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
为豆科葛属植物野葛的干燥根。含异黄酮类、葛根苷类、三萜皂类及生物碱成分。味甘、辛,性平。有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除烦止渴、止泻之功。主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斑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
【现代药理作用】
1.解热 葛根浸剂对伤寒混合疫苗引起的发热有较强退热作用[1,5]。
2.抗菌、消炎 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葛根含有多量的淀粉,遇水膨胀而附着,有缓和局部刺激作用。故对痢疾、疮疡治疗有效[1,2]。
3.平滑肌双向调节 含收缩和舒张平滑肌的成分,对肠管既有解痉作用,又有增强收缩平滑肌的作用,并能增加在位小肠内压[1,4]。
4.降糖 可使血糖明显降低,可减慢蛋白糖基化进程,减少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减轻对抗胰岛素激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的作用。通过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减轻体内胰岛细胞的过氧化损伤,该作用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机制之一[1,2,6]。
5.降脂 能够降低小鼠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从而减少脂肪在冠脉管壁的沉积,降低动脉硬化的发生率[1,2]。
6.扩张冠脉血管 有明显的扩张正常和痉挛的冠脉,且成剂量依赖性,抗心肌缺血再灌注,使冠脉血流量增加,阻力降低而增加氧的供给,氧的供求平衡得到改善[1,2,4]。
7.抗心律失常及扩张型心肌病 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对心房、心室大小及功能均有改善[2,5]。
8.抗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 具有对大脑、脊髓及肝缺血再灌注,对大脑神经细胞和肝细胞起保护作用,该作用与其神经元保护作用有关[2,4]。
9.改善周围血管及微循环 能温和地改善脑循环和外周循环,使股动脉血管阻力降低[2,3]。
10.利尿、降压 具有利尿作用,同时有抗氧化、降低血压、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2,3,5]。
11.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可有效调节动脉硬化-高黏血症大鼠内皮素-1-NO间的动态平衡,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内皮细胞功能,还具有舒张血管平滑肌的功效[5,7]。
12.保护视网膜 改善视网膜微循环,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2]。
13.抑制血小板聚集 能够抑制鼠、家兔、绵羊及人的血小板聚集,抗凝血,并明显延长大鼠体内血栓形成时间。对于治疗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很有意义[2,3]。
14.抗肿瘤 可抑制白血病细胞HL-60的增殖,对ESC癌、S180肉瘤及Lewis的肺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癌细胞增殖及耐药[2,3]。
15.增强免疫力 可以使巨噬细胞(M4)的异物吞噬功能活化[3]。
16.降低儿茶酚胺 降低心绞痛患者血浆儿茶酚胺含量,缓解高血压患者的头疼、项强及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该作用与减少缺血心肌乳酸产生有关[4]。
17.解酒、改善学习记忆 解酒、改善学习记忆作用已被临床验证[5]。
18.改善肾功能 可通过扩血管及抗凝作用改善肾小球的血流供应及滤过,还能降低其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尿白,降低血肌酐[6]。
19.增强耐缺氧能力 能改善微循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脑和冠状动脉血流量,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指数而改善缺血心肌的代谢,从而增强耐缺氧能力[6]。
20.治疗突发性耳聋 葛根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确切[6]。
【临床应用】
临床广泛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脑梗塞、偏头痛、神经系统疾病、迟发性运动障碍、高脂血、糖尿病及并发症、胃病、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婴幼儿腹泻、痛风性关节炎、下肢静脉溃疡、眼科疾病、解酒、慢性鼻炎、突发性耳聋、减肥及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治疗,疗效肯定[2,3,5]。
【用量】内服:水煎5~10克,大量15~30克,个别60克。外用:捣敷。
参考文献
[1]熊辅信.中药现代研究荟萃.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811.
[2]宋卉,等.葛根素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研究进展.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2936.
[3]陈文杰.葛根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10(12):142.
[4]周远鹏.葛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4(11):699.
[5]赵淑芹.葛根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中国医药科学,2013,3(2):40.
[6]杨培树,张娜.葛根素的药理研究.天津药学,2012,24(5):75.
[7]周秋丽,等.现代中药基础研究与临床.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2: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