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骨草(黄头草、大黄草)
为豆科植物广东相思子的全草。含有相思豆碱、皂苷、黄酮苷、胆碱、甾醇、氨基酸、糖类化合物等。味甘苦,性凉。有清热利湿、舒肝止痛、活血散瘀之功效。用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胃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瘰疠、水肿等。叶捣碎可敷治乳腺炎,亦可治蛇伤、小便刺痛、小儿疳积、疥疮等[1]。
【现代药理作用】
1.保肝 能抑制CCl4诱导的体外大鼠肝细胞的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对CCl4、D-半乳糖所致的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也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1,2]。
2.抑菌、抗病毒 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有抑菌作用,有抗乙肝病毒作用[1]。
3.抗炎、增强免疫 能明显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还有明显的抗炎作用[1]。
4.降脂 对大鼠血清和肝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降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的含量明显增高,表明其具有一定降血脂、抗脂肪肝作用[1]。
5.清除自由基 对由Fenton体系产生的羟基有清除作用[1]。
6.增强肠动力 可使肠管张力提高、蠕动略增强[1]。
7.抑制亚硝化 清除亚硝酸盐,阻断亚硝胺的合成,清除率和阻断率随着反应浓度的增加而增加[2]。
8.抗脂肪肝 能降低高脂模型大鼠血清AST、ALT、TC、TG、LDL-C并升高HDL-C含量,亦观察到肝组织形态及LSEC窗孔恢复趋向正常[2]。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症、新生儿ABO溶血等[1]。
【用量】内服:水煎10~15克,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参考文献
[1]单纯,等.中药鸡骨草的化学成分及其研究近况.药学进展,2011,35(6):264.
[2]李荣,等.浅谈鸡骨草的药理作用.首都医药,2013,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