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皮
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含鞣质化合物和黄酮化合物、氨基酸类、生物碱及苷类等。味酸、涩,性温。有涩肠止泻、杀虫、收敛止血的功效。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滑精,崩漏,带下,虫积腹痛,疥癣[1]。
【现代药理作用】
1.抗菌、抗病毒 对皮肤各种真菌具有抑制作用,鞣质是其抗病毒的活性组分[1,3]。
2.抗肿瘤 石榴皮中逆没食子鞣质及其水解产物鞣花酸是其抗肿瘤的活性成分,具有抗乳腺癌作用[1]。
3.保护胃黏膜、抗溃疡 对乙醇致小鼠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抑制胃酸分泌物;能抑制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的形成,对实验性胃溃疡有良好防治作用[1,3]。
4.保护心血管 石榴皮多酚是保护心血管系统的有效组分,对在体蟾蜍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均有抑制作用,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有降低血脂作用[1]。
5.增强免疫 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1]。
6.抗氧化应激 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保护作用[1,3]。
7.降糖 具有抗糖尿病生物活性,能促进胰岛β细胞生长和胰岛素分泌,并能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醛糖还原酶活性[2]。
8.收敛 含大量鞣质,能沉淀或凝固局部的蛋白质,有助于局部创面愈合或保护其免受刺激。具有收敛的作用,因而有涩肠、止泻、止血的功能[2]。
9.解痉 能抑制肠管的运动,使其张力降低,收缩频率减小[2]。
10.抗前列腺增生 可抑制大鼠细菌性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与改善酸性磷酸酶活性、前列腺组织锌含量及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相关,对小鼠实验性前列腺增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
11.镇痛 具有镇痛作用[3]。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慢性腹泻、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慢性阑尾炎、脱肛、化脓性中耳炎、子宫颈炎、鸡眼、新生儿尿布皮炎、无排卵性功能失调子宫出血等[1,3]。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研末撒或调敷。
参考文献
[1]林勇.石榴皮的化学、药理与临床研究概述.中药材,2010,33(11):1816.
[2]曾婷婷,等.石榴皮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研究.广东化工,2013,40(15):87.
[3]周秋丽,等.现代中药基础研究与临床.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