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

黄连

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含多种生物碱,主要是小檗碱,又称黄连素,其次为黄连碱、甲基黄连碱等,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临床用于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核、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

【现代药理作用】

1.抗菌、抗病毒 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枯草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甲型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及幽门螺杆菌等有很强的抗菌作用,抗小鼠柯萨奇B3病毒,具有抗HIV病毒活性,可用于艾滋病的治疗[1,2,6]

2.抗炎 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和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2,6]

3.抗血栓 能明显抑制实验性血栓形成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焦[2]

4.抗肿瘤 对癌细胞有杀伤作用,可用于食道癌、胃癌、肝癌、鼻咽癌、宫颈癌等治疗[2,3,6]

5.抗心肌缺血、降压 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衰竭心脏耗氧量,增加冠脉血流量,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作用[2,4,6]

6.抗焦虑、抑制中枢 能拮抗麦角酰二乙胺及苯异丙胺的中枢兴奋作用,协同戊巴比妥钠延长小鼠睡眠时间。具有抗焦虑作用[3,7]

7.抗氧化 具有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作用[3]

8.抗溃疡 具有抗溃疡和保护胃黏膜作用,可抑制胃液分泌[3,6]

9.抑制NO的生成 NO水平的异常与炎症、癌症、免疫异常及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3]

10.抗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黄连能抑制急慢性炎症,对迟发型超敏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4]

11.降糖 对于影响细胞糖消耗类似于胰岛素的直接作用,可能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双重作用,小檗碱有望成为新的安全有效的调节糖脂代谢紊乱的药物[4,5]

12.降脂 有助于改善病人的脂质代谢紊乱,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可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对高脂血症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损伤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4]

13.抗心律失常 对多种原因引起的房和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6]

14.利胆、止泻 可增加胆汁生成和排泄,可以治疗霍乱及其他感染性腹泻,抑制肠毒素引起的肠分泌亢进[6]

15.抑制血小板聚集 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作用[6]

16.改善学习记忆 可改善东莨菪碱致小鼠记忆获得性障碍及促进正常小鼠的记忆保持[7]

17.调节免疫 可增强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抑制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7]

18.抗脑缺血 能扩张麻醉小鼠脑膜血管,增加局部血流量,明显加速血流速度,对脑组织有一定保护作用[7]

【临床应用】

黄连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多用于急慢性腹泻、溃疡病、感染性腹泻、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胆囊炎、呼吸道感染、肺脓肿、脓胸、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放射性皮肤损伤等疾病,还用于焦虑症及失眠、高脂血症、抗血栓治疗[6,7]

【用量】内服:水煎3~10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煎水洗或浸汁点眼。

参考文献

[1]李福娟,等.苦参、黄连及其配伍的体外抑菌研究.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31(3):17.

[2]汤桂成.黄连的研究最新进展.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23(3):342.

[3]代国友,等.罗红霞.黄连的药理研究进展.中国药房,2004,15(11):694.

[4]齐敏.黄连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30(1):58.

[5]赵启鹏,等.黄连用于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中药与临床,2010,1(1):55.

[6]舒华,等.黄连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甘肃中医,2004,17(12):5.

[7]周秋丽,等.现代中药基础研究与临床.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2: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