整理、编辑。为适应西医用药习惯,整理出“仿效西药药理书目录”索引,方便临床引用,使其成为简便、易学、有效的临床实用中药工具书。

《微观中药西用临床手册》的出版,有助于临床医师懂得中药,会用中药,使中药进一步普及;有助于弥补中西医病因、病机、病理治病原则之缺憾,提升中西医结合优势;有助于科学配药组方,研发出特效方剂和新药,提高中药疗效,为攻破疑难病寻求一条新路;有助于中医药的自我扬弃,是福泽百姓、利泽春秋的好事。

学术源于创新、贵在自由。“微观中药西用”或许有悖于传统的中医药理论,但是,作者基于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了一家之言。纵观中医药发展,从民间寻药的原始配药模式,到辨证论治的成熟配药模式,再到微观中药西用对辨证论治的创新和发展阶段,以至方兴未艾的有效组分或化学组分理念引领的高级配药模式,中医药遵循螺旋式上升发展规律,不断进步。

未来,顺应当今健康观念深刻变化和医学模式深刻变革的中医药现代化之路,更需要一代代的中医药人,像本书编写人员一样,思想解放而又能付出步履踏实的努力,为拓展中医药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发展前景,继续做出新的回答。

先睹为快,谨致数语,权为之序。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李庆和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 常务理事

天津中医药大学 教授

甲午仲夏 于津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