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叶

大青叶

为马鞭草科植物菘蓝的干燥叶。含靛苷、黄酮类、黄色素、鞣质、靛玉红及靛蓝,富含有机酸。味苦,性大寒。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斑。主治:温病热盛烦渴、流行性感冒、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胃肠炎、急性肺炎、丹毒、吐血、衄血、黄疸、痢疾、喉痹、口疮和痈疽肿毒[1]

【现代药理作用】

1.抗菌 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卡他球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流感杆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1]。对钩端螺旋体也有杀灭作用。

2.抗病毒 对甲型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具有抗登革病毒Ⅱ型的作用[1,5,6]

3.解热、消炎 可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局部皮肤炎症反应,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1]。对干酵母所致的大鼠发热及内毒素所致的家兔发热均有明显的降温作用。

4.抗内毒素 能直接中和降解内毒素,显著降低内毒素致热性和致死性,证明具有显著的体内、外抗内毒素活性[5,7]

5.促进免疫 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有促进作用,并且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4,5,7]

6.抗肿瘤 对动物移殖性肿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靛玉红通过诱导MCF-7肺癌细胞中细胞色素P4501A1和1B1mRNA酶的活性,参与调节肺癌细胞的新陈代谢;对一般癌肿生长和扩散程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7,8]

7.抑制心脏 可以减慢心率,扩张血管,对心脏有抑制作用[8]

【临床应用】

广泛用于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上呼吸道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感、麻疹肺炎、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单纯疱疹角膜炎、慢性支气管炎、钩端螺旋体病、菌痢和急性胃肠炎、肺脓疡、急性阑尾炎,以及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性疾病都有治疗作用。对传染性软疣、水痘和会阴切口感染亦有治疗效果[1,3,5]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克,鲜者30~60克,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不良反应】近年来时有不良反应发生报道[3]

参考文献

[1]熊辅信.中药现代研究荟萃.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57.

[2]吴启南,等.大青叶中有机酸药理作用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3):187.

[3]李固圆,等.大青叶历史考证及现代研究进展.中草药,2005,36(11):1750.

[4]张仲一.抗“非典”常用中药药理类析.天津中医药非典专辑,2003,20(3):49.

[5]陈海红,等.大青叶的研究进展.中国药业,2004,13(8):79.

[6]洪文艳,等.大青叶提取物抗登革病毒Ⅱ型的体外实验研究.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0):161.

[7]仲卫国,等.大青叶的研究进展.人参研究,2011,3:38.

[8]刘士林,等.大青叶药理分析与临床应用.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6: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