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中药西用的由来
2025年08月10日
(三)微观中药西用的由来
回顾诸多专病专方、民间单方、验方、偏方,均不用辨证论治。当今,对经典方剂的引用,多采用随症加减,而随症加减部分的中药绝少再运用辨证,多为对症用药或按现代药理作用配药。借鉴“病证结合观”,针对高血压、高脂血、转氨酶增高可以直接用中药,不必“辨证论治”组方;面对中成药或中药西制拿来即用等等。如此种种迹象,表明省去辨证,直接用中药配药组方(类似于西药应用)的自然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有人从葛根的现代药理作用颇多,用途广泛,得出是“中药西用”的典型代表的结论[2]。大连医科大学张振博士总结提出中药西用的模式[3]:“通过中药五谷虫在中国和西方的应用历史和发展方向、结合中药的药性和毒性,可以看出中药西用的必要性,中药西用是必然的趋势,是中药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中西医结合理论和中药-中西医结合-中药西用的模式,用来指导中药西用的实践,使中医中药得到世界的公认。”
然而,中药西用与作者早期“微观对症用药”极其近似[4]。我们认为后者不失为一种科学而简便实用的中药西用配药组方模式。但是对“微观对症用药”经过深思熟虑,感觉其中的“对症用药”,其实质和内涵与“中药西用”类同,同出一辙。而“中药西用”直观明了,已有一定的认知度,没有必要重新冠名。为便于今后学术交流,便于临床应用,便于推广普及中药,故更名为“微观中药西用”[5]。它是作者30余年临床实践经验的探讨和总结,也是作者对中药西用深入探讨研究规范、升华的结果。“微观中药西用”是对“中药西用”的规范和升华,是对辨证论治的创新和发展,其在一些学术交流中得到某些同道的认可[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