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药
为樟科山胡椒属植物乌药的根。含挥发油、异喹啉生物碱及呋喃倍半萜及微量元素。味辛,性温。可顺气、开郁、散寒、止痛。主治:气逆胸腹胀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脚气、小便频数,呃逆、气厥头痛,以及一切气痛等症.
【现代药理作用】
1.抗菌、抗病毒 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基B1、B3、B4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链球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具有抗艾滋病病原HIV-1整合酶的活性[1,2]。
2.胃肠动力双向调节 有兴奋和增强胃运动节律作用,减轻腹胀;同时有良好的解痉作用,还能缓解大黄引起的腹痛;增加消化液的分泌[1,2]。
3.抗溃疡 可以显著抑制溃疡的形成,具有细胞保护作用,此作用与剂量呈依赖关系[1]。
4.兴奋心脏 有兴奋心肌、加速回流循环、升压及发汗作用,亦有兴奋大脑皮质、促进呼吸作用[1]。
5.局麻 局部涂用可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缓解复合肌肉痉挛性疼痛[1]。
6.止血 有促进血凝作用,亦有报道有抗凝血酶作用[1]。
7.保肝 对实验性肝损伤有预防作用,对乙硫氨酸所致血清转氨酶升高、GOT升高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可保护肝脏免受脂肪浸润[1]。
8.抗炎镇痛 具有较强的镇痛、抗炎作用;能有效地抑制继发性肿胀、风寒湿痹证肿胀以及炎性组织中前列腺素E2的生成,显示有良好的抗风湿应用前景[1,2]。
9.抗氧化、保护心脑肝 能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产生,保护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预防颅脑受伤后的癫痫发作,下调对含有脯酰氨的脑肽如升压素、P物质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的水解,从而改善学习和记忆过程;可清除氧自由基和开放线粒体三磷酸腺苷通道,保护缺血后心肌[2]。
10.抗疲劳 具有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和降低运动后小鼠血清尿素含量的作用,具有抗疲劳的作用[2]。
11.抗尿路结石 可解除结石滞留,增加输尿管平滑肌的扩张和蠕动,最终达到排除结石。大剂量乌药排石,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有效方法[2]。
12.抗肿瘤 可诱导小鼠产生细胞生长抑制因子,抑制肿瘤生长,延长患肺癌小鼠的生存期[2]。
13.抗凝血酶 具有抗凝血酶作用[2]。
【临床应用】
可用来治疗经行腹痛、经前腹痛、经行泄泻、经期头痛、产后头痛、经期遍身疼痛、虚寒带下、妇科慢性疼痛、淋症失治、产后腹痛等妇科疾病。用于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以及各种疼痛[2]。
【用法用量】内服:水煎5~10克,磨汁或入丸散。
参考文献
[1]桂新,等.乌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中国野生植物源,1999,18(3):5.
[2]陈方亮,等.乌药的药理研究概况.海峡药学,2011,23(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