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

半夏

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含生物碱、古甾酸、多糖、氨基酸、挥发油、半夏蛋白及无机元素等多种成分。味辛,性温,有毒。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晕、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

【现代药理作用】

1.镇咳、祛痰 对电刺激猫喉上神经或胸腔注入碘液引起的咳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近似于可待因[1,2]

2.镇吐 有一定的镇吐作用,镇吐作用比爱茂尔强两倍,无副作用,机制是对呕吐中枢的抑制[1,3,4]

3.抗溃疡 具有抗大鼠幽门结扎性溃疡、消炎痛性溃疡及应激性溃疡的作用,抗溃疡作用的药理基础是减少胃液分泌、降低胃液游离酸度和总酸度、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保护胃黏膜、促进胃黏膜的修复等[1,2]

4.抗心律失常 使氯化钡所致的室性早搏迅速消失且不复发。对肾上腺素所致的室性心动过速,可迅速转为窦性节律[1,2]

5.抗血栓 乙醇提取物能显著延长大鼠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时间,并具有延长凝血时间的倾向。以二磷酸腺苷、胶原为诱导剂时,对血小板的聚集具有延迟作用;具有降低全血黏度、明显抑制红细胞聚集和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的作用[1,2]

6.降压 抑制心率和短暂的降压作用[1]

7.抗肿瘤 半夏中外源性凝集素可凝集人肝瘤细胞、艾氏腹水癌和腹水型肝癌细胞;半夏多糖组份PMN也有活化抗肿瘤作用[1,2]

8.抗早孕 有很强的抗兔胚泡着床作用[1,2]

9.抑制腺体分泌 对毛果芸香碱引起的唾液分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半夏胰蛋白酶抑制剂只抑制胰蛋白酶对酞胺、酯、血红蛋白和酪蛋白的水解[3]

【临床应用】

多用于治疗眩晕、血管性头痛、慢性咽炎、梅核气、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急性脑血管病、慢性胆囊炎、急性中耳炎等[1]。还多用于恶心、呕吐、十二指肠球溃疡、慢性胃炎、食管癌、胃癌、舌癌和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4]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敷。

【不良反应】半夏不宜与乌头、附子类药材同用。

参考文献

[1]李丽等.半夏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中医药信息,2006,23(5):38.

[2]姚军强.半夏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配伍运用.中医研究,2013,26(2):3.

[3]张丹丹.半夏药理概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0):99.

[4]李乾构,等.中医胃肠病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