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
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含天麻素、天麻苷元、天麻多糖、对羟基苯甲醛、柠檬酸、柠檬酸单甲酯、谷甾醇等。味甘,性平。具有息风,定惊之功。治眩晕眼黑、头风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语言謇涩和小儿惊痫动风。
【现代药理作用】
1.降压 其机制与促进内源性舒血管物质的生成,及抑制内源性缩血管物质的释放,最终恢复两者拮抗效应的平衡有关[1]。
2.镇痛 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显著改善偏头痛,缩短疗程,无明显不良反应[2]。
3.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能够明显改善模型动物的神经病学症状,缩小脑梗塞面积,减轻脑水肿,调节CaMKⅡ的表达水平[2]。
4.镇静催眠 作用机制与降低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含量有关,造成中枢抑制现象[4,5]。
5.保护神经元细胞 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发挥保护作用。可明显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所诱导的细胞凋亡,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具有保护神经元的作用[6]。
6.抗癫痫 抑制海马兴奋性氨基酸神经递质受体谷氨酸,激活海马抑制性神经递质受体γ-氨基丁酸的活性与表达,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7]。
7.抗炎 可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以及前列腺素所致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对炎症早期具有抑制作用,且在低剂量时抑制效果好[8,9]。
8.提高免疫 可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明显提高靶细胞的吞噬能力[10]。
9.舒张血管 天麻素有血管舒张作用,与钾离子通道及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质网储存钙的释放和外钙内流有关[2]。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高血压、三叉神经痛、中风、颈动脉粥样硬化、颅脑外伤、眩晕、高脂血症、抑郁症头晕头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出血、神经焦虑症等[3,8]。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克,或入丸、散、研末吞服,每次1~1.5克。
【不良反应】偶有轻微毒性反应。
参考文献
[1]缪化春,等.天麻多糖的降血压作用.高血压杂志,2006,14(7):531.
[2]杜庆波.天麻药理活性与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6):2434.
[3]黄彬,等.天麻对大鼠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及释放的影响.贵州医药,1993,17(1):14.
[4]聂晶,等.天麻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重庆医学,2012,41(18):1841.
[5]李运曼,等.天麻素抗芥氨峻和氧自由基诱导的FC12细胞损伤的研究.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3,34(5):456.
[6]张英,等.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黄连总生物碱型号的筛选.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7(1):49.
[7]于龙顺,等.天麻抗炎效应的研究.中草药,1989,20(5):19.
[8]冯宇,等.黄绿密环菌生物合成的天麻素抗炎及免疫调节活性评价.中国食品学报,2011,11(7):41.