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茵陈)

茵陈蒿(茵陈)

为菊科植物茵陈蒿或滨蒿的幼嫩茎叶。含挥发油、香豆素类、类黄酮、色原酮类、有机酸等。味苦、辛,性凉。能清热利湿、退黄疸。主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

【现代药理作用】

1.利胆 能加速胆汁排泄,改善胆汁郁结,在增加胆汁分泌的同时,也能增加胆汁中的固体物、胆酸和胆红素的排出量[1]

2.保肝 可保护肝细胞膜、防止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及改善肝脏微循环,抑制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增强肝脏解毒功能,扩张胆管而加快胆汁分泌,减轻肝损伤程度[1]

3.降脂、抗凝 具有扩张血管、防止氧自由基的生成、促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降血脂、抗凝血等作用[1]

4.促进免疫 具有促进白细胞分裂、增加白细胞数目、提高T细胞免疫的活性,参与机体免疫调节和诱生干扰素等作用,从多方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1]

5.降糖 拮抗四氧嘧啶诱导小鼠的高血糖,还能明显降低正常小鼠和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改善地塞米松致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的糖耐量降低,具有与磺脲类药物和双胍类药物相类似的降糖作用[2]

6.保护胰腺 对胰腺组织出血、多灶坏死等病变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对胰腺组织本身的结构具有保护作用。

【临床应用】

治疗各种黄疸性肝胆疾病、新生儿黄疸、母子ABO血型不合、2型糖尿病、带状疱疹、酒渣样皮炎和黄褐斑、阴道炎、多发性口腔溃疡、急性结膜炎、不明原因高热等[1,2]

【用法用量】内服:水煎10~15克。外用:煎水洗。

参考文献

[1]贾照志.茵陈蒿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31(3):87.

[2]康庆伟,等.茵陈蒿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3,19(4):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