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黛
为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经加工制得的干粉或颗粒。含靛青和靛玉红及其他化合物。味淡咸,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之效。主治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咯血、咽痛口疮、小儿惊痫、疮肿、丹毒、蛇虫咬。
【现代药理作用】
1.抗菌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等具有抑制作用,对羊毛状小孢子菌、断发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紫色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红色癣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
2.抗炎、镇痛 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和大鼠足肿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镇痛作用呈量效关系[1]。
3.抗癌 对动物移植性肿瘤有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对肺癌有抑制。对小鼠乳腺癌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长期大量服用靛玉红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能随病情的好转恢复到正常水平,体液免疫低下者服用靛玉红后亦可恢复正常[1]。
4.抗白血病 有破坏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在靛玉红作用下,变性坏死的细胞多呈肿胀、溶解性坏死[1]。
5.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 研究显示青黛对胸腺和脾脏的T淋巴细胞有促进增殖作用[1]。
6.保肝 能降低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脏损伤模型动物ALT,AST,减轻病理性损伤,有一定的保肝作用[1]。
7.抗肾炎 可使模型动物蛋白尿明显减少。青黛治疗后,C3沉积强度明显减弱,治疗兔肾小球亦无纤维化[2]。
【临床应用】
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静脉炎、口疮、上消化道出血、扁平苔癣、黄水疮、脓疱疮、过敏性皮炎、急性湿疹、银屑病,治疗鼻衄、治疗尿布皮炎、流行性腮腺炎、中耳炎、骨折所致张力性水泡、癫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1,2]。
【用法用量】内服:水煎,2~3克,或入丸散。外用:干撒或调敷。
【不良反应】可引起急性肝功能损害、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2]。
参考文献
[1]谢静.青黛药理研究近况.内蒙古中医药,2012,15:100.
[2]刘宗林,等.青黛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7,1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